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集合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适应了现在建筑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普及。本文详细阐述了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并指出其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电气自动化的接地系统。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智能建筑 应用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各项设备以及服务管理依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对比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家居环境。智能建筑行业是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其集结了自动化控制方式、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一体,将建筑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人性化服务。而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气技术也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智能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1 电气系统设计
1.1.1 TN-C-S 系统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 TN-C 系统 ,第二部分是TN-S 系统 ,采用了两个接地系统 ,其分界点在中性线和保护地线的连接点上。在智能建筑中 ,当供电由区域外引电流的时候 ,常选用该系统。与一般的系统不同 ,该系统在进入使用前采用 TN-C 系统 ,进入处则需要重复接地 ,进入后变为采用TN-S 系统。该系统明显提高了线路对人员的安全性保证。但此类系统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 ,要求系统各自从接地线一点引出 ,并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
1.1.2 TN-S 系统
该系统属于低压配电系统 ,严格的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分开 ,是标准的三相四线 PE 线的接地系统。其中中线和保护地线只在变压器中性点有共同接地。该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 ,保护地线不带电 ,只有中性线带电 ,具备可靠的基准电位 ,对地面没有电压。但接地线不允许短线 ,其接在金属外壳的设备上是安全、可靠的。采用该系统的原因主要考虑的以下几点 :(1)通常智能建筑中单相用电设备多、负荷大、而其经常又是不平衡的 ,而且中性线带有随机电流 ;(2)由于中性线带电 ,如果将其与保护地线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到金属外壳的设备上 ,会有很大的危险性,并且会使电子设备相互干扰,导致无法工作 ;(3)由于智能建筑中有很多精密的电子设备易受到电磁波干扰、要求考虑防静电接地等原因 ,所以采用上述连接方式。
1.2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 PE 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 PE 线与 N 线连接。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1.3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N 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 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1.4防雷接地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 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1.5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 PE 线连接,严禁与 N 线连接。
2.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坤.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1).
[2]刘广进.电气自动化在楼宇系统中的集成研究[J].科技资讯,2009(01).
[3]于海英.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字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集合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适应了现在建筑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普及。本文详细阐述了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并指出其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电气自动化的接地系统。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智能建筑 应用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各项设备以及服务管理依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对比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家居环境。智能建筑行业是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其集结了自动化控制方式、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一体,将建筑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人性化服务。而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气技术也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智能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1 电气系统设计
1.1.1 TN-C-S 系统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 TN-C 系统 ,第二部分是TN-S 系统 ,采用了两个接地系统 ,其分界点在中性线和保护地线的连接点上。在智能建筑中 ,当供电由区域外引电流的时候 ,常选用该系统。与一般的系统不同 ,该系统在进入使用前采用 TN-C 系统 ,进入处则需要重复接地 ,进入后变为采用TN-S 系统。该系统明显提高了线路对人员的安全性保证。但此类系统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 ,要求系统各自从接地线一点引出 ,并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
1.1.2 TN-S 系统
该系统属于低压配电系统 ,严格的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分开 ,是标准的三相四线 PE 线的接地系统。其中中线和保护地线只在变压器中性点有共同接地。该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 ,保护地线不带电 ,只有中性线带电 ,具备可靠的基准电位 ,对地面没有电压。但接地线不允许短线 ,其接在金属外壳的设备上是安全、可靠的。采用该系统的原因主要考虑的以下几点 :(1)通常智能建筑中单相用电设备多、负荷大、而其经常又是不平衡的 ,而且中性线带有随机电流 ;(2)由于中性线带电 ,如果将其与保护地线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到金属外壳的设备上 ,会有很大的危险性,并且会使电子设备相互干扰,导致无法工作 ;(3)由于智能建筑中有很多精密的电子设备易受到电磁波干扰、要求考虑防静电接地等原因 ,所以采用上述连接方式。
1.2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 PE 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 PE 线与 N 线连接。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1.3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N 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 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1.4防雷接地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 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1.5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 PE 线连接,严禁与 N 线连接。
2.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坤.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1).
[2]刘广进.电气自动化在楼宇系统中的集成研究[J].科技资讯,2009(01).
[3]于海英.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字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