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浅谈运动团体中的群体凝聚力
Study on Group Cohesi on i n the Sport Group
周玉强
Z HOU Yu -qiang
摘 要:群体凝聚力是反映运动团体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运动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高低直接影响团体的运动成绩。国外对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起步较早, 研究理论已经较为完备, 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 也存在一些问题, , 其研究成果更为稀缺。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 , 影响因素的阐述, 关键词:运动团体; 心理; 群体凝聚力A b s tra c t:Gr oup cohesi on is an i m portant ogical features of move ment gr oup. It is a basic de mand of s ports and is related directly with gr oup ’s perf or mance . Foreign earlier than ours, and the theory has been more co mp lete . I less and what ’s more, there are als o s o me p r oble m s, es pe 2in the s ports gr oup.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 w, this paper puts for ward s o me t o gr oup cohesi on thr ough describing the concep t and its fact ors . Ke y rd s port gr oup; mental; gr oup cohesi on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08) 05-0017-2
1 引言
3. 2 团体成员间的同质性
一个团体取胜的关键在于其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当年西
楚霸王项羽以破釜沉舟之法,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从而一举破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群体凝聚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团体比赛成绩的好坏。2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
He mphill 和W estie (1950) 使用粘性一词来解释团体一起工作的能力和团体发挥工作单位功能的能力。Back (1965)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人们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Festinger (1968)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Car 2r on (1982)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反映群体倾向于粘合在一起, 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对象的动力过程。我国学者俞克纯认为群体凝聚力表明群体对于成员的一种内聚作用, 是表现在群体成员身上的向心力。我们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是: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吸引其成员,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它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认同感:对个人的认知给以知识与信息; (2) 归属感:给个人以情感上的依据; (3) 力量感:给个人以力量, 使个人的活动能够坚持不懈。如果说得形象一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凝聚力就像一块磁铁, 群体成员就好像是铁屑, 凝聚力可以像磁铁吸引铁屑一样, 将个体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的产生与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我们可从以下九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 1 团体的目标
一个运动团体的目标能够为其成员所广泛接受, 成员分担运动团体的目标程度愈高, 该团体的群体凝聚力就会愈强; 反之, 则愈弱。当个体成员的目标完全一致, 且与团体目标完全重合时, 此时团体的群体凝聚力是最强的。例如一支足球队, 其团体目标是在大赛中夺冠, 它的每个队员也以夺冠作为个体目标, 这支足球队便拥有最强的群体凝聚力。
所谓同质性就是指团体成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如信念、奋斗目标、利益、人格、以及兴趣等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如果成员之间志趣相投, 利益一致, 同质性越高, 其群体凝聚力就越大; 反之, 同质性越低, 群体凝聚力就会越小。3. 3 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团体中的成员与成员之间, 成员与领导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做到心理相容, 优势互补, 尽力排除内部分歧,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必然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有助于团体目标的顺利实现。3. 4 团体中的核心人物
没有核心人物的群体往往没有较高的群体凝聚力。例如NBA 芝加哥公牛队中的前明星球员乔丹, 他就是公牛队比赛场上的核心人物, 正是有了他的存在, 才使得球队的群体凝聚力极强, , 以致所向披靡, 共夺得六次NBA 总冠军。然而在他退役之后, 球队中由于缺少了较为出色的核心人物, 始终战绩平平。3. 5 团体规模的大小
团体的规模应该适度, 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规模过大, 一方面会导致成员相互接触的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意见分歧, 无法形成目标整合。规模过小则会影响团体任务的完成。这同“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是相似的。3. 6 团体的领导方式
作者简介:周玉强(1969-) , 男, 山东青岛人, 讲师, 研究方向:篮球教学
与训练。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 on, J inan University, J inan 250002, Shandong China .
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为这个团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1. 3 积极提升团体的社会地位, 增强团体成员的力量感
运动团体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其成员会更乐于为这样一个团体服务, 团体地位的提升无形之中会给其成员以奋斗的力量, 并使成员的个人活动坚持不懈, 作为团体的上级领导单位, 应为团体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
4. 2 以群体结构和群体功能为切入点, 提高团体凝聚力4. 2. 1 设立团体目标
团体的领导方式大致可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三
种。在专制型的管理方式下,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 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与摧残, 既影响了团体成员创造性的发挥, 又间接地降低了团体的凝聚力; 在放任型的管理方式下, 团体成员各自为政, 团队犹如一盘散沙, 很难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活动; 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 个体受到尊重,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它能激发团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3. 7 团体结构的稳定性
成员相对稳定的团体的凝聚力要强于成员频繁变化的团体的凝聚力。理想的运动队并非是由具有最好个人技术的队员组成的, 而是由能将每个人的技能最好地结合在一起的队员组成的。例如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拥有众多的大牌球星, 这些人的个人技术在世界上绝对是一流的, 但其联赛战绩并不尽如人意, 有时甚至连一支弱旅也战胜不了, 就是因为由于它频繁地换人而无法将现有资源进行最有效地配置。
3. 8 外界的压力与威胁
明确一致的目标和共同利益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基础,
设置团体目标增强运动队凝聚力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团体共同的行为导向, 向努力。另外, 4. 2. :
. , 教练员可组织队员进行有关, 其目的是为了让队员了解群体凝聚力的重2. 集体参加活动如爬山、郊游、军训等, 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 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自由交流, 增进互相了解, 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3. 创设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如团体之间的比赛等, 美国社
, 力会增加。, 他首先要, 以确定自己该如何反应, , 这会使群
, 群体凝聚力也得到迅速增强; 就整个群体来说, 当其面临压力时, 群体凝聚力也会因压力而增强, 在引言部分提到的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便是与此有关的一个实例。
3. 9 角色认知和成员的满足感
会学界功能冲突论的代表人物科塞通过研究发现, 群体间的竞
争作为一种外部冲突给群体以挑战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 群体成员会摒弃前嫌, 精诚合作, 一致对外, 从而使群体凝聚力得到提高。所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便是这个道理。团体的领导者应该让成员明确本团体的压力与威胁, 以便形成长期的群体凝聚力。例如吴越之战中,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 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向吴王夫差示弱, 使吴国感受不到竞争对手的存在, 最终被越国打败, 以致亡国。
4. 教练员的主导作用教练员作为团体的直接管理者, 要
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中都有相对应的角色, 成员对其角色的认识越明确, 其角色行为发挥作用的效果也就越好, 团体的凝聚力也就越高。实践表明, 成员加入团体之后, 团体对成员个人的社交、自尊、成就感、心理等满足感越好, 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 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也就越顺畅, 就越能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4 增强运动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要主动关心队员, 与队员进行沟通交流, 增进彼此的心理相容性。
4. 2. 3 保持运动团体结构的稳定性, 适当控制团体规模
增强运动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其一、针对群体成员的个体心理感受提出一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具体方法; 其二、针对群体的结构与群体的功能方面, 提出一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具体方法。当然这两方面涉及到的某些具体方法在一些情况下是相通的, 只是研究角度不同罢了,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团体的群体凝聚力。
4. 1 以群体成员的个体心理感受为切入点, 提高团体凝聚力4. 1. 1 营建运动团体文化, 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
团体的管理者应该明白, 频繁的更换成员并不利于团体
的健康成长, 任何一支新建的团体要想在短期内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几乎是不可能的, 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在稳定团体结构的同时, 也要控制团体的规模, 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小型运动团体的成员相互交往的机会比较多, 易于产生感情, 增强凝聚力。4. 2. 4 建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比专制型、放任型的领导方式更有助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根据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专制的决策使领导的权力过分集中, 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放任的决策导致队员各自为政, 意见分歧严重, 犹如一盘散沙, 同样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只有当队员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创造性得以发挥, 他们才会更乐于呆在这个团体之中, 为团体服务。4. 2. 5 反馈成效, 表彰先进, 鞭策后进
及时地反馈成效, 树立榜样, 可以诱导成员向好的方向努力, 但必须注意的是, 不要过多地用惩罚的手段, 惩罚过多会打击成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4. 2. 6 建立良好的团体内部人际关系
(下转第20页
)
运动团体的成员, 特别是国家队, 大多都来自不同省市,
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方式等都会导致成员之间的排斥、对立乃至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团队犹如一盘散沙, 更不要谈凝聚力了。营建团队文化就是为了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 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 从而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合力, 引导团队前进的方向。
4. 1. 2 营造运动团体“家”的氛围, 增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
运动团体是团体成员共同工作的场所, 通过团体领导者的有效管理, 将团体培养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 对平时训练和比赛都极为辛苦的队员来说, 是一种极其有力的感情投资, 它会使团体成员更乐于呆在这里, 更依赖于这个团体, 并视自己
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的得分率(分别为90. 5%、81%和77. 8%) 。
表5 中国队与赛队在快攻结束阶段投篮选择
2分试投(得分率)
3分试投(得分率)
8(50%) 8(50%) 0(0)
的位置做两条与中线平行的线, 每个队的后场至前场依次分为
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一传的好坏对快攻的得分至关重要, 从表3可以看出, 中国队的一传接应区域近三分之一集中在后场(一区和二区) , 近一半在前场(三区和四区) , 而对手的一传接应区域在后场的占15%左右, 在前场的占70%左右, 其中在四区的占到了45. 6%, 可见对手的接应区域比中国更加靠近篮筐, 更具威胁性, 使得中国队的防守支离破碎。通过录像观察分析发现:中国队其实有很多快攻的机会, 但是由于队员一传的意识不够好, 加上对手的防守比较到位, 很多防守篮板球、抢断球只能回传给远离前场的二区和一区, 最后导致了快攻机会的丢失, 以及快攻机会形成后, 得分良机的错失。从表3还可发现, 中国队与对手分别有5次和14次的一条龙快攻。2. 4 快攻结束阶段
表4 中国队与赛队快攻结束阶段对比分析
能力弱中国(得分率)
位置优, 人数优位置优, 人数不优位置不优, 人数优位置不优, 人数不优
1(100%) 3(66. 7%)
01(0%)
中国赛队差值
15(60%) 60(88. 3%) 45(28. 3%)
能力持平
赛队01(0%) 00
能力强中国01(0%) 中国6(66. 7%) 5(60%) 0(. 赛队4(100%) 7()
5(80%)
21(5%) 21(0
3(66. 7%) 9(77. 8%)
, 进攻, 争取造成人数、位置或能力上的优势与主动, 果断合理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1]。从表4可以看出, 中国队和赛队只要是人数、位置或能力上的某项优势或主动, 都可以形成快攻, 而且具备一定的得分率。中国队在能力弱、能力持平和能力强时分别有4次、14次和4次的快攻机会, 而对手分别有1次、15次和51次的快攻机会。在能力持平类中, 中国队在具备两项和一项优势时的得分率明显落后于对手, 仅为66. 7%和60%, 而对手却高达100%和85. 7%; 在不具备优势时, 中国队仅有33. 3%的得分率, 而对手拥有80%的得分率, 高出中国队41. 7%。在能力强的这类中, 中国队由于进攻能力落后于对手, 所以即使有快攻机会, 在对手的严密防守之下, 最后只能形成阵地进攻或者被破坏, 而对手完全发挥出防守和进攻强的优势, 造成中国队频频失误, 形成了51次的快攻, 无论是位置和人数占不占优势, 都形成了很高
从表5可以看出, 中国队在快攻结束阶段2分和3分试投的次数分别为15次和8次, 得分率分别为60%和50%, 而赛队2分和3分试投的次数分别为60次和8次, 得分率分别为88. 3%和50%, 显而易见, 中国队在2分的得分率上远远落后于对手, 相差28. 3%, 对手防守的攻击性很强, 造成中国队的多次失误, , 在快攻, , 明显落后于对手, 尤其是今后应加强防守的训练, 加强防守的攻击性和压迫性, 增加抢断次数, 为快攻打下基础, 同时应减少失误, 以免给对手可乘之机。
2. 中国队在快攻的推进阶段, 一传的效果不如对手(一区和二区所占比重太大) , 对对手接应队员的防守不够到位, 今后在加强一传的威胁性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对手的一传接应的防守。
3. 中国队在能力持平和能力强两类中的得分率明显落后于对手, 今后应加强个人的攻击能力和快攻中的把握能力; 中国队在两分球得分率上与对手相差很大, 三分球的得分率与对手持平。参考文献:
[1]王建国, 李清玲. 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重构与诠释[J ].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 2005, (8) :1136.
[2]高敏, 庞辉. 从28届奥运会看中国男篮快攻战术差距和发展对策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张聚民, 张正萍. 中-美男篮在运用快攻战术上的差异及对比分析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上接第18页)
在运动团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 要重视团体内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使它们的存在更有利于形成整体的凝聚力; 要积极培养团体中的核心队员, 这样的核心队员往往是整个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象征, 核心成员的存在会让其他成员产生一种向心力, 更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例如, 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 由马拉多纳领军的阿根廷足球队, 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他们, 他们却一路杀到决赛, 其实他们靠的就是同舟共济的凝聚力。4. 2. 7 努力提高成员的满足感
要尽可能地满足成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满足其成就感,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其取得的成绩要多进行正面鼓励
, 及时肯定。当成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 他们会更倾向于留在团体之中, 进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4. 2. 8 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 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
在规章制度面前不搞特殊化, 所有成员一律平等对待, 核
心队员也不例外, 应该做到“有功必赏, 有罪必罚”, 利益分配也要力求公平合理, 差距不要过大, 以免影响内部团结。5 结论
本文在对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 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增强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以期完善。参考文献:
[1]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俞克纯, 沈迎选. 激励活力凝聚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 1988.
[3]李宁. 凝聚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4]易益典, 周拱熹. 社会学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5]祝蓓里, 季浏.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浅谈运动团体中的群体凝聚力
Study on Group Cohesi on i n the Sport Group
周玉强
Z HOU Yu -qiang
摘 要:群体凝聚力是反映运动团体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运动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高低直接影响团体的运动成绩。国外对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起步较早, 研究理论已经较为完备, 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 也存在一些问题, , 其研究成果更为稀缺。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 , 影响因素的阐述, 关键词:运动团体; 心理; 群体凝聚力A b s tra c t:Gr oup cohesi on is an i m portant ogical features of move ment gr oup. It is a basic de mand of s ports and is related directly with gr oup ’s perf or mance . Foreign earlier than ours, and the theory has been more co mp lete . I less and what ’s more, there are als o s o me p r oble m s, es pe 2in the s ports gr oup.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 w, this paper puts for ward s o me t o gr oup cohesi on thr ough describing the concep t and its fact ors . Ke y rd s port gr oup; mental; gr oup cohesi on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08) 05-0017-2
1 引言
3. 2 团体成员间的同质性
一个团体取胜的关键在于其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当年西
楚霸王项羽以破釜沉舟之法,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从而一举破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群体凝聚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团体比赛成绩的好坏。2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
He mphill 和W estie (1950) 使用粘性一词来解释团体一起工作的能力和团体发挥工作单位功能的能力。Back (1965)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人们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Festinger (1968)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Car 2r on (1982) 认为群体凝聚力是反映群体倾向于粘合在一起, 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对象的动力过程。我国学者俞克纯认为群体凝聚力表明群体对于成员的一种内聚作用, 是表现在群体成员身上的向心力。我们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是: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吸引其成员,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它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认同感:对个人的认知给以知识与信息; (2) 归属感:给个人以情感上的依据; (3) 力量感:给个人以力量, 使个人的活动能够坚持不懈。如果说得形象一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凝聚力就像一块磁铁, 群体成员就好像是铁屑, 凝聚力可以像磁铁吸引铁屑一样, 将个体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的产生与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我们可从以下九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 1 团体的目标
一个运动团体的目标能够为其成员所广泛接受, 成员分担运动团体的目标程度愈高, 该团体的群体凝聚力就会愈强; 反之, 则愈弱。当个体成员的目标完全一致, 且与团体目标完全重合时, 此时团体的群体凝聚力是最强的。例如一支足球队, 其团体目标是在大赛中夺冠, 它的每个队员也以夺冠作为个体目标, 这支足球队便拥有最强的群体凝聚力。
所谓同质性就是指团体成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如信念、奋斗目标、利益、人格、以及兴趣等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如果成员之间志趣相投, 利益一致, 同质性越高, 其群体凝聚力就越大; 反之, 同质性越低, 群体凝聚力就会越小。3. 3 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团体中的成员与成员之间, 成员与领导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做到心理相容, 优势互补, 尽力排除内部分歧,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必然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有助于团体目标的顺利实现。3. 4 团体中的核心人物
没有核心人物的群体往往没有较高的群体凝聚力。例如NBA 芝加哥公牛队中的前明星球员乔丹, 他就是公牛队比赛场上的核心人物, 正是有了他的存在, 才使得球队的群体凝聚力极强, , 以致所向披靡, 共夺得六次NBA 总冠军。然而在他退役之后, 球队中由于缺少了较为出色的核心人物, 始终战绩平平。3. 5 团体规模的大小
团体的规模应该适度, 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规模过大, 一方面会导致成员相互接触的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意见分歧, 无法形成目标整合。规模过小则会影响团体任务的完成。这同“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是相似的。3. 6 团体的领导方式
作者简介:周玉强(1969-) , 男, 山东青岛人, 讲师, 研究方向:篮球教学
与训练。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 on, J inan University, J inan 250002, Shandong China .
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为这个团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1. 3 积极提升团体的社会地位, 增强团体成员的力量感
运动团体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其成员会更乐于为这样一个团体服务, 团体地位的提升无形之中会给其成员以奋斗的力量, 并使成员的个人活动坚持不懈, 作为团体的上级领导单位, 应为团体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
4. 2 以群体结构和群体功能为切入点, 提高团体凝聚力4. 2. 1 设立团体目标
团体的领导方式大致可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三
种。在专制型的管理方式下,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 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与摧残, 既影响了团体成员创造性的发挥, 又间接地降低了团体的凝聚力; 在放任型的管理方式下, 团体成员各自为政, 团队犹如一盘散沙, 很难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活动; 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 个体受到尊重,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它能激发团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3. 7 团体结构的稳定性
成员相对稳定的团体的凝聚力要强于成员频繁变化的团体的凝聚力。理想的运动队并非是由具有最好个人技术的队员组成的, 而是由能将每个人的技能最好地结合在一起的队员组成的。例如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拥有众多的大牌球星, 这些人的个人技术在世界上绝对是一流的, 但其联赛战绩并不尽如人意, 有时甚至连一支弱旅也战胜不了, 就是因为由于它频繁地换人而无法将现有资源进行最有效地配置。
3. 8 外界的压力与威胁
明确一致的目标和共同利益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基础,
设置团体目标增强运动队凝聚力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团体共同的行为导向, 向努力。另外, 4. 2. :
. , 教练员可组织队员进行有关, 其目的是为了让队员了解群体凝聚力的重2. 集体参加活动如爬山、郊游、军训等, 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 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自由交流, 增进互相了解, 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3. 创设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如团体之间的比赛等, 美国社
, 力会增加。, 他首先要, 以确定自己该如何反应, , 这会使群
, 群体凝聚力也得到迅速增强; 就整个群体来说, 当其面临压力时, 群体凝聚力也会因压力而增强, 在引言部分提到的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便是与此有关的一个实例。
3. 9 角色认知和成员的满足感
会学界功能冲突论的代表人物科塞通过研究发现, 群体间的竞
争作为一种外部冲突给群体以挑战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 群体成员会摒弃前嫌, 精诚合作, 一致对外, 从而使群体凝聚力得到提高。所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便是这个道理。团体的领导者应该让成员明确本团体的压力与威胁, 以便形成长期的群体凝聚力。例如吴越之战中,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 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向吴王夫差示弱, 使吴国感受不到竞争对手的存在, 最终被越国打败, 以致亡国。
4. 教练员的主导作用教练员作为团体的直接管理者, 要
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中都有相对应的角色, 成员对其角色的认识越明确, 其角色行为发挥作用的效果也就越好, 团体的凝聚力也就越高。实践表明, 成员加入团体之后, 团体对成员个人的社交、自尊、成就感、心理等满足感越好, 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 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也就越顺畅, 就越能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4 增强运动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要主动关心队员, 与队员进行沟通交流, 增进彼此的心理相容性。
4. 2. 3 保持运动团体结构的稳定性, 适当控制团体规模
增强运动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其一、针对群体成员的个体心理感受提出一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具体方法; 其二、针对群体的结构与群体的功能方面, 提出一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具体方法。当然这两方面涉及到的某些具体方法在一些情况下是相通的, 只是研究角度不同罢了,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团体的群体凝聚力。
4. 1 以群体成员的个体心理感受为切入点, 提高团体凝聚力4. 1. 1 营建运动团体文化, 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
团体的管理者应该明白, 频繁的更换成员并不利于团体
的健康成长, 任何一支新建的团体要想在短期内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几乎是不可能的, 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在稳定团体结构的同时, 也要控制团体的规模, 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小型运动团体的成员相互交往的机会比较多, 易于产生感情, 增强凝聚力。4. 2. 4 建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比专制型、放任型的领导方式更有助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根据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专制的决策使领导的权力过分集中, 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放任的决策导致队员各自为政, 意见分歧严重, 犹如一盘散沙, 同样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只有当队员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创造性得以发挥, 他们才会更乐于呆在这个团体之中, 为团体服务。4. 2. 5 反馈成效, 表彰先进, 鞭策后进
及时地反馈成效, 树立榜样, 可以诱导成员向好的方向努力, 但必须注意的是, 不要过多地用惩罚的手段, 惩罚过多会打击成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4. 2. 6 建立良好的团体内部人际关系
(下转第20页
)
运动团体的成员, 特别是国家队, 大多都来自不同省市,
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方式等都会导致成员之间的排斥、对立乃至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团队犹如一盘散沙, 更不要谈凝聚力了。营建团队文化就是为了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 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 从而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合力, 引导团队前进的方向。
4. 1. 2 营造运动团体“家”的氛围, 增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
运动团体是团体成员共同工作的场所, 通过团体领导者的有效管理, 将团体培养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 对平时训练和比赛都极为辛苦的队员来说, 是一种极其有力的感情投资, 它会使团体成员更乐于呆在这里, 更依赖于这个团体, 并视自己
竞技
●
论坛J I N GJ I ●LUN TAN
的得分率(分别为90. 5%、81%和77. 8%) 。
表5 中国队与赛队在快攻结束阶段投篮选择
2分试投(得分率)
3分试投(得分率)
8(50%) 8(50%) 0(0)
的位置做两条与中线平行的线, 每个队的后场至前场依次分为
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一传的好坏对快攻的得分至关重要, 从表3可以看出, 中国队的一传接应区域近三分之一集中在后场(一区和二区) , 近一半在前场(三区和四区) , 而对手的一传接应区域在后场的占15%左右, 在前场的占70%左右, 其中在四区的占到了45. 6%, 可见对手的接应区域比中国更加靠近篮筐, 更具威胁性, 使得中国队的防守支离破碎。通过录像观察分析发现:中国队其实有很多快攻的机会, 但是由于队员一传的意识不够好, 加上对手的防守比较到位, 很多防守篮板球、抢断球只能回传给远离前场的二区和一区, 最后导致了快攻机会的丢失, 以及快攻机会形成后, 得分良机的错失。从表3还可发现, 中国队与对手分别有5次和14次的一条龙快攻。2. 4 快攻结束阶段
表4 中国队与赛队快攻结束阶段对比分析
能力弱中国(得分率)
位置优, 人数优位置优, 人数不优位置不优, 人数优位置不优, 人数不优
1(100%) 3(66. 7%)
01(0%)
中国赛队差值
15(60%) 60(88. 3%) 45(28. 3%)
能力持平
赛队01(0%) 00
能力强中国01(0%) 中国6(66. 7%) 5(60%) 0(. 赛队4(100%) 7()
5(80%)
21(5%) 21(0
3(66. 7%) 9(77. 8%)
, 进攻, 争取造成人数、位置或能力上的优势与主动, 果断合理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1]。从表4可以看出, 中国队和赛队只要是人数、位置或能力上的某项优势或主动, 都可以形成快攻, 而且具备一定的得分率。中国队在能力弱、能力持平和能力强时分别有4次、14次和4次的快攻机会, 而对手分别有1次、15次和51次的快攻机会。在能力持平类中, 中国队在具备两项和一项优势时的得分率明显落后于对手, 仅为66. 7%和60%, 而对手却高达100%和85. 7%; 在不具备优势时, 中国队仅有33. 3%的得分率, 而对手拥有80%的得分率, 高出中国队41. 7%。在能力强的这类中, 中国队由于进攻能力落后于对手, 所以即使有快攻机会, 在对手的严密防守之下, 最后只能形成阵地进攻或者被破坏, 而对手完全发挥出防守和进攻强的优势, 造成中国队频频失误, 形成了51次的快攻, 无论是位置和人数占不占优势, 都形成了很高
从表5可以看出, 中国队在快攻结束阶段2分和3分试投的次数分别为15次和8次, 得分率分别为60%和50%, 而赛队2分和3分试投的次数分别为60次和8次, 得分率分别为88. 3%和50%, 显而易见, 中国队在2分的得分率上远远落后于对手, 相差28. 3%, 对手防守的攻击性很强, 造成中国队的多次失误, , 在快攻, , 明显落后于对手, 尤其是今后应加强防守的训练, 加强防守的攻击性和压迫性, 增加抢断次数, 为快攻打下基础, 同时应减少失误, 以免给对手可乘之机。
2. 中国队在快攻的推进阶段, 一传的效果不如对手(一区和二区所占比重太大) , 对对手接应队员的防守不够到位, 今后在加强一传的威胁性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对手的一传接应的防守。
3. 中国队在能力持平和能力强两类中的得分率明显落后于对手, 今后应加强个人的攻击能力和快攻中的把握能力; 中国队在两分球得分率上与对手相差很大, 三分球的得分率与对手持平。参考文献:
[1]王建国, 李清玲. 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重构与诠释[J ].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 2005, (8) :1136.
[2]高敏, 庞辉. 从28届奥运会看中国男篮快攻战术差距和发展对策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张聚民, 张正萍. 中-美男篮在运用快攻战术上的差异及对比分析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上接第18页)
在运动团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 要重视团体内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使它们的存在更有利于形成整体的凝聚力; 要积极培养团体中的核心队员, 这样的核心队员往往是整个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象征, 核心成员的存在会让其他成员产生一种向心力, 更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例如, 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 由马拉多纳领军的阿根廷足球队, 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他们, 他们却一路杀到决赛, 其实他们靠的就是同舟共济的凝聚力。4. 2. 7 努力提高成员的满足感
要尽可能地满足成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满足其成就感,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其取得的成绩要多进行正面鼓励
, 及时肯定。当成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 他们会更倾向于留在团体之中, 进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4. 2. 8 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 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
在规章制度面前不搞特殊化, 所有成员一律平等对待, 核
心队员也不例外, 应该做到“有功必赏, 有罪必罚”, 利益分配也要力求公平合理, 差距不要过大, 以免影响内部团结。5 结论
本文在对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 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增强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以期完善。参考文献:
[1]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俞克纯, 沈迎选. 激励活力凝聚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 1988.
[3]李宁. 凝聚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4]易益典, 周拱熹. 社会学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5]祝蓓里, 季浏.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