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作者:周谷平 叶志坚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02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领导过程及其指导思想为主线的。从“教育民主”,到“教育开放”,再到“教育创新”,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有各自鲜明时代的教育主题,而且分别产生了“新民主主义”、“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策略。这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关键词]三代领导集体;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I207;K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035—1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引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 科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凝固的思想体系。普赖斯甚至建议,“不要试图用抽 象的概念摆列出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看法,相反,只有通过详细地考察中国和前苏联两国的教 育,才能清楚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concretestudy。fconcreteconditions)”。虽然详细考察两国的教育未必就能清楚说明马克思主 义的教育观点,但这一说法至少揭示了一个“片面”真理:它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教育问 题的方法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应当承认,考察社会主义中国或前苏联的 教育,一定有助于认清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而考察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一定绕不开 三代领导集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领导过程。 因此,总结和梳理三代领导集体的教育大智慧,不仅可以洞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的生命律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而且对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发展道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主题的转换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 命”,“始终保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这就是我们党第一代的领导。”第一代领导集体面 对的教育主题是教育民主。教育民主是反封建的教育和反对教育封建主义的行动。它要把教育从 封建主义的垄断和专制中解救出来,实现教育权利在法律尺度上的平等,把教育的贵族意

识革新为 市民意识,把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化改造为非意识形态化。照理说,教育民主化通常是由资产阶级 领导、联合其他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和实现的,何以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教 育主题呢? 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从社会性质来 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的经济成分来看,“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私人 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工业的第二位,“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经济”仍然“停留在古代”;从文化水平上看,是一个长期被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所造成的文化落 后国家,“是一个缺乏教育的民族”,“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占全国人口百 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他们大多是文盲、半文盲,没有多少科学知识,没有多少“政治感觉”。这就 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面对的社会与教育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下,毛泽东断言,“没有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 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他清楚,农民才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 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 岂非大半成了空话”?直到1955年,他还是承认“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也意识到文化教育 的落后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已经构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

教育民主是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主题。可以说,毛泽东毕生的教育努力都集中在教育民主化这 个目标上,一如他自己终生践行的箴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 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的 核心是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的社会和教育现实又怎样呢——闭关锁国。建国初期,我们“是对 外开放的,不过那时只能是对苏联东欧开放”。“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同一些资本 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帝国主义的敌视及其 包围、封锁和孤立政策,使得我们很难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因此从整体看是封闭的。不过,这是被 动的关闭。从中苏论战开始,到中苏关系的恶化以至破裂,我们开向前苏联和东欧的门也关上了。 把闭关锁国说成是“自力更生”,将对外开放视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被动封闭最终走向主 动封闭。“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 穷落后,愚昧无知。”闭关锁国,加上错误地引发的“文化大革命”,致使整个社会陷入全面的危 机:经济上,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上,冤假错案成堆;组织上,党和国家的各种组织严 重不纯;思想意识上,教条主义盛行,“左”的错误理论泛滥;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上,愚昧压制了文 明;社会生活上,法纪秩序荡然无存。而此时的世界,发展才是“全球性的战略核心问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 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 核心问题。”

怎么发展? 首先要打破自我封闭,勇于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教育领域也同样 如此,惟有开放了,才能彻底走出思想贫乏、内容空泛、秩序混乱的泥潭,才能“拨乱反正”,赢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作者:周谷平 叶志坚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02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领导过程及其指导思想为主线的。从“教育民主”,到“教育开放”,再到“教育创新”,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有各自鲜明时代的教育主题,而且分别产生了“新民主主义”、“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策略。这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关键词]三代领导集体;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I207;K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035—1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引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 科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凝固的思想体系。普赖斯甚至建议,“不要试图用抽 象的概念摆列出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看法,相反,只有通过详细地考察中国和前苏联两国的教 育,才能清楚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concretestudy。fconcreteconditions)”。虽然详细考察两国的教育未必就能清楚说明马克思主 义的教育观点,但这一说法至少揭示了一个“片面”真理:它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教育问 题的方法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应当承认,考察社会主义中国或前苏联的 教育,一定有助于认清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而考察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一定绕不开 三代领导集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领导过程。 因此,总结和梳理三代领导集体的教育大智慧,不仅可以洞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的生命律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而且对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发展道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主题的转换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 命”,“始终保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这就是我们党第一代的领导。”第一代领导集体面 对的教育主题是教育民主。教育民主是反封建的教育和反对教育封建主义的行动。它要把教育从 封建主义的垄断和专制中解救出来,实现教育权利在法律尺度上的平等,把教育的贵族意

识革新为 市民意识,把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化改造为非意识形态化。照理说,教育民主化通常是由资产阶级 领导、联合其他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和实现的,何以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教 育主题呢? 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从社会性质来 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的经济成分来看,“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私人 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工业的第二位,“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经济”仍然“停留在古代”;从文化水平上看,是一个长期被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所造成的文化落 后国家,“是一个缺乏教育的民族”,“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占全国人口百 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他们大多是文盲、半文盲,没有多少科学知识,没有多少“政治感觉”。这就 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面对的社会与教育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下,毛泽东断言,“没有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 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他清楚,农民才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 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 岂非大半成了空话”?直到1955年,他还是承认“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也意识到文化教育 的落后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已经构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

教育民主是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主题。可以说,毛泽东毕生的教育努力都集中在教育民主化这 个目标上,一如他自己终生践行的箴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 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的 核心是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的社会和教育现实又怎样呢——闭关锁国。建国初期,我们“是对 外开放的,不过那时只能是对苏联东欧开放”。“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同一些资本 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帝国主义的敌视及其 包围、封锁和孤立政策,使得我们很难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因此从整体看是封闭的。不过,这是被 动的关闭。从中苏论战开始,到中苏关系的恶化以至破裂,我们开向前苏联和东欧的门也关上了。 把闭关锁国说成是“自力更生”,将对外开放视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被动封闭最终走向主 动封闭。“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 穷落后,愚昧无知。”闭关锁国,加上错误地引发的“文化大革命”,致使整个社会陷入全面的危 机:经济上,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上,冤假错案成堆;组织上,党和国家的各种组织严 重不纯;思想意识上,教条主义盛行,“左”的错误理论泛滥;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上,愚昧压制了文 明;社会生活上,法纪秩序荡然无存。而此时的世界,发展才是“全球性的战略核心问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 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 核心问题。”

怎么发展? 首先要打破自我封闭,勇于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教育领域也同样 如此,惟有开放了,才能彻底走出思想贫乏、内容空泛、秩序混乱的泥潭,才能“拨乱反正”,赢


相关文章

  • 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
  •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众化普及的效果,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就要不断地完善大众化普及的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 ...查看


  • 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考
  • 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的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可见,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 ...查看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 摘要: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诸多理论和观点,经过几十年依然历久弥新.从立志高远的社会责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代的 ...查看


  • 浅谈当代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当代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准呈下降趋势, 价值取向多元化,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面对当代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本文从当代的社会环境切题,对当代我国高校德育教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1
  • 成绩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平,他17岁就抱有远大理想,毅然离开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马克思主义作 ...查看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查看


  • 西柏坡精神的启示
  • 浅谈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建设的启示 摘 要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双重使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由革命走向建设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个务必"是其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与时 ...查看


  • 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时应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来加强建设.个人品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被强调,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密切联系.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 ...查看


  • 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
  • 浅谈个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是机器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