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角度解读李约瑟难题 作者:金梦佳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从李约瑟难题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文化思想方面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的运用做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李约瑟难题;儒家;道家;天人合一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李约瑟本人从政治体制出发,认为中国是官僚体制,而欧洲是封建体制,这种体制相对自由,更有利于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小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形成;而中国的官僚体制重农抑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达·芬奇时代(经验型试错)向伽利略时代(现代科学)的过渡,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则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这样的解释:中国古代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相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却呈现出多方面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小农经济及其社会结构的落后性、科学技术的致用性和依附性、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经验科技观的滞后性。
其中,科学技术的致用性与依附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哲学,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又蕴含了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这一点。所以有必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解读。
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用主义的忠实簇拥者。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另一方面,它又有“知行合一”的特点。中国哲学的任务,是使人具有圣人的人格,圣人的人格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即,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完美”的人,是既出世又入世的。而出世和入世又恰恰代表了中国哲学两大家儒家和道家的对立。
儒家的“入世”更像是一种政治哲学,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的观点更像是一种教化的手段,“知天命”也更倾向于把人放在整个自然环境之下,“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知识、真理和行动的统一。“仁”的思想使人们更注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而不重视研究自然界客观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角度解读李约瑟难题 作者:金梦佳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从李约瑟难题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文化思想方面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的运用做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李约瑟难题;儒家;道家;天人合一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李约瑟本人从政治体制出发,认为中国是官僚体制,而欧洲是封建体制,这种体制相对自由,更有利于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小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形成;而中国的官僚体制重农抑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达·芬奇时代(经验型试错)向伽利略时代(现代科学)的过渡,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则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这样的解释:中国古代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相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却呈现出多方面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小农经济及其社会结构的落后性、科学技术的致用性和依附性、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经验科技观的滞后性。
其中,科学技术的致用性与依附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哲学,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又蕴含了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这一点。所以有必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解读。
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用主义的忠实簇拥者。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另一方面,它又有“知行合一”的特点。中国哲学的任务,是使人具有圣人的人格,圣人的人格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即,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完美”的人,是既出世又入世的。而出世和入世又恰恰代表了中国哲学两大家儒家和道家的对立。
儒家的“入世”更像是一种政治哲学,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的观点更像是一种教化的手段,“知天命”也更倾向于把人放在整个自然环境之下,“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知识、真理和行动的统一。“仁”的思想使人们更注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而不重视研究自然界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