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2008年第4期
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
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吴晓红
*
(赤峰学院社科部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提 要]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我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多党合作 政党制度 特点 优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8]4—0062—03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在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不同的国家政党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试图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放到世界政党制度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客观的分析。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我国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它既有世界政党制度的一般特性,又具有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一)本质特征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它决定于经济基础和国体,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国家总的政治制度。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共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多党制尝试和设计的失败以及一党制独裁制破灭后的历史选择,也是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经验,吸取前苏联政党制度经验教训之后的新创造。这一政党制度,是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因此,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二)内部结构特征
政党制度的内部结构指的是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是
*[作者简介]吴晓红(1954—),女,蒙古族,辽宁建平人,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
方向:中共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
构成政党制度的基本元素。当今世界,除少数国家尚无政党和一些国家因历史原因或法律规定只存在一个政党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并存,并在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脉络中结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类型。因此,要对政党制度作比较研究,就必须将政党间关系模式作为首要考察对象。
在西方政党制度下,政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这决定了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首先表现在选举上。为获得选民支持,赢取选举胜利,各政党在政策纲领上进行较量。同时借助宣传机器操纵选民意志,甚至出现贿选、暴力等不正当乃至非法行为。选举结果揭晓,进入议会和执掌政府后,执政党与在野党仍会在议案、内阁人选或重大决策等方面长期明争暗斗。在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也会基于相似的利益要求而结成执政党联盟,出现政党间的合作现象。但这种合作是权宜性的,因为,一旦政党间的利益出现分化或冲突,政党间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与西方国家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的政党关系不同,在我国政党制度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立了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政协章程》和各民主党派的章程,都明确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这种关系,已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传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合作,互相监督,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三)外部结构特征
政党制度的外部结构指的是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政党一经产生就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执政或参政是各种类型政党普遍的追求。执政党意为“统治的党,或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世界范围内的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途径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也有通过政变、暴力革命等方式获得执政地位的。
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维护和巩固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这一前提下,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的地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按大选中各政党或政党联盟所获选票的多少来实现两党或多党的轮流执政。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
通的政党,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我国国体所决定,政党与政权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特色。宪法序言中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规定,实际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定。即:在国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看,共产党执政不是一党专政,也不是以党治国,而是坚持对国家政权进行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充分履行职能,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均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是决定哪个政党成为执政党,而是决定各个政党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选。执政党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目标不是要取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是以不同方式协助共产党的执政活动。在政权内外,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这种执政、参政模式与西方的执政在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不仅表现在以合作为主旋律,而且表现在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实行我国多党合作、互相监督的主要形式。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三大要素、三大特点,丢掉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完整的。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科学表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政治协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一起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一个特征提出来,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我国政党制度,对于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在当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实践效果着眼,才能回答其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大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利益整合,资源兼容的优势
利益整合是各种政党制度普遍具有的功能。西方两党
制、多党制下,政党竞争可以把方方面面的民意充分释放出来,但同时其政党轮流执政、执政党大权包揽、在野党手中无权的方式,又使得只有执政党所代表的那部分特殊利益才能真正得以表达和实现。即使在意识形态淡化、政党间差异日益缩小的今天,毫无疑问,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仍不可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代表他们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与多的结合,这个结构特征决定了这种政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和整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特殊利益,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将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源源不断地输入决策中心,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这种广泛的代表功能是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个强大的政治资源体系,各种政治资源的兼容、互动,贯穿于这一制度运作的全过程。
(二)凝聚民意,稳定政局的优势
维护政局稳定也是政党制度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但事实表明,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内阁更迭频繁,政府成员走马灯似的变换,内外政策延续性差。尽管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局一般比较稳定,但反对党为了推翻执政党,往往会以利益受损群体代言人的身份,利用棘手的社会问题攻击政府行为,损害政府威信,削弱社会凝聚力。我国多党合作制不同于两党制、多党制的竞争式轮流执政,而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决定了这种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维护社会稳定功能。一方面,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政党作为社会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这一中心保障;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化要求更加有效的民主参与,多党合作可以形成更加多元的利益表达渠道,动员和整合更多的社会政治资源,有助于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寓政治参与于政治稳定中。
(三)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
西方政党制度所具有的监督功能根植于其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中,这既保证了监督的力度和效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执政党执政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执政效率低下。西方那种选举式民主与竞争相伴,在形成制约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彼此攻击、互相倾轧、相互掣肘,甚至带来金钱交易、社会失序。而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执政地位及其功能的全方位性决定了监督问题尤为重要。多党合作制度本身就具有这种监督功能,体现在民主决策前的协商,贯穿于决
策执行的始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政党制度依附于权力分立体制的监督本质不同,这种监督融于执政行为中,而不是作为它的对立面,是真心诚意的帮助,而非基于私利的对抗,更能获得双赢效果。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思想传统和政治文明的精髓,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原本具有的劣势和弊端。它既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既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又“和而不同”。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它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然而,应该看到,在现实政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然与实然存在差距,结构所赋予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科学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一条既避免两党制或多党制、又克服自身权力过于集中等诸多弊端的健康道路。充分释放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潜能,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
[2]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
[3]郭丹.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4]韩启德.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12-23.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9-27.
(责任编辑:嘉惠)
《前沿》 2008年第4期
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
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吴晓红
*
(赤峰学院社科部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提 要]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我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多党合作 政党制度 特点 优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8]4—0062—03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在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不同的国家政党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试图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放到世界政党制度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客观的分析。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我国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它既有世界政党制度的一般特性,又具有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一)本质特征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它决定于经济基础和国体,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国家总的政治制度。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共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多党制尝试和设计的失败以及一党制独裁制破灭后的历史选择,也是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经验,吸取前苏联政党制度经验教训之后的新创造。这一政党制度,是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因此,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二)内部结构特征
政党制度的内部结构指的是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是
*[作者简介]吴晓红(1954—),女,蒙古族,辽宁建平人,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
方向:中共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
构成政党制度的基本元素。当今世界,除少数国家尚无政党和一些国家因历史原因或法律规定只存在一个政党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并存,并在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脉络中结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类型。因此,要对政党制度作比较研究,就必须将政党间关系模式作为首要考察对象。
在西方政党制度下,政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这决定了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首先表现在选举上。为获得选民支持,赢取选举胜利,各政党在政策纲领上进行较量。同时借助宣传机器操纵选民意志,甚至出现贿选、暴力等不正当乃至非法行为。选举结果揭晓,进入议会和执掌政府后,执政党与在野党仍会在议案、内阁人选或重大决策等方面长期明争暗斗。在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也会基于相似的利益要求而结成执政党联盟,出现政党间的合作现象。但这种合作是权宜性的,因为,一旦政党间的利益出现分化或冲突,政党间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与西方国家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的政党关系不同,在我国政党制度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立了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政协章程》和各民主党派的章程,都明确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这种关系,已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传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合作,互相监督,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三)外部结构特征
政党制度的外部结构指的是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政党一经产生就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执政或参政是各种类型政党普遍的追求。执政党意为“统治的党,或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世界范围内的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途径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也有通过政变、暴力革命等方式获得执政地位的。
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维护和巩固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这一前提下,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的地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按大选中各政党或政党联盟所获选票的多少来实现两党或多党的轮流执政。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
通的政党,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我国国体所决定,政党与政权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特色。宪法序言中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规定,实际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定。即:在国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看,共产党执政不是一党专政,也不是以党治国,而是坚持对国家政权进行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充分履行职能,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均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是决定哪个政党成为执政党,而是决定各个政党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选。执政党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目标不是要取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是以不同方式协助共产党的执政活动。在政权内外,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这种执政、参政模式与西方的执政在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不仅表现在以合作为主旋律,而且表现在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实行我国多党合作、互相监督的主要形式。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三大要素、三大特点,丢掉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完整的。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科学表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政治协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一起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一个特征提出来,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我国政党制度,对于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在当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实践效果着眼,才能回答其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大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利益整合,资源兼容的优势
利益整合是各种政党制度普遍具有的功能。西方两党
制、多党制下,政党竞争可以把方方面面的民意充分释放出来,但同时其政党轮流执政、执政党大权包揽、在野党手中无权的方式,又使得只有执政党所代表的那部分特殊利益才能真正得以表达和实现。即使在意识形态淡化、政党间差异日益缩小的今天,毫无疑问,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仍不可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代表他们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与多的结合,这个结构特征决定了这种政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和整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特殊利益,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将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源源不断地输入决策中心,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这种广泛的代表功能是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个强大的政治资源体系,各种政治资源的兼容、互动,贯穿于这一制度运作的全过程。
(二)凝聚民意,稳定政局的优势
维护政局稳定也是政党制度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但事实表明,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内阁更迭频繁,政府成员走马灯似的变换,内外政策延续性差。尽管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局一般比较稳定,但反对党为了推翻执政党,往往会以利益受损群体代言人的身份,利用棘手的社会问题攻击政府行为,损害政府威信,削弱社会凝聚力。我国多党合作制不同于两党制、多党制的竞争式轮流执政,而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决定了这种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维护社会稳定功能。一方面,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政党作为社会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这一中心保障;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化要求更加有效的民主参与,多党合作可以形成更加多元的利益表达渠道,动员和整合更多的社会政治资源,有助于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寓政治参与于政治稳定中。
(三)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
西方政党制度所具有的监督功能根植于其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中,这既保证了监督的力度和效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执政党执政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执政效率低下。西方那种选举式民主与竞争相伴,在形成制约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彼此攻击、互相倾轧、相互掣肘,甚至带来金钱交易、社会失序。而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执政地位及其功能的全方位性决定了监督问题尤为重要。多党合作制度本身就具有这种监督功能,体现在民主决策前的协商,贯穿于决
策执行的始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政党制度依附于权力分立体制的监督本质不同,这种监督融于执政行为中,而不是作为它的对立面,是真心诚意的帮助,而非基于私利的对抗,更能获得双赢效果。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思想传统和政治文明的精髓,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原本具有的劣势和弊端。它既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既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又“和而不同”。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它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然而,应该看到,在现实政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然与实然存在差距,结构所赋予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科学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一条既避免两党制或多党制、又克服自身权力过于集中等诸多弊端的健康道路。充分释放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潜能,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
[2]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
[3]郭丹.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4]韩启德.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12-23.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9-27.
(责任编辑: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