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27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D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趣. ⎪⎨园日涉以成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策. ⎪⎨策扶老以流憩
B .
⎪⎩策
.之不以其道
⎧
.凌⎪⎨①气凌彭泽之樽
C .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 .遏⎪⎨①纤歌凝而白云遏.
⎪②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悦亲戚..之情话
B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C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 .既窈窕..以寻壑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善.万物之得时 ④眄庭柯以怡.颜 )(3分)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吾得兄事之 ..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乐琴书以消忧 ..
⑨策挟老以流憩 ⑩携幼入室 ..
A .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
B .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
C .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
D .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5.下列四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现象,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3分)
例:俊采星驰 .
A .目吴会于云间 B .宾主尽东南之美 ..
C .雄州雾列 D .襟三江而带五湖 ...
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B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C .窜梁鸿于海曲 孟学士之词宗
D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8.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 .泾渭分明 B .肆意
C .忤逆 D .颐养天年
9.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 .虽然美国当前的防务战略是遏制中国,但鉴于双方的相互依赖性,没有人希望发生新的冷战,在近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冷战的局面。
C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9日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
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D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7分)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
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
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
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
1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足:足够,满足。 .
B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
C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建造。 .
D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真率”的一组是( )(3分)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 .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把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就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 .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1)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4分)
译文: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4分)
译文:
三、名句默写(12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描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暮江秋色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名句是--------------,------------------。
(3)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个人是指, , , , 。
(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
(7)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8)已矣乎,-------------------------?------------------------?
(9)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11)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2)农人告余以春及,
四、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9分,每题3分)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
——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1.以下不属于作者对沈从文先生《边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主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与“美”。
B .文章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表现了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
C .《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D .文章中的“爱”与“美”是被一件事牵在一处,那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
2.以下不属于作者阐明《边城》“爱”与“美”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
A .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B .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
C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D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
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3.对原文第三段中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这片大自然是美丽的桃源。
B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C .老船工忠厚善良,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忠于职守,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这也是个“美”的化身。
D .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这也是“美”的化身。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 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东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西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张摆渡的船在此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向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声。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张摆渡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儿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儿。”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河西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 .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 .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柳摆渡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是一处虚笔。
D .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 .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张摆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27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D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趣. ⎪⎨园日涉以成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策. ⎪⎨策扶老以流憩
B .
⎪⎩策
.之不以其道
⎧
.凌⎪⎨①气凌彭泽之樽
C .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 .遏⎪⎨①纤歌凝而白云遏.
⎪②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悦亲戚..之情话
B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C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 .既窈窕..以寻壑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善.万物之得时 ④眄庭柯以怡.颜 )(3分)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吾得兄事之 ..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乐琴书以消忧 ..
⑨策挟老以流憩 ⑩携幼入室 ..
A .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
B .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
C .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
D .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5.下列四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现象,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3分)
例:俊采星驰 .
A .目吴会于云间 B .宾主尽东南之美 ..
C .雄州雾列 D .襟三江而带五湖 ...
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B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C .窜梁鸿于海曲 孟学士之词宗
D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8.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 .泾渭分明 B .肆意
C .忤逆 D .颐养天年
9.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 .虽然美国当前的防务战略是遏制中国,但鉴于双方的相互依赖性,没有人希望发生新的冷战,在近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冷战的局面。
C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9日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
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D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7分)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
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
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
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
1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足:足够,满足。 .
B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
C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建造。 .
D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真率”的一组是( )(3分)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 .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把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就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 .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1)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4分)
译文: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4分)
译文:
三、名句默写(12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描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暮江秋色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名句是--------------,------------------。
(3)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个人是指, , , , 。
(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
(7)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8)已矣乎,-------------------------?------------------------?
(9)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11)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2)农人告余以春及,
四、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9分,每题3分)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
——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1.以下不属于作者对沈从文先生《边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主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与“美”。
B .文章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表现了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
C .《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D .文章中的“爱”与“美”是被一件事牵在一处,那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
2.以下不属于作者阐明《边城》“爱”与“美”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
A .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B .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
C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D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
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3.对原文第三段中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这片大自然是美丽的桃源。
B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C .老船工忠厚善良,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忠于职守,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这也是个“美”的化身。
D .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这也是“美”的化身。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 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东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西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张摆渡的船在此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向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声。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张摆渡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儿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儿。”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河西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 .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 .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柳摆渡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是一处虚笔。
D .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 .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张摆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