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的建立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毛勇亮
【摘要】企业质量目标是企业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企业质量目标的建立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了其在质量方面关注的焦点,同时,质量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有目的地、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达到策划的结果。一个有魅力的质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员工自发地努力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作业效果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建立企业的质量目标提供方法、步骤和建议。
【关键词】 质量目标、制定、实施、建议
1. 前言
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目的的具体化落实。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组织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全体员工提供了在其质量方面关注的焦点,有助于组织有目的地、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达到策划的结果。一个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各级组织自发地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其它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企业制定质量目标考核体系的基本原则
要使组织的目标真正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中起到作用,需要对组织目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并切实遵循下列原则:
a) 应确保组织目标与相关的方针保持一致。方针为组织目标提供了制定和评审的框架,因此组织目标应建立在组织的方针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从质量方针引出组织目标的方法,即在充分理解质量方针实质的基础上,将具体目标引出来。
b) 制定目标要与组织的管理基础相适应,制定目标前要做好现状分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定量的尽可能定量,暂时不能定量的目标可先定性,再渐进量化;整体目标要符合系统性、充分性和协调性的要求,单一目标要符合合理性、适宜性和可测量性的要求。
c) 必须反映顾客、组织、员工、社会、所有者等相关方的需求和要求。要使组织的目标具有前瞻性,必须关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充分考虑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考虑各方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程度,才能使组织目标有充分引导作用,并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d) 考虑组织管理评审的结果,如果组织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对组织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改进组织目标,使其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e) 必须满足不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追求性。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往往难以有激励作用;过分保守,就失去了组织制定目标的意义。但是,也不能脱离组织的实际情况,认为目标制定得越高越好。具有一定的追求性的目标,才能成为持续改进的动力,才能实现目标“增值”作用。
3. 如何制定企业目标,组织构建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的三个方面内容 a) 管理体系绩效方面,可以包括:产品质量方面,如产品合格率、产品等级、产品开箱检验合格率、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创优项目数;服务质量方面,如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率、投诉处理时间、交货期;
b) 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包括,人力资源方面:如能力方面(人力资源综合指数)、资格方面(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培训方面(培训计划的针对性、计划的执行率、培训的有效性);设备方面(设备能力、设备完好率、大修计划实现率)、技术方面(设计和开发能力如年开发新产品种类、四新的应用)。
c) 管理过程/要素方面,可以包括
i.
ii. 管理过程:文件管理、内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 产品实现过程:顾客有关要求的确认(中标率、合同差错率、
合同履约率、合同变更住处传送的及时率);设计(输入/输出
的准确率、设计评审的及时率);采购:供方评价的合理性、采
购的合格率、及时性、采购成本;生产:计划下达及时率,完
成率;
iii. 监测过程:监测装置的控制:如检测方式的合理性、周检率、
周检准确率、检测设备的配备率,送检率、报告的准确率、不
符合的控制:不合格品率、返工返修率、不合格返工后检验合
格率。
4. 企业目标的展开
组织的目标一经制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实施,需要对其进行展开,从而组织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组织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组织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各部门、各级人员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组织目标,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明白了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完成。
组织的目标可按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分解:
a) 按时间顺序分解:主要是在确定了总的目标完成期限后,由远至近、逐年、逐月地定出目标完成的进度。从而将总目标分解成各年或各月的分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完成时间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在时间上指导、控制和检查目标的实施进度。
b) 按空间关系分解,将目标按横向职能部门分解,再按管理层次纵向分解,即将目标逐级分解到各管理层,直至分解到个人。分解方法一:由上级确定分解方案,以指示或指令计划的形式下达,该法简单易行,节省部门分解时间,但使下级产生“被完成目标的感觉,而失去积极性;分解方法二:上下级协商分解,互相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分解目标,这样能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质量目标落到实处。组织在具体实施展开和分解目标时可采用目标展开表的形式,形成各部门各层次目标,通常情况下以年度为宜,目标制定和展开,各职能部门及时发布质量工作要点,各部门再根据组织职能
5. 绩效考核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制定了体系的目标后,经组织各部门批准后的“目标展开表”就列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组织实施,并定期(按月、按季)进行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跟踪检查,同时填写“目标跟踪检查表”,对发现的问题,应在目标跟踪检查表中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组织的体系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职能部门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各职能部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基层执行部门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根据组织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定期监测结果,必要时体系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体系管理及时修订本部门的目标展开表。各部门亦可根据本单位的体系运行情况对部门管理目标进行调整,但必须报经相应主管职能部门和体系管理部门确认,确保体系目标统一性。组织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审核组应对各部门的体系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在进行管理体系评审时,组织的体系、质量管理部门应将组织的目标(包括体系工作目标、质量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输入写入“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表”,提交年度管理评审会议,组织按管理评审要求对质量方针以及体系管理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持续改进。
结束语: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展开,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都需要制定质量目标,上层质量目标是下层质量目标的框架。制定质量目标的原则为:质量目标应能测量,以便监控和评审;制定质量目标时应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反映实际能力,不能讲空口承诺;应考虑管理评审的结果;可针对特定的地点或活动的人员制定质量目
标;质量目标应定期进行评审,保持目标对市场需求和管理的敏感性。对已实现不适当的应重新制定或作出修改,体现持续改进原则。 参考文献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质量目标的建立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毛勇亮
【摘要】企业质量目标是企业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企业质量目标的建立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了其在质量方面关注的焦点,同时,质量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有目的地、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达到策划的结果。一个有魅力的质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员工自发地努力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作业效果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建立企业的质量目标提供方法、步骤和建议。
【关键词】 质量目标、制定、实施、建议
1. 前言
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目的的具体化落实。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组织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全体员工提供了在其质量方面关注的焦点,有助于组织有目的地、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达到策划的结果。一个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各级组织自发地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其它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企业制定质量目标考核体系的基本原则
要使组织的目标真正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中起到作用,需要对组织目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并切实遵循下列原则:
a) 应确保组织目标与相关的方针保持一致。方针为组织目标提供了制定和评审的框架,因此组织目标应建立在组织的方针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从质量方针引出组织目标的方法,即在充分理解质量方针实质的基础上,将具体目标引出来。
b) 制定目标要与组织的管理基础相适应,制定目标前要做好现状分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定量的尽可能定量,暂时不能定量的目标可先定性,再渐进量化;整体目标要符合系统性、充分性和协调性的要求,单一目标要符合合理性、适宜性和可测量性的要求。
c) 必须反映顾客、组织、员工、社会、所有者等相关方的需求和要求。要使组织的目标具有前瞻性,必须关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充分考虑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考虑各方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程度,才能使组织目标有充分引导作用,并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d) 考虑组织管理评审的结果,如果组织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对组织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改进组织目标,使其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e) 必须满足不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追求性。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往往难以有激励作用;过分保守,就失去了组织制定目标的意义。但是,也不能脱离组织的实际情况,认为目标制定得越高越好。具有一定的追求性的目标,才能成为持续改进的动力,才能实现目标“增值”作用。
3. 如何制定企业目标,组织构建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的三个方面内容 a) 管理体系绩效方面,可以包括:产品质量方面,如产品合格率、产品等级、产品开箱检验合格率、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创优项目数;服务质量方面,如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率、投诉处理时间、交货期;
b) 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包括,人力资源方面:如能力方面(人力资源综合指数)、资格方面(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培训方面(培训计划的针对性、计划的执行率、培训的有效性);设备方面(设备能力、设备完好率、大修计划实现率)、技术方面(设计和开发能力如年开发新产品种类、四新的应用)。
c) 管理过程/要素方面,可以包括
i.
ii. 管理过程:文件管理、内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 产品实现过程:顾客有关要求的确认(中标率、合同差错率、
合同履约率、合同变更住处传送的及时率);设计(输入/输出
的准确率、设计评审的及时率);采购:供方评价的合理性、采
购的合格率、及时性、采购成本;生产:计划下达及时率,完
成率;
iii. 监测过程:监测装置的控制:如检测方式的合理性、周检率、
周检准确率、检测设备的配备率,送检率、报告的准确率、不
符合的控制:不合格品率、返工返修率、不合格返工后检验合
格率。
4. 企业目标的展开
组织的目标一经制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实施,需要对其进行展开,从而组织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组织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组织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各部门、各级人员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组织目标,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明白了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完成。
组织的目标可按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分解:
a) 按时间顺序分解:主要是在确定了总的目标完成期限后,由远至近、逐年、逐月地定出目标完成的进度。从而将总目标分解成各年或各月的分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完成时间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在时间上指导、控制和检查目标的实施进度。
b) 按空间关系分解,将目标按横向职能部门分解,再按管理层次纵向分解,即将目标逐级分解到各管理层,直至分解到个人。分解方法一:由上级确定分解方案,以指示或指令计划的形式下达,该法简单易行,节省部门分解时间,但使下级产生“被完成目标的感觉,而失去积极性;分解方法二:上下级协商分解,互相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分解目标,这样能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质量目标落到实处。组织在具体实施展开和分解目标时可采用目标展开表的形式,形成各部门各层次目标,通常情况下以年度为宜,目标制定和展开,各职能部门及时发布质量工作要点,各部门再根据组织职能
5. 绩效考核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制定了体系的目标后,经组织各部门批准后的“目标展开表”就列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组织实施,并定期(按月、按季)进行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跟踪检查,同时填写“目标跟踪检查表”,对发现的问题,应在目标跟踪检查表中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组织的体系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职能部门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各职能部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基层执行部门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根据组织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定期监测结果,必要时体系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体系管理及时修订本部门的目标展开表。各部门亦可根据本单位的体系运行情况对部门管理目标进行调整,但必须报经相应主管职能部门和体系管理部门确认,确保体系目标统一性。组织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审核组应对各部门的体系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在进行管理体系评审时,组织的体系、质量管理部门应将组织的目标(包括体系工作目标、质量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输入写入“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表”,提交年度管理评审会议,组织按管理评审要求对质量方针以及体系管理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持续改进。
结束语: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展开,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都需要制定质量目标,上层质量目标是下层质量目标的框架。制定质量目标的原则为:质量目标应能测量,以便监控和评审;制定质量目标时应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反映实际能力,不能讲空口承诺;应考虑管理评审的结果;可针对特定的地点或活动的人员制定质量目
标;质量目标应定期进行评审,保持目标对市场需求和管理的敏感性。对已实现不适当的应重新制定或作出修改,体现持续改进原则。 参考文献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