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 之 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市 : ②妻 适 市来 : ③ 特 与婴儿戏耳 :

2.翻译: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二)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 谏 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 图 焉。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吾不去,惧 及 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 《国语·晋语二》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宫之奇 谏 而不听 : ②寇知其衅而归 图 焉 : ③吾不去,惧 及 焉 :

2.断句,并翻译。

翻译:

3.翻译: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 文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 获 ,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 鲜 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子太叔美秀而 文 : ②谋于野则 获 : ③是以 鲜 有败事 :

2.翻译: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答:

3.断句,并翻译。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四)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1.断句并加以翻译。

翻译:

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往、到 ③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

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

1、①文雅 ②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1、①劝告 ②图谋 ③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 之 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市 : ②妻 适 市来 : ③ 特 与婴儿戏耳 :

2.翻译: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二)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 谏 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 图 焉。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吾不去,惧 及 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 《国语·晋语二》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宫之奇 谏 而不听 : ②寇知其衅而归 图 焉 : ③吾不去,惧 及 焉 :

2.断句,并翻译。

翻译:

3.翻译: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 文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 获 ,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 鲜 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子太叔美秀而 文 : ②谋于野则 获 : ③是以 鲜 有败事 :

2.翻译: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答:

3.断句,并翻译。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四)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1.断句并加以翻译。

翻译:

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往、到 ③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

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

1、①文雅 ②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1、①劝告 ②图谋 ③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


相关文章

  • 高考文言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 . . . . . . .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2004年全国高考题,在众多省市中,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5个小题,共5分.2005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又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语文学科,特约哈三中名师李来豹谈谈语文考试的变化,预测今年高考的语文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 2014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优秀教案设计
  •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设计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 ...查看


  •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qu ...查看


  • 2012湖南高考文言文试题及解析
  • 2012湖南高考文言文试题及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 ...查看


  •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
  • 第二节 文言翻译与断句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北京卷)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 ...查看


  •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心得
  •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听后感 近年来,文言文翻译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题量在不断地加大,分数值也不断地增多,而学生的翻译能力却没有相应地提高.针对考生的弱点和高考命题的趋势,丁承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和总结了文言文翻译的六字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 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知识点的一个综合性考查.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分,本文以高考题为例有针对性地指出三类失分点,供大家参考. 失分点一:不辨古今异义 语言中的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