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词牌的源流考

叁壑篁塑!!!:兰!墨兰圭里型叠_冒岛譬盈瞄冒

《虞美人》词牌的源流考

陈秋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虞美人》词牌的由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美人虞姬,二是虞美人草(舞草),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比较,得知舞

草之说早于虞美人草之说,曲调《虞美人》的记载亦早予虞美人草的记载,虞关人草的歌咏则在其后;再通过“调即是题”

和《词谱》的一般原则,考察唐五代宋词的内容、形式和音韵。得出《虞美人》词牌源于美人虞姬的观点。

关键词:虞美人

舞草

虞美人草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唱响了

《虞美人》,直至今天仍为人称道,但是关于词牌“虞美人”的得名至今仍未有统一的定论。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源于美人虞姬。持这种观点的有

《碧鸡漫志》,卷四谓:“《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万方数据

歌。予谓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乐府诗集》持同样的观点,《力拔山操》的解题云:“汉书日:项羽壁垓下,军少食尽,汉率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惊日:‘汉已得楚乎?何

楚人多也?’起饮帐中,有美人姓虞氏,常从,骏马名

骓,常骑。乃悲歌慷慨,自为歌诗,歌数曲,美人和之。羽泣下数行,遂上马溃围南出。平明,汉军乃

觉。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

有《虞美人曲》,亦出於此。”…(9嗍。8㈣

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截然不同,认为是源于虞美人草,即舞草。《贾氏谈录》云:“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益州草木记》亦云:“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旧。

不论是以草还是以人来命名,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符合词牌的命名方式。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保留了大量曲调名,有以人命名的,如武媚娘、杜韦娘、柳青娘、小秦王、女冠子等;也有以花草树木来命名的,如杨柳枝、迎春花、倒垂柳、竹枝子、水仙

子等。

关于第一点是学术界普遍认知的,至于第二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证明。其实,在唐代已有文

字记载,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舞草,出雅州,独茎

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3]‘H87’

这里的舞草就是宋人所称的“虞美人草”。就现有的

资料来看,舞草在唐代还不为人熟知,唐人的诗歌中

还没有找到类似的描述,更没有虞美人草的记载,有的只是歌咏项羽或虞姬的事,如胡曾的《垓下》和冯待征的《虞姬怨》。

段成式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或稍后,

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段氏乃书香门第,家中藏

书甚多,成式从小博闻强记,入仕后又得饱览秘阁书籍;而崔令钦是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的人,远早于段

成式,但在崔的《教坊记》中已有“虞美人”的记载,而后期的《酉阳杂俎》却仅有舞草的记载,可见“虞美人”的记载早于“虞美人草”或舞草的记载,那么“虞

美人”的由来便不可能是虞美人草。其次,如果词牌

是源于舞草即虞美人草的话,那虞美人草不可能如此默默无名,不入唐人记载,更何况是“虞美人”这么

美丽的名字。

虞美人和虞美人草的真正结合是在宋代。除了有《贾氏谈录》和《益州草木记》记叙舞草的特性之外,宋范镇《东斋记事》、沈括《梦溪笔谈》、《益部方物图赞》以及《碧鸡漫志》对此都有进一步的记述。

《东斋记事》卷四云:

又有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则动摇如舞状,

以应拍节,唱他曲则不然。予熙宁乙卯还乡,见朝日

莲,日出则出,日没则没,无东西也;虞美人草,唱他

曲亦动。此传者过尔。L41

《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

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关人草,遇人唱虞关

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

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日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

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1

187

_圜叠阉!!!!!!墨兰圭塑型叁整篁型

《益部方物图赞》云:

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茎至小者,或若动摇,美

人以为娱耳。∞o

《碧鸡漫志》除了综述前人的观点之外,还进行

了辨析考证,王灼认为:

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

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

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

宫,近世转入黄锺官,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

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_7J

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可知,世间确有舞草,昆明世

博会展出过三盆,引起了国内外观众极大的兴趣。

舞草(Desmodiumgyrans),是“隶属于蝶形花科(有的专著归为豆科)的小灌木,高可达1.5m。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较大,矩圆形至披针形,2枚侧生小叶很小,矩圆形或条形。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柄顶部,2枚侧生小叶着生在总叶柄近1/2位置。小叶与总叶柄相连处有叶枕,成为叶片活动的‘关节’,当叶片受到外

万方数据界的声、光等刺激后,就会不停地舞动;特别是2枚极小的侧生小叶,舞得更欢。”旧1

舞草在宋代已被称作虞美人草了,它会随音乐而舞动,虞美人草的出现是伴随着《虞美人曲》而闻名的,虽然经后人考证得知,即便曲子不是《虞美人曲》,舞草依然因曲舞动,但我们仍可推断出,舞草本身的命名是它会因曲而舞动的特殊性质。舞草,即能因曲舞动的草,符合《酉阳杂俎》的记载。只是在宋代的文献记载中出现了《虞美人曲》这首特殊的曲

子,两者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是否意昧着舞草改名为虞美人草的来由是《虞美人曲》呢?即最初记载的

舞草只因《虞美人曲》而舞动的特殊事件(虽然是伪的),导致了舞草因此而命名为虞美人草?毕竟“舞

草”的名称更能体现它的本质。

不仅如此,宋代诗词中开始大量出现咏“虞美人

草”的诗篇,而这些诗篇中无一例外的都结合了虞姬的故事,可见,虞美人草一出现就与虞姬结下了不解的关系,如: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

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

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

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

188

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

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汉兴亡两丘土。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

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

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

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黄载万《虞美人》

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

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

此外还有姜白石《赋虞美人草》,陈师道《咏虞美人草》等一系列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虞美人草已经

作为一种歌咏对象出现在宋代文人的作品中,但它

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虞姬,或隐指虞姬,或让虞姬

和它一起见证着历史的心酸,就像一个小孩拉着母亲在体味母亲的故事,只不过转换成了小孩的视角和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故事内容会有多大变化,孩子的独立也不意味着可以否定母亲的存在。所以,

虞美人草的来由仍是虞姬。

而魏妇人的“青血化为原上草”就变成了虞美人草的美丽传说:虞姬死后,在虞姬的坟头开出了如血的美丽小花,随风轻轻舞动,一如当年的虞姬。而这似乎又成了虞美人草变成丽春花的缘故。在明代,很多文人诗歌中所谓的“虞美人草”其实指的是丽春,祁振声先生的论文《闲话舞草》有很详实的论据与充分的说明。《辞海》解释“虞美人”就是丽春,这

似乎已成了一种定论,殊不知在唐宋时期的虞美人

是指舞草。而虞美人的原名当来自楚汉时期的虞

姬。

事实上,在唐五代的24首《虞美人》词中,敦煌词有两首,调名原作“鱼美人”,《全唐五代词》据《教坊记》改作《虞美人》: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

金钗钗上缀芳菲。海棠花一枝。刚被蝴蝶绕人

飞。拂下深深红叶落,污奴衣。一o

《宋代大辞典》¨刨认为这两首词“皆为单片29字,四平韵,系最早之体”,《词调名辞典》引用《全唐五代词》卷七云:“敦煌此调乃单片者,全片叶三平韵,为过去传辞之所未有,在谱书中应列为《虞美人》之第一体……依《词谱》之一般情形,单片发生在前、

双叠在后,叶平韵在前,叶仄韵在后,韵疏在前,韵密

在后。敦煌此体,既具单片,叶平,韵疏之三条件,当为此调最早之体。”¨1]‘P723’早期的《虞美人》虽看不出是咏虞姬之事,但是至少能看出咏的是美丽的女

子,而不是会舞动的草。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克斋词》云:

考《花闲》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关人》则咏

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

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

详。

按“调即是题”的观点,那么《虞美人》若以草为

名,最早之体当咏草,而非咏人,据现有资料可知,真正咏草之作当在宋代,而且是与虞姬相融合。由此,

更能断定虞美人的来由是虞姬。至今尚有疑问的是万方数据

顾卞和文珏的《虞美人》,因为不能断定二人具体的生活年代,词摘录如下:

顾卞《虞美人》

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旗旌乱。褫衣推枕、陪离

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鞍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萼凛秋

霜。九泉归路是仙乡。恨茫茫。

文珏《虞美人》

歌唇乍启尘飞处,翠叶轻轻举。似通舞态逞妖

容,嫩条纤丽玉玲珑,怯和风。

虞姬珠碎兵戈里,莫认埋魂地。只应遗恨寄芳

丛,露和清泪湿轻红,古今同。

这两首词出现在宋陈景沂《全芳备祖》的“虞美人草”下“乐府祖”里,分别署上了名。从词的内容看,融合了虞美人草和虞姬的故事;从词的形式和音

韵上看,两首词皆是双叠,叶仄韵,当不是早期作品,至少比敦煌作品要晚出。

由以上可看出,舞草和虞美人的记载分别早于虞美人草,虞美人草的真正出现当在五代或宋代,所

叁垫篁塑!!!:!!望兰圭叟型霍_聋圈圈

以,由时间的先后可知,词牌《虞美人》的命名不是来

自虞美人草,而是源自虞姬;并且,就虞美人草从出

现之初就与虞姬结合的紧密联系来看,虞美人草的由来当来自虞姬。此外,就“调即是题”和《词谱》的一般原则,《虞美人》咏的是人而非草,后期比较完善的词也是虞美人草和虞姬的结合,所以,《虞美人》的

命名当源自美人虞姬。

而之所以把虞姬改为虞美人,原因可能与教坊曲的命名有关。据崔令钦《教坊记》所记载278支曲子中,绝大多数是以三字命名,如破阵乐、天仙子等,

除了为数不多的两字,如:掺弄、三台、上韵、中韵、下韵、木笪、师子;四字如:西河狮子、西河剑器、怨陵三台、麦秀两歧、西国朝天、杨下采桑;五字如:巫山一段云、望月婆罗门、玉树后庭花、武士朝金阙,儒士谒金门。即使在大曲中,也是以三字为主。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是三字正好构成一个和谐的单位,既涵

盖准确丰富的内容,又赋予平仄音韵之美,琅琅上口。所以,把虞姬改为虞美人,既符合曲名的规格,又符合虞姬这个历史人物所蕴含的内容:美人。美人不是一种亵渎,而是一种真诚的赞美。虞姬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貌容颜的秀丽端庄,更在于离别项羽,当剑一刎视死如归酬知己的决决。虽然虞姬只不过是项羽的一个侍妾,但红颜知己却是男人们津津乐道的。屈原也常以香草美人喻君臣关系,可见美人不是一种罪恶。再者,美人作为唐代后宫妃嫔的一个级别,似乎也符合虞姬的身份地位。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2][6][7]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巴蜀书社,2000.[3]段成式.酉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4][宋]范镇.东斋记事.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5儿宋]沈括.梦溪笔谈全译.巴蜀书社,1996.

[8]祁振声.闲话舞草.云南林业・科普集萃.2001,(5),

P21—22.

[9]曾昭岷.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

[10]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宋代大辞典.凤凰出版社,

2003.

[11]吴藕汀、吴小汀.词调名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189

叁壑篁塑!!!:兰!墨兰圭里型叠_冒岛譬盈瞄冒

《虞美人》词牌的源流考

陈秋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虞美人》词牌的由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美人虞姬,二是虞美人草(舞草),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比较,得知舞

草之说早于虞美人草之说,曲调《虞美人》的记载亦早予虞美人草的记载,虞关人草的歌咏则在其后;再通过“调即是题”

和《词谱》的一般原则,考察唐五代宋词的内容、形式和音韵。得出《虞美人》词牌源于美人虞姬的观点。

关键词:虞美人

舞草

虞美人草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唱响了

《虞美人》,直至今天仍为人称道,但是关于词牌“虞美人”的得名至今仍未有统一的定论。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源于美人虞姬。持这种观点的有

《碧鸡漫志》,卷四谓:“《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万方数据

歌。予谓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乐府诗集》持同样的观点,《力拔山操》的解题云:“汉书日:项羽壁垓下,军少食尽,汉率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惊日:‘汉已得楚乎?何

楚人多也?’起饮帐中,有美人姓虞氏,常从,骏马名

骓,常骑。乃悲歌慷慨,自为歌诗,歌数曲,美人和之。羽泣下数行,遂上马溃围南出。平明,汉军乃

觉。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

有《虞美人曲》,亦出於此。”…(9嗍。8㈣

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截然不同,认为是源于虞美人草,即舞草。《贾氏谈录》云:“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益州草木记》亦云:“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旧。

不论是以草还是以人来命名,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符合词牌的命名方式。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保留了大量曲调名,有以人命名的,如武媚娘、杜韦娘、柳青娘、小秦王、女冠子等;也有以花草树木来命名的,如杨柳枝、迎春花、倒垂柳、竹枝子、水仙

子等。

关于第一点是学术界普遍认知的,至于第二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证明。其实,在唐代已有文

字记载,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舞草,出雅州,独茎

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3]‘H87’

这里的舞草就是宋人所称的“虞美人草”。就现有的

资料来看,舞草在唐代还不为人熟知,唐人的诗歌中

还没有找到类似的描述,更没有虞美人草的记载,有的只是歌咏项羽或虞姬的事,如胡曾的《垓下》和冯待征的《虞姬怨》。

段成式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或稍后,

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段氏乃书香门第,家中藏

书甚多,成式从小博闻强记,入仕后又得饱览秘阁书籍;而崔令钦是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的人,远早于段

成式,但在崔的《教坊记》中已有“虞美人”的记载,而后期的《酉阳杂俎》却仅有舞草的记载,可见“虞美人”的记载早于“虞美人草”或舞草的记载,那么“虞

美人”的由来便不可能是虞美人草。其次,如果词牌

是源于舞草即虞美人草的话,那虞美人草不可能如此默默无名,不入唐人记载,更何况是“虞美人”这么

美丽的名字。

虞美人和虞美人草的真正结合是在宋代。除了有《贾氏谈录》和《益州草木记》记叙舞草的特性之外,宋范镇《东斋记事》、沈括《梦溪笔谈》、《益部方物图赞》以及《碧鸡漫志》对此都有进一步的记述。

《东斋记事》卷四云:

又有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则动摇如舞状,

以应拍节,唱他曲则不然。予熙宁乙卯还乡,见朝日

莲,日出则出,日没则没,无东西也;虞美人草,唱他

曲亦动。此传者过尔。L41

《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

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关人草,遇人唱虞关

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

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日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

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1

187

_圜叠阉!!!!!!墨兰圭塑型叁整篁型

《益部方物图赞》云:

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茎至小者,或若动摇,美

人以为娱耳。∞o

《碧鸡漫志》除了综述前人的观点之外,还进行

了辨析考证,王灼认为:

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

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

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

宫,近世转入黄锺官,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

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_7J

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可知,世间确有舞草,昆明世

博会展出过三盆,引起了国内外观众极大的兴趣。

舞草(Desmodiumgyrans),是“隶属于蝶形花科(有的专著归为豆科)的小灌木,高可达1.5m。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较大,矩圆形至披针形,2枚侧生小叶很小,矩圆形或条形。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柄顶部,2枚侧生小叶着生在总叶柄近1/2位置。小叶与总叶柄相连处有叶枕,成为叶片活动的‘关节’,当叶片受到外

万方数据界的声、光等刺激后,就会不停地舞动;特别是2枚极小的侧生小叶,舞得更欢。”旧1

舞草在宋代已被称作虞美人草了,它会随音乐而舞动,虞美人草的出现是伴随着《虞美人曲》而闻名的,虽然经后人考证得知,即便曲子不是《虞美人曲》,舞草依然因曲舞动,但我们仍可推断出,舞草本身的命名是它会因曲而舞动的特殊性质。舞草,即能因曲舞动的草,符合《酉阳杂俎》的记载。只是在宋代的文献记载中出现了《虞美人曲》这首特殊的曲

子,两者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是否意昧着舞草改名为虞美人草的来由是《虞美人曲》呢?即最初记载的

舞草只因《虞美人曲》而舞动的特殊事件(虽然是伪的),导致了舞草因此而命名为虞美人草?毕竟“舞

草”的名称更能体现它的本质。

不仅如此,宋代诗词中开始大量出现咏“虞美人

草”的诗篇,而这些诗篇中无一例外的都结合了虞姬的故事,可见,虞美人草一出现就与虞姬结下了不解的关系,如: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

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

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

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

188

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

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汉兴亡两丘土。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

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

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

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黄载万《虞美人》

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

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

此外还有姜白石《赋虞美人草》,陈师道《咏虞美人草》等一系列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虞美人草已经

作为一种歌咏对象出现在宋代文人的作品中,但它

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虞姬,或隐指虞姬,或让虞姬

和它一起见证着历史的心酸,就像一个小孩拉着母亲在体味母亲的故事,只不过转换成了小孩的视角和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故事内容会有多大变化,孩子的独立也不意味着可以否定母亲的存在。所以,

虞美人草的来由仍是虞姬。

而魏妇人的“青血化为原上草”就变成了虞美人草的美丽传说:虞姬死后,在虞姬的坟头开出了如血的美丽小花,随风轻轻舞动,一如当年的虞姬。而这似乎又成了虞美人草变成丽春花的缘故。在明代,很多文人诗歌中所谓的“虞美人草”其实指的是丽春,祁振声先生的论文《闲话舞草》有很详实的论据与充分的说明。《辞海》解释“虞美人”就是丽春,这

似乎已成了一种定论,殊不知在唐宋时期的虞美人

是指舞草。而虞美人的原名当来自楚汉时期的虞

姬。

事实上,在唐五代的24首《虞美人》词中,敦煌词有两首,调名原作“鱼美人”,《全唐五代词》据《教坊记》改作《虞美人》: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

金钗钗上缀芳菲。海棠花一枝。刚被蝴蝶绕人

飞。拂下深深红叶落,污奴衣。一o

《宋代大辞典》¨刨认为这两首词“皆为单片29字,四平韵,系最早之体”,《词调名辞典》引用《全唐五代词》卷七云:“敦煌此调乃单片者,全片叶三平韵,为过去传辞之所未有,在谱书中应列为《虞美人》之第一体……依《词谱》之一般情形,单片发生在前、

双叠在后,叶平韵在前,叶仄韵在后,韵疏在前,韵密

在后。敦煌此体,既具单片,叶平,韵疏之三条件,当为此调最早之体。”¨1]‘P723’早期的《虞美人》虽看不出是咏虞姬之事,但是至少能看出咏的是美丽的女

子,而不是会舞动的草。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克斋词》云:

考《花闲》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关人》则咏

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

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

详。

按“调即是题”的观点,那么《虞美人》若以草为

名,最早之体当咏草,而非咏人,据现有资料可知,真正咏草之作当在宋代,而且是与虞姬相融合。由此,

更能断定虞美人的来由是虞姬。至今尚有疑问的是万方数据

顾卞和文珏的《虞美人》,因为不能断定二人具体的生活年代,词摘录如下:

顾卞《虞美人》

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旗旌乱。褫衣推枕、陪离

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鞍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萼凛秋

霜。九泉归路是仙乡。恨茫茫。

文珏《虞美人》

歌唇乍启尘飞处,翠叶轻轻举。似通舞态逞妖

容,嫩条纤丽玉玲珑,怯和风。

虞姬珠碎兵戈里,莫认埋魂地。只应遗恨寄芳

丛,露和清泪湿轻红,古今同。

这两首词出现在宋陈景沂《全芳备祖》的“虞美人草”下“乐府祖”里,分别署上了名。从词的内容看,融合了虞美人草和虞姬的故事;从词的形式和音

韵上看,两首词皆是双叠,叶仄韵,当不是早期作品,至少比敦煌作品要晚出。

由以上可看出,舞草和虞美人的记载分别早于虞美人草,虞美人草的真正出现当在五代或宋代,所

叁垫篁塑!!!:!!望兰圭叟型霍_聋圈圈

以,由时间的先后可知,词牌《虞美人》的命名不是来

自虞美人草,而是源自虞姬;并且,就虞美人草从出

现之初就与虞姬结合的紧密联系来看,虞美人草的由来当来自虞姬。此外,就“调即是题”和《词谱》的一般原则,《虞美人》咏的是人而非草,后期比较完善的词也是虞美人草和虞姬的结合,所以,《虞美人》的

命名当源自美人虞姬。

而之所以把虞姬改为虞美人,原因可能与教坊曲的命名有关。据崔令钦《教坊记》所记载278支曲子中,绝大多数是以三字命名,如破阵乐、天仙子等,

除了为数不多的两字,如:掺弄、三台、上韵、中韵、下韵、木笪、师子;四字如:西河狮子、西河剑器、怨陵三台、麦秀两歧、西国朝天、杨下采桑;五字如:巫山一段云、望月婆罗门、玉树后庭花、武士朝金阙,儒士谒金门。即使在大曲中,也是以三字为主。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是三字正好构成一个和谐的单位,既涵

盖准确丰富的内容,又赋予平仄音韵之美,琅琅上口。所以,把虞姬改为虞美人,既符合曲名的规格,又符合虞姬这个历史人物所蕴含的内容:美人。美人不是一种亵渎,而是一种真诚的赞美。虞姬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貌容颜的秀丽端庄,更在于离别项羽,当剑一刎视死如归酬知己的决决。虽然虞姬只不过是项羽的一个侍妾,但红颜知己却是男人们津津乐道的。屈原也常以香草美人喻君臣关系,可见美人不是一种罪恶。再者,美人作为唐代后宫妃嫔的一个级别,似乎也符合虞姬的身份地位。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2][6][7]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巴蜀书社,2000.[3]段成式.酉阳杂俎.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4][宋]范镇.东斋记事.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5儿宋]沈括.梦溪笔谈全译.巴蜀书社,1996.

[8]祁振声.闲话舞草.云南林业・科普集萃.2001,(5),

P21—22.

[9]曾昭岷.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

[10]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宋代大辞典.凤凰出版社,

2003.

[11]吴藕汀、吴小汀.词调名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189


相关文章

  • 申爱焕[词牌名的由来]微课
  • 城区二小"微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课 题 第( )单元第( 词牌名的由来 多媒体课件 )课(小节)第( )课时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申爱焕 科目 语文 五1 班级 学习用具 学 习 目 标 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词牌及它们的由 ...查看


  • 中华文化:几种词牌名的由来
  • 中华文化:几种词牌名的由来 中华文化之美,在于他的深厚历史底蕴让人着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学者的眼光.作为一名以汉语为教学对象的教师,各种文化的形成渊源应熟知于心.以下,简介几种词牌名的由来. [念奴娇] &qu ...查看


  • 古代经典词牌:"虞美人"六部经典词作!
  • 诗词散文世界 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 ...查看


  • 52个词牌名称来历
  • 52个词牌名称来历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 ...查看


  • 词牌名的古典风情:如梦蝶恋花最新章节列表 - 快猫文学网
  • 快猫文学网->词牌名的古典风情:如梦蝶恋花->目录全文阅读 |加入书架 | 献上鲜花 | 返回书页 词牌名的古典风情:如梦蝶恋花 通过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以转到<词牌名的古 ...查看


  • 诗词欣赏与写作入门讲义-3
  • 第三章 词的欣赏与写作常识 词是由近体诗演化来的.广义的讲,词是诗的一种. 词是按"词牌"填写的.每一词牌都有自己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要求,并在固定的地方押韵.词的写法可以简捷地概括成一句话:按词谱填写. 第一节 词的 ...查看


  • [酹江月]词牌名
  • 酹江月 作品名称:酹江月 创作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词牌简介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 <酹江月>的出处一说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查看


  • 词牌格律大全
  • 词牌录 符号:○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查看


  • [虞美人]说课稿
  • <虞美人>说课稿 09级 中文(4) 程琳 4号 一. 说教材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