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规划:打造最好的自己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洪大鹏 通讯员 董 澄 王志龙 时间:2013-07-02 04:27:03
方 汉绘
视点提要
建筑大厦要有设计图纸,海上航行需要卫星导航,而人生同样要有相对明确的规划和方向。将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虽说“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作为新时期的军校大学生,必须对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做好规划,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接受挑战,到基层部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谱写人生最美的青春篇章。
包分配不代表“包”能力
新训结束,从军事训练基地返回学院后的第一天,新闻系学员8队就组织了一场“考上军校意味着什么”的谈心教育。会上,教导员左凌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学员张砥至今印象深刻。
“进了军校穿上军装,便意味着毕业时不用为找工作发愁,但部队同样会大浪淘沙,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张砥将教导员的这番话记在心里,早早地给自己定了大学4年的奋斗计划:大一打基础,大二练笔头,大三学专业,大四强素质。两年下来,张砥平均成绩排名第一。最近,一部以学员队生活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在她的导演下最终拍摄完成。
学员董天渠的勤奋和刻苦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从地方大学参军入伍,又从基层部队考学到军队院校,中间经历的许多坎坎坷坷,让他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入学就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他坚信: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和通行证。
扬长的同时还须补短
5月21日,第十七届解放军报奖学金张榜揭晓。大四学员卢灿峰暨去年获得二等奖后,今年如愿摘得桂冠。
在入学时他就对自己做了全方位分析,最终把突破口放在英语和写作上。通过不懈努力,他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接连获奖,在新闻写作上同样收获颇丰。“但想要全方位的进步,不能只‘扬长’,更要‘补短’。”体能素质是他的短板,经过两年努力,他体能上来了,还获得1500米冠军。
对于成长规划,博士生刘鹏最大的感受是,“规划再好,如果没有坚持和实践,那也不能变为现实”。2005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理论系后,刘鹏和他的同学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去年,他成为学院第一个本硕博连读的学员,而有些曾经一起奋斗的同窗学友,因为种种原因,早已将最初的规划束之高阁。
让小规划对接大舞台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只要勇敢接受挑战并为之努力拼搏,就能赢得精彩。”李贤福说出了自己对成长规划的看法。
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前,李贤福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做军校政治理论教员一直是他的理想。毕业分配时,一纸命令却把他分到了成都军区某部排长的岗位上。
李贤福没有放弃,在新的岗位上他同样交出了优秀答卷——他和战友们先后完成了重庆市抗旱救灾、抗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带领的连队荣获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个人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让个人规划对接军队建设大舞台,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优秀毕业学员、南京军区某旅政委陶向明的真切感受。
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陶向明主动申请去“硬骨头六连”。面对同学们的不理解,他却立志要在基层有所作为。读研期间就为到基层任职做好充分准备的他,很快干出了不凡的业绩。今年4月回到母校与研究生座谈交流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献身基层,我们都能在军营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
成长规划:打造最好的自己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洪大鹏 通讯员 董 澄 王志龙 时间:2013-07-02 04:27:03
方 汉绘
视点提要
建筑大厦要有设计图纸,海上航行需要卫星导航,而人生同样要有相对明确的规划和方向。将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虽说“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作为新时期的军校大学生,必须对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做好规划,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接受挑战,到基层部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谱写人生最美的青春篇章。
包分配不代表“包”能力
新训结束,从军事训练基地返回学院后的第一天,新闻系学员8队就组织了一场“考上军校意味着什么”的谈心教育。会上,教导员左凌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学员张砥至今印象深刻。
“进了军校穿上军装,便意味着毕业时不用为找工作发愁,但部队同样会大浪淘沙,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张砥将教导员的这番话记在心里,早早地给自己定了大学4年的奋斗计划:大一打基础,大二练笔头,大三学专业,大四强素质。两年下来,张砥平均成绩排名第一。最近,一部以学员队生活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在她的导演下最终拍摄完成。
学员董天渠的勤奋和刻苦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从地方大学参军入伍,又从基层部队考学到军队院校,中间经历的许多坎坎坷坷,让他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入学就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他坚信: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和通行证。
扬长的同时还须补短
5月21日,第十七届解放军报奖学金张榜揭晓。大四学员卢灿峰暨去年获得二等奖后,今年如愿摘得桂冠。
在入学时他就对自己做了全方位分析,最终把突破口放在英语和写作上。通过不懈努力,他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接连获奖,在新闻写作上同样收获颇丰。“但想要全方位的进步,不能只‘扬长’,更要‘补短’。”体能素质是他的短板,经过两年努力,他体能上来了,还获得1500米冠军。
对于成长规划,博士生刘鹏最大的感受是,“规划再好,如果没有坚持和实践,那也不能变为现实”。2005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理论系后,刘鹏和他的同学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去年,他成为学院第一个本硕博连读的学员,而有些曾经一起奋斗的同窗学友,因为种种原因,早已将最初的规划束之高阁。
让小规划对接大舞台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只要勇敢接受挑战并为之努力拼搏,就能赢得精彩。”李贤福说出了自己对成长规划的看法。
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前,李贤福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做军校政治理论教员一直是他的理想。毕业分配时,一纸命令却把他分到了成都军区某部排长的岗位上。
李贤福没有放弃,在新的岗位上他同样交出了优秀答卷——他和战友们先后完成了重庆市抗旱救灾、抗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带领的连队荣获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个人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让个人规划对接军队建设大舞台,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优秀毕业学员、南京军区某旅政委陶向明的真切感受。
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陶向明主动申请去“硬骨头六连”。面对同学们的不理解,他却立志要在基层有所作为。读研期间就为到基层任职做好充分准备的他,很快干出了不凡的业绩。今年4月回到母校与研究生座谈交流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献身基层,我们都能在军营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