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8杯水缺乏科学依据 你一定听过这个说法:为了健康,你每天必须要喝够8杯水。 其实,这个很多人信奉的神话并没有科学依据,并且对某些人来说完全不适用。因为饮料和很多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美国梅奥诊所表示,每天8杯水是一个神话,而没有人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建议更富科学性:建议男性一天摄入3升水,女性则为2.2升。 这也只是大概的推荐值,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饮水需求有很大差异,不应完全照搬。怎么才能保证所需水分的摄入呢?大多数健康人可依据是否口渴来饮水。 此外,饮水时一次性不能喝太多,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等。应在一整天中如吃饭、服药或进行社交活动时慢慢补充水分。 同时,由于夏季炎热、高温,要注意是否出现脱水迹象,包括头晕、无力、心悸、尿液颜色变深等。 “一日一苹果”真实效果一般 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到底这一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苹果不会让人远离疾病,但它至少可以有助于减少使用处方药。 众所周知,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帮助身体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促进健康。同时它还能减少蛀牙,甚至能保护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吃苹果的好处太多,甚至已经被夸大到万能的地步。事实上到底如何?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8399名美国成年人,对每日吃苹果的参与者与不吃苹果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调查中,只有753人(9%)每天都吃一个苹果,而7646人(91%)不吃苹果。结果显示,那些每天吃一个苹果的人每年看医生的几率少了9%。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吃苹果的人本身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不太吸烟、教育程度也更高。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吃苹果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有可能生病、住院或者寻求心理帮助。但吃苹果的人不太可能使用处方药。 领导该研究的助理教授马修・戴维斯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推广吃苹果在减少国家卫生保健支出上的好处可能有限。在循证论断的时代,也许说‘一日一苹果,药剂师远离我’会更确切。” “饭吃七分饱”找到科学依据 “饭吃七分饱”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法则。一篇名为《终身节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的论文为这个中医理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勇团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赵国屏团队等单位的这项合作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赵立平团队让小鼠终身节食,并分析了它们的菌群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该成果表明,节食可以增加与小鼠寿命呈正相关的细菌的量。这一发现提示,节食也许是通过造成一个更健康的菌群来促进宿主健康、延长寿命的。赵立平教授称,这对于在人群中开展节食的膳食干预提供了很好借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饭吃七分饱”是十分正确的。 科研团队在小鼠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实验中,给小鼠分别饲喂低脂和高脂饲料,而每种饲料背景又分为自由取食、30%节食(七成饱)和自由采食加自愿运动3组。 实验表明,小鼠的肠道菌群与年龄相关,所有动物老年时期的肠道菌群与中年时期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年时期,小鼠的肠道菌群则主要受到饮食影响。其中低脂节食组动物的肠道菌群与其他动物有着显著不同,而高脂节食动物的菌群相对高脂自由取食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从动物生理指标看,寿命最长且在中年时期代谢指标(体重、体脂、血脂、糖耐受等)最为健康的动物是低脂节食组,其寿命中位数比低脂自由取食组高20%,而且最高寿命比健康状况最差、寿命最短的高脂自由取食组动物增加了50%。减少高脂饲料的摄入(高脂节食组),也能够使小鼠寿命显著增加。运动只在高脂饲料背景下有延长寿命的作用,而在低脂饲料动物中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说明,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与衰老和寿命缩短有很大关系,而节食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效能够改善代谢指标,这是节食延长寿命的作用途径之一。 不仅如此,赵立平团队还通过相关分析,在两种不同的饮食背景下找出了与寿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特定类群。节食增加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而减少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能够减少进入血液的肠道菌群产生的抗原量,从而改善了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这很可能是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 虽然上述研究的对象是小鼠,但为在人群中开展节食的膳食干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今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与衰老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经济的严重负担。在人群中开展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对于预防和缓解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老年性疾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每天8杯水缺乏科学依据 你一定听过这个说法:为了健康,你每天必须要喝够8杯水。 其实,这个很多人信奉的神话并没有科学依据,并且对某些人来说完全不适用。因为饮料和很多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美国梅奥诊所表示,每天8杯水是一个神话,而没有人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建议更富科学性:建议男性一天摄入3升水,女性则为2.2升。 这也只是大概的推荐值,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饮水需求有很大差异,不应完全照搬。怎么才能保证所需水分的摄入呢?大多数健康人可依据是否口渴来饮水。 此外,饮水时一次性不能喝太多,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等。应在一整天中如吃饭、服药或进行社交活动时慢慢补充水分。 同时,由于夏季炎热、高温,要注意是否出现脱水迹象,包括头晕、无力、心悸、尿液颜色变深等。 “一日一苹果”真实效果一般 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到底这一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苹果不会让人远离疾病,但它至少可以有助于减少使用处方药。 众所周知,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帮助身体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促进健康。同时它还能减少蛀牙,甚至能保护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吃苹果的好处太多,甚至已经被夸大到万能的地步。事实上到底如何?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8399名美国成年人,对每日吃苹果的参与者与不吃苹果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调查中,只有753人(9%)每天都吃一个苹果,而7646人(91%)不吃苹果。结果显示,那些每天吃一个苹果的人每年看医生的几率少了9%。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吃苹果的人本身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不太吸烟、教育程度也更高。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吃苹果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有可能生病、住院或者寻求心理帮助。但吃苹果的人不太可能使用处方药。 领导该研究的助理教授马修・戴维斯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推广吃苹果在减少国家卫生保健支出上的好处可能有限。在循证论断的时代,也许说‘一日一苹果,药剂师远离我’会更确切。” “饭吃七分饱”找到科学依据 “饭吃七分饱”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法则。一篇名为《终身节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的论文为这个中医理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勇团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赵国屏团队等单位的这项合作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赵立平团队让小鼠终身节食,并分析了它们的菌群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该成果表明,节食可以增加与小鼠寿命呈正相关的细菌的量。这一发现提示,节食也许是通过造成一个更健康的菌群来促进宿主健康、延长寿命的。赵立平教授称,这对于在人群中开展节食的膳食干预提供了很好借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饭吃七分饱”是十分正确的。 科研团队在小鼠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实验中,给小鼠分别饲喂低脂和高脂饲料,而每种饲料背景又分为自由取食、30%节食(七成饱)和自由采食加自愿运动3组。 实验表明,小鼠的肠道菌群与年龄相关,所有动物老年时期的肠道菌群与中年时期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年时期,小鼠的肠道菌群则主要受到饮食影响。其中低脂节食组动物的肠道菌群与其他动物有着显著不同,而高脂节食动物的菌群相对高脂自由取食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从动物生理指标看,寿命最长且在中年时期代谢指标(体重、体脂、血脂、糖耐受等)最为健康的动物是低脂节食组,其寿命中位数比低脂自由取食组高20%,而且最高寿命比健康状况最差、寿命最短的高脂自由取食组动物增加了50%。减少高脂饲料的摄入(高脂节食组),也能够使小鼠寿命显著增加。运动只在高脂饲料背景下有延长寿命的作用,而在低脂饲料动物中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说明,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与衰老和寿命缩短有很大关系,而节食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效能够改善代谢指标,这是节食延长寿命的作用途径之一。 不仅如此,赵立平团队还通过相关分析,在两种不同的饮食背景下找出了与寿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特定类群。节食增加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而减少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能够减少进入血液的肠道菌群产生的抗原量,从而改善了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这很可能是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 虽然上述研究的对象是小鼠,但为在人群中开展节食的膳食干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今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与衰老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经济的严重负担。在人群中开展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对于预防和缓解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老年性疾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