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新的技术也不断在引进,发展速度之快,已经难以预测。尤其是手机,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哥大模样,到现在众人垂涎的iPhone,短短数十年,我们这代人鉴证了手机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为了能让更多的用家更好的使用新的产品,设计者往往都会给用家一个比喻,可以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该产品,无论是操作方式上,还是说视觉上,这也是各种设计中常常会用的到一种手法。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易懂,这些比喻都是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设计师们基于这些习惯上做了怎样的创新,给了我们怎样新的体验。在当下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会分析在手机界面设计发展过程中,参考习惯起着怎样的作用与关系? 关键词:界面设计 生活习惯 手机 作用 关系 用户体验 人们日常生活在的空间是三维的,习惯于用看,听和操控三维的对象,人类也都是生活在三维的现实场景中,三维的交互界面对人们来说会是最自然,最习惯的。不用过多的思考,符合长期生活中所产生的经验。在手不仅包括视觉界面,还有听觉界面,触觉界面,和姿态界面。在手机中,基于视觉,听觉,触觉的输入和输出将会得到普及,并成为一种常规的交互形式。人有五感,还有嗅觉,也许在将来也会成为一种方式,在某个午后三点,屋子里飘起清香,它会已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你一场约会的来临。 从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它长达10年的开发工作,耗资1亿美元后,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才于1983年问世,它通过按键拨通电话即可,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无论老人小孩都能很容易的掌握它。不过那个时期能拥有一部“大哥大”是件无比荣耀的事情,虽然它只是拥有单纯的通话功能。可以说是移动的电话,遵循了人们使用电话的经验。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为之感叹。可以说它的界面是十分简单的,简单的输入和显示,当然也深受着技术的影响,当时的显示屏幕为低路数STN型黑白屏幕,驱动路数一般在32路以下,单色显示。你也绝对想不到现在竟然可以把一个世界都放在里面。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人们对随身携带使用的手机要求也越来越高。 到慢慢普及的有屏幕有按键控制来控制手机,这类手机有大量的厂商如百花齐放,各种样式,各种主打形式,非常之丰富,按键控制维持了十分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手机除了基本通话功能之后,已有了多媒体功能。而全键式手机键盘本身是源于计算机上的英文键盘,而计算机上的键盘本身来源于打字机的改良。在1868年,被称作“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打字机的经营权。随后几年,人们设计出实用形式的现代打字机并首次规范了键盘基本格局,即出现了现在的“QWERTY”键盘。但目前使用更广泛的电脑键盘,人们通常称为“keyboard”。而它毕竟是真的英文的输入而设计的,要用它输入出流畅的中文有它的难度,当然电脑键盘已经在长期使用中变得习惯,而这也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我们是否应该有针对文字输入的键盘。 再到2007年触摸屏手机的推出,现在iPhone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界面,手机的功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渗入到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从屏幕上来说,它经历了黑白屏,彩屏,到现在的高清屏幕;从键盘上来说,也由很多按键到9键式,到3键,到1键;屏幕越来越大,按键越来越少。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以及交互行为都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iPhone在技术上最先进的,但它又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最自然的操作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并使用。同时也是一种超越,例如游戏,就以赛车游戏来说,当我们以前用游戏机来玩的时候,虽然只是通过按键来操作,我们也会跟着车的前后左右来摇摆自己的身体,模拟一种真实开车的感觉,而iPhone做到了这一点。最基本的电话和短信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功能已经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生活习惯,不仅是要做到良好的用户体验,更是要对不同的用户,对他们长期生活中所产生的习惯行为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做到更适合该用户,该人群的界面设计。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时代,更是要遵循这一点,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新,按键手机虽没有这些接近自然的交互体验,但我们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习惯了它。所以就算是新的交互形式也许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变成习惯和逐渐平淡,iPhone是一个高点,但绝对不是最高点。 习惯可以被参考和引用,习惯也可以被创造,习惯也是相对一段时间在改变着的。但这种以人为本,遵从用家在以往生活中习惯的行为经验是手机界面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让我展望未来手机界面的发展,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可能可以折叠的,好似一张报纸一样,可以叠成一块小小的方块,根据你的需要去打开它的大小。会与现实的三维空间更好的融合,可能手机的通话,会模拟出真实空间,通话时对方犹如真实的在你面前也不一定。MIT在研发了“第六感”,已经将界面融入在物理化的世界里。所以,我相信并十分期待,在这么迅速发展的技术下,无论从操作上还是显示上,都能给我们一种更回归现实生活,更真实,更适用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 唐纳德·A·诺曼 中信出版社 2003 [2] > Matt Jones Gary marsden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 > Jesse James Garrett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作者简介:李松璞(1991.11-),男,湖北荆门人,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设计艺术专业本科学生。
摘 要: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新的技术也不断在引进,发展速度之快,已经难以预测。尤其是手机,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哥大模样,到现在众人垂涎的iPhone,短短数十年,我们这代人鉴证了手机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为了能让更多的用家更好的使用新的产品,设计者往往都会给用家一个比喻,可以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该产品,无论是操作方式上,还是说视觉上,这也是各种设计中常常会用的到一种手法。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易懂,这些比喻都是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设计师们基于这些习惯上做了怎样的创新,给了我们怎样新的体验。在当下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会分析在手机界面设计发展过程中,参考习惯起着怎样的作用与关系? 关键词:界面设计 生活习惯 手机 作用 关系 用户体验 人们日常生活在的空间是三维的,习惯于用看,听和操控三维的对象,人类也都是生活在三维的现实场景中,三维的交互界面对人们来说会是最自然,最习惯的。不用过多的思考,符合长期生活中所产生的经验。在手不仅包括视觉界面,还有听觉界面,触觉界面,和姿态界面。在手机中,基于视觉,听觉,触觉的输入和输出将会得到普及,并成为一种常规的交互形式。人有五感,还有嗅觉,也许在将来也会成为一种方式,在某个午后三点,屋子里飘起清香,它会已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你一场约会的来临。 从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它长达10年的开发工作,耗资1亿美元后,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才于1983年问世,它通过按键拨通电话即可,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无论老人小孩都能很容易的掌握它。不过那个时期能拥有一部“大哥大”是件无比荣耀的事情,虽然它只是拥有单纯的通话功能。可以说是移动的电话,遵循了人们使用电话的经验。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为之感叹。可以说它的界面是十分简单的,简单的输入和显示,当然也深受着技术的影响,当时的显示屏幕为低路数STN型黑白屏幕,驱动路数一般在32路以下,单色显示。你也绝对想不到现在竟然可以把一个世界都放在里面。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人们对随身携带使用的手机要求也越来越高。 到慢慢普及的有屏幕有按键控制来控制手机,这类手机有大量的厂商如百花齐放,各种样式,各种主打形式,非常之丰富,按键控制维持了十分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手机除了基本通话功能之后,已有了多媒体功能。而全键式手机键盘本身是源于计算机上的英文键盘,而计算机上的键盘本身来源于打字机的改良。在1868年,被称作“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打字机的经营权。随后几年,人们设计出实用形式的现代打字机并首次规范了键盘基本格局,即出现了现在的“QWERTY”键盘。但目前使用更广泛的电脑键盘,人们通常称为“keyboard”。而它毕竟是真的英文的输入而设计的,要用它输入出流畅的中文有它的难度,当然电脑键盘已经在长期使用中变得习惯,而这也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我们是否应该有针对文字输入的键盘。 再到2007年触摸屏手机的推出,现在iPhone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界面,手机的功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渗入到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从屏幕上来说,它经历了黑白屏,彩屏,到现在的高清屏幕;从键盘上来说,也由很多按键到9键式,到3键,到1键;屏幕越来越大,按键越来越少。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以及交互行为都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iPhone在技术上最先进的,但它又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最自然的操作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并使用。同时也是一种超越,例如游戏,就以赛车游戏来说,当我们以前用游戏机来玩的时候,虽然只是通过按键来操作,我们也会跟着车的前后左右来摇摆自己的身体,模拟一种真实开车的感觉,而iPhone做到了这一点。最基本的电话和短信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功能已经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生活习惯,不仅是要做到良好的用户体验,更是要对不同的用户,对他们长期生活中所产生的习惯行为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做到更适合该用户,该人群的界面设计。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时代,更是要遵循这一点,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新,按键手机虽没有这些接近自然的交互体验,但我们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习惯了它。所以就算是新的交互形式也许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变成习惯和逐渐平淡,iPhone是一个高点,但绝对不是最高点。 习惯可以被参考和引用,习惯也可以被创造,习惯也是相对一段时间在改变着的。但这种以人为本,遵从用家在以往生活中习惯的行为经验是手机界面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让我展望未来手机界面的发展,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可能可以折叠的,好似一张报纸一样,可以叠成一块小小的方块,根据你的需要去打开它的大小。会与现实的三维空间更好的融合,可能手机的通话,会模拟出真实空间,通话时对方犹如真实的在你面前也不一定。MIT在研发了“第六感”,已经将界面融入在物理化的世界里。所以,我相信并十分期待,在这么迅速发展的技术下,无论从操作上还是显示上,都能给我们一种更回归现实生活,更真实,更适用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 唐纳德·A·诺曼 中信出版社 2003 [2] > Matt Jones Gary marsden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 > Jesse James Garrett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作者简介:李松璞(1991.11-),男,湖北荆门人,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设计艺术专业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