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月经病—月经不调
月经病
[定义]
月经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是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或七情所伤,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病。
[诊断要点]
月经的期和量发生异常变化。
[辨证]
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全身的形、气、色、脉伴随证。
[治疗原则]
调经以治本。具体原则: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
[治愈标准]
月经的期、量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达三个月经周期。
[中医调周法]
经后期:(增殖期)滋肾阴,调气血。六味地黄丸加减
真机期:(排卵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五子衍宗丸[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加肉桂、丹参、羌活
经前期:(分泌期)温肾阳,调气血。附桂八味丸加减
行经期:行气活血调经。四物汤加减。
月经不调
[定义]
月经的期、量异常者,称月经不调。
[范围]
周期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
其中,先期、过多、延长属太过型;后期、过少属不及型;先后无定期易向两型转化或演变为它病。
太过型月经失调
[定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
[病因病机]
一、血热
素体阳盛;过食辛温 ----阳盛血热
情志抑郁,郁而化火-----肝郁化热 热扰冲任------先期、量多、经期延长 素体阴虚;久病失血-----阴虚内热 冲任不固
二、气虚
思虑过度 劳倦过度(劳力劳心) 脾虚气弱
饮食不节 统摄无权-----先期、量多、经期延长
脾胃素弱 冲任不固
三、血瘀:
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经期、产后受寒,寒凝血瘀 瘀血阻滞冲任------量多、经期延长
经期、产后余血停滞 新血不得归经
[辨证论治]
一、血热
1、阳盛血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偶夹小血块)
全身证候:实热证:面赤、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①清经散加减
组成: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黄柏
②保阴煎加减
组成: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
2、肝郁血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多、色深红、质稠(偶夹小血块)
全身证候:肝经郁热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
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疏肝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
组成:丹皮、山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3、虚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少(或稍多)、或行经过久,色鲜红、质稍稠
全身证候:虚热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
组成: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二、气虚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全身证候:气虚证:神疲体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举元煎加减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三、血瘀
妇科特点:月经过多、过久,色紫黯、质稠、甚有块
全身证候:血瘀证:小腹疼痛拒按、块出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本型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失笑散加味
组成:蒲黄、五灵脂
[其他疗法]
中成药:出血时可服云南白药、宫血宁等;血止后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乌鸡白凤丸等调养。
针灸:艾灸隐白穴,每次20分钟,日二次;艾灸百会穴,每次灸2壮,日二次。 不及型月经失调
[定义]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病因病机]
血虚----经源不足
肾虚----精源不足,冲任不充 血海不充
虚寒---脏腑失煦,影响气血化生 血海不能按时 -----后期、过少 实寒---寒凝血滞 满溢或溢而过少
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不畅
痰湿----阻滞经脉
[类证鉴别]
一、血寒:
1、实寒: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质稠或有块。
全身证候:寒凝血滞证: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良方温经汤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牛膝、甘草
2、虚寒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虚寒证: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养血温经,扶阳散寒
方药:艾附暖宫丸
组成:艾叶、香附、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肉桂、吴茱萸、续断
二、血虚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血虚证: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小腹空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
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三、肾虚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肾虚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腹冷或夜尿多、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
组成:六味地黄去丹泽,加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
四、气滞血瘀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质稠有块、块出痛减。
全身证候:气滞血瘀证: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拒按、舌质正常或紫黯、或有
小瘀点,脉弦或细涩或弦涩。
1、气滞
治法:开郁行气,佐以活血
方药:乌药汤
组成: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2、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理气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香附
五、痰湿
妇科特点: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平时带多粘腻。
全身证候:痰湿证:形体肥胖、胸闷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
组成:茯苓、半夏、陈皮、苍术、香附、南星、枳壳、神曲、甘草
月经先后无定期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临床诊断依据;
2、熟悉月经先后无定期辨证论治。
[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月经愆期”、“经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
注意:青春期初潮1年内,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
疗。
[病因病机]
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或脾虚),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
[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退后七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经
周期以上者。(或追溯2个周期)
补充:有七情内伤或劳力过度等病史。
本病若出现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常发展成为崩漏。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量或多或少,有块,色黯红,小腹胀甚,连及胸胁者,多属肝郁。
量中等或少,色淡质清,腰部酸痛者,多属肾虚。
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者,多属脾虚。
二、治法:疏肝补肾(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三、分型论治:
1、肝郁:主要证候:妇科特点+全身证候(肝郁证)
证候分析:郁怒伤肝,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度
治 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 药:逍遥散
(药理实验证明其有相当于调整内分泌的功能)
2、肾虚:主要证候:妇科特点+全身证候(肾虚证)
证候分析:肾虚封藏失司,冲任不调,血海蓄溢失常
治 法:补肾调经
方 药:固阴煎(山地人用猪草喂兔子)
平日可服乌鸡白凤丸。
补充:
3、脾虚:主要证候:妇科特点(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 +
全身证候(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
脉缓)
证候分析:脾虚统摄无权,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治 法: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 药:归脾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定义]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月经愆期”、“经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1年内,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
[病因病机]
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或脾虚),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
[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退后七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经周期以
上者。
[辨证要点]
量或多或少,有块,色黯红,小腹胀甚,连及胸胁者,多属肝郁。
量中等或少,色淡质清,腰部酸痛者,多属肾虚。
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者,多属脾虚。
[治法]
疏肝补肾(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分型论治]
1、肝郁
证候:妇科特点+肝郁证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
2、肾虚
证候:妇科特点+肾虚证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
第二讲 妊娠与腹痛(异位妊娠)
一、概述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异位妊娠的部位
宫颈妊娠:
腹腔妊娠:
卵巢妊娠:
残角子宫妊娠:
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区别:
异位妊娠:
宫外孕: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0%以上。其中以壶腹部发生率最高,约占50~70%,其次为峡部,约为25%,再次为伞端,占17%;间质部妊娠最少,仅占2~4%。因此,我们主要以输卵管妊娠为代表进行讨论。
二、病因病理
(一) 病因
1、慢性输卵管炎
2、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3、节育术后
4、腹部外科手术
5、内分泌与异位妊娠
6、其他
(二)病理
1、输卵管妊娠的变化与结局
(1)输卵管妊娠流产
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壶腹部
(2)输卵管妊娠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峡部
(3)输卵管双胎妊娠
(4)输卵管妊娠与宫内妊娠并存
2、子宫的变化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停经:大约有60%的患者有停经史。
2、腹痛:腹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3、阴道流血
4、晕厥与休克
5、腹部包块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2、腹部检查:
3、盆腔检查:
四、诊断
(一)症状
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
(二)体征
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腹部包块,腹肌稍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摆痛,后穹窿饱满,子宫漂浮感。
(三)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尿HCG阳性、血β-HCG升高。
2、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放置10分钟左右,血液仍不凝固。
3、B超检查
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5、腹腔镜检查
五、鉴别诊断
输卵管妊娠应与宫内妊娠流产、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
六、治疗
原则:手术治疗为主。
如出现休克,立即抢救。建立静脉通道、扩容、纠酸、对症等,并同时做好术前准备,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1、手术治疗适应症
(1)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腹腔内出血,需行急诊开腹探查抢救手术。
(2) 陈旧性宫外孕包块,保守治疗无效者。
(3) 输卵管妊娠虽未发生破裂或流产,但无保守治疗条件者。
2、输卵管切除术
有绝育要求者可同时结扎对侧输卵管。
3、保守性手术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
根据妊娠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4、间质部妊娠的处理
(二)保守治疗
适用于异位妊娠早期,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
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1、保守治疗的指征
(1)B超
输卵管妊娠直径
(2)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
(3)无明显内出血
(4)血β-HCG
(5)病情稳定
2、相对禁忌证的指征
(1)胎心存在
(2)血HCG高
3、方法
(1)中医治疗
常选用山西医学院附院的经验方宫外孕1号、宫外孕2号加减治疗。 宫外孕1号方(未破损型):赤芍、丹皮、桃仁
宫外孕2号方(已破损型):赤芍、丹皮、桃仁、三棱、莪术
(2)化学药物治疗
A、MTX(氨甲喋呤)
B、5-FU(5-氟脲嘧啶)
C、米非司酮片
特别强调:
1、保守治疗必须是在能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的。
2、保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脉搏、血压、腹痛情况,监测B超、血β-HCG,若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腹痛加重、出现腹膜刺激征,应立即边抢救边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3、保守治疗有效则血β-HCG下降→正常,B超包块缩小→消失。
(三)腹腔镜治疗
(四)自体输血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26岁
主诉:停经5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10天,伴腹痛4天。
四诊摘要:平时月经规则,无生育史,人流1次。妇检:宫颈无提举痛,宫体前位,大小正常,左附件触及一2cm×3cm×2cm大小包块。尿HCG阳性,血β-HCG l6ng/ml,B超示宫内无妊娠囊,左附件包块3.6cm×2.6cm,子宫直肠凹积液
2.6cm×3cm。即行诊刮术并收住院,病检示内膜呈蜕膜变化。
第三讲 不孕不育
世界卫生组织于80年代末在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我国的发病率为5%左右。
【病因】
[女方因素]
1、排卵障碍(约占我国不孕症病例中的25%)
(1)先天性和染色体原因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先天性其它内分泌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不足;染色体异常导致性腺未发育等。
(2)器质性原因
卵巢本身或卵巢以上部位如丘脑、垂体分泌失调而抑制排卵。如: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卵巢炎症(腮腺炎后并发卵巢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或放射破坏了卵巢组织。
(3)全身性和精神原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过度肥胖或饮食中缺乏某些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生活环境、地区改变等。
2、影响卵子和精子结合或受精卵输送
(1)生殖道畸形、损伤及位置异常
(2)局部炎症
(3)宫颈粘液分泌不足
(4)宫颈阻塞
(5)输卵管因素
3、影响受精卵着床
(1)内分泌原因
(2)子宫原因
[男方因素]
1、精液异常(无精子、精子数目少、活动力减弱、形态异常)
(1)先天原因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双侧隐睾;先天性内分泌腺功能不足等。
(2)后天原因
腮腺炎并发的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
(3)全身性原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中毒(吸烟、酗酒);过度精神紧张;性生活过频等。
2、影响精子运送
(1)性功能障碍
(2)副睾疾患;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尿道炎。
3、免疫因素
[男女双方的因素]
1、缺乏性生活知识
2、精神因素
3、免疫因素
[中医观点]
不孕与肾关系密切,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有关。临床常见的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 不育亦与肾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将男性不育的病因概括为6种:
精寒,包括精液清冷、稀薄及精子质量下降;
气衰,包括肺、脾、肾气不足所致的不育症;
痰多,指有形、无形之痰,包括无症状可辨的不育症和精液量、精子数目过多的不育症;
火盛,包括心、肝、胃、肾阴虚火旺的不育症;
精少,可指精液量、精子数过少症;
气郁,精神抑郁。
【诊断及治疗】
[诊断]
结婚1年(或2年)内,夫妻同居、未避孕、有规律的性生活而女方不受孕,或曾孕育后1年(或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者。
因病不同,可伴见月经失调、痛经、生殖器炎症、内分泌失调;阳萎、早泄、前列腺炎等。通过全面的检查找出不孕不育的原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女方检查:
①病史
②卵巢功能检查
③输卵管通畅检查
④宫腔镜检查
⑤腹腔镜检查
男方检查:
①病史
②生殖器检查
③精液检查
男、女双方检查:
宫颈粘液、精液相结合试验
[治疗]
1、一般治疗、性知识指导:
2、不孕症治疗
①妇科生殖道病变的治疗
②手术治疗
③药物治疗
④内分泌失调治疗
⑤免疫性不孕的治疗
⑥人工授精
⑦中医药治疗
治疗原则:虚者温肾填精,养血益冲任;实者疏肝解郁,化痰除湿行血。 肾阳虚:温肾填精——毓麟珠加减
肾阴虚:滋肾填精——养精种玉汤加减
肝郁型:舒肝理气——开郁种玉汤加减
痰湿型:燥湿化痰——启宫丸加减
血瘀型: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⑧针灸疗法
3、不育症治疗
①内分泌治疗
②生殖道炎症的治疗
③免疫治疗
④外科治疗
⑤人工授精
⑥原因不明的不育症的治疗
⑦中医药治疗
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肾阳虚: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肾阴阳两虚:温肾滋肾——右归丸合左归丸加减
相火亢盛: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四君子汤
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八珍汤
肝气郁滞:舒肝理气——开郁种玉汤
湿热下注:清肝复明湿——龙胆泻肝丸(汤)
寒凝肝脉:温经散寒活血——少腹逐瘀汤
⑧针灸疗法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34岁
主诉:婚后四年未孕。
四诊摘要:患者既往月经正常,12岁初潮,无痛经史。从未孕育,30岁结婚,婚后夫妇同居,未避孕而一直未孕。曾去多家医院诊治,做过“输卵管通水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为“双侧输卵管阻塞”。一年前做过试管婴儿,未成功。于今日来我院求医。现已经净第5天,身体无明显不适,纳食可,二便调。但见情怀不畅,寡言少语,舌质暗,苔薄,脉沉略涩。
第四讲 崩漏
[定义]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下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因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经血非时妄行。
[临床特点]
1、崩漏虚多实少,热多寒少
2、久崩多虚,久漏多瘀
3、不同年龄阶段,病因有所侧重。
[治则治法]
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三大治法:塞流、澄源、复旧。
1、塞流:即止血。一般采用益气摄血、针灸止血、刮宫止血、输血救急等法。
2、澄源:即求因治本。主要有补肾、健脾、清热、化瘀等法。
3、复旧:即固本善后,是治愈本病,减少复发的关键。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分别
从肾、肝、脾三脏调理。青春期—肾、中年—肝、老年—脾
三法常相互联系: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
[注意事项]
①治崩宜升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 ②不同年龄阶段,治疗有所侧重。
[分型论治]
一、血热
1、实热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深红质稠
全身症状:便干溲黄,口渴烦热,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
组成:生地、地榆、地骨皮、栀子、阿胶、黄芩、陈棕炭、牡蛎、生甘草、龟板、藕节
2、虚热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全身症状:便干溲黄,心烦潮热,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二、血瘀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 全身症状:舌质紫黯,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失笑散加味
三、脾虚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淡质稀
全身证候:饮食不佳,气短神疲,面色恍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
组成:黄芪、白术、人参、黑姜、熟地、当归
四、肾虚
1、肾阴虚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鲜红质稍稠全身证候:腰膝酸软,心烦,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 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2、肾阳虚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淡质清
全身证候: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3、肾阴阳俱虚:综合上述二法,灵活化裁运用。
[其他疗法]
1、中成药:三七粉或云南白药。
2、针灸止血:①断红穴(第2、3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②神阙、隐白穴艾灸20分钟 。
3、西医治疗:抗炎、止血、必要时刮宫。
[预防]
1、经期注意休息和保暖,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经期严禁房事和坐浴。
2、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治疗各种月经失调病证。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48岁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18天。
四诊摘要: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患慢性胃肠炎多年。近半年来月经紊乱,周期15—80天,经期10—25天,经量时多时少,色淡,质稀。现阴道流血已有18天,量中,色淡质稀,偶有血块,小腹阵痛,块下痛减。头晕体倦,腰膝酸软,小腹空坠不适,纳呆,大便时溏时硬,舌淡,苔薄白,脉沉略涩。
第一讲 月经病—月经不调
月经病
[定义]
月经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是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或七情所伤,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病。
[诊断要点]
月经的期和量发生异常变化。
[辨证]
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全身的形、气、色、脉伴随证。
[治疗原则]
调经以治本。具体原则: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
[治愈标准]
月经的期、量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达三个月经周期。
[中医调周法]
经后期:(增殖期)滋肾阴,调气血。六味地黄丸加减
真机期:(排卵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五子衍宗丸[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加肉桂、丹参、羌活
经前期:(分泌期)温肾阳,调气血。附桂八味丸加减
行经期:行气活血调经。四物汤加减。
月经不调
[定义]
月经的期、量异常者,称月经不调。
[范围]
周期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
其中,先期、过多、延长属太过型;后期、过少属不及型;先后无定期易向两型转化或演变为它病。
太过型月经失调
[定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
[病因病机]
一、血热
素体阳盛;过食辛温 ----阳盛血热
情志抑郁,郁而化火-----肝郁化热 热扰冲任------先期、量多、经期延长 素体阴虚;久病失血-----阴虚内热 冲任不固
二、气虚
思虑过度 劳倦过度(劳力劳心) 脾虚气弱
饮食不节 统摄无权-----先期、量多、经期延长
脾胃素弱 冲任不固
三、血瘀:
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经期、产后受寒,寒凝血瘀 瘀血阻滞冲任------量多、经期延长
经期、产后余血停滞 新血不得归经
[辨证论治]
一、血热
1、阳盛血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偶夹小血块)
全身证候:实热证:面赤、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①清经散加减
组成: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黄柏
②保阴煎加减
组成: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
2、肝郁血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多、色深红、质稠(偶夹小血块)
全身证候:肝经郁热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
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疏肝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
组成:丹皮、山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3、虚热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少(或稍多)、或行经过久,色鲜红、质稍稠
全身证候:虚热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
组成: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二、气虚
妇科特点: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全身证候:气虚证:神疲体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举元煎加减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三、血瘀
妇科特点:月经过多、过久,色紫黯、质稠、甚有块
全身证候:血瘀证:小腹疼痛拒按、块出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本型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失笑散加味
组成:蒲黄、五灵脂
[其他疗法]
中成药:出血时可服云南白药、宫血宁等;血止后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乌鸡白凤丸等调养。
针灸:艾灸隐白穴,每次20分钟,日二次;艾灸百会穴,每次灸2壮,日二次。 不及型月经失调
[定义]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病因病机]
血虚----经源不足
肾虚----精源不足,冲任不充 血海不充
虚寒---脏腑失煦,影响气血化生 血海不能按时 -----后期、过少 实寒---寒凝血滞 满溢或溢而过少
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不畅
痰湿----阻滞经脉
[类证鉴别]
一、血寒:
1、实寒: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质稠或有块。
全身证候:寒凝血滞证: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良方温经汤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牛膝、甘草
2、虚寒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虚寒证: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养血温经,扶阳散寒
方药:艾附暖宫丸
组成:艾叶、香附、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肉桂、吴茱萸、续断
二、血虚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血虚证: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小腹空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
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三、肾虚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全身证候:肾虚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腹冷或夜尿多、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
组成:六味地黄去丹泽,加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
四、气滞血瘀
妇科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质稠有块、块出痛减。
全身证候:气滞血瘀证: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拒按、舌质正常或紫黯、或有
小瘀点,脉弦或细涩或弦涩。
1、气滞
治法:开郁行气,佐以活血
方药:乌药汤
组成: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2、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理气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香附
五、痰湿
妇科特点: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平时带多粘腻。
全身证候:痰湿证:形体肥胖、胸闷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
组成:茯苓、半夏、陈皮、苍术、香附、南星、枳壳、神曲、甘草
月经先后无定期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临床诊断依据;
2、熟悉月经先后无定期辨证论治。
[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月经愆期”、“经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
注意:青春期初潮1年内,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
疗。
[病因病机]
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或脾虚),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
[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退后七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经
周期以上者。(或追溯2个周期)
补充:有七情内伤或劳力过度等病史。
本病若出现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常发展成为崩漏。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量或多或少,有块,色黯红,小腹胀甚,连及胸胁者,多属肝郁。
量中等或少,色淡质清,腰部酸痛者,多属肾虚。
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者,多属脾虚。
二、治法:疏肝补肾(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三、分型论治:
1、肝郁:主要证候:妇科特点+全身证候(肝郁证)
证候分析:郁怒伤肝,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度
治 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 药:逍遥散
(药理实验证明其有相当于调整内分泌的功能)
2、肾虚:主要证候:妇科特点+全身证候(肾虚证)
证候分析:肾虚封藏失司,冲任不调,血海蓄溢失常
治 法:补肾调经
方 药:固阴煎(山地人用猪草喂兔子)
平日可服乌鸡白凤丸。
补充:
3、脾虚:主要证候:妇科特点(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 +
全身证候(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
脉缓)
证候分析:脾虚统摄无权,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治 法: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 药:归脾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定义]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月经愆期”、“经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1年内,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
[病因病机]
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或脾虚),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
[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退后七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经周期以
上者。
[辨证要点]
量或多或少,有块,色黯红,小腹胀甚,连及胸胁者,多属肝郁。
量中等或少,色淡质清,腰部酸痛者,多属肾虚。
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者,多属脾虚。
[治法]
疏肝补肾(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分型论治]
1、肝郁
证候:妇科特点+肝郁证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
2、肾虚
证候:妇科特点+肾虚证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
第二讲 妊娠与腹痛(异位妊娠)
一、概述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异位妊娠的部位
宫颈妊娠:
腹腔妊娠:
卵巢妊娠:
残角子宫妊娠:
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区别:
异位妊娠:
宫外孕: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0%以上。其中以壶腹部发生率最高,约占50~70%,其次为峡部,约为25%,再次为伞端,占17%;间质部妊娠最少,仅占2~4%。因此,我们主要以输卵管妊娠为代表进行讨论。
二、病因病理
(一) 病因
1、慢性输卵管炎
2、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3、节育术后
4、腹部外科手术
5、内分泌与异位妊娠
6、其他
(二)病理
1、输卵管妊娠的变化与结局
(1)输卵管妊娠流产
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壶腹部
(2)输卵管妊娠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峡部
(3)输卵管双胎妊娠
(4)输卵管妊娠与宫内妊娠并存
2、子宫的变化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停经:大约有60%的患者有停经史。
2、腹痛:腹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3、阴道流血
4、晕厥与休克
5、腹部包块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2、腹部检查:
3、盆腔检查:
四、诊断
(一)症状
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
(二)体征
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腹部包块,腹肌稍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摆痛,后穹窿饱满,子宫漂浮感。
(三)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尿HCG阳性、血β-HCG升高。
2、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放置10分钟左右,血液仍不凝固。
3、B超检查
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5、腹腔镜检查
五、鉴别诊断
输卵管妊娠应与宫内妊娠流产、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
六、治疗
原则:手术治疗为主。
如出现休克,立即抢救。建立静脉通道、扩容、纠酸、对症等,并同时做好术前准备,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1、手术治疗适应症
(1)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腹腔内出血,需行急诊开腹探查抢救手术。
(2) 陈旧性宫外孕包块,保守治疗无效者。
(3) 输卵管妊娠虽未发生破裂或流产,但无保守治疗条件者。
2、输卵管切除术
有绝育要求者可同时结扎对侧输卵管。
3、保守性手术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
根据妊娠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4、间质部妊娠的处理
(二)保守治疗
适用于异位妊娠早期,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
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1、保守治疗的指征
(1)B超
输卵管妊娠直径
(2)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
(3)无明显内出血
(4)血β-HCG
(5)病情稳定
2、相对禁忌证的指征
(1)胎心存在
(2)血HCG高
3、方法
(1)中医治疗
常选用山西医学院附院的经验方宫外孕1号、宫外孕2号加减治疗。 宫外孕1号方(未破损型):赤芍、丹皮、桃仁
宫外孕2号方(已破损型):赤芍、丹皮、桃仁、三棱、莪术
(2)化学药物治疗
A、MTX(氨甲喋呤)
B、5-FU(5-氟脲嘧啶)
C、米非司酮片
特别强调:
1、保守治疗必须是在能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的。
2、保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脉搏、血压、腹痛情况,监测B超、血β-HCG,若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腹痛加重、出现腹膜刺激征,应立即边抢救边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3、保守治疗有效则血β-HCG下降→正常,B超包块缩小→消失。
(三)腹腔镜治疗
(四)自体输血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26岁
主诉:停经5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10天,伴腹痛4天。
四诊摘要:平时月经规则,无生育史,人流1次。妇检:宫颈无提举痛,宫体前位,大小正常,左附件触及一2cm×3cm×2cm大小包块。尿HCG阳性,血β-HCG l6ng/ml,B超示宫内无妊娠囊,左附件包块3.6cm×2.6cm,子宫直肠凹积液
2.6cm×3cm。即行诊刮术并收住院,病检示内膜呈蜕膜变化。
第三讲 不孕不育
世界卫生组织于80年代末在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我国的发病率为5%左右。
【病因】
[女方因素]
1、排卵障碍(约占我国不孕症病例中的25%)
(1)先天性和染色体原因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先天性其它内分泌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不足;染色体异常导致性腺未发育等。
(2)器质性原因
卵巢本身或卵巢以上部位如丘脑、垂体分泌失调而抑制排卵。如: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卵巢炎症(腮腺炎后并发卵巢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或放射破坏了卵巢组织。
(3)全身性和精神原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过度肥胖或饮食中缺乏某些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生活环境、地区改变等。
2、影响卵子和精子结合或受精卵输送
(1)生殖道畸形、损伤及位置异常
(2)局部炎症
(3)宫颈粘液分泌不足
(4)宫颈阻塞
(5)输卵管因素
3、影响受精卵着床
(1)内分泌原因
(2)子宫原因
[男方因素]
1、精液异常(无精子、精子数目少、活动力减弱、形态异常)
(1)先天原因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双侧隐睾;先天性内分泌腺功能不足等。
(2)后天原因
腮腺炎并发的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
(3)全身性原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中毒(吸烟、酗酒);过度精神紧张;性生活过频等。
2、影响精子运送
(1)性功能障碍
(2)副睾疾患;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尿道炎。
3、免疫因素
[男女双方的因素]
1、缺乏性生活知识
2、精神因素
3、免疫因素
[中医观点]
不孕与肾关系密切,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有关。临床常见的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 不育亦与肾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将男性不育的病因概括为6种:
精寒,包括精液清冷、稀薄及精子质量下降;
气衰,包括肺、脾、肾气不足所致的不育症;
痰多,指有形、无形之痰,包括无症状可辨的不育症和精液量、精子数目过多的不育症;
火盛,包括心、肝、胃、肾阴虚火旺的不育症;
精少,可指精液量、精子数过少症;
气郁,精神抑郁。
【诊断及治疗】
[诊断]
结婚1年(或2年)内,夫妻同居、未避孕、有规律的性生活而女方不受孕,或曾孕育后1年(或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者。
因病不同,可伴见月经失调、痛经、生殖器炎症、内分泌失调;阳萎、早泄、前列腺炎等。通过全面的检查找出不孕不育的原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女方检查:
①病史
②卵巢功能检查
③输卵管通畅检查
④宫腔镜检查
⑤腹腔镜检查
男方检查:
①病史
②生殖器检查
③精液检查
男、女双方检查:
宫颈粘液、精液相结合试验
[治疗]
1、一般治疗、性知识指导:
2、不孕症治疗
①妇科生殖道病变的治疗
②手术治疗
③药物治疗
④内分泌失调治疗
⑤免疫性不孕的治疗
⑥人工授精
⑦中医药治疗
治疗原则:虚者温肾填精,养血益冲任;实者疏肝解郁,化痰除湿行血。 肾阳虚:温肾填精——毓麟珠加减
肾阴虚:滋肾填精——养精种玉汤加减
肝郁型:舒肝理气——开郁种玉汤加减
痰湿型:燥湿化痰——启宫丸加减
血瘀型: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⑧针灸疗法
3、不育症治疗
①内分泌治疗
②生殖道炎症的治疗
③免疫治疗
④外科治疗
⑤人工授精
⑥原因不明的不育症的治疗
⑦中医药治疗
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肾阳虚: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肾阴阳两虚:温肾滋肾——右归丸合左归丸加减
相火亢盛: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四君子汤
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八珍汤
肝气郁滞:舒肝理气——开郁种玉汤
湿热下注:清肝复明湿——龙胆泻肝丸(汤)
寒凝肝脉:温经散寒活血——少腹逐瘀汤
⑧针灸疗法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34岁
主诉:婚后四年未孕。
四诊摘要:患者既往月经正常,12岁初潮,无痛经史。从未孕育,30岁结婚,婚后夫妇同居,未避孕而一直未孕。曾去多家医院诊治,做过“输卵管通水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为“双侧输卵管阻塞”。一年前做过试管婴儿,未成功。于今日来我院求医。现已经净第5天,身体无明显不适,纳食可,二便调。但见情怀不畅,寡言少语,舌质暗,苔薄,脉沉略涩。
第四讲 崩漏
[定义]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下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因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经血非时妄行。
[临床特点]
1、崩漏虚多实少,热多寒少
2、久崩多虚,久漏多瘀
3、不同年龄阶段,病因有所侧重。
[治则治法]
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三大治法:塞流、澄源、复旧。
1、塞流:即止血。一般采用益气摄血、针灸止血、刮宫止血、输血救急等法。
2、澄源:即求因治本。主要有补肾、健脾、清热、化瘀等法。
3、复旧:即固本善后,是治愈本病,减少复发的关键。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分别
从肾、肝、脾三脏调理。青春期—肾、中年—肝、老年—脾
三法常相互联系: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
[注意事项]
①治崩宜升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 ②不同年龄阶段,治疗有所侧重。
[分型论治]
一、血热
1、实热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深红质稠
全身症状:便干溲黄,口渴烦热,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
组成:生地、地榆、地骨皮、栀子、阿胶、黄芩、陈棕炭、牡蛎、生甘草、龟板、藕节
2、虚热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全身症状:便干溲黄,心烦潮热,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二、血瘀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 全身症状:舌质紫黯,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失笑散加味
三、脾虚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淡质稀
全身证候:饮食不佳,气短神疲,面色恍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
组成:黄芪、白术、人参、黑姜、熟地、当归
四、肾虚
1、肾阴虚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鲜红质稍稠全身证候:腰膝酸软,心烦,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 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2、肾阳虚证
妇科特点: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色淡质清
全身证候: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3、肾阴阳俱虚:综合上述二法,灵活化裁运用。
[其他疗法]
1、中成药:三七粉或云南白药。
2、针灸止血:①断红穴(第2、3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②神阙、隐白穴艾灸20分钟 。
3、西医治疗:抗炎、止血、必要时刮宫。
[预防]
1、经期注意休息和保暖,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经期严禁房事和坐浴。
2、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治疗各种月经失调病证。
【运用——病例分析】
某女,48岁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18天。
四诊摘要: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患慢性胃肠炎多年。近半年来月经紊乱,周期15—80天,经期10—25天,经量时多时少,色淡,质稀。现阴道流血已有18天,量中,色淡质稀,偶有血块,小腹阵痛,块下痛减。头晕体倦,腰膝酸软,小腹空坠不适,纳呆,大便时溏时硬,舌淡,苔薄白,脉沉略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