干支计时法的换算
一、 年的换算
传统纪年法的推算
天干: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 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推算年份的干支:
1. 公元后的年份减去三,个位数是天干,除以十二的余数是地支
2. 公元前的用60的倍数减去年份,然后减去2,个位数是天干,除以十二的余数是地支
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 (184-3)/12=15……1,故地支为子。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47/12=3……11。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二、 日的换算
按照公历日期推算,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
1. 当公历的月份为偶数时,如 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 日期的数字分别加上 18、17、18、19、20、21
2. 当公历的月份为奇数时,如 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 日期的数字分别加上 47、46、47、48、49、50
以上得出的数字,个位数为天干排列,数字数以十二的余数为地支的排列
例如 1992年4月9日
9+17=26 天干为己 26/12=2…4 地支为巳 所以这一天就是己巳日
三、 月的换算
按照农历节气来推算
天干地支纪月不是以自然月的开始结束为标准的,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准则划分的12个阶段,以立春即春节作为一年的开始,记做寅月,其余月份的天干与年份的天干有关 年的天干是甲和己时,则正月的干支为丙寅; 年的天干是乙和庚时,则正月的干支为戊寅; 年的天干是丙和辛时,则正月的干支为庚寅; 年的天干是丁和壬时,则正月的干支为壬寅;
年的天干是戊和癸时,则正月的干支为甲寅。
如1985年10月1日换算成农历之后为农历8月17日,这个很麻烦,换算之前还要看节气,建议查万年里历
可以得到10月的地支是酉月,85年是乙丑年,则推算其天干为乙,所以这一月为乙酉月
四、 时的换算
按照24小时制来演算
干支纪时采用地支记时,天干演变
子时 23时-1时 、丑时1时-3时、寅时3时-5时、卯时 5时-7时、辰时 7时-9时
巳时 9时-11时、午时11时-13时、未时13时-15时、申时 15时-17时、酉时 17时-19时 戌时 19时-21时、亥时21时-23时
时辰的天干与当天的天干有关,每天子时的天干有规律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结合月份天干可得下表
年或日的天干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丁 壬 戊 癸
月的天干次序 丙……3 戊……5 庚……7 壬……9 甲……1
时辰天干次序 甲……1 丙……3 戊……5 庚……7 壬……9
备注
月份的天干要根据农历月份来推算,但不固定,必须按照农历节气来决定是几月,比较麻烦。时间的较好推算,子时的时间为23-1午时为11-13要记准
干支计时法的换算
一、 年的换算
传统纪年法的推算
天干: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 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推算年份的干支:
1. 公元后的年份减去三,个位数是天干,除以十二的余数是地支
2. 公元前的用60的倍数减去年份,然后减去2,个位数是天干,除以十二的余数是地支
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 (184-3)/12=15……1,故地支为子。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47/12=3……11。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二、 日的换算
按照公历日期推算,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
1. 当公历的月份为偶数时,如 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 日期的数字分别加上 18、17、18、19、20、21
2. 当公历的月份为奇数时,如 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 日期的数字分别加上 47、46、47、48、49、50
以上得出的数字,个位数为天干排列,数字数以十二的余数为地支的排列
例如 1992年4月9日
9+17=26 天干为己 26/12=2…4 地支为巳 所以这一天就是己巳日
三、 月的换算
按照农历节气来推算
天干地支纪月不是以自然月的开始结束为标准的,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准则划分的12个阶段,以立春即春节作为一年的开始,记做寅月,其余月份的天干与年份的天干有关 年的天干是甲和己时,则正月的干支为丙寅; 年的天干是乙和庚时,则正月的干支为戊寅; 年的天干是丙和辛时,则正月的干支为庚寅; 年的天干是丁和壬时,则正月的干支为壬寅;
年的天干是戊和癸时,则正月的干支为甲寅。
如1985年10月1日换算成农历之后为农历8月17日,这个很麻烦,换算之前还要看节气,建议查万年里历
可以得到10月的地支是酉月,85年是乙丑年,则推算其天干为乙,所以这一月为乙酉月
四、 时的换算
按照24小时制来演算
干支纪时采用地支记时,天干演变
子时 23时-1时 、丑时1时-3时、寅时3时-5时、卯时 5时-7时、辰时 7时-9时
巳时 9时-11时、午时11时-13时、未时13时-15时、申时 15时-17时、酉时 17时-19时 戌时 19时-21时、亥时21时-23时
时辰的天干与当天的天干有关,每天子时的天干有规律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结合月份天干可得下表
年或日的天干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丁 壬 戊 癸
月的天干次序 丙……3 戊……5 庚……7 壬……9 甲……1
时辰天干次序 甲……1 丙……3 戊……5 庚……7 壬……9
备注
月份的天干要根据农历月份来推算,但不固定,必须按照农历节气来决定是几月,比较麻烦。时间的较好推算,子时的时间为23-1午时为11-13要记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