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莎·科尔特是美国格林奈尔学院2000级毕业生,如今她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这份
工作却来之不易,她从大二开始就踏上了漫漫求职路„„ 跟校友体验打工 爱丽莎考入大学
后,开始想主修生物和英语两个专业,但后来她不得不放弃一个,她说:“我发现自己更喜欢
英语,于是我就把生物丢到了一边,主攻英语了。选专业就像我同时喜欢上两个男人,但我
只能嫁给其中的一个。” 格林奈尔学院有个事业发展办公室,专门为学生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爱丽莎在那里看到一个夏季实习项目,她对此很感兴趣,想在实践中应用她的写作技能。办
公室主任史蒂夫·兰格鲁德给爱丽莎一份5页的实习单位名录,上面有医疗照顾、教育、出
版等单位,还有许多老校友的联系信息。于是,爱丽莎开始和上面的一些人联系。 一个叫里
玛·苏基的老校友给她发来10页的传真,上面是一些单位的电话、地址以及里玛和他们的联
系情况。爱丽莎就像发现了金矿似的欣喜若狂,按照上面的地址发出了一摞信,然后就焦急
地等待消息。 里玛是个自由记者,当时在为纽约时代周刊的“家居设计”栏目摄影。放寒假
时,里玛请爱丽莎和她一起去打两天工。那是一个很小的摄影工作室,摄影师在为杂志拍摄
人物特写。爱丽莎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摄影师忙得团团转,不时有人敲门取照片。我那两天
就干调灯光的活儿,根据摄影师的要求调整摄影灯的角度和亮度。他们为我们提供饮食,我
就猛喝热牛奶咖啡,反正都是他们买单,我想,他们一定花费了数百美元来喂我们!两天的
忙帮完了,我得到400美元的报酬。” 其实,这里两天的收获对爱丽莎来说远不止是400美
元,她也从中认识到了她将来要做些什么:“通过这次打工,我认为我不适合做服装模特或设
计工作,尽管这样的工作看上去很漂亮,但我就是对此提不起兴趣来。我开始考虑什么职业
对我更有价值、更能让我产生兴趣。” 第一次实习: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干 爱丽莎发出的求职
信如泥牛沉海,几个月了也没有消息,当她要放弃的时候,她妈妈就鼓励她继续发信。大二
那一学年的二月份,纽约的《美味佳肴》杂志社给她打来电话,说在夏季需要个编辑助理,
从事研究、写作、核实和打电话等工作。这是本高端烹调技术杂志,爱丽莎高兴地接受了这
份工作。她猜想,这个杂志社对她感兴趣的一个原因就是,摄影编辑的女儿也在格林奈尔学
院读书,是“格林奈尔情节”使他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尽管她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美
味佳肴》杂志社位于曼哈顿的索霍区,爱丽莎从家到那里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尽管炎热
的天气和拥挤的地铁,但她说做这份工作是值得的:“我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我在一个
办公室和几位老编辑一起工作,他们很器重我,交给我很多工作。我要核实很多文章,或进
行严格的研究。我并不只在办公室里工作,有时他们让我到曼哈顿的中国商店买韭菜,帮助
烹饪,把烹饪好的食品摆好拍照。”一次,编辑让她核实一篇用法语写的文章,要求她给法国
打电话核实。尽管她学了四年的法语,但这对她来说难度也很大。 通过实习她明白了,任何
一种杂志都不能适合所有读者的口味。爱丽莎坦言说:“编辑们青睐的选题我并不感兴趣,当
我担心人们会不会因为罐头食品的制作程序而食物中毒时,他们对此却显得不以为然。我想
做报纸的撰稿人,写一些更宽泛的文章。因为人各有所好,而这个杂志明确定位在那些喜欢
美食的读者。虽然我无法对高超的烹饪技术产生兴趣,但它不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活动,让
我知道了我究竟喜欢做什么。我发现我非常喜欢有截稿时间,喜欢在时间紧迫的压力下展示
自己。我也喜欢做研究工作。” 第二次实习:我很开心 爱丽莎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读的大三,
回国后,她想再找个夏季实习的工作。她在事业发展办公室里的宣传材料上看到,纽约的米
德尔马契制片公司懂事长玛菲·迈耶想在格林奈尔学院找个做过研究工作的学生,和她一起
制作记录片。爱丽莎认为这个工作很适合她:“我在《美味佳肴》杂志做过研究工作,我喜欢
记录片,因为它涉及的领域很广,这正是我感兴趣的工作。”她很快就申请到了这个职位。 米
德尔马契要为公共广播公司制作3个小时的关于20世纪摄影史的记录片,题目是《美国摄影:
一个世纪的画面》。作者已经写好了文章,爱丽莎的工作就是根据文字内容找照片与之相配。
爱丽莎必须通过创造性的研究来决定要找什么样的照片。她解释道“为了说明20世纪家庭摄
影是怎么演变的,我必须找一组这样的描写照片。在20世纪初期,你会看到家庭照片上的人
物都很呆板,像木偶一样好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没有微笑。我必须找4张这样的照片,有男
有女,背景是有皱边装饰幕布的那种,旁边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个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束
花。”她终于在古董大厦11层一个肮脏的小店里发现有这样的照片,她就和店主砍价,最后
买了下来。她自豪地说:“看到我找的照片上了电视,这太让人兴奋了!在制作人员名单里,
还有我的名字呢!”这次实习,爱丽莎对对历史档案和电视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电
视媒体的重要性,因为有这么多的人观看电视。 爱丽莎很喜欢米德尔马契公司的这份工作,
她说:“在米德尔马契工作与在《美味佳肴》杂志社工作截然不同,这里的办公环境很轻松随
便,同事们都很友好,很容易和他们相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吃午饭,大家一起很开心。
两个单位的领导也有着天壤之别,在米德尔马契,玛菲慷慨大方,关心别人,和蔼可亲。她
有时跪在地板上用胶带打包,很少一本正经地坐在办公室里摆出领导的架势。我可以按照自
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很容易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爱丽莎认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个女大学生的漫漫求职路”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重要,因为工作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她说:“你必须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还
要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第三次实习:采访华盛顿市长 大四放寒假前,爱丽莎在事业发展办
公室的兼职项目里看到有一个为期一周的短期工作,全国广播公司的制片人安迪·格罗斯做
“午夜新闻”节目,他想找个帮手。经过一个申请竞争程序,她得到了这份工作。爱丽莎在
这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没做多少工作,但她参与了对华盛顿市长安东尼·威廉斯的采访。她兴
奋地说:“那是个非常有趣的采访,记者问些很刁钻的问题,如‘这个城市正在因前市长的影
响力而分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威廉斯回答得很诚实、很直爽。” 爱丽莎在工作中还
认识了著名记者利萨·迈耶斯、安德烈亚·米切尔,通过这次实习,她也爱上了华盛顿:“我
确实喜欢华盛顿,它是个洁净的城市,我巴不得马上就去那里工作。”和过去的实习一样,这
次实习让她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加明晰了。她说:“我喜欢做记录片,而不是新闻片。因
为记录片可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广播固然很重要,但都是对每天发生的事情
作肤浅的报道,有时还带有偏见。” 踏破铁鞋无觅处 有了这么多的实习经历,人们会认为下
一步找工作会是小菜一碟。但爱丽莎可没有这么顺利,她说:“找工作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难得几乎不可能实现。尽管我有几次实习经历,但要找份正式的工作,那就太困难了。” 写
求职信很有学问,并不是所有的求职信都是一样的。爱丽莎开始的求职信太呆板,几乎千篇
一律,只是换个名字而已。她最后终于明白了求职信发出后没有回音的原因了:“你对应聘的
职务是否热爱,是通过你的求职信体现出来的。”于是她准备了六种形式的个人简历,这六种
形式的简历并不是稍微变动一下,而是从格式到行文都迥然不同,主要是根据职位的性质决
定用什么形式的求职信。她还把个人简历从3页精简到1页,使之更简明。 春假期间,爱丽
莎通过本校的社区服务中心得到了一个假期实践的机会,一些学生志愿者到俄勒冈州的波特
兰,为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修理门窗,让房屋更保暖,这样取暖费用就降低了。 从波特兰回
来后,爱丽莎马不停蹄地忙着找工作。她给在米德尔马契实习时认识的玛菲·迈耶打电话,
玛菲告诉她说需要一个办公室的助理,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
爱丽莎·科尔特是美国格林奈尔学院2000级毕业生,如今她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这份
工作却来之不易,她从大二开始就踏上了漫漫求职路„„ 跟校友体验打工 爱丽莎考入大学
后,开始想主修生物和英语两个专业,但后来她不得不放弃一个,她说:“我发现自己更喜欢
英语,于是我就把生物丢到了一边,主攻英语了。选专业就像我同时喜欢上两个男人,但我
只能嫁给其中的一个。” 格林奈尔学院有个事业发展办公室,专门为学生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爱丽莎在那里看到一个夏季实习项目,她对此很感兴趣,想在实践中应用她的写作技能。办
公室主任史蒂夫·兰格鲁德给爱丽莎一份5页的实习单位名录,上面有医疗照顾、教育、出
版等单位,还有许多老校友的联系信息。于是,爱丽莎开始和上面的一些人联系。 一个叫里
玛·苏基的老校友给她发来10页的传真,上面是一些单位的电话、地址以及里玛和他们的联
系情况。爱丽莎就像发现了金矿似的欣喜若狂,按照上面的地址发出了一摞信,然后就焦急
地等待消息。 里玛是个自由记者,当时在为纽约时代周刊的“家居设计”栏目摄影。放寒假
时,里玛请爱丽莎和她一起去打两天工。那是一个很小的摄影工作室,摄影师在为杂志拍摄
人物特写。爱丽莎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摄影师忙得团团转,不时有人敲门取照片。我那两天
就干调灯光的活儿,根据摄影师的要求调整摄影灯的角度和亮度。他们为我们提供饮食,我
就猛喝热牛奶咖啡,反正都是他们买单,我想,他们一定花费了数百美元来喂我们!两天的
忙帮完了,我得到400美元的报酬。” 其实,这里两天的收获对爱丽莎来说远不止是400美
元,她也从中认识到了她将来要做些什么:“通过这次打工,我认为我不适合做服装模特或设
计工作,尽管这样的工作看上去很漂亮,但我就是对此提不起兴趣来。我开始考虑什么职业
对我更有价值、更能让我产生兴趣。” 第一次实习: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干 爱丽莎发出的求职
信如泥牛沉海,几个月了也没有消息,当她要放弃的时候,她妈妈就鼓励她继续发信。大二
那一学年的二月份,纽约的《美味佳肴》杂志社给她打来电话,说在夏季需要个编辑助理,
从事研究、写作、核实和打电话等工作。这是本高端烹调技术杂志,爱丽莎高兴地接受了这
份工作。她猜想,这个杂志社对她感兴趣的一个原因就是,摄影编辑的女儿也在格林奈尔学
院读书,是“格林奈尔情节”使他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尽管她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美
味佳肴》杂志社位于曼哈顿的索霍区,爱丽莎从家到那里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尽管炎热
的天气和拥挤的地铁,但她说做这份工作是值得的:“我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我在一个
办公室和几位老编辑一起工作,他们很器重我,交给我很多工作。我要核实很多文章,或进
行严格的研究。我并不只在办公室里工作,有时他们让我到曼哈顿的中国商店买韭菜,帮助
烹饪,把烹饪好的食品摆好拍照。”一次,编辑让她核实一篇用法语写的文章,要求她给法国
打电话核实。尽管她学了四年的法语,但这对她来说难度也很大。 通过实习她明白了,任何
一种杂志都不能适合所有读者的口味。爱丽莎坦言说:“编辑们青睐的选题我并不感兴趣,当
我担心人们会不会因为罐头食品的制作程序而食物中毒时,他们对此却显得不以为然。我想
做报纸的撰稿人,写一些更宽泛的文章。因为人各有所好,而这个杂志明确定位在那些喜欢
美食的读者。虽然我无法对高超的烹饪技术产生兴趣,但它不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活动,让
我知道了我究竟喜欢做什么。我发现我非常喜欢有截稿时间,喜欢在时间紧迫的压力下展示
自己。我也喜欢做研究工作。” 第二次实习:我很开心 爱丽莎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读的大三,
回国后,她想再找个夏季实习的工作。她在事业发展办公室里的宣传材料上看到,纽约的米
德尔马契制片公司懂事长玛菲·迈耶想在格林奈尔学院找个做过研究工作的学生,和她一起
制作记录片。爱丽莎认为这个工作很适合她:“我在《美味佳肴》杂志做过研究工作,我喜欢
记录片,因为它涉及的领域很广,这正是我感兴趣的工作。”她很快就申请到了这个职位。 米
德尔马契要为公共广播公司制作3个小时的关于20世纪摄影史的记录片,题目是《美国摄影:
一个世纪的画面》。作者已经写好了文章,爱丽莎的工作就是根据文字内容找照片与之相配。
爱丽莎必须通过创造性的研究来决定要找什么样的照片。她解释道“为了说明20世纪家庭摄
影是怎么演变的,我必须找一组这样的描写照片。在20世纪初期,你会看到家庭照片上的人
物都很呆板,像木偶一样好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没有微笑。我必须找4张这样的照片,有男
有女,背景是有皱边装饰幕布的那种,旁边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个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束
花。”她终于在古董大厦11层一个肮脏的小店里发现有这样的照片,她就和店主砍价,最后
买了下来。她自豪地说:“看到我找的照片上了电视,这太让人兴奋了!在制作人员名单里,
还有我的名字呢!”这次实习,爱丽莎对对历史档案和电视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电
视媒体的重要性,因为有这么多的人观看电视。 爱丽莎很喜欢米德尔马契公司的这份工作,
她说:“在米德尔马契工作与在《美味佳肴》杂志社工作截然不同,这里的办公环境很轻松随
便,同事们都很友好,很容易和他们相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吃午饭,大家一起很开心。
两个单位的领导也有着天壤之别,在米德尔马契,玛菲慷慨大方,关心别人,和蔼可亲。她
有时跪在地板上用胶带打包,很少一本正经地坐在办公室里摆出领导的架势。我可以按照自
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很容易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爱丽莎认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个女大学生的漫漫求职路”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重要,因为工作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她说:“你必须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还
要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第三次实习:采访华盛顿市长 大四放寒假前,爱丽莎在事业发展办
公室的兼职项目里看到有一个为期一周的短期工作,全国广播公司的制片人安迪·格罗斯做
“午夜新闻”节目,他想找个帮手。经过一个申请竞争程序,她得到了这份工作。爱丽莎在
这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没做多少工作,但她参与了对华盛顿市长安东尼·威廉斯的采访。她兴
奋地说:“那是个非常有趣的采访,记者问些很刁钻的问题,如‘这个城市正在因前市长的影
响力而分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威廉斯回答得很诚实、很直爽。” 爱丽莎在工作中还
认识了著名记者利萨·迈耶斯、安德烈亚·米切尔,通过这次实习,她也爱上了华盛顿:“我
确实喜欢华盛顿,它是个洁净的城市,我巴不得马上就去那里工作。”和过去的实习一样,这
次实习让她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加明晰了。她说:“我喜欢做记录片,而不是新闻片。因
为记录片可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广播固然很重要,但都是对每天发生的事情
作肤浅的报道,有时还带有偏见。” 踏破铁鞋无觅处 有了这么多的实习经历,人们会认为下
一步找工作会是小菜一碟。但爱丽莎可没有这么顺利,她说:“找工作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难得几乎不可能实现。尽管我有几次实习经历,但要找份正式的工作,那就太困难了。” 写
求职信很有学问,并不是所有的求职信都是一样的。爱丽莎开始的求职信太呆板,几乎千篇
一律,只是换个名字而已。她最后终于明白了求职信发出后没有回音的原因了:“你对应聘的
职务是否热爱,是通过你的求职信体现出来的。”于是她准备了六种形式的个人简历,这六种
形式的简历并不是稍微变动一下,而是从格式到行文都迥然不同,主要是根据职位的性质决
定用什么形式的求职信。她还把个人简历从3页精简到1页,使之更简明。 春假期间,爱丽
莎通过本校的社区服务中心得到了一个假期实践的机会,一些学生志愿者到俄勒冈州的波特
兰,为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修理门窗,让房屋更保暖,这样取暖费用就降低了。 从波特兰回
来后,爱丽莎马不停蹄地忙着找工作。她给在米德尔马契实习时认识的玛菲·迈耶打电话,
玛菲告诉她说需要一个办公室的助理,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