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课堂实录--[马说]

《马说》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何志章/执教、整理

(课件展示《马说》书法作品一幅,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诵读氛围。将学生现场分组,邻桌4人一小组,全班左右各为AB两大组。)

一、漫画激趣导入

(屏显漫画——《赵本山与小沈阳》。)

师:2009年春晚,小沈阳就是站在师傅赵本山肩上一夜走红的。所以,很多网友说:“是赵本山这位伯乐,发现了小沈阳这匹千里马。”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历来被世人所引用,我们今天学习韩愈的《马说》,看看韩愈在唐代引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想表达什么情感? (板书课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组了,大家都只带有学案,没带教材。所以我们主要采取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大组竞赛的学习方式,来展示我们以“加注法”自学文言文的成果。

二、走进文本——感知大意,读准字音

1.积累通假字。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其中影响我们读音的除了生字以外,还有通假字。所以我们就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在加注过程中是否对通假字引起了注意。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屏幕出示句子后,抢答者读一遍句子,找出通假字并说出所本字及意思,说对了我们就给所在的大组加分。

(屏显。)

【食(sì)】通“饲”,喂。

【见】通“现”。

【材】通“才”。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2.读准字音竞赛检测。

师:我们把通假字找出来主要是便于同学们积累文言词汇,然后在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读准字音。接下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朗读,第一段请A组推荐一名代表朗读,第二段请B组推荐一名代表朗读,第三段我们A、B组各抽查对方一名同学。读的过程中相互监督,只要字音完全正确,就给该组加分。

(生有序推荐并相互抽查,其中B组代表普通话标准、有感情,学生及听课教师自发鼓掌。)

3.全班齐读,巩固读音。

三、沉浸文本——疏通文意,读准句读

1.教师示范质疑问难方式。

师:接下来我们将沉浸文本,疏通文意。仍然是展示交流同学们在课前对字词的“加注”情况,老师以第三段为例为同学们示范质疑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具体规则是:如果被抽查的同学回答正确或本小组同学能补充回答正确,就为本大组加分;如果本小组第二名同学补充纠正仍有错,就不能加分。

(屏显。)

解释加点的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师:请A组的生1作答。 生1:第一个“策”是“鞭策”,第二个“策”是“手执鞭子”。 师(问全体学生):对吗? 生1:第一个“策”是“鞭打”,第二个“策”是“鞭子”。

师:对!我们要注意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

(屏显。)

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请A组的生2作答。

生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呀。

师:请问哪两个重点词要翻译出来?

生2:两个“其”,第一个“其”是“难道”,第二个“其”是“其实,恐怕”。

师:A组同学课前独立加注认真,接下来看B组同学的表现如何?(示意生3回答。) (屏显。)

解释加点的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生3:第一个解释为喂,喂养的喂,通“食”……

师:小组补充。

生4:第一个“食”通“饲”,翻译成“饲养”。第二个“之”是代词,指代马。

师:请判断(示意举手)。

生5:有错,“之”是一个结构助词。

师:这里的“之”要与前边的“策之”、“食之”注意区别,“策之”、“食之”的“之”都是代词,指代马,而这里“鸣之”的“之”无实义,和《狼》中的“久之,目似瞑”用法一样。请同学们在学案上注明,以示区分。下一道句子翻译,我们请生6回答。

(屏显。)

翻译: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生6: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师: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按老师示范的这种检测方式,先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自己对重点字词的加注,找出每段的两个重点实词和一个难句,然后A组为第一段命题,B组为

第二段命题,等会儿两大组相互提问检测。

2.两大组互相质疑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师主持相互提问,竞争激烈。)

3.分段轮读。

师:下面我们分组朗读全文,两大组各读一段,第三段齐读。边读边想每句话的大意。 (生齐声朗读。)

四、简析文本——探究文理,读出感情

(一)探究文理

师:我们学习文言文仅突破语言障碍还不够,还得明晰作者的行文思路,才会活学活用。接下来请大家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屏显。)

问题1:第一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

师:请A组答第一问。

生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师:对,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原因是什么?(示意另一组回答。) 生2: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这一段可以看出千里马的遭遇:虽有名,不以称(板书:虽有名——不以称)。下一个问题请B组先答。

(屏显。)

问题2:第二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

生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ì)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有个字要纠正一下,食(shí)不饱,“食”在这里是吃的意思。请A组回答原因。 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师:从第二段可见,千里马虽有能,但不外见。

(板书:虽有能——不外见)。

第三段,我们一起找一下。

(屏显。)

问题3:第三段揭示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具体表现在 。

师:揭示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是这句吗?刚才有同学说不是这句,你认为是哪句呢?

生5:应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才是根本原因,请齐读。 生(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其真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哪句话,读出来—— 生(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因此第三段真无马邪的原因是不知马。

(板书:真无马——不知马。)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的三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每一段都写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每一段都总结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但是三段之间揭示的被埋没的原因一段比一段深刻,所以三段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生(齐):层层递进。

师:最后落脚到最根本的原因是——

生(齐):“其真不知马也。”

师:这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板书:伯乐),这些遭遇是谁造成的呢?

生(齐):食马者。

(二)明其寓意

师:题目为“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托物寓意,韩愈借马想说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写作背景来看看,课前要求查阅了写作背景,谁来简要介绍一下?

生1:马说大约作于唐元贞十一年到十六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是不顺,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但志不得道,于是他便相继投靠在宣武节度使和武陵节度使的幕下,最后他就认为自己的遭遇是很不幸的,于是他郁郁不乐,便有了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师:很显然,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齐):怀才不遇。

(师板书:怀才不遇。)

师:对文理有整体印象后,便于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大家结合板书,自选一段揣摩作者的情感,读出语气。

(生小声自由朗读,屏显书法作品《马说》。)

师:现在还是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比赛,看着屏幕上竖行书写的、没有标点的书法作品朗读。

(生朗读。)

师:请说一下,你想读出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2:我想读出的是自己有能力去做事,但是没有人支持我,自己很伤心。

师:很伤心。最后一句是个什么句子?

生2:反问句。

师:我们把本段的这个长句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齐读一遍,读出反问语气。 (生齐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尝试了第二段的有感情朗读,另一组的谁来挑战他?

生3:我选第三段。

(生读。)

师:好的。我们出示书法作品是为了看看同学们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养成练习书法的好习惯,学写一手好字。刚才我们体会了语段的感情,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因为文章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千里马象征的就是——(生齐答:像韩愈这样的人才),伯乐就是——(生齐答: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就是——(生齐答:埋没人才的人)。接下来请大家联系生活,在这三个问题中请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屏显。) 1.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 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

生4:我选择第1题。假如我是一匹“千里马”,但我的身世还不为人知,我的伯乐还处在异乡,我过着本不属于我的生活,在命运面前要奋发,不能被伯乐发现,千里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努力奋斗,挑战命运,让厄境屈服在自己的脚下,张开双臂迎接明天的辉煌!

(生热烈的掌声。)

师:挺抒情的。像演讲词一样。请其他的小组代表也来畅所欲言。

生5:我选择的也是第1题。假如我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我会毛遂自荐,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为自己争取机会,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终会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亮点。

师:是啊!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就要敢于展示自我,就像今天的课堂表现一样,踊跃出了这么多千里马。最后,让我们齐读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屏显。)

无志难成千里马,有翼敢为九天鹰

(生齐声朗读。)

《马说》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何志章/执教、整理

(课件展示《马说》书法作品一幅,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诵读氛围。将学生现场分组,邻桌4人一小组,全班左右各为AB两大组。)

一、漫画激趣导入

(屏显漫画——《赵本山与小沈阳》。)

师:2009年春晚,小沈阳就是站在师傅赵本山肩上一夜走红的。所以,很多网友说:“是赵本山这位伯乐,发现了小沈阳这匹千里马。”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历来被世人所引用,我们今天学习韩愈的《马说》,看看韩愈在唐代引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想表达什么情感? (板书课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组了,大家都只带有学案,没带教材。所以我们主要采取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大组竞赛的学习方式,来展示我们以“加注法”自学文言文的成果。

二、走进文本——感知大意,读准字音

1.积累通假字。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其中影响我们读音的除了生字以外,还有通假字。所以我们就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在加注过程中是否对通假字引起了注意。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屏幕出示句子后,抢答者读一遍句子,找出通假字并说出所本字及意思,说对了我们就给所在的大组加分。

(屏显。)

【食(sì)】通“饲”,喂。

【见】通“现”。

【材】通“才”。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2.读准字音竞赛检测。

师:我们把通假字找出来主要是便于同学们积累文言词汇,然后在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读准字音。接下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朗读,第一段请A组推荐一名代表朗读,第二段请B组推荐一名代表朗读,第三段我们A、B组各抽查对方一名同学。读的过程中相互监督,只要字音完全正确,就给该组加分。

(生有序推荐并相互抽查,其中B组代表普通话标准、有感情,学生及听课教师自发鼓掌。)

3.全班齐读,巩固读音。

三、沉浸文本——疏通文意,读准句读

1.教师示范质疑问难方式。

师:接下来我们将沉浸文本,疏通文意。仍然是展示交流同学们在课前对字词的“加注”情况,老师以第三段为例为同学们示范质疑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具体规则是:如果被抽查的同学回答正确或本小组同学能补充回答正确,就为本大组加分;如果本小组第二名同学补充纠正仍有错,就不能加分。

(屏显。)

解释加点的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师:请A组的生1作答。 生1:第一个“策”是“鞭策”,第二个“策”是“手执鞭子”。 师(问全体学生):对吗? 生1:第一个“策”是“鞭打”,第二个“策”是“鞭子”。

师:对!我们要注意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

(屏显。)

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请A组的生2作答。

生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呀。

师:请问哪两个重点词要翻译出来?

生2:两个“其”,第一个“其”是“难道”,第二个“其”是“其实,恐怕”。

师:A组同学课前独立加注认真,接下来看B组同学的表现如何?(示意生3回答。) (屏显。)

解释加点的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生3:第一个解释为喂,喂养的喂,通“食”……

师:小组补充。

生4:第一个“食”通“饲”,翻译成“饲养”。第二个“之”是代词,指代马。

师:请判断(示意举手)。

生5:有错,“之”是一个结构助词。

师:这里的“之”要与前边的“策之”、“食之”注意区别,“策之”、“食之”的“之”都是代词,指代马,而这里“鸣之”的“之”无实义,和《狼》中的“久之,目似瞑”用法一样。请同学们在学案上注明,以示区分。下一道句子翻译,我们请生6回答。

(屏显。)

翻译: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生6: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师: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按老师示范的这种检测方式,先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自己对重点字词的加注,找出每段的两个重点实词和一个难句,然后A组为第一段命题,B组为

第二段命题,等会儿两大组相互提问检测。

2.两大组互相质疑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师主持相互提问,竞争激烈。)

3.分段轮读。

师:下面我们分组朗读全文,两大组各读一段,第三段齐读。边读边想每句话的大意。 (生齐声朗读。)

四、简析文本——探究文理,读出感情

(一)探究文理

师:我们学习文言文仅突破语言障碍还不够,还得明晰作者的行文思路,才会活学活用。接下来请大家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屏显。)

问题1:第一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

师:请A组答第一问。

生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师:对,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原因是什么?(示意另一组回答。) 生2: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这一段可以看出千里马的遭遇:虽有名,不以称(板书:虽有名——不以称)。下一个问题请B组先答。

(屏显。)

问题2:第二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

生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ì)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有个字要纠正一下,食(shí)不饱,“食”在这里是吃的意思。请A组回答原因。 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师:从第二段可见,千里马虽有能,但不外见。

(板书:虽有能——不外见)。

第三段,我们一起找一下。

(屏显。)

问题3:第三段揭示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具体表现在 。

师:揭示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是这句吗?刚才有同学说不是这句,你认为是哪句呢?

生5:应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才是根本原因,请齐读。 生(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其真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哪句话,读出来—— 生(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因此第三段真无马邪的原因是不知马。

(板书:真无马——不知马。)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的三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每一段都写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每一段都总结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但是三段之间揭示的被埋没的原因一段比一段深刻,所以三段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生(齐):层层递进。

师:最后落脚到最根本的原因是——

生(齐):“其真不知马也。”

师:这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板书:伯乐),这些遭遇是谁造成的呢?

生(齐):食马者。

(二)明其寓意

师:题目为“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托物寓意,韩愈借马想说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写作背景来看看,课前要求查阅了写作背景,谁来简要介绍一下?

生1:马说大约作于唐元贞十一年到十六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是不顺,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但志不得道,于是他便相继投靠在宣武节度使和武陵节度使的幕下,最后他就认为自己的遭遇是很不幸的,于是他郁郁不乐,便有了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师:很显然,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齐):怀才不遇。

(师板书:怀才不遇。)

师:对文理有整体印象后,便于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大家结合板书,自选一段揣摩作者的情感,读出语气。

(生小声自由朗读,屏显书法作品《马说》。)

师:现在还是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比赛,看着屏幕上竖行书写的、没有标点的书法作品朗读。

(生朗读。)

师:请说一下,你想读出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2:我想读出的是自己有能力去做事,但是没有人支持我,自己很伤心。

师:很伤心。最后一句是个什么句子?

生2:反问句。

师:我们把本段的这个长句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齐读一遍,读出反问语气。 (生齐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尝试了第二段的有感情朗读,另一组的谁来挑战他?

生3:我选第三段。

(生读。)

师:好的。我们出示书法作品是为了看看同学们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养成练习书法的好习惯,学写一手好字。刚才我们体会了语段的感情,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因为文章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千里马象征的就是——(生齐答:像韩愈这样的人才),伯乐就是——(生齐答: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就是——(生齐答:埋没人才的人)。接下来请大家联系生活,在这三个问题中请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屏显。) 1.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 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

生4:我选择第1题。假如我是一匹“千里马”,但我的身世还不为人知,我的伯乐还处在异乡,我过着本不属于我的生活,在命运面前要奋发,不能被伯乐发现,千里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努力奋斗,挑战命运,让厄境屈服在自己的脚下,张开双臂迎接明天的辉煌!

(生热烈的掌声。)

师:挺抒情的。像演讲词一样。请其他的小组代表也来畅所欲言。

生5:我选择的也是第1题。假如我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我会毛遂自荐,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为自己争取机会,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终会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亮点。

师:是啊!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就要敢于展示自我,就像今天的课堂表现一样,踊跃出了这么多千里马。最后,让我们齐读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屏显。)

无志难成千里马,有翼敢为九天鹰

(生齐声朗读。)


相关文章

  • 云南省任玲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 云南省任玲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请全体人员自觉遵守. 一.团队协作制度 l.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虚心接受指导.检查.评估,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真诚交流,团结互助,协 ...查看


  • 备课如何备学生
  • ■陶继新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目标是培养人的精神素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五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总有几节示范教 ...查看


  • [醉花阴]课堂实录
  • 醉花阴 课堂实录 李清照 授课人:宗运伟 [教学目标]:1. 朗读中感受.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词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品味词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愁"情. [教学 ...查看


  • [醉花阴]课堂实录2
  • <醉花阴>校内赛课课堂实录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王红梅 (师生互相问候) 师:我找个男同学问两个问题,你要是觉得不好用言语回答,可以点头或者摇头表示.(随机抽一男生,男生起)好,你来吧!请问小时候,有没有人问过你长大想干什么? 男 ...查看


  • [动人的北平]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 <动人的北平>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张霖炜 来源:<大观>2015年第03期 摘要:本案例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对林语堂名作<动人的 北平>进行典型教学设计并实施,效果较好. 关键词:动人的北平:典型教学 ...查看


  • 小学教师自我提高计划
  • 教师自我提高计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自2012年至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其他教师之长处,随着课改大潮的逐步深入,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我发现,我的课堂不足之处很多,我想,这需要我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我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尽 ...查看


  • 体验情感,读尽悲情--_六读_[登高]课堂教学实录
  • 体验情感.读尽悲情 --"六读"<登高>课堂教学实录 苏俊海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甘肃通渭743300) 一读:悲凉 还必须深入体察情感.前面你们解答了自己的疑问.下面请解 答老师的几个困惑.第一个是:" ...查看


  • 个人成长规划1 1
  • 个人成长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自1993年师范毕业至今,工作十几年,我一直是一个有着教育梦想的人--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其他师之长处,随着课改大潮的逐步深入,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我发 ...查看


  • 语文老师要看的书
  • 商友敬:语文教师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 2012-3-27 21:32阅读(2)下一篇:如何复制百度文库...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赞转载(1)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 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巢",就等于没有家,就会心神无所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