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名著选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与《看得见的手》读后感
班级:10级工商(1)班
姓名:范笑平
学号:[1**********]9
目录
(1) 题目 „„„„„„„„„„„„„„„„3
(2) 书籍及作者简介 „„„„„„„„„„„3
(3) 内容
① “学”以至深远„„„„„„„„„„„„„„4
② 掌握自己的时间 „„„„„„„„„„„„„4
③ 不要小觑自身释放的正能量„„„„„„„„„5
④ “寸有所长”„„„„„„„„„„„„„„„5
⑤ 取舍与决策 „„„„„„„„„„„„„„„6
(4) 结论:为结果而战,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
者 „„„„„„„„„„„„„„„„„6
(5) 参考文献 „„„„„„„„„„„„„„7
为结果而战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与《看得见的手》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初出版于1966年,37年后,在美国再版,美国国会的新入选议员在第一次议员会议上都会被赠送一本书,那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30年里陆续创造了包括本书在内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实践》、《巨变时代的管理》等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的管理名著书籍。而本书不过170多页的内容,但是很多观点值得深思!
而另外以为作者就是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教授。他曾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校,著有经济和企业史书籍多种,《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认为,管理协调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协调的“看不见的手”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能增强资本家的竞争能力,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论证了高效率的管理与销售组织对于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管理的变革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指出,随着生产的扩大,客观上又要求管理进行变革。
而这学期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有机会拜读了这两本书,并受益匪浅。大概的从作者的论点看来,两本书在重点上几乎没有重合点,但看过之后,我觉得在对管理的理解上都是想通的。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
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体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在工作中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导孩子不要在外面捣蛋,若自身都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没有自身约束力,孩子会听从大人的话吗?同样,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那么我带着大家通过下面的思路进行解析:
一 “学”以至深远
钱德勒说过: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而这本身就是对有效的东西进行学习与改造的过程。
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并养成习惯
呢?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是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要掌握了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二 掌握自己的时间
认识你自己很难,但是认识你的时间肯定可以做到。我曾经了解过的公司,曾经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家公司由于成立时间短,所以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每天的会议来推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很累,所以现在重新分析一下,还是组织不健全导致的时间管理上的问题。还有一家公司,由于缺乏制度和分工不够明确,所以也经常开会,这样不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没有,说白了也就是工作的有效性一般。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沟通方面也没有发挥这个行业的优势,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而人员一旦过多,必然出现很多闲事,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果。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避免掉这些呢?。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时间进行最合理的划分。每天做好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如同记流水账,然后便去分析流水账,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决定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应该优先处理,之后才处理那些次要的问题。通过这样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三 不要小觑自身释放出的正能量
重视贡献,才能不被自身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如果愿意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这时候就要强调责任。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德鲁克在书中提到“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我们尽可能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长期目标切合实际,并且把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及外界环境保持适度的契合,尽可能的发挥优势。而钱德勒自己本身又是一个更好的例子,老有所为。经过学术上的长期积累,1994年,钱德勒出版了他的三部曲最后一部—《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此时,钱德勒已经是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但就是这一举动让他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全球领域。
四 “寸有所长”
德鲁克认为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反过来从钱德勒较大方面的角度上说: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也就是说优势发挥的重要性了。
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管理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
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五 取舍与决策
《卓有成效》里提到了要事优先,讲了两个原则:1)摆脱昨天;2)先后次序。摆脱昨天,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先后次序的考虑,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应有的勇气来。这里可以很简单的了解到事有轻重缓急,在次重要的事情的时间浪费率降到最低,将注意力集中于少数重要的领域,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同时选择自己的决定,不盲从。在《看得见的手》中也提到:在作出管理决策时,职业经理人员宁愿选择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最大利润。毫无疑问作者对于决策也认为需要理智选择。
而对于决策首先了解决策要素,即问题的性质、问题的边界条件、正确的解决方案,反馈信息。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类似德尔菲决策评估法,我们也要依靠反馈的制度。还有管理者要弄明白: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对于例行性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背后的产生问题的机理,然后建立流程来避免例行性问
题。策略性的问题,则宜用权变理论来对付。还有一类问题是战略问题,战略问题要求在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来看问题可能产生的环境。我们无法找到最优解,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让大家都满意的次优解。
结论:为结果而战,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可以说管理者,或者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都是在为发展与效益共同提高的结果而存在,那么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管理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经济体系如此重要。钱德勒通过追述美国企业的产生发展历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这幅历史画卷的散序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而结尾则是超大型企业的一种交响乐式的巨大轰鸣。这也是给我们留下了余地来反思,变革中的管理来给我们的美好未来和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①[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②[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③《历史深处的寻觅:钱德勒对管理学的贡献》 刘文瑞
④[美]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8
管理名著选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与《看得见的手》读后感
班级:10级工商(1)班
姓名:范笑平
学号:[1**********]9
目录
(1) 题目 „„„„„„„„„„„„„„„„3
(2) 书籍及作者简介 „„„„„„„„„„„3
(3) 内容
① “学”以至深远„„„„„„„„„„„„„„4
② 掌握自己的时间 „„„„„„„„„„„„„4
③ 不要小觑自身释放的正能量„„„„„„„„„5
④ “寸有所长”„„„„„„„„„„„„„„„5
⑤ 取舍与决策 „„„„„„„„„„„„„„„6
(4) 结论:为结果而战,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
者 „„„„„„„„„„„„„„„„„6
(5) 参考文献 „„„„„„„„„„„„„„7
为结果而战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与《看得见的手》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初出版于1966年,37年后,在美国再版,美国国会的新入选议员在第一次议员会议上都会被赠送一本书,那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30年里陆续创造了包括本书在内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实践》、《巨变时代的管理》等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的管理名著书籍。而本书不过170多页的内容,但是很多观点值得深思!
而另外以为作者就是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教授。他曾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校,著有经济和企业史书籍多种,《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认为,管理协调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协调的“看不见的手”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能增强资本家的竞争能力,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论证了高效率的管理与销售组织对于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管理的变革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指出,随着生产的扩大,客观上又要求管理进行变革。
而这学期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有机会拜读了这两本书,并受益匪浅。大概的从作者的论点看来,两本书在重点上几乎没有重合点,但看过之后,我觉得在对管理的理解上都是想通的。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
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体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在工作中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导孩子不要在外面捣蛋,若自身都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没有自身约束力,孩子会听从大人的话吗?同样,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那么我带着大家通过下面的思路进行解析:
一 “学”以至深远
钱德勒说过: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而这本身就是对有效的东西进行学习与改造的过程。
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并养成习惯
呢?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是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要掌握了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二 掌握自己的时间
认识你自己很难,但是认识你的时间肯定可以做到。我曾经了解过的公司,曾经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家公司由于成立时间短,所以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每天的会议来推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很累,所以现在重新分析一下,还是组织不健全导致的时间管理上的问题。还有一家公司,由于缺乏制度和分工不够明确,所以也经常开会,这样不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没有,说白了也就是工作的有效性一般。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沟通方面也没有发挥这个行业的优势,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而人员一旦过多,必然出现很多闲事,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果。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避免掉这些呢?。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时间进行最合理的划分。每天做好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如同记流水账,然后便去分析流水账,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决定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应该优先处理,之后才处理那些次要的问题。通过这样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三 不要小觑自身释放出的正能量
重视贡献,才能不被自身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如果愿意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这时候就要强调责任。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德鲁克在书中提到“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我们尽可能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长期目标切合实际,并且把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及外界环境保持适度的契合,尽可能的发挥优势。而钱德勒自己本身又是一个更好的例子,老有所为。经过学术上的长期积累,1994年,钱德勒出版了他的三部曲最后一部—《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此时,钱德勒已经是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但就是这一举动让他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全球领域。
四 “寸有所长”
德鲁克认为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反过来从钱德勒较大方面的角度上说: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也就是说优势发挥的重要性了。
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管理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
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五 取舍与决策
《卓有成效》里提到了要事优先,讲了两个原则:1)摆脱昨天;2)先后次序。摆脱昨天,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先后次序的考虑,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应有的勇气来。这里可以很简单的了解到事有轻重缓急,在次重要的事情的时间浪费率降到最低,将注意力集中于少数重要的领域,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同时选择自己的决定,不盲从。在《看得见的手》中也提到:在作出管理决策时,职业经理人员宁愿选择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最大利润。毫无疑问作者对于决策也认为需要理智选择。
而对于决策首先了解决策要素,即问题的性质、问题的边界条件、正确的解决方案,反馈信息。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类似德尔菲决策评估法,我们也要依靠反馈的制度。还有管理者要弄明白: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对于例行性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背后的产生问题的机理,然后建立流程来避免例行性问
题。策略性的问题,则宜用权变理论来对付。还有一类问题是战略问题,战略问题要求在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来看问题可能产生的环境。我们无法找到最优解,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让大家都满意的次优解。
结论:为结果而战,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可以说管理者,或者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都是在为发展与效益共同提高的结果而存在,那么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管理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经济体系如此重要。钱德勒通过追述美国企业的产生发展历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这幅历史画卷的散序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而结尾则是超大型企业的一种交响乐式的巨大轰鸣。这也是给我们留下了余地来反思,变革中的管理来给我们的美好未来和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①[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②[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③《历史深处的寻觅:钱德勒对管理学的贡献》 刘文瑞
④[美]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