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本聚焦于孤儿收养的新闻事件,却成为众多记者抱怨采访难的导火索。
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民间收养弃婴孤儿的袁厉害家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试图还原孤儿救助体系的漏洞,推动政府部门对此加以完善。不过,对这一新闻事件报道的转向,恰恰就出现在这个节点。
人民日报就该事件向民政部发去了采访要求,然而一直得不到回应。1月8日,人民日报记者再次致电民政部,询问对该采访的安排,没想到一上午打了15通电话,最终只得到“领导不在”的答复。1月9日,人民日报记者将采访过程写成报道刊发,并在微博上进行了呈现。
这一报道迅速成为新闻热点,人们将目光从孤儿收养事件转移到记者采访难上。1月9日,民政部派出代表专程到人民日报接受专访,表示电话事件“具有偶然性”。但在微博上,众多记者大倒苦水,写下了自己采访政府部门的种种不易。
其实,这并非记者们遇到的新问题,多年来,采访政府部门一直是让众多记者头疼的麻烦事儿。是什么让政府部门不能积极面对媒体?
首先是观念依然没有转变过来。尽管中央一再强调政府官员的“人民公仆”定位,但在不少官员心中,服务社会的观念依然只是冠冕堂皇的套话。对大多数官员来说,习惯了自上而下地传递信息,只有当自己需要讲话的时候才会发出声音,而当社会需要而自己不想说话的时候,往往是一拖了之、一推了之。
其次,自身的工作确实存在问题,不敢接受媒体的监督,也不敢面对记者的采访。此时如有记者要求采访,他们就会不仅不积极配合,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公关”甚至威胁。
再次,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尚待提高。1983年我国就已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官员面对记者不知道怎样才能将一个问题讲清楚,有些甚至紧张过度。一次笔者参加某部委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结束时,很多记者围上去继续发问,但新闻发言人满头大汗,一路小跑进了电梯,大喊“赶紧关门”,其紧张心态可见一斑。
最后,上级领导的指示影响着官员对媒体的“发声”。在一次座谈会上,某地宣传部长对记者倒苦水:“我们平时就想尽办法让市委书记、市长适应媒体的监督,但一旦出了负面新闻,领导却让宣传部门去灭火,这样一来,没有谁敢出来面对媒体。”
媒体是对整个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力量,政府部门当然是被监督的重点,政府部门需要转变观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惯被媒体监督。
媒体并不是混乱制造者。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媒体提供信息,连接着政府部门、企业、普通民众,是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纽带。善待媒体、善待记者、善用话语权,是政府部门善待民众的基础,这关乎执政能力,也关乎执政理念。当某一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众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给出相关解释的时候,如果还彼此推诿,不仅是对媒体的不尊重,更是对民众的漠视。
从现实情况看,媒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个体化。在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必看内容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拥有信息发布平台。对问题总是回避,不发声,势必会引发更多矛盾与摩擦。政府部门勇于面对媒体,勇于接受监督,勇于加强沟通,才能减少社会矛盾,促进问题解决,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个原本聚焦于孤儿收养的新闻事件,却成为众多记者抱怨采访难的导火索。
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民间收养弃婴孤儿的袁厉害家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试图还原孤儿救助体系的漏洞,推动政府部门对此加以完善。不过,对这一新闻事件报道的转向,恰恰就出现在这个节点。
人民日报就该事件向民政部发去了采访要求,然而一直得不到回应。1月8日,人民日报记者再次致电民政部,询问对该采访的安排,没想到一上午打了15通电话,最终只得到“领导不在”的答复。1月9日,人民日报记者将采访过程写成报道刊发,并在微博上进行了呈现。
这一报道迅速成为新闻热点,人们将目光从孤儿收养事件转移到记者采访难上。1月9日,民政部派出代表专程到人民日报接受专访,表示电话事件“具有偶然性”。但在微博上,众多记者大倒苦水,写下了自己采访政府部门的种种不易。
其实,这并非记者们遇到的新问题,多年来,采访政府部门一直是让众多记者头疼的麻烦事儿。是什么让政府部门不能积极面对媒体?
首先是观念依然没有转变过来。尽管中央一再强调政府官员的“人民公仆”定位,但在不少官员心中,服务社会的观念依然只是冠冕堂皇的套话。对大多数官员来说,习惯了自上而下地传递信息,只有当自己需要讲话的时候才会发出声音,而当社会需要而自己不想说话的时候,往往是一拖了之、一推了之。
其次,自身的工作确实存在问题,不敢接受媒体的监督,也不敢面对记者的采访。此时如有记者要求采访,他们就会不仅不积极配合,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公关”甚至威胁。
再次,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尚待提高。1983年我国就已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官员面对记者不知道怎样才能将一个问题讲清楚,有些甚至紧张过度。一次笔者参加某部委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结束时,很多记者围上去继续发问,但新闻发言人满头大汗,一路小跑进了电梯,大喊“赶紧关门”,其紧张心态可见一斑。
最后,上级领导的指示影响着官员对媒体的“发声”。在一次座谈会上,某地宣传部长对记者倒苦水:“我们平时就想尽办法让市委书记、市长适应媒体的监督,但一旦出了负面新闻,领导却让宣传部门去灭火,这样一来,没有谁敢出来面对媒体。”
媒体是对整个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力量,政府部门当然是被监督的重点,政府部门需要转变观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惯被媒体监督。
媒体并不是混乱制造者。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媒体提供信息,连接着政府部门、企业、普通民众,是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纽带。善待媒体、善待记者、善用话语权,是政府部门善待民众的基础,这关乎执政能力,也关乎执政理念。当某一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众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给出相关解释的时候,如果还彼此推诿,不仅是对媒体的不尊重,更是对民众的漠视。
从现实情况看,媒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个体化。在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必看内容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拥有信息发布平台。对问题总是回避,不发声,势必会引发更多矛盾与摩擦。政府部门勇于面对媒体,勇于接受监督,勇于加强沟通,才能减少社会矛盾,促进问题解决,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