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0月JOURN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0ct.2008第9卷第5期

(SocialSciences)

V01.9

No.5

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庾光蓉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四川成都610068)

关键词:

大学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知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摘要: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元动力,是大学的生机与活力所在。近年来,大学科学精神严重缺失,使得功利浮躁之风遮蔽着求实创新精神,行政权利压制着自由探索精神,顺从迎合替代了独立批判精神。重塑大学科学精神,要净化大学校园,坚持探索真理,鼓励创新意识,确保科学活动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自主性,改变过去偏重群体文化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8)05—0128—04

Reflections

on

Re-mouldingtheSpid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

YUGuang.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Keywords:spiri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thespiritofseekingfortruthandbeingpractical;knowledgeinnovation;culturalconstructionofuniversity

Abstract:Thespiritofscienceisthedrivingforceof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a

university

andthe

source

ofthevitalityof

university.In

recent

years,thespiritofsciencehasnearlydisappeared

SO

thatthe

merepursuitofmaterialgainandthewayofbeingflighty

and

rashimpedethespirit

of

conducting

realistic

approach

and

innovating,administrativeauthorities

suppress

thespirit

offreeexploration,and

obedience

and

following

the

crowd

replace

the

spirit

of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Therefore,itisurgenttore—mouldthespiri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Weshouldpurifythe

atmosphereofthecampus,encouragethetruth-seekingandtheconsciousnessofinnovation,maintaintheserious,scientificandautonomous

nature

ofscientificactivities,andchangethetendencyofmorestress

on

thegroupculturalvalueand】essstress

on

individualvalue.

一、大学科学精神之意义

学是传播科学与文明、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创造新文明的摇篮。大学里的自由独立、宽容博大、大学的科学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怀疑批判、理性思考与创新体指大学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体现的高尚现了大学所拥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任何情操、气质、品格和行为特征以及在科学活动过程一所大学都要对个性多元化给予关注,张扬公平、中凝炼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集正义与良知,使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方中表现为求实创新、自由探索、独立批判的精神品法在大学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在新的质。它包括求是、竞争、理性、质疑、批判、求变、自视野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大学正是在科学知识由、宽容、开放、平等精神等…。

的创造和传播中,通过科学精神推进人的思想和行科学精神正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内在规定。大

为道德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精神一旦

收稿日期:2008-05-20

作者简介:庾光蓉(1961一),女,湖南武冈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Tel:028—84760695。

万 

方数据

第5期庾光蓉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129

形成,就将为大学发展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力和社会辐射力等一系列功能。所以,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元动力,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

科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它通过“柔性”方式在大学中发挥驱动功能、批判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通过规范、准则的形式,被大学人不断地认同、内化。而由此形成了共同的心理基础。其精髓已渗透和附着在大学文化载体和行为主体上,已以其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大学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渗透到大学人的意识深层,对大学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其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长期性、延续性∞】。

二、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表现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既承担知识创新的重要职能,也担负用科学理性精神教育、培养人的使命。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但受传统文化糟粕、现行教育体制弊端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的影响,一些大学出于对市场利益过分的追求而表现为对大学科学精神的漠视,科学精神似乎已不是每个大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当前,弄虚作假、实用功利、顺从迎合等不良风气正不断侵蚀着这种精神品质。影响着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价值多元化的选择下.以及复杂的社会中,世俗化、庸俗化之风吞噬着清新自由的学术空气,大学教师在社会责任、社会诚信、社会正义等道德教育上似乎有些失语,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使大学人淡忘了对真、善、美的心灵渴求。被公众视为“社会最后一块净土”的大学已开始偏离追求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之路,大学科学精神正黯然失色。

1.功利浮躁之风遮蔽着求实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现代社

会利益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和极其浮躁的心态导致大学校园内物质和精神世界本应和谐的美好关系受到物质异化的威胁,大学科学精神的力量在物质

万 

方数据的巨大潮流中逐渐消解。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市场化,管理企业化,教学程序化,教师浮躁化,学生功利化现象较为严重。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应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这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在当代教育资源紧张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学以牺牲教育和学术质量为代价,因缺乏对人才成长规律的真正把握,学生的专长与个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张扬。而科学研究的调控机制和管理手段问题又导致目前大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不完善,如评职称等要与论文发表数量、期刊档次挂钩,这样必然会产生急功近利,学术上不重质量,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请人捉刀代笔,伪造实验数据等现象。

2.行政权利压制自由探索精神

一是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自由探索精神受到束缚。超越现实功利的学术自由是大学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不能用固定的规划来束缚,更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考核。而我国多年来一直是以“自上而

下”的方式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抓大课题、大项目。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模式常导致高投人低产出。

二是官本位思想对学术自由探索精神的压制。囿于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严格的等级结构,中国学术很难摆脱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社会以做官为尊贵,大学仍摆脱不了长官意志的左右,主要表现在官学不分,官员主持各种各样的评审,真正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成了摆设,甚至行政直接干预科学,即利用手中的决策权、建议权、审批权等,将学术研究纳人长官意志的轨道。由于权力的介入,在大学这片“净土”,科学精神或被封杀,或沉默,或屈服。一些大学的学术权力体系被边缘化。大学文化在整体上呈现这种“为学”不离“从政”的后果是大学人的价值取向进入行政权力序列成为个人价值主要标准。

马克思早就提出:“一个人如果力求使科学去适应不是科学本身(不管这种科学如何错误),而是从外部引出的、与科学无关的、由外在利益支配的观点,我就说这种人卑鄙”po。

三是学术小圈子等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学术领域的纯净,破坏了科学的自由探索。在各种人事遴选、基金成果评议、学术研讨活动中,都容易感到后面的关系网。这个网络是以己为圆心,向外延伸,

13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

依次为血缘关系、裙带、上下、友朋关系等,他们互相提携,甚至于以学术作为交易,学术的“寻租”现象时有发生,而具有超越性质的科学精神下降成为工具性质的实用武器。

3.顺从迎合使大学缺乏独立批判精神

独立与批判精神是大学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是大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所具有的内在特质。我国大学教师缺乏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与合理的怀疑、批判精神,在学术上表现出迷信权威、墨守成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故步自封。多年来我国一直把教育视为政府的责任。大学由政府主管,大学的经费大部分由政府拨款,因此,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的特设机构和附属品。大学以理智、独立、客观的精神审视社会,引导和批判社会的功能逐渐弱化。“大学不知不觉地社会化了,政治化了,市场化了……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大学与社会间的一个保持清静思维的距离也消失了。”【43当大学认同并参与到攀附权力或权威的行为中去时,就失去了真正的对社会怀疑、批判、建设的责任,而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终极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了。

种种背离科学精神之消极现象正影响着大学科学研究和学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从文化层面来分析,传统的文化是抑制科学精神生长的根源,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功利主义也严重阻碍了科学精神的提升。这些历史的、现实的、制度的、文化上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乏。

三、重塑大学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应该贯穿于整个社会,用来指导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方式。”∞’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现,是整个大学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却缺乏科学精神的因子,科学精神从西方随着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后,并未获得文化的足够滋养。在自然经济背景下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崇尚的是直觉式的思维,重悟性,注重实用性,缺乏科学理性思维的传统,缺乏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理性批判主义,对严格逻辑的追求,对科学方法

万 

方数据的推崇等。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官本位或功利主义都是科学发展的障碍,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大学科学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笔者认为,重塑大学科学精神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塑大学科学精神。首先要净化大学校园,坚持探索真理,维护“社会良知”,重塑大学形象,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为真理而探索的精神;其次要树立科学至上的价值观,使其规范和影响大学师生的行为,使大学师生学术行为更积极,更具竞争力,真正发挥大学引导社会前进的功能。

第二,鼓励创新意识。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要让老师和学生都勇于生疑、勇于质疑,要对身边的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勇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永远保持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善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品质。大学应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有适应人才能力培养的机制和环境,让大学能够通过独特的教和学,使教师的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努力思考,使学生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求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献身是科学研究的主观条件,自由和宽容是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条件,而创新则是科学精神的自然结果。只有具备了这种学术自由,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才能去努力开拓和创新知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三,确保科学活动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而自由宽容的大学文化则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沃土。真正热爱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具有始终执着于科学真理的探索与传播的坚强信念。科学探索

容不得虚荣,大学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靠一时的侥幸和冲动取得成功。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科研发展规律,偏离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如目前许多高校热衷于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评职称、发津贴都要与论文发表数量、期刊档次挂钩。面对如此大的科研压力,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必然会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说,现行大学管理应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地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要做到这一点起码需要以下前提:要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办事,真正实现大学管理的学术化;要打破论

第5期庾光蓉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131

资排辈的等级文化心理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个性独立、人格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要改变目前现状,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改变目前大学过于“标准化”的文化定势,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创意,构建敢于创新的文化理念,允许失败,博大宽容,给予教师人性关怀和学术自由的空间。

第四,鼓励大学文化在社会的广泛领域展现其内在价值,实现大学文化的整体功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支持。大学教师总是根据一定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科学精神便是维系协调科学家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纽带,是科学中正常的社会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前提条件。

第五,尊重科学的自主性。科学的自主性要求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成员,完全根据科学这个社会建制的特殊规范行事。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精神中最基本的内核,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能独立自主地追求真理,不屈服学术以外的压力,这样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家的行为愈能符合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的自主性就愈能得到保证。科学受到其它文化规范的抵制与干扰,就难以保证科学的自主性。只有在校园中形成学术自由的氛围、平等民主的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价值取向,不束缚禁锢大学人的思想,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其大胆地进行怀疑和批判,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大学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六,改变过去偏重群体文化价值,忽视个体

万 

方数据价值的倾向。压抑个性会使人缺少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英国学者阿什比说:“大学教育就其最高境界而论,就是培养学生反抗流行的理论和向传统进行挑战。”【6’大学应是学者的乐园,是学者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精神和智力的场所,科学精神被大学人内在化后,成为共同的价值标准,可形成对非科学因素的抵制力量,有助于强化科学的自主性。

总之,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阵地,在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科学精神又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只有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加强,重塑大学科学精神,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明,韩文秀.中国大学要培育现代科学精神[J].天

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0—74.

[2]储朝晖.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126.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23.[5]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M].李文潮,译.上

海:三联书店,2002:245.

[6]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3.

(责任编辑:舒莉霞)

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庾光蓉, YU Guang-rong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四川,成都,61006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08,9(5)

参考文献(6条)

1.阿什比;滕大春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19832.汉斯·波塞尔;李文潮 科学:什么是科学 20023.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 200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3

5.储朝晖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01)6.郭志明;韩文秀 中国大学要培育现代科学精神[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朱伟才.ZHU Wei-cai 论科学发展观与求真务实[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2. 杨永茂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4(4)3. 潘绍龙.汪光皎 论求真务实的哲学理念[期刊论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5)

4. 丁荣先.丁俏春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内涵与坚持[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

5. 冯素玲.彭亚宁.乔俊明.FENG Su-ling.PENG Ya-ning.QIAO Jun-ming 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从高校人才培养谈起[期刊论文]-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 陈米宋.马钦玉.李凤英 浅论大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南方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6(2)7. 马廷奇.MA Ting-qi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学术制度创新[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7,25(3)8. 戴长友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期刊论文]-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5(3)

引证文献(1条)

1.徐燕刚.庾光蓉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合理性思考[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njtdxxb-sh200805027.aspx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0月JOURN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0ct.2008第9卷第5期

(SocialSciences)

V01.9

No.5

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庾光蓉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四川成都610068)

关键词:

大学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知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摘要: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元动力,是大学的生机与活力所在。近年来,大学科学精神严重缺失,使得功利浮躁之风遮蔽着求实创新精神,行政权利压制着自由探索精神,顺从迎合替代了独立批判精神。重塑大学科学精神,要净化大学校园,坚持探索真理,鼓励创新意识,确保科学活动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自主性,改变过去偏重群体文化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8)05—0128—04

Reflections

on

Re-mouldingtheSpid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

YUGuang.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Keywords:spiri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thespiritofseekingfortruthandbeingpractical;knowledgeinnovation;culturalconstructionofuniversity

Abstract:Thespiritofscienceisthedrivingforceof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a

university

andthe

source

ofthevitalityof

university.In

recent

years,thespiritofsciencehasnearlydisappeared

SO

thatthe

merepursuitofmaterialgainandthewayofbeingflighty

and

rashimpedethespirit

of

conducting

realistic

approach

and

innovating,administrativeauthorities

suppress

thespirit

offreeexploration,and

obedience

and

following

the

crowd

replace

the

spirit

of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Therefore,itisurgenttore—mouldthespiritofscienceintheuniversity.Weshouldpurifythe

atmosphereofthecampus,encouragethetruth-seekingandtheconsciousnessofinnovation,maintaintheserious,scientificandautonomous

nature

ofscientificactivities,andchangethetendencyofmorestress

on

thegroupculturalvalueand】essstress

on

individualvalue.

一、大学科学精神之意义

学是传播科学与文明、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创造新文明的摇篮。大学里的自由独立、宽容博大、大学的科学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怀疑批判、理性思考与创新体指大学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体现的高尚现了大学所拥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任何情操、气质、品格和行为特征以及在科学活动过程一所大学都要对个性多元化给予关注,张扬公平、中凝炼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集正义与良知,使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方中表现为求实创新、自由探索、独立批判的精神品法在大学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在新的质。它包括求是、竞争、理性、质疑、批判、求变、自视野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大学正是在科学知识由、宽容、开放、平等精神等…。

的创造和传播中,通过科学精神推进人的思想和行科学精神正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内在规定。大

为道德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精神一旦

收稿日期:2008-05-20

作者简介:庾光蓉(1961一),女,湖南武冈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Tel:028—84760695。

万 

方数据

第5期庾光蓉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129

形成,就将为大学发展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力和社会辐射力等一系列功能。所以,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元动力,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

科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它通过“柔性”方式在大学中发挥驱动功能、批判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通过规范、准则的形式,被大学人不断地认同、内化。而由此形成了共同的心理基础。其精髓已渗透和附着在大学文化载体和行为主体上,已以其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大学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渗透到大学人的意识深层,对大学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其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长期性、延续性∞】。

二、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表现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既承担知识创新的重要职能,也担负用科学理性精神教育、培养人的使命。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但受传统文化糟粕、现行教育体制弊端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的影响,一些大学出于对市场利益过分的追求而表现为对大学科学精神的漠视,科学精神似乎已不是每个大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当前,弄虚作假、实用功利、顺从迎合等不良风气正不断侵蚀着这种精神品质。影响着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价值多元化的选择下.以及复杂的社会中,世俗化、庸俗化之风吞噬着清新自由的学术空气,大学教师在社会责任、社会诚信、社会正义等道德教育上似乎有些失语,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使大学人淡忘了对真、善、美的心灵渴求。被公众视为“社会最后一块净土”的大学已开始偏离追求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之路,大学科学精神正黯然失色。

1.功利浮躁之风遮蔽着求实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现代社

会利益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和极其浮躁的心态导致大学校园内物质和精神世界本应和谐的美好关系受到物质异化的威胁,大学科学精神的力量在物质

万 

方数据的巨大潮流中逐渐消解。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市场化,管理企业化,教学程序化,教师浮躁化,学生功利化现象较为严重。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应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这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在当代教育资源紧张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学以牺牲教育和学术质量为代价,因缺乏对人才成长规律的真正把握,学生的专长与个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张扬。而科学研究的调控机制和管理手段问题又导致目前大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不完善,如评职称等要与论文发表数量、期刊档次挂钩,这样必然会产生急功近利,学术上不重质量,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请人捉刀代笔,伪造实验数据等现象。

2.行政权利压制自由探索精神

一是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自由探索精神受到束缚。超越现实功利的学术自由是大学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不能用固定的规划来束缚,更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考核。而我国多年来一直是以“自上而

下”的方式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抓大课题、大项目。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模式常导致高投人低产出。

二是官本位思想对学术自由探索精神的压制。囿于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严格的等级结构,中国学术很难摆脱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社会以做官为尊贵,大学仍摆脱不了长官意志的左右,主要表现在官学不分,官员主持各种各样的评审,真正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成了摆设,甚至行政直接干预科学,即利用手中的决策权、建议权、审批权等,将学术研究纳人长官意志的轨道。由于权力的介入,在大学这片“净土”,科学精神或被封杀,或沉默,或屈服。一些大学的学术权力体系被边缘化。大学文化在整体上呈现这种“为学”不离“从政”的后果是大学人的价值取向进入行政权力序列成为个人价值主要标准。

马克思早就提出:“一个人如果力求使科学去适应不是科学本身(不管这种科学如何错误),而是从外部引出的、与科学无关的、由外在利益支配的观点,我就说这种人卑鄙”po。

三是学术小圈子等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学术领域的纯净,破坏了科学的自由探索。在各种人事遴选、基金成果评议、学术研讨活动中,都容易感到后面的关系网。这个网络是以己为圆心,向外延伸,

13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

依次为血缘关系、裙带、上下、友朋关系等,他们互相提携,甚至于以学术作为交易,学术的“寻租”现象时有发生,而具有超越性质的科学精神下降成为工具性质的实用武器。

3.顺从迎合使大学缺乏独立批判精神

独立与批判精神是大学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是大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所具有的内在特质。我国大学教师缺乏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与合理的怀疑、批判精神,在学术上表现出迷信权威、墨守成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故步自封。多年来我国一直把教育视为政府的责任。大学由政府主管,大学的经费大部分由政府拨款,因此,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的特设机构和附属品。大学以理智、独立、客观的精神审视社会,引导和批判社会的功能逐渐弱化。“大学不知不觉地社会化了,政治化了,市场化了……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大学与社会间的一个保持清静思维的距离也消失了。”【43当大学认同并参与到攀附权力或权威的行为中去时,就失去了真正的对社会怀疑、批判、建设的责任,而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终极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了。

种种背离科学精神之消极现象正影响着大学科学研究和学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从文化层面来分析,传统的文化是抑制科学精神生长的根源,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功利主义也严重阻碍了科学精神的提升。这些历史的、现实的、制度的、文化上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乏。

三、重塑大学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应该贯穿于整个社会,用来指导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方式。”∞’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现,是整个大学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却缺乏科学精神的因子,科学精神从西方随着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后,并未获得文化的足够滋养。在自然经济背景下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崇尚的是直觉式的思维,重悟性,注重实用性,缺乏科学理性思维的传统,缺乏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理性批判主义,对严格逻辑的追求,对科学方法

万 

方数据的推崇等。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官本位或功利主义都是科学发展的障碍,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大学科学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笔者认为,重塑大学科学精神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塑大学科学精神。首先要净化大学校园,坚持探索真理,维护“社会良知”,重塑大学形象,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为真理而探索的精神;其次要树立科学至上的价值观,使其规范和影响大学师生的行为,使大学师生学术行为更积极,更具竞争力,真正发挥大学引导社会前进的功能。

第二,鼓励创新意识。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要让老师和学生都勇于生疑、勇于质疑,要对身边的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勇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永远保持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善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品质。大学应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有适应人才能力培养的机制和环境,让大学能够通过独特的教和学,使教师的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努力思考,使学生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求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献身是科学研究的主观条件,自由和宽容是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条件,而创新则是科学精神的自然结果。只有具备了这种学术自由,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才能去努力开拓和创新知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三,确保科学活动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而自由宽容的大学文化则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沃土。真正热爱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具有始终执着于科学真理的探索与传播的坚强信念。科学探索

容不得虚荣,大学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靠一时的侥幸和冲动取得成功。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科研发展规律,偏离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如目前许多高校热衷于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评职称、发津贴都要与论文发表数量、期刊档次挂钩。面对如此大的科研压力,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必然会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说,现行大学管理应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地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要做到这一点起码需要以下前提:要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办事,真正实现大学管理的学术化;要打破论

第5期庾光蓉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131

资排辈的等级文化心理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个性独立、人格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要改变目前现状,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改变目前大学过于“标准化”的文化定势,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创意,构建敢于创新的文化理念,允许失败,博大宽容,给予教师人性关怀和学术自由的空间。

第四,鼓励大学文化在社会的广泛领域展现其内在价值,实现大学文化的整体功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支持。大学教师总是根据一定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科学精神便是维系协调科学家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纽带,是科学中正常的社会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前提条件。

第五,尊重科学的自主性。科学的自主性要求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成员,完全根据科学这个社会建制的特殊规范行事。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精神中最基本的内核,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能独立自主地追求真理,不屈服学术以外的压力,这样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家的行为愈能符合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的自主性就愈能得到保证。科学受到其它文化规范的抵制与干扰,就难以保证科学的自主性。只有在校园中形成学术自由的氛围、平等民主的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价值取向,不束缚禁锢大学人的思想,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其大胆地进行怀疑和批判,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大学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六,改变过去偏重群体文化价值,忽视个体

万 

方数据价值的倾向。压抑个性会使人缺少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英国学者阿什比说:“大学教育就其最高境界而论,就是培养学生反抗流行的理论和向传统进行挑战。”【6’大学应是学者的乐园,是学者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精神和智力的场所,科学精神被大学人内在化后,成为共同的价值标准,可形成对非科学因素的抵制力量,有助于强化科学的自主性。

总之,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阵地,在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科学精神又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只有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加强,重塑大学科学精神,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明,韩文秀.中国大学要培育现代科学精神[J].天

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0—74.

[2]储朝晖.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126.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23.[5]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M].李文潮,译.上

海:三联书店,2002:245.

[6]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3.

(责任编辑:舒莉霞)

关于重塑大学科学精神的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庾光蓉, YU Guang-rong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四川,成都,61006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08,9(5)

参考文献(6条)

1.阿什比;滕大春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19832.汉斯·波塞尔;李文潮 科学:什么是科学 20023.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 200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3

5.储朝晖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01)6.郭志明;韩文秀 中国大学要培育现代科学精神[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朱伟才.ZHU Wei-cai 论科学发展观与求真务实[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2. 杨永茂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4(4)3. 潘绍龙.汪光皎 论求真务实的哲学理念[期刊论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5)

4. 丁荣先.丁俏春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内涵与坚持[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

5. 冯素玲.彭亚宁.乔俊明.FENG Su-ling.PENG Ya-ning.QIAO Jun-ming 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从高校人才培养谈起[期刊论文]-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 陈米宋.马钦玉.李凤英 浅论大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南方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6(2)7. 马廷奇.MA Ting-qi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学术制度创新[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7,25(3)8. 戴长友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期刊论文]-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5(3)

引证文献(1条)

1.徐燕刚.庾光蓉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合理性思考[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njtdxxb-sh200805027.aspx


相关文章

  •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李真瑜 摘 要: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 ...查看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学 院专 业年 级 学 号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制胜成为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改革 ...查看


  • 谈图书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 ・瓣神疯嗍鸟蕊丝道德・ 1E'-E(-E(-E'1E'-}1E(1E(-}-}-E(1}-E(-E(1E(1}-E(-E(1}-E(-E(-}1E(1E(1}1E(-E(-}-}-}-E(●}●}-E('E(1}1Ecl}1}'Ecl}1} ...查看


  • 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 2010年第5期第35卷(总第155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Z.35 No.5 Oc-f.,2010 汉化研壳乏 论城 ...查看


  • 鲁迅[故事新编]的荒诞艺术
  • 摘 要:<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其素材取决于古代故事,集齐了文学的才情.哲学的思维与史学家的胆识,兼具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达艺术,将古今之事巧妙的融合起来.关于鲁迅的<故事新编>,学界一直都存在争 ...查看


  • 试论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塑
  • [摘 要]本文从社会.课堂教学场域.人三个层面对课堂教学文化重塑进行了思考.以期对教师.学生和整个社会文化品味与交往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文化 社会 课堂教学 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 ...查看


  • 关于笛卡尔普遍怀疑原则的哲学之思_王冰雁
  • 第17卷第1期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VOL.17NO.1 2010年3月JOURNALOFTAISHANTOWNSHIPENTERPRISEWORKERS'UNIVERSITY Mar.2010 关于笛卡尔普遍怀疑原则的哲学之思 王冰雁 ...查看


  • 树立良好学风,规范学术行为
  • 树立良好学风,规范学术行为 刘学政 锦州医学院教务处 锦州121001 [摘要] "学术腐败"是当今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的学术腐败既会阻滞我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也会延缓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学术腐败 ...查看


  •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本章概述: 主要讲述行政学学科发展历程及70~8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9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的再发 展--重塑政府. 学习重点: 了解行政学学科发展历程,理解并掌握70~8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90年代西方国家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