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复习

宾语前置句复习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宾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是,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仔细分析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我们可以发现宾语前置句的如下一些规律。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毋”“无”“莫”等。其格式一般是: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如:

①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2008年江西卷《左传》)

翻译: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他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年高考辽宁卷《冉氏烹狗传》)

翻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③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南史·何远传》)

翻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④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2004年北京.

卷,《马钧传》)

翻译:古代有指南车,没有思考它,这有什么深远的呢?

分析:①②两句中否定词都是“不”,代词“吾”“之”作为宾语提到了动词“叛”“杀”之前;③④两句中,否定词都是“未”,代词“之”作为宾语提到了动词“有”和“思”之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即可。

规律二: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安”“谁”“奚”曷”“胡”“恶”“安”“焉”等。其格式一般是: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例如:

①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2008年辽宁卷《隋书·韩擒虎传》) 翻译: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②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天津卷《庄子·说剑》) 翻译: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

③何为以公名之(2004年上海卷《刘向·说苑·政

理)

翻译:为什么会因为你把山谷起了“愚公谷”呢? 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004年福建卷) 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⑤不识吾子奚以知之(2004年广东卷)

翻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⑥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

翻译:有人问他:“为什么哭呀?”

⑦不殴杀何待(1999年上海卷)

翻译:不打死他还等什么

分析:①②④⑦四句中疑问代词“何”分别作动词“事”“求”“请”“待”的宾语;③⑤⑥三句中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为”“以”和“为”的宾语。

规律三: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此时“之”“是”等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其格式一般是:宾语+之(是)+动词。例如:

①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2008年全国卷《宋书·王昙首传》)

翻译:近日的事,祸害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②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2008年天津卷《墨子·兼爱中》)

翻译: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③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矣(无锡市2007年高三调研《孟德传》)

翻译:对这三种死,我不再担心,只管向山深处走去

④唯巫言是用(《宋史·侯可列传》2005重庆卷) 翻译:只听从巫师的话 ⑤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史记·李将军列传》)

翻译: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⑥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 翻译:把金玉看得很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分析:②③⑤三句以及第⑥的前半句中,都是借助助词“之”的帮助,把宾语提到了动词“有”、“往”“谓”以及“贱”之前;①④两句和第⑥句中分别借助“斯”(类似于“是”的作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戮”“用”“宝”之前。

宾语前置句复习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宾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是,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仔细分析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我们可以发现宾语前置句的如下一些规律。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毋”“无”“莫”等。其格式一般是: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如:

①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2008年江西卷《左传》)

翻译: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他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年高考辽宁卷《冉氏烹狗传》)

翻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③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南史·何远传》)

翻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④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2004年北京.

卷,《马钧传》)

翻译:古代有指南车,没有思考它,这有什么深远的呢?

分析:①②两句中否定词都是“不”,代词“吾”“之”作为宾语提到了动词“叛”“杀”之前;③④两句中,否定词都是“未”,代词“之”作为宾语提到了动词“有”和“思”之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即可。

规律二: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安”“谁”“奚”曷”“胡”“恶”“安”“焉”等。其格式一般是: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例如:

①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2008年辽宁卷《隋书·韩擒虎传》) 翻译: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②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天津卷《庄子·说剑》) 翻译: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

③何为以公名之(2004年上海卷《刘向·说苑·政

理)

翻译:为什么会因为你把山谷起了“愚公谷”呢? 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004年福建卷) 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⑤不识吾子奚以知之(2004年广东卷)

翻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⑥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

翻译:有人问他:“为什么哭呀?”

⑦不殴杀何待(1999年上海卷)

翻译:不打死他还等什么

分析:①②④⑦四句中疑问代词“何”分别作动词“事”“求”“请”“待”的宾语;③⑤⑥三句中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为”“以”和“为”的宾语。

规律三: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此时“之”“是”等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其格式一般是:宾语+之(是)+动词。例如:

①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2008年全国卷《宋书·王昙首传》)

翻译:近日的事,祸害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②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2008年天津卷《墨子·兼爱中》)

翻译: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③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矣(无锡市2007年高三调研《孟德传》)

翻译:对这三种死,我不再担心,只管向山深处走去

④唯巫言是用(《宋史·侯可列传》2005重庆卷) 翻译:只听从巫师的话 ⑤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史记·李将军列传》)

翻译: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⑥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 翻译:把金玉看得很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分析:②③⑤三句以及第⑥的前半句中,都是借助助词“之”的帮助,把宾语提到了动词“有”、“往”“谓”以及“贱”之前;①④两句和第⑥句中分别借助“斯”(类似于“是”的作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戮”“用”“宝”之前。


相关文章

  • 高考文言文句式
  • 高考文言文句式 一.命题特点 <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 ...查看


  •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 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现作如下介绍: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quo ...查看


  • 2010大三下[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 (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查看


  •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 经典演练提能 [考点对练](出现频率极高的特殊句式!)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 .蔺相如者,赵人也 B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 .是寡人之过也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本板块考查"理 ...查看


  • 六一居士传归纳(复习专用)
  • 重点字词: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 ...查看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文档
  •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高二语文导学案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 ...查看


  •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
  •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专题例释: 一.主谓倒 ...查看


  •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古今异义 例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 ...查看


  • 高中语文第一册基础知识点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vf 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