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软件工具运用于教育领域,并成为学习者的在学习中使用的认知工具。语义网络就是众多认知工具中的一种,本文将从工具观的角度阐述语义网络的功能。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9745.htm [关键词] 语义网络 工具 一、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是一种知识的图解,是人脑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可视化,由节点(nodes)以及节点间的链(link)组成。语义网络的典型范式是概念图(Concept Map)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如图1-1所示,语义网络由节点(nodes)组成,节点之间由链(link)相连。 概念图最初是一种评价工具,思维导图最初是用来展示知识。学术界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这两者扮演着评价工具、展示工具、学习的工具、创造的工具、教学的工具以及合作的工具。从脑力心智的角度来看,语义网络有无限的潜能。因为大脑放射思考的天性,语义网络当中的每一个关键字、图像都能激发大量的想法。在一些智力的活动当中,例如做决策、记忆、与创意思考,若能善加运用放射性思考的原则,那么你的大脑将获得更多自由扩展的空间,这再度说明了人类的大脑具有无穷的联想能力与创造力(Buzan T.,1993)。 二、语义网络的工具性 乔纳森(D.H.Jonassen)指出,语义网络是认知工具中帮助学习者表达各观点间语义关系的工具,并在其著作《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一书中,详细地向读者介绍运用认知工具为领域知识建模。书中介绍语义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效能工具、问题求解工具、思维创造工具、交流/合作工具、评价工具、反思工具。 1、效能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简洁、明了地呈现知识。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重点突出,利于整体把握。语义网络可以将知识碎片链接起来,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完成复杂任务时,语义网络可以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复杂的结构关系,形象地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类比、隐喻或者其他结构,描述复杂信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谓“一图胜千言”,语义网络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配以文字说明,学习者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速度远比大段的文字说明要来得快。视觉符号很容易被快速地识别。语义网络凭借其表达简约,可视化、结构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最低限度地使用文本文字,使学习者容易快速地把握特定知识领域的全貌。 2、问题求解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 设计语义网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Jonassen,1993)。学习者在解决问题和获得程序性知识时,结构化知识也是需要的。语义网络表征的是把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中间状态――结构化知识。学习者可以利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著名的思维导图大师孙易新曾指出,使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的八种工具,其中就包括心智图法和鱼骨图法。 英国管理学家特瑞尔(Dr Tony Turrill)说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3、思维创造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者清晰的展现思维,激发隐藏的创意。语义网络采用大量的图形图像,激发人脑中的创造力并产生更多的创意。使用语义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分析力、观察力以及联想力都慢慢地调动起来,因此通过语义网络的建构可以促进学习者思考能力和联想力的发展。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义网络表达想法,最能激活学习的思想。这有利于学习者提出新观点、意义,甚至是新产品,以达到促进思维创造的目的。 4、交流/合作工具 语义网络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工具,分享不同学习者的认知。概念图作为传播/表达/交流工具,它利用图形、图表等视觉化表现形式,达到传播/表达/交流概念和观点的目的。分布式认知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封闭在头脑之内的,而是在人与其环境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 学习者个人或团队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组织信息的过程,是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绘制语义网络是通过连接头脑中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而表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通过语言网络可以直接明了地进行学习者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比,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观点之间的相同以及不同点,抑或是把多个观点进行整合。 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老师之间、学习者与语义网络制作工具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环境各个要素的互动过程。学习者、教师、语义网络以及学习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互相协作,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5、评价工具 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91)与哈普斯(Happs,1991)利用概念图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几何课堂中,用概念图来监控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概念图除了在制定计划、创作、复习、做笔记、等方面有其优势外,它也是一个良好的评价工具。美国学者玛利亚(Maria Araceli Ruiz-Primo,1996)与理查德(Richard J.Shavelson,1996)提出将概念图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评价工作。他们认为概念图比传统的试题更有优势,尤其在评价直观评分试题的时候,运用概念图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 语义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可以评价学习者在特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给出及时评价,进行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给教师清晰明了的呈现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全貌。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与教师、专家绘制的越接近、相似度越高,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就越多越全面。 6、反思工具 反思是对于任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及其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自动的、持续不断的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93)。语义网络利用可视化的网络结构,从视觉上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形象地反映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学习者建构语义网络的过程是获取、分析、概括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思和再加工的过程。 从不同的假设、不同的视角出发,要求学习者对特定内容领域进行知识表征,这样学习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相同的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语义网络,直接地把学习者带入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在使用语义网络的时候,更容易对议题提出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有力的辩论、证据和理论恰好是反思成果的产出。 三、结束语 语义网络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应当扮演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帮助者。与学习者存在着智能伙伴关系,分布式地承担认知责任。 在许多探究式、发现式和研究型学习的典型教案中都有用到语义网络来促进学习。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分析、判断信息的有用性,寻找复杂信息下的各种关联和模式。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分担认知负荷,产生认知留存,有利于激励学习者使用其他的认知工具进行学习,促进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 参 考 文 献 [1]成丽娟.认知工具的理论与教学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2]Jonassen, D・H.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96.94 [3]孙易新.心智图法与创造力[EB/OL].http://www.省略.tw/index.php?do=show&page=5-6&id=2.2009-10-03 [4]D・H・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顾小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 [5]佚名.思维导图学习[EB/OL].http://www.省略/content/10/0429/12/840407_25410350.shtml.2010-01-03 [6]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1 [7]申昌安.运用语义网络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8]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3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软件工具运用于教育领域,并成为学习者的在学习中使用的认知工具。语义网络就是众多认知工具中的一种,本文将从工具观的角度阐述语义网络的功能。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9745.htm [关键词] 语义网络 工具 一、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是一种知识的图解,是人脑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可视化,由节点(nodes)以及节点间的链(link)组成。语义网络的典型范式是概念图(Concept Map)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如图1-1所示,语义网络由节点(nodes)组成,节点之间由链(link)相连。 概念图最初是一种评价工具,思维导图最初是用来展示知识。学术界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这两者扮演着评价工具、展示工具、学习的工具、创造的工具、教学的工具以及合作的工具。从脑力心智的角度来看,语义网络有无限的潜能。因为大脑放射思考的天性,语义网络当中的每一个关键字、图像都能激发大量的想法。在一些智力的活动当中,例如做决策、记忆、与创意思考,若能善加运用放射性思考的原则,那么你的大脑将获得更多自由扩展的空间,这再度说明了人类的大脑具有无穷的联想能力与创造力(Buzan T.,1993)。 二、语义网络的工具性 乔纳森(D.H.Jonassen)指出,语义网络是认知工具中帮助学习者表达各观点间语义关系的工具,并在其著作《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一书中,详细地向读者介绍运用认知工具为领域知识建模。书中介绍语义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效能工具、问题求解工具、思维创造工具、交流/合作工具、评价工具、反思工具。 1、效能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简洁、明了地呈现知识。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重点突出,利于整体把握。语义网络可以将知识碎片链接起来,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完成复杂任务时,语义网络可以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复杂的结构关系,形象地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类比、隐喻或者其他结构,描述复杂信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谓“一图胜千言”,语义网络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配以文字说明,学习者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速度远比大段的文字说明要来得快。视觉符号很容易被快速地识别。语义网络凭借其表达简约,可视化、结构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最低限度地使用文本文字,使学习者容易快速地把握特定知识领域的全貌。 2、问题求解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 设计语义网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Jonassen,1993)。学习者在解决问题和获得程序性知识时,结构化知识也是需要的。语义网络表征的是把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中间状态――结构化知识。学习者可以利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著名的思维导图大师孙易新曾指出,使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的八种工具,其中就包括心智图法和鱼骨图法。 英国管理学家特瑞尔(Dr Tony Turrill)说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3、思维创造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者清晰的展现思维,激发隐藏的创意。语义网络采用大量的图形图像,激发人脑中的创造力并产生更多的创意。使用语义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分析力、观察力以及联想力都慢慢地调动起来,因此通过语义网络的建构可以促进学习者思考能力和联想力的发展。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义网络表达想法,最能激活学习的思想。这有利于学习者提出新观点、意义,甚至是新产品,以达到促进思维创造的目的。 4、交流/合作工具 语义网络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工具,分享不同学习者的认知。概念图作为传播/表达/交流工具,它利用图形、图表等视觉化表现形式,达到传播/表达/交流概念和观点的目的。分布式认知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封闭在头脑之内的,而是在人与其环境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 学习者个人或团队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组织信息的过程,是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绘制语义网络是通过连接头脑中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而表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通过语言网络可以直接明了地进行学习者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比,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观点之间的相同以及不同点,抑或是把多个观点进行整合。 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老师之间、学习者与语义网络制作工具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环境各个要素的互动过程。学习者、教师、语义网络以及学习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互相协作,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5、评价工具 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91)与哈普斯(Happs,1991)利用概念图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几何课堂中,用概念图来监控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概念图除了在制定计划、创作、复习、做笔记、等方面有其优势外,它也是一个良好的评价工具。美国学者玛利亚(Maria Araceli Ruiz-Primo,1996)与理查德(Richard J.Shavelson,1996)提出将概念图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评价工作。他们认为概念图比传统的试题更有优势,尤其在评价直观评分试题的时候,运用概念图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 语义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可以评价学习者在特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给出及时评价,进行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给教师清晰明了的呈现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全貌。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与教师、专家绘制的越接近、相似度越高,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就越多越全面。 6、反思工具 反思是对于任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及其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自动的、持续不断的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93)。语义网络利用可视化的网络结构,从视觉上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形象地反映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学习者建构语义网络的过程是获取、分析、概括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思和再加工的过程。 从不同的假设、不同的视角出发,要求学习者对特定内容领域进行知识表征,这样学习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相同的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语义网络,直接地把学习者带入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在使用语义网络的时候,更容易对议题提出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有力的辩论、证据和理论恰好是反思成果的产出。 三、结束语 语义网络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应当扮演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帮助者。与学习者存在着智能伙伴关系,分布式地承担认知责任。 在许多探究式、发现式和研究型学习的典型教案中都有用到语义网络来促进学习。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分析、判断信息的有用性,寻找复杂信息下的各种关联和模式。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分担认知负荷,产生认知留存,有利于激励学习者使用其他的认知工具进行学习,促进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 参 考 文 献 [1]成丽娟.认知工具的理论与教学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2]Jonassen, D・H.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96.94 [3]孙易新.心智图法与创造力[EB/OL].http://www.省略.tw/index.php?do=show&page=5-6&id=2.2009-10-03 [4]D・H・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顾小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 [5]佚名.思维导图学习[EB/OL].http://www.省略/content/10/0429/12/840407_25410350.shtml.2010-01-03 [6]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1 [7]申昌安.运用语义网络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8]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