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厂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总结
我校是上海市400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学校之一。我们在前一轮总结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以《奉贤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依据,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按照上级标准配置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于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作用。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校园网,网站资源比较丰富,应用效益明显。校园网的资源和功能不断丰富,保持每天更新,内容不断丰富。教师能主动地借用网络平台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在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学校管理能借助校园网进行高效管理。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在逐渐提升。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教师年龄层次的不同,在思想认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全面推进实践教育信息化?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符合学科发展特点?如何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有效性的
提升?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者角色定位和教育管理的变革等都急需不断研究,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等急需不断探索。
为此,根据学校实际,积极保证教师参加上级各类信息化项目培训,校内也组织多次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基础幻灯片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网络论坛交流、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研等活动培训。网管员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发贴、跟贴、参加论坛活动、开展在线点评等操作的演示培训,特别让一些老教师也能自己参加网上的一些交流活动。同时,网管员还将学校网站的布局、栏目等一一作了介绍,让各位教师更好的使用校园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2010年4月学校投资了几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添置了一些优盘和移动硬盘,供任课老师租借。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在校内通过ftp、邮箱等途径共享一些教学资源,还可以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保存,可以将容量较大的录像课拷贝到家中进行反复观看。学校继续补充完善了学科多媒体课件,使之在各年级的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中做到全覆盖,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生动形象。
加强向区优质学校的学习、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交流与观摩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教研组活动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学校开展了区级课题“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实践研究”。实施中利用现代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过程进行课堂实录,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分析研究、效果检测等手段对本校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诊断性研究,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讨,梳理出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尤其是常态下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资料汇总与整理,成果汇总,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编成《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课例集》,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内组织学生电脑兴趣小组优化学生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开展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发表学生绘画作品等成果展示。组织部分新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向家长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让家长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势,还推进“家校互动”的交互性,畅通沟通渠道。
邵厂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总结
我校是上海市400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学校之一。我们在前一轮总结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以《奉贤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依据,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按照上级标准配置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于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作用。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校园网,网站资源比较丰富,应用效益明显。校园网的资源和功能不断丰富,保持每天更新,内容不断丰富。教师能主动地借用网络平台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在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学校管理能借助校园网进行高效管理。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在逐渐提升。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教师年龄层次的不同,在思想认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全面推进实践教育信息化?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符合学科发展特点?如何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有效性的
提升?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者角色定位和教育管理的变革等都急需不断研究,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等急需不断探索。
为此,根据学校实际,积极保证教师参加上级各类信息化项目培训,校内也组织多次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基础幻灯片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网络论坛交流、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研等活动培训。网管员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发贴、跟贴、参加论坛活动、开展在线点评等操作的演示培训,特别让一些老教师也能自己参加网上的一些交流活动。同时,网管员还将学校网站的布局、栏目等一一作了介绍,让各位教师更好的使用校园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2010年4月学校投资了几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添置了一些优盘和移动硬盘,供任课老师租借。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在校内通过ftp、邮箱等途径共享一些教学资源,还可以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保存,可以将容量较大的录像课拷贝到家中进行反复观看。学校继续补充完善了学科多媒体课件,使之在各年级的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中做到全覆盖,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生动形象。
加强向区优质学校的学习、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交流与观摩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教研组活动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学校开展了区级课题“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实践研究”。实施中利用现代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过程进行课堂实录,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分析研究、效果检测等手段对本校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诊断性研究,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常态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讨,梳理出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尤其是常态下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资料汇总与整理,成果汇总,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编成《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课例集》,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内组织学生电脑兴趣小组优化学生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开展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发表学生绘画作品等成果展示。组织部分新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向家长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让家长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势,还推进“家校互动”的交互性,畅通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