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两课时)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把握中心论点,理清结构层次。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体会其作用。

4、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5、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重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创作背景2、疏通字词句,朗读课文3、找出中心论点,理清结构

教学步骤

导语: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唐代文学

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演说《敬

业与乐业》。

一、 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启蒙思

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

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体裁及创作背景

演讲词:本文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发表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稿。

中华职业学校是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为首创办的,以“敬业乐群”为校训,重

视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

梁先生的这篇演讲稿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所讲内容在今天仍有巨大教育意义。

三、疏通字词 听读课文

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主一无适 强聒不舍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请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对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

一点? 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3)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5)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6)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7)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8)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9)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0)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1)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2)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3)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以句(9)为例: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诺贝尔历经无数次失败,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终于,在一次爆炸实验成功后,他从废墟中爬出

来,激动万分地狂呼:“我成功了!”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

苦而想放弃。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 有一天当居里夫人在简陋的试验室外看到室内那一簇跳动的

蓝光时,她舒心地笑了,因为她终于发现了镭,并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进行了成千上百次演算,演草纸可以装下几麻袋,终于攻克了令无数数学家向往和

叹息的哥德巴赫猜想。成功的那一刻,他的嘴角浮出一丝浅浅的微笑。

2、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敬 提出问题 (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总

与{ 分析问题(2——8) 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分

业 解决问题 (9) 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

五、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作者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学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敬业乐群”和“安居,乐其业”,

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

2、采用这种方式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 ?

用引用格言这种方式提出中心论点,既可以交代出处来源,在对原文的阐释中阐明使用意图,避免听

者混淆原意与引申义,显示论述的科学性,演讲的趣味性;同时也便于提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

讲的纲目有一个大致认识。

六、阅读2—8自然段,整体感知

(一)、围绕着“敬业与乐业”这一中心,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有何关系?

第一层(2~5)提出有业之必要。(铺垫)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原因及做法)

第三层 (8) 论述“要乐业”(原因及做法)

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二)阅读2—5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找出,是作具体的分析说明。

举例论证:孔子对无业游民无可奈何;唐朝百丈禅师在日常生活中亲力亲为。

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得

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从而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七、第一课时小结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梁启超先

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这次演讲,是想让学生们认识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有业的必要性”,知道“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条件,下节课我们将讨论作

者是如何让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和“乐业”的。

八、布置作业: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含义。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分析作者如何论证“敬业”和“乐业”。

2、进行拓展延伸活动。

3、理解品味语言,探讨语言特色。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阅读6、7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首先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

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

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教师)敬 1、什么叫敬业?

“凡做好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便是敬。”

“敬”由心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就是敬。

2、为什么该敬业?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事无大小,只要尽职尽力去做,就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业 3、怎样敬业?

忠实职业

在论述“敬业”时,作者主要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图示)道理论证:首先引用朱子的话解释“敬”

其次引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故事中的语句阐明要想把劳作做到圆满就要发自内心地敬业最后引

用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强调不敬业的危害和敬业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①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同一价值

②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③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强调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要发自内心地忠于职业

2、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在文中找出,体会好处?

第6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这里采用设问形式可以自然流畅地引出下文,既起到过渡的作用,使文意连贯得体,又能激发读者兴

趣,引人深思。

3、拓展延伸① :

第6段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

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 吗?

门卫师傅每天起早贪黑,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确保了我们校园的有序和安全。这种踏实负

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素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努力和责任心把售票员的工作做到

圆满,成为全中国最好的售票员。

拓展延伸②:

第6段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

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

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

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

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

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

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为可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

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

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

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二、阅读第8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学生)作者在开头用“第二要乐业”,跟第6段“第一要敬业”遥相呼应,使演讲层次清晰明了。接下来列

举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例子,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乐业”的“乐”。

接着,分四点深层论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上“人

类理想的生活”。

(教师图示)列举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的例子,说明要学会苦中找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分四点深层论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

三、阅读第9段,思考

作者在结尾再次强调“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因为作者深信“人

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学生)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心生敬意,从而全神

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进而达到“乐以

忘忧”的境界。

(教师)无论是从谋生的角度,还是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任何人都应当有一份正当职业,业无贵贱,

一定要满怀热忱、踏实负责、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善于发现乐趣、富有创造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相信我们不仅能够过上人类合理的生活,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人生境界。

四、合作探究

①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

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②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

“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

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③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

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

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

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

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五、赏析语言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生动通俗,充分体现了演讲的特点。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例1:第3段作者在引用完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等话后,进行了生动有趣的

讲解。尤其是说道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时,孔子那无可奈何、愁眉苦脸的

情态便跃然纸上。

例2:第8段作者在阐释“„乐业”时说“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

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语言幽默,深入浅出地说明人活一世,劳苦是免不掉的。

例3:第8段“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

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恰到好处地利用现场环境,抓住听众心理,自然地引入自己的观点,非常有利于引发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教师)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生动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六、积累格言警句

1、文题《敬业与乐业》是从《礼记》里的“和《老子》里的“ ”两句话中

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2、当今社会有些人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做一点事,这种人很难造就。用孔子的话说“ 用心,难矣哉 ”。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印证了孔子的“ 。

4、每个人都要敬重自己的职业,不能分心到事外。否则,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坐这山,望那山,一

事无成 (学生齐读)

七、课堂练习

《敬业与乐业》在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 、 和 的重要性。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

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为使论证更加鲜明有力,作者主要采用了 和 的论证方式。

八、课堂小结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词。

梁启超先生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接着,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

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准确周密的思维、生动有力的语言不仅给予当时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人生和事业方面

的思考,更能启发同学们以“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 。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把握中心论点,理清结构层次。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体会其作用。

4、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5、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重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创作背景2、疏通字词句,朗读课文3、找出中心论点,理清结构

教学步骤

导语: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唐代文学

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演说《敬

业与乐业》。

一、 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启蒙思

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

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体裁及创作背景

演讲词:本文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发表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稿。

中华职业学校是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为首创办的,以“敬业乐群”为校训,重

视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

梁先生的这篇演讲稿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所讲内容在今天仍有巨大教育意义。

三、疏通字词 听读课文

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主一无适 强聒不舍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请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对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

一点? 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3)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5)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6)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7)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8)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9)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0)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1)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2)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3)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以句(9)为例: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诺贝尔历经无数次失败,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终于,在一次爆炸实验成功后,他从废墟中爬出

来,激动万分地狂呼:“我成功了!”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

苦而想放弃。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 有一天当居里夫人在简陋的试验室外看到室内那一簇跳动的

蓝光时,她舒心地笑了,因为她终于发现了镭,并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进行了成千上百次演算,演草纸可以装下几麻袋,终于攻克了令无数数学家向往和

叹息的哥德巴赫猜想。成功的那一刻,他的嘴角浮出一丝浅浅的微笑。

2、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敬 提出问题 (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总

与{ 分析问题(2——8) 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分

业 解决问题 (9) 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

五、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作者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学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敬业乐群”和“安居,乐其业”,

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

2、采用这种方式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 ?

用引用格言这种方式提出中心论点,既可以交代出处来源,在对原文的阐释中阐明使用意图,避免听

者混淆原意与引申义,显示论述的科学性,演讲的趣味性;同时也便于提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

讲的纲目有一个大致认识。

六、阅读2—8自然段,整体感知

(一)、围绕着“敬业与乐业”这一中心,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有何关系?

第一层(2~5)提出有业之必要。(铺垫)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原因及做法)

第三层 (8) 论述“要乐业”(原因及做法)

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二)阅读2—5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找出,是作具体的分析说明。

举例论证:孔子对无业游民无可奈何;唐朝百丈禅师在日常生活中亲力亲为。

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得

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从而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七、第一课时小结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梁启超先

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这次演讲,是想让学生们认识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有业的必要性”,知道“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条件,下节课我们将讨论作

者是如何让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和“乐业”的。

八、布置作业: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含义。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分析作者如何论证“敬业”和“乐业”。

2、进行拓展延伸活动。

3、理解品味语言,探讨语言特色。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阅读6、7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首先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

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

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教师)敬 1、什么叫敬业?

“凡做好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便是敬。”

“敬”由心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就是敬。

2、为什么该敬业?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事无大小,只要尽职尽力去做,就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业 3、怎样敬业?

忠实职业

在论述“敬业”时,作者主要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图示)道理论证:首先引用朱子的话解释“敬”

其次引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故事中的语句阐明要想把劳作做到圆满就要发自内心地敬业最后引

用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强调不敬业的危害和敬业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①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同一价值

②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③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强调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要发自内心地忠于职业

2、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在文中找出,体会好处?

第6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这里采用设问形式可以自然流畅地引出下文,既起到过渡的作用,使文意连贯得体,又能激发读者兴

趣,引人深思。

3、拓展延伸① :

第6段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

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 吗?

门卫师傅每天起早贪黑,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确保了我们校园的有序和安全。这种踏实负

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素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努力和责任心把售票员的工作做到

圆满,成为全中国最好的售票员。

拓展延伸②:

第6段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

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

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

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

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

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

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为可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

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

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

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二、阅读第8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学生)作者在开头用“第二要乐业”,跟第6段“第一要敬业”遥相呼应,使演讲层次清晰明了。接下来列

举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例子,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乐业”的“乐”。

接着,分四点深层论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上“人

类理想的生活”。

(教师图示)列举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的例子,说明要学会苦中找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分四点深层论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

三、阅读第9段,思考

作者在结尾再次强调“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因为作者深信“人

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学生)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心生敬意,从而全神

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进而达到“乐以

忘忧”的境界。

(教师)无论是从谋生的角度,还是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任何人都应当有一份正当职业,业无贵贱,

一定要满怀热忱、踏实负责、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善于发现乐趣、富有创造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相信我们不仅能够过上人类合理的生活,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人生境界。

四、合作探究

①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

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②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

“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

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③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

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

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

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

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五、赏析语言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生动通俗,充分体现了演讲的特点。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例1:第3段作者在引用完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等话后,进行了生动有趣的

讲解。尤其是说道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时,孔子那无可奈何、愁眉苦脸的

情态便跃然纸上。

例2:第8段作者在阐释“„乐业”时说“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

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语言幽默,深入浅出地说明人活一世,劳苦是免不掉的。

例3:第8段“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

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恰到好处地利用现场环境,抓住听众心理,自然地引入自己的观点,非常有利于引发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教师)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生动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六、积累格言警句

1、文题《敬业与乐业》是从《礼记》里的“和《老子》里的“ ”两句话中

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2、当今社会有些人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做一点事,这种人很难造就。用孔子的话说“ 用心,难矣哉 ”。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印证了孔子的“ 。

4、每个人都要敬重自己的职业,不能分心到事外。否则,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坐这山,望那山,一

事无成 (学生齐读)

七、课堂练习

《敬业与乐业》在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 、 和 的重要性。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

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为使论证更加鲜明有力,作者主要采用了 和 的论证方式。

八、课堂小结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词。

梁启超先生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接着,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

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准确周密的思维、生动有力的语言不仅给予当时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人生和事业方面

的思考,更能启发同学们以“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 。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相关文章

  • 爱岗敬业教案
  • "爱岗敬业 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设计 [教学公开课的整体思路] 本课时的主题是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本课时按照知-信-行的逻辑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表格式教案
  • 课题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综合性 学习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 ...查看


  •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 目标引领学案导学沁源县城关中学导学案年级 语文 科 课题: <敬业与乐业> 主备: 二度设计 审批 : 导4.看"研讨与练习二" ,完成要求. „方法点拨:分析文章运用论证方法的技巧,主要从论证方法的样式上加 ...查看


  • 第5课敬业与乐业的设计
  • 教学设计 法怕中学九年级语文 主备人: 学科长审核意见: 学科长签名: 备课组长:杨露生 备课成员:杨露生 朗叶黎 赵学超 邵维炳 授课时间: 课题: 一.教材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本文是篇演讲辞,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对上海中华职业校学生的一 ...查看


  • 5.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 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解读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解读 一.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3.了解议论文 ...查看


  • 九(上)[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确定
  • 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教学指导 本单元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表现一代文化大师思想风采的文章. 首先要弄清楚教材编辑的意图.这个单元的四篇前两篇是演讲词,后两篇是书信,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莫非是想让学生学习演讲词和书信? 带着这个疑惑去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 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一 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 ...查看


  • 敬业与乐业教案 1
  • 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 一.教材结构分析 1.课标要求及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