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09年2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高院关于当前审理合同纠纷案件问题指导意见

15.人民法院应当注意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

16.如果强制性规范规制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该合同行为发生即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如果强制性规定规制的是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而非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或者规制的是某种合同的履行行为而非某类合同行为,人民法院对于此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慎重把握,

这个强制性规定看似越说越明,但到底哪些算“效力性强制规定”?建筑类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明文”效力性强制规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辨识“霸王条款“的有效性?

就如何区分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和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有不同认识,法律并不会有明确的规定哪些是强制性哪些是管理性,只有依据个别的规定进行理解。以下观点可供参考,如果参考以下标准逐一加以分析,我相信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所谓效力性与管理性规范,在我国合同法制定时并没有明确,当时对于这种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最终的合同法也没有采纳,新近颁布的《司法解释二》算是进一步弥补了这个缺陷。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很多的法律对于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都比较混乱,理解起来需要特别注意。举个例子,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必须招标,其法律后果规定的是责令改正,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理解起来看,所谓改正,实践就是一种管理,因此理解为管理性禁止性规定并无道理,但是我国的2004年的建设工程合同司法解释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依法必须招标而没有招标的合同无效,在这里司法解释改变了法律的规定。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观点认为,应采取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范。第二,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为该规范属于效力规范。第三,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该规范就不应属于效力规范,而是管理规范。

有观点立足规范所禁止行为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划分,提出:(1)如果规范所禁止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这些合同行为对应的交易发生,就会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如拐卖妇女、儿童、买卖毒品、雇凶伤人等交易,该类型的禁止性规范属于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2)如果规范并非要禁止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而是与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有关,或者禁止的是合同履行中的某种履行途径或方式,则该规范屑于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如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上规定市场主体未经由审批手续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就不得从事特定的交易行为,该规范实则是对于特定管理机关的权力授予规则,属于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如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买卖石油的合同,乙公司将走私石油交付于甲公司,走私石油显然是国家法律强令禁止的,但对这种履行方式的禁止并不意味着否定合同的效力。

还有观点认为,可采取如下三个标准区分:(1)分析法律规范的内容。如规范中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2)分析规范所禁止的对象。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是行为效果,则是效力性规范。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不是行为效果,只是行为手段或行为方式,或者禁止的是行为的外部条件如经营资格、经营时间、经营地点等,而允许有资格者经营或允许依其他手段、方式或者时间、地点作出行为的,因此时规范的本意不在于禁止行为效果的发生,而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这类规范是管理性规范(3)分析规范所禁止的目的和违反规范的后果。如规范的禁止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且违反该规范必然导致直接损害自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后果的,则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如规范虽也有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违反该规范只会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不当然损害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则该规范屑于管理性规范。以上三个标准互

为表里,应当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有一个辅助标准,即分析规范的禁止令是针对一方当事人还是针对双方当事人。如针对的是一方当事人,该规范应当量管理性规范,如针对的是双方当事人,则要立足前述两个标准再深入分析。

上述观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析,实践中可以结合起来利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需要就某一特定法律规定进行分析,请设立主题,我协助你分析,这样很空泛的讨论没有太大的意义。凡是在我法律顾问版所提出的问题,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我会尽力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09年2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高院关于当前审理合同纠纷案件问题指导意见

15.人民法院应当注意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

16.如果强制性规范规制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该合同行为发生即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如果强制性规定规制的是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而非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或者规制的是某种合同的履行行为而非某类合同行为,人民法院对于此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慎重把握,

这个强制性规定看似越说越明,但到底哪些算“效力性强制规定”?建筑类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明文”效力性强制规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辨识“霸王条款“的有效性?

就如何区分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和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有不同认识,法律并不会有明确的规定哪些是强制性哪些是管理性,只有依据个别的规定进行理解。以下观点可供参考,如果参考以下标准逐一加以分析,我相信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所谓效力性与管理性规范,在我国合同法制定时并没有明确,当时对于这种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最终的合同法也没有采纳,新近颁布的《司法解释二》算是进一步弥补了这个缺陷。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很多的法律对于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都比较混乱,理解起来需要特别注意。举个例子,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必须招标,其法律后果规定的是责令改正,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理解起来看,所谓改正,实践就是一种管理,因此理解为管理性禁止性规定并无道理,但是我国的2004年的建设工程合同司法解释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依法必须招标而没有招标的合同无效,在这里司法解释改变了法律的规定。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观点认为,应采取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范。第二,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为该规范属于效力规范。第三,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该规范就不应属于效力规范,而是管理规范。

有观点立足规范所禁止行为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划分,提出:(1)如果规范所禁止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这些合同行为对应的交易发生,就会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如拐卖妇女、儿童、买卖毒品、雇凶伤人等交易,该类型的禁止性规范属于效力性的禁止性规范。(2)如果规范并非要禁止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而是与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有关,或者禁止的是合同履行中的某种履行途径或方式,则该规范屑于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如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上规定市场主体未经由审批手续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就不得从事特定的交易行为,该规范实则是对于特定管理机关的权力授予规则,属于管理性的禁止性规范。如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买卖石油的合同,乙公司将走私石油交付于甲公司,走私石油显然是国家法律强令禁止的,但对这种履行方式的禁止并不意味着否定合同的效力。

还有观点认为,可采取如下三个标准区分:(1)分析法律规范的内容。如规范中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2)分析规范所禁止的对象。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是行为效果,则是效力性规范。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不是行为效果,只是行为手段或行为方式,或者禁止的是行为的外部条件如经营资格、经营时间、经营地点等,而允许有资格者经营或允许依其他手段、方式或者时间、地点作出行为的,因此时规范的本意不在于禁止行为效果的发生,而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这类规范是管理性规范(3)分析规范所禁止的目的和违反规范的后果。如规范的禁止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且违反该规范必然导致直接损害自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后果的,则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如规范虽也有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违反该规范只会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不当然损害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则该规范屑于管理性规范。以上三个标准互

为表里,应当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有一个辅助标准,即分析规范的禁止令是针对一方当事人还是针对双方当事人。如针对的是一方当事人,该规范应当量管理性规范,如针对的是双方当事人,则要立足前述两个标准再深入分析。

上述观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析,实践中可以结合起来利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需要就某一特定法律规定进行分析,请设立主题,我协助你分析,这样很空泛的讨论没有太大的意义。凡是在我法律顾问版所提出的问题,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我会尽力解答。


相关文章

  • 龙卫球:如何妥当理解我国民法上的"禁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
  • 民法总则解读"禁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总则>第8条评析 龙卫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八条[禁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本条确 ...查看


  • 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
  • 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的个人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不断的增长.在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停车难.现如今的城市住宅小区里,停车 ...查看


  • 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理解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理解 作者:韩丽丽 来源:<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 要]法律体现着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所保护的重要目标,一经颁布就必须遵行.我 ...查看


  • 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若干问题浅议
  • 股份自由转让是股份有限公司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特征,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自由转让原则的例外情形.其第一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对于发起人转让股 ...查看


  • 本案中商家的"格式条款"有无法律效力
  • 本案中商家的"格式条款"有无法律效力? 作者: 海淑娟 发布时间: 2011-08-10 14:37:28 [案情]某大型综合商场节日期间搞促销活动时宣布:"凡购买100元商品均送80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 ...查看


  • 钱玉林: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限制的效力
  • [摘要]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违反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存在较大的争议.<公司法>笼统地 ...查看


  • 股权协议书有法律效力么
  • 龙源期刊网 .cn 论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 作者:苏红梅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8期 摘要:公司股权的转让有着重要意义,而法律效力是公司股权转让科学合理进行的有效保证,必须遵照有关法律进行.本文重点探讨了股权转 ...查看


  • 论未经抵押权同意之抵押物转让的效力(下)
  • 最高人民法院  刘贵祥 国家法官学院  吴光荣 (接上篇) 五.如何理解物权法第191条的"不得转让"? 在物权法通过并实施后,既然"担保法司法解释"关于抵押物转让的规定仍有适用的空间,那么,根据&q ...查看


  • 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 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摘要: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直接影响着所有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无权处分问题,涉及物权变动模式.意思表示.缔约过失.善意取得.瑕疵担保.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以及无因管理等诸多民法基本制度,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其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