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长宁区社区教育工作室新模式探索

社区教育工作室新模式探索

张 雯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运作现状和功能设计的分析,结合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工作室模式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探索当前形式下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从而形成以设立实验研究工作室为形式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使社区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居民的需求。

关键字:社区教育 ; 工作室模式 ; 实验研究

一、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成立背景

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机制,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和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经过酝酿,达成共识,决定联合四方优势,成立“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2010年6月17日,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内正式揭牌成立。 作为长宁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举措,2009年长宁区学习办委托了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在全区社区学校中开展了“长宁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此次评估为市级有关单位了解长宁区基层社区教育部门建设情况提供了有效渠道,其中市教育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在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评估时了解到学校以独创的特色教学工作室模式吸引优秀师资力量在社区学校内安营扎寨,形成资源高度整合、有效利用的良好形势,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模式颠覆了固有的行业领域和管理层级限制,为合作共建提供可行性。作为市级科研单位,市教育科学院也希望能以类似的合作形式在社区内建立实体化的实践基地,以进行社区教育科研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换和应用,实现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

这一需求得到了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的积极响应。作为在此次评估中脱颖而出的规范化建设优秀社区学校,天山社区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上需要更高的定位和更新的理念,对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后的整改工作——增强社区教育软实力需要更专业的指导。街道领导充分意识到了学校的发展内需,本着为市民提供最优质的社区教育为理念,决定以工作室为形式,从区域限制中跳出去,将专业力量引进来,建立新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体系。这一决定是长宁区社区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发展策略的具体实施,更促成了市教育科学院建立科研实践基地设想的实现。

长宁区学习办与长宁区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功能,成为市级单位与基层社区合

作的桥梁纽带,极力促成了工作室的建立。区学习办考量了区域社区教育的发展全局,将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后的深化和延伸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区学校建设的重点,希望工作室的建立能以促进天山社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为出发点,从点到面、从面到点地带动全区社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成为能够在全区产生辐射作用的社区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社区学院在推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实验研究网络将区层面的社区教育研究力量延伸至社区,工作室的出现将成为网络中新的重要载体。这一工作室还将牵头建立和优化街道社区教育研究平台,对市、区的实验研究力量兼收并蓄,并根据街道的具体环境进行转化,加以实践利用。

在街道层面设立市级实验研究工作室可以说是上海市首创,是长宁区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之举,是市、区、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机构从垂直领导向谋求合作方向发展的标志。工作室的建立和运作将探索出一条挖掘优质资源、专家联手引领、市区共同合作,进行社区教育研究、形成合作与共享的良性循环、提高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道路。

二、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实施要点

工作室以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为一方联合与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建立合作机制,成立了四方联合的领导小组及具体操作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教科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及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由四家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

在合作协议中确定了工作室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主要有:1、以实验项目为抓手,推动街道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并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2、为长宁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成果推广试点服务;3、作为开展社区教育应用研究的实践基地;4、自发或受委托地承担好社区教育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5、协助做好社区教育定性经验总结;6、提供指导性社区教育事务服务。工作室以“三实”作为指导方向,即“一要实验、二要实践、三要实际”,旨在将工作室切实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的亮点。

为保障实践工作的开展,工作室建立了日常运作机制和相应制度,成员经过协商制定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工作制度》,并逐步细化为《实验研究管理制度》、《工作室管理和发展制度》、《工作室成果研发制度》等各项具体操作制度,以实现工作室的发展性、研究性、服务性。工作小组结合街道社区学校的具体工作,制定阶段性配套工作室计划,对有关工作进行分解,明确各项工作推进时间段。为保障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参与单位间建立了联络员网络、实行例会制度,确保沟通及时有效。为强化宣传力度,工作室建立了宣传工作机制,每月以一至两期《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简报》集中反映工作室当月工作情况;不定期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上发表实验研究成果。

为搭建、利用好这一平台,着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沟通的渠道、研究的场所、实验的基地和推广的平台,区学习办对工作室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设计:

研究指导功能。以工作室为龙头,建立工作室——社区学校——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

研究网络,配套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工作室负责开展以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课题为引领的各项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整合市、区各类教育研究资源,为辖区内的社区教育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提高街道层面社区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

实践服务功能。作为将研究理论投入实践验证的实体化基地,工作室将为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研究数据,在提高天山社区学校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为参与单位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服务。工作室还将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为成果推广提供服务,加速研究理论投入实践应用的进程,为实验项目成果的有效利用提供渠道。

品牌引领功能。天山路街道将工作室作为社区学校的特色品牌,正积极引进和完善各类工作室。将已成立的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作为“教育研究工作室”即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陆续成立“教育培训工作室”即指导社区学校、教学点、区域单位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将现有的书法、面塑等工作室作为“教学实践工作室”即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功能的工作室。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作为第一类工作室将起到对其它两类工作室的引领指导作用,在社区学校优化品牌过程中发挥主导力量。

辐射带动功能。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拟定了实验研究成果辐射机制,计划定期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会、论坛等形式向外宣传、推广。工作室还将逐步拓展成为全区社区教育研究力量,建设成为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实验研究基地。同时,工作室将带动起全区的科研力量,培养一批社区教育研究队伍,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社会参与功能。工作室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辖区内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受众面,积极探索社区内老年人、青少年、特殊人群等各类人群的社区教育形式,引导社区团队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而因其市、区、街合作共建的形式,工作室更可将社区教育资源范围拓展至全市,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形成资源联盟形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社会参与度,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并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媒介。

三、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初步成效

1、规范建设、特色深化

工作室结合长宁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对社区学校的建设情况作了全面分析,提出协助天山社区学校建立一张“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条块联动”的立体式社区学校管理网格。在此管理网格下建立一个顺应终身教育体系、合乎天山发展的社区学校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在教学点规范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工作室配合街道挖掘各教学点试点特色,协助其逐步培育和形成自己的“一居一特”项目,在提升了教学点教学活动品质的同时,也对办好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引导探索、鼓励创造

工作室将“悦归斋”书画工作室、张书嘉面塑工作室作为重点引导的社区教育实践工作室,提出提升品牌效应的具体策略。建议这类实践型工作室在运作中淡化学科性,以综合的

课程设计将教育活动与市民素养的熏陶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员探索具有个性的创作之路,促进了学员能力的发展。

工作室提出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居民自治程度、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工作室与社区内越剧队、舞蹈队、时装队等团队建立骨干联络机制,通过定期参与观察,制定扶持策略,引导团队自主开展学习沙龙活动,使社区团队逐步由活动型团队转变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型团队。

3、项目引领、课题深化

工作室成立不久,就以全面协助天山路街道做好实验项目《加强社区闲散青少年就业指导与培训的实验》结题工作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室成员参考项目开展情况,着重关注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提炼,分析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指导培训的反馈评价体系形式,给予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意见,使这一项目顺利结题并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同样天山社区的课题《社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也在工作室的指导下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研究课题评选二等奖。

工作室以实验项目为重点、以社区教育课题为抓手建立与街道、社区学校的实验项目长效研发机制,实现项目共创、实验共研、成果共享。工作室着重关注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提炼,分析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指导培训的反馈评价体系形式,协助街道做好实验项目的实践转化和成效推广。

4、专业服务、决策咨询

工作室除以社区教育实验研究为主体工作外,还将引进专业性的指导力量为天山路街道学习型社区建设事务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室为街道、社区学校参评各项创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及创建方案,提高街道和社区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2010年,天山路街道连续成功创建了全国及市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市学习型社区达标单位及市示范性老年学校。工作室还陆续参与到全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教学点规范化建设、数字化学习推进等工作中,在全区范围内发挥专业引领优势。2011年,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天山路街道将推进工作重心向街镇下移,已有多家教学点试点在规范化建设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还涌现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市级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和优秀学习型团队。

结语

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的成立是长宁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教育研究专家深入社区实践的一个有效平台,是天山路街道推进特色社区教育的有效抓手。工作室在进一步准确定位中,将最先进的社区教育研究成果引入社区进行实践,并结合街道社区教育的特色、特点开展工作,破解社区教育发展的难题,总结提炼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成为长宁区持续发挥社区教育示范效应中的又一亮点。

参考文献:

1、天山路街道,《聚资源 创特色 树品牌》,《学在数字长宁探索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陈设立主编。

2、商大正,《工作室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6期。

3、中国画院探索新路工作室模式唱主角,

http://news.sina.com.cn/cl/2003-08-25/1429631412s.shtml。

(本文作者:张雯,女,現任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行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社区教育工作室新模式探索

张 雯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运作现状和功能设计的分析,结合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工作室模式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探索当前形式下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从而形成以设立实验研究工作室为形式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使社区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居民的需求。

关键字:社区教育 ; 工作室模式 ; 实验研究

一、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成立背景

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机制,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和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经过酝酿,达成共识,决定联合四方优势,成立“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2010年6月17日,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内正式揭牌成立。 作为长宁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举措,2009年长宁区学习办委托了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在全区社区学校中开展了“长宁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此次评估为市级有关单位了解长宁区基层社区教育部门建设情况提供了有效渠道,其中市教育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在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评估时了解到学校以独创的特色教学工作室模式吸引优秀师资力量在社区学校内安营扎寨,形成资源高度整合、有效利用的良好形势,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模式颠覆了固有的行业领域和管理层级限制,为合作共建提供可行性。作为市级科研单位,市教育科学院也希望能以类似的合作形式在社区内建立实体化的实践基地,以进行社区教育科研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换和应用,实现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

这一需求得到了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的积极响应。作为在此次评估中脱颖而出的规范化建设优秀社区学校,天山社区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上需要更高的定位和更新的理念,对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后的整改工作——增强社区教育软实力需要更专业的指导。街道领导充分意识到了学校的发展内需,本着为市民提供最优质的社区教育为理念,决定以工作室为形式,从区域限制中跳出去,将专业力量引进来,建立新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体系。这一决定是长宁区社区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发展策略的具体实施,更促成了市教育科学院建立科研实践基地设想的实现。

长宁区学习办与长宁区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功能,成为市级单位与基层社区合

作的桥梁纽带,极力促成了工作室的建立。区学习办考量了区域社区教育的发展全局,将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后的深化和延伸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区学校建设的重点,希望工作室的建立能以促进天山社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为出发点,从点到面、从面到点地带动全区社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成为能够在全区产生辐射作用的社区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社区学院在推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实验研究网络将区层面的社区教育研究力量延伸至社区,工作室的出现将成为网络中新的重要载体。这一工作室还将牵头建立和优化街道社区教育研究平台,对市、区的实验研究力量兼收并蓄,并根据街道的具体环境进行转化,加以实践利用。

在街道层面设立市级实验研究工作室可以说是上海市首创,是长宁区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之举,是市、区、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机构从垂直领导向谋求合作方向发展的标志。工作室的建立和运作将探索出一条挖掘优质资源、专家联手引领、市区共同合作,进行社区教育研究、形成合作与共享的良性循环、提高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道路。

二、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实施要点

工作室以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为一方联合与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建立合作机制,成立了四方联合的领导小组及具体操作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教科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社区学院及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由四家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

在合作协议中确定了工作室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主要有:1、以实验项目为抓手,推动街道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并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2、为长宁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成果推广试点服务;3、作为开展社区教育应用研究的实践基地;4、自发或受委托地承担好社区教育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5、协助做好社区教育定性经验总结;6、提供指导性社区教育事务服务。工作室以“三实”作为指导方向,即“一要实验、二要实践、三要实际”,旨在将工作室切实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的亮点。

为保障实践工作的开展,工作室建立了日常运作机制和相应制度,成员经过协商制定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工作制度》,并逐步细化为《实验研究管理制度》、《工作室管理和发展制度》、《工作室成果研发制度》等各项具体操作制度,以实现工作室的发展性、研究性、服务性。工作小组结合街道社区学校的具体工作,制定阶段性配套工作室计划,对有关工作进行分解,明确各项工作推进时间段。为保障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参与单位间建立了联络员网络、实行例会制度,确保沟通及时有效。为强化宣传力度,工作室建立了宣传工作机制,每月以一至两期《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简报》集中反映工作室当月工作情况;不定期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上发表实验研究成果。

为搭建、利用好这一平台,着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沟通的渠道、研究的场所、实验的基地和推广的平台,区学习办对工作室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设计:

研究指导功能。以工作室为龙头,建立工作室——社区学校——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

研究网络,配套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工作室负责开展以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课题为引领的各项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整合市、区各类教育研究资源,为辖区内的社区教育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提高街道层面社区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

实践服务功能。作为将研究理论投入实践验证的实体化基地,工作室将为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研究数据,在提高天山社区学校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为参与单位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服务。工作室还将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为成果推广提供服务,加速研究理论投入实践应用的进程,为实验项目成果的有效利用提供渠道。

品牌引领功能。天山路街道将工作室作为社区学校的特色品牌,正积极引进和完善各类工作室。将已成立的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作为“教育研究工作室”即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陆续成立“教育培训工作室”即指导社区学校、教学点、区域单位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将现有的书法、面塑等工作室作为“教学实践工作室”即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功能的工作室。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作为第一类工作室将起到对其它两类工作室的引领指导作用,在社区学校优化品牌过程中发挥主导力量。

辐射带动功能。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拟定了实验研究成果辐射机制,计划定期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会、论坛等形式向外宣传、推广。工作室还将逐步拓展成为全区社区教育研究力量,建设成为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实验研究基地。同时,工作室将带动起全区的科研力量,培养一批社区教育研究队伍,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社会参与功能。工作室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辖区内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受众面,积极探索社区内老年人、青少年、特殊人群等各类人群的社区教育形式,引导社区团队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而因其市、区、街合作共建的形式,工作室更可将社区教育资源范围拓展至全市,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形成资源联盟形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社会参与度,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并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媒介。

三、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室模式初步成效

1、规范建设、特色深化

工作室结合长宁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对社区学校的建设情况作了全面分析,提出协助天山社区学校建立一张“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条块联动”的立体式社区学校管理网格。在此管理网格下建立一个顺应终身教育体系、合乎天山发展的社区学校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在教学点规范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工作室配合街道挖掘各教学点试点特色,协助其逐步培育和形成自己的“一居一特”项目,在提升了教学点教学活动品质的同时,也对办好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引导探索、鼓励创造

工作室将“悦归斋”书画工作室、张书嘉面塑工作室作为重点引导的社区教育实践工作室,提出提升品牌效应的具体策略。建议这类实践型工作室在运作中淡化学科性,以综合的

课程设计将教育活动与市民素养的熏陶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员探索具有个性的创作之路,促进了学员能力的发展。

工作室提出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居民自治程度、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工作室与社区内越剧队、舞蹈队、时装队等团队建立骨干联络机制,通过定期参与观察,制定扶持策略,引导团队自主开展学习沙龙活动,使社区团队逐步由活动型团队转变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型团队。

3、项目引领、课题深化

工作室成立不久,就以全面协助天山路街道做好实验项目《加强社区闲散青少年就业指导与培训的实验》结题工作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室成员参考项目开展情况,着重关注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提炼,分析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指导培训的反馈评价体系形式,给予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意见,使这一项目顺利结题并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同样天山社区的课题《社区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也在工作室的指导下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研究课题评选二等奖。

工作室以实验项目为重点、以社区教育课题为抓手建立与街道、社区学校的实验项目长效研发机制,实现项目共创、实验共研、成果共享。工作室着重关注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提炼,分析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指导培训的反馈评价体系形式,协助街道做好实验项目的实践转化和成效推广。

4、专业服务、决策咨询

工作室除以社区教育实验研究为主体工作外,还将引进专业性的指导力量为天山路街道学习型社区建设事务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室为街道、社区学校参评各项创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及创建方案,提高街道和社区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2010年,天山路街道连续成功创建了全国及市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市学习型社区达标单位及市示范性老年学校。工作室还陆续参与到全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教学点规范化建设、数字化学习推进等工作中,在全区范围内发挥专业引领优势。2011年,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天山路街道将推进工作重心向街镇下移,已有多家教学点试点在规范化建设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还涌现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市级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和优秀学习型团队。

结语

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天山路街道工作室的成立是长宁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教育研究专家深入社区实践的一个有效平台,是天山路街道推进特色社区教育的有效抓手。工作室在进一步准确定位中,将最先进的社区教育研究成果引入社区进行实践,并结合街道社区教育的特色、特点开展工作,破解社区教育发展的难题,总结提炼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成为长宁区持续发挥社区教育示范效应中的又一亮点。

参考文献:

1、天山路街道,《聚资源 创特色 树品牌》,《学在数字长宁探索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陈设立主编。

2、商大正,《工作室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6期。

3、中国画院探索新路工作室模式唱主角,

http://news.sina.com.cn/cl/2003-08-25/1429631412s.shtml。

(本文作者:张雯,女,現任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行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相关文章

  • 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探讨
  • ·2851· ·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探讨 吴军 [摘要]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长宁区试行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 医生制服务工作.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对现 ...查看


  • 县区五年工作调研报告
  • 相关县区调研报告 一.工作成效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五年来,两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速达到13%以上,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 ...查看


  • 长宁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 长宁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2009年11月 一.长宁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 ...查看


  • 长宁:精准扶贫出成效
  • 2016以来,长宁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五看",即一看道路畅不畅.二看房屋靓不靓.三看产业壮不壮.四看环境棒不棒.五看农民上不上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强化措施,精准发力,扎实推 ...查看


  • 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自评报告
  • 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自评报告 根据<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学前教育专业评估方案(试行) >,按照宜宾市教育局的要求,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自查, 比对举办学前教育的基本条件,现将我 ...查看


  • 长宁区复旦小学简介
  • 长宁区复旦小学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长宁区复旦小学地处具有人文底蕴的新华社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前身为 创办于1920年的法华镇路第二小学,1996年4月,原区内七所小学合并,定名为幸福小学.2014年2月,更名为复旦小学. 学校秉承 ...查看


  •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
  •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 (第59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6月29日 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 顺利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 6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市数字 ...查看


  •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
  •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 长宁实验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国也在创新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以及先进技 ...查看


  •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 2014 5 总第一百六十七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延展课堂时空 涂润生命底色 --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系列研讨活动之三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