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

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

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当年华老去,相信我们也会像蒋捷一样,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诗意的人生里应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 就在这时,想起了班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都能够理解这份诗意,感悟这份诗情,我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诗意的语文,爱上这诗意的人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

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

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当年华老去,相信我们也会像蒋捷一样,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诗意的人生里应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 就在这时,想起了班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都能够理解这份诗意,感悟这份诗情,我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诗意的语文,爱上这诗意的人生。


相关文章

  •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在线阅读
  • 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于丹是精英与平民之间的桥梁 什么要重温古诗词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关于中国诗歌的段落: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1)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2) 唤醒心中 ...查看


  • 图书馆好书推荐24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 图书馆好书推荐24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当自己退去了少年的无知,经历了人生百态 ...查看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师中心>>人教网研>>&q ...查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较差的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有的爱劳动,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擅长文艺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可以迁移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看到这些学生的长处,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这些活动,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在此基 ...查看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章村小学:刘天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4.体会朋友 ...查看


  • 小学 读诗词有感
  • 读<千古绝唱:古代文学>有感 石磴坳中心小学 五年级:王婷 指导老师:佘婷 我喜欢读诗词,每每被诗词中的意境所感动,为古代文人的智慧所折服.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愁,一起感慨,体会到了字字珠玑,篇篇生花的含义.不得不为我国这一文 ...查看


  • 那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 那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2016-08-24 10:01 古风君 展开下三张 今日处暑,暑气渐去,凉意渐生,真正的秋天来啦!那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展开全文 (剩余53%) 古风君 打开搜狐新闻,查看更多内容 ...查看


  • 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小学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裴中华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主题分析: 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智慧的根.从古至今,无论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得有多快,智慧的翅膀飞得有多高,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眷顾与依恋.和作家.诗人.旅 ...查看


  •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