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及临床意义

l引言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和脊髓,深藏在骨骼包围的颅

腔和椎管内,结构精细,一般物理学诊断不易达到,故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CT、磁共振的问世提供了直接的断面图像,尤其是磁共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可明确病变的有无,及其位置、大小、数目和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2适应证

目前,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在

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适应证有:脑肿瘤,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颅脑外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结核、脑寄生虫病等;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先天性颅脑畸形或代谢性疾病: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结节性硬化等;各种脊髓病变,包括脊髓肿瘤、炎症、脱髓鞘疾病、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

3优势和限度

磁共振被誉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继CT之后又一重大

突破,其优点有:无电离辐射性损害,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多方向切层,磁共振具有直接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等任意平面的成像;多参数成像,磁共振成像参数多,有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T一)、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流动效应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即可获得某种成像参数的加权像,综合各种不同的脉冲序列成像,便可获得有关病变组织特性的信息;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共振具有比CT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因此显示解剖结构较CT更清楚、直观。在颅脑显示大脑皮质、髓质、脑内基底核等结构更清晰,且较CT显示病变更敏感,如脱髓鞘病变及微小梗塞灶等;无骨性伪影影响,不受骨质及空气伪影影响,因此对靠近颅底、后颅窝及脑干病变的诊断较CT容易;不需造影药即可获得血管结构的影像,由于流空效应,流动的血液在磁共振表现为无信号,因此磁共振不用造影药便可分辨血管和软组织,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但是磁共振成像对钙化显示的敏感性低,一般小的钙

化灶很易遗漏,因此对以钙化为病理特点的病变定性较差。此外,由于各组织之间、各组织与其病理过程之间,以及各不同病理过程之间的氢质子密度、Tl、T2值都有较多的相互重叠,信号强度相互接近,因此虽然磁共振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敏感性也较高,但其征象的特异性仍是有限的。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和疾病病程的特点,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

4扫描序列的选择

4.1常规序列

般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l加权像及T2加权像检查,

通过组织或病变的Tl或T2信号特点来判断其组织特性。例如脑脊液或囊性病变具有长Tl、长T2特性,Tl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明亮高信号。脂肪在Tl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出血的亚急性和慢性期,其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具明显的顺磁

性,使T.缩短,因此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钙化则因无游离氢质子,rrl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低信号。大多数肿瘤组织的T,和T2值均较正常组织延长,一般实质性肿瘤在T一加权像可低于正常组织,但不如液体的信号低,T2加权像可呈高信号,但不如液体的信号明亮。肿瘤发生液化坏死时其Tl和T2值均比实质性瘤体更长,因此T,加权像为更低信号,而T2加权像为更高信号。一般来说T一加权像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T2加权像显示病变较敏感。

4.2快速扫描序列

目前高档的磁共振机均具有各种快速扫描软件,以缩

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如利用梯度回波的稳定快速成像序列和快速小角度激发,弛豫增强快速采集序列及平面回波成像等。

4.3水抑制序列

又称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它是将自由水如脑脊液

的高信号抑制为零,又得到T2加权像序列对病灶检出敏感的优点,较广泛应用于颅脑病变,尤其是多发性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脑肿瘤及炎症等。

4.4脂肪抑制序列

脂肪抑制序列是将高信号的脂肪信号抑制,以达到诊

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可用来鉴别含脂类物质(脂肪瘤、畸胎瘤等)和含血病灶(出血)。 4.5增强扫描

为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需要,磁共振检查常需进行增

强扫描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应用指征为:①鉴别肿瘤与其它病变,提供定性诊断依据;②对感染性病变和脱髓鞘疾病的早期诊断;③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如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垂体微腺瘤等;④血管性疾病的诊断;⑤多发病变中平扫未能显示的病灶,如脑转移瘤。

4.6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无创伤性显

示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脑疾病。主要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用于肿瘤病变可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血管是否受侵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

5.1颅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影像检查是

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其目的在于确定有无肿瘤,并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磁共振通过多方向扫描,较CT更加全面地明确肿瘤的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由于磁共振不受颅底骨质伪影的影响,对颅底、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的诊断较CT容易,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达90%以上,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5.1、l脑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I级星形细胞瘤T。加权像呈低信号,T:加权像呈高信号,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I1一IV级肿瘤多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多呈不规则环形或不均匀强化。

磁共振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利于对疾病的预后

判定,一般恶性程度越高,其T-值愈长,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磁共振对肿瘤定位准确,但由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影像相互重叠,因此准确分级有时较难。对于以钙化为特征的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因CT显示钙化比磁共振直观,因此对

其定性诊断CT较磁共振好。对于幕下肿瘤的诊断及鉴别,由于没有后颅窝颅骨伪影的影响,应首选磁共振。

5.1.2脑膜瘤影像特点是多以广基与硬脑膜或颅骨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磁共振信号与脑组织信号接近,T。加权像和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磁共振对脑膜瘤的显示有良好的效果,显示肿瘤与相

邻结构和大血管的关系、颅底扁平状脑膜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等,磁共振较CT具有独特优势,磁共振血管造影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及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

5.1.3垂体瘤磁共振诊断垂体腺瘤可靠,95%以上的垂

体腺瘤可作出诊断,但组织分型需结合临床。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异常,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大腺瘤表现为蝶鞍扩大,图像的矢状及冠状面显示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并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瘤在T。加权

像呈信号或稍低信号,T:加权像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早期较正常垂体信号低,晚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基底动脉环、海绵窦、三脑室和视交叉的关系,冠状及矢状面对鞍区肿瘤的观察较CT直观。

血管造影可较好显示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

5.1.4听神经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临床上以听力障碍为主要症状。影像特点是以桥脑小脑角内听道开口为中心,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者T。加权像信号更低,T:加权像信号更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增强。 磁共振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范围,但CT显示内听

道骨质破坏较磁共振直观;小于lcm的局限于内听道内的微小听神经瘤必须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否则容易漏诊。

5.1.5转移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为多发。多见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大小不等,T。加权像呈低信号,r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小肿瘤大水肿是其特点,易发生坏死,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磁共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优于CT,特别是对颅底、颅

顶以及幕下脑干和小脑转移灶的显示,显示lcm以下的小转移灶,磁共振也优于CT。 5.2脑血管病

5.2.1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血肿信号随血肿形成时间及磁场强度有关,急性期血肿磁共振信号复杂,不如CT简单、直观,加上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不能进入磁场,因此,急性期脑出血应首选CT检查。亚急性或慢性期血肿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环,此期磁共振有特征,应首选磁共振检查。

5.2.2脑梗死脑梗死是脑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改变。缺血性脑梗死特点是梗死灶常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应区一致,呈扇形、梯形或长方形。磁共振对脑梗死灶发现早敏感性高,发病l小时可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2—6小时即可出现信号异常,尤其是T加权像呈高信号,而此时CT检查常为阴性。因此当临床怀疑有脑梗死病人应首选磁共振检查,以及早发现梗死灶。

腔隙性脑梗死是深部小血管闭塞所致,缺血灶l0一l5

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磁共振对腔隙性梗死灶敏感,尤其是T:加权像和水抑制成像,对显示早期梗死(6小时内)、小梗死灶及幕下梗死灶均优于CT,因此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5.2.3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常见病因。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瘤内血栓及载瘤动脉,可部分取代数字减影显影技术。瘤腔在

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呈圆形低信号,血栓则显示为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但由于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对2mm以下的动脉瘤常难以显示,目前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但全部血栓化的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而磁共振可显示。 5.2.4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最常见。好发于大脑

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磁共振可见扩张的流空的畸形血管团以及显示合并的脑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及脑萎缩等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及引流血管。

5.3颅脑外伤

对于颅脑外伤,头颅平片简单易行,可发现颅骨骨

折。CT检查安全而迅速,可直接显示血肿及脑挫裂伤,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磁共振由于成像时间相对较长,加之许多急救设施不能接近磁共振机器,因此急性脑外伤多不首选磁共振检查。但磁共振对评价亚急性、慢性期脑损伤和脑干损伤有帮助。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常显示为等密度,给诊断带来困难,磁共振T一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具有特征,加上磁共振多平面成像,比CT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肿,特别是CT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磁共振更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磁共振比CT敏感,尤其是T加权像,而CT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低,仅为20%50%。

5.4颅脑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的病种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结核、真菌

和寄生虫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核性脑膜炎好发于脑底池,以脑膜渗出和肉芽肿为基本病变,常合并脑积水。脑脓肿多发于颢叶和小脑,脓腔形成后呈长rr1、长T:改变,增强扫描后呈光滑规则环形强化。 5.5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脱髓鞘疾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病理表现为神经髓鞘

脱失的神经系统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均无助于诊断。磁共振能显示病变并做出定位与定量诊断,尤其是T:加权像更加敏感,优于CT,是目前诊断脱髓鞘疾病的首选方法。临床较常见的是多发性硬化,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磁共振显示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以及深部脑组织、脑干及脊髓等。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称“直角脱髓鞘征象”,T一加权像低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块有明显强化。

5.6颅脑先天性疾病

包括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灰质异

位、结节性硬化等。除结节性硬化CT显示钙化结节优于磁共振外,其余先天性病变磁共振均优于C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可更直观地显示各种先天性畸形情况。

5.7脊髓疾病

磁共振矢状及冠状面结合横断面,可直观地显示椎管

内肿瘤的位置(脊髓内、髓外硬膜内或髓外硬膜外)、大小、范围,从而推测其性质,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对于外伤后脊髓变性软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及先 天性脊髓畸形等,磁共振亦可直观显示。目前磁共振是脊髓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脊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梭形膨大,rr1加权像信号低于

脊髓,T加权像呈高信号,坏死及囊变表现为更长rr1和长T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强化一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为神经鞘瘤,T一加权像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脊髓受压移位,横断及冠状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肿瘤穿出神经孑L的方向和哑铃状肿瘤的全貌。脊髓软化及脊髓空洞症rr1加权像低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与液体信号一致。

6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进展

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集中于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

及脑功能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是以图像来显示分子微观运动的检查技

术;而灌注成像是用来反映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其血流灌注情况,评估局部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的磁共振检查技术。目前在神经系统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方面,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检出早期梗死灶,区分新旧梗死灶、低血流灌注区和功能区,帮助早期诊断和估计病变的程

度,便于早期治疗。

脑功能成像是以磁共振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状态

的检查技术。它主要借助快或超快速磁共振扫描技术,测量人脑在思维、视、听觉或肢体活动时,相应脑区脑组织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氧含量以及局部灌注状态等的变

化,并显示于磁共振图像上。目前仍在研究阶段,用以确定脑组织的功能部位。临床已用于脑部手术前计划的制定,如癫痫手术前,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检查识别并保护功能区;了解脑卒中偏瘫病人脑的恢复能力,以及精神疾病脑神经活动的研究等。

磁共振波谱是利用磁共振中化学位移来测定分子组成

及空间定位的一种检测方法,可反映组织生化及代谢信息。目前常用于磁共振波谱检测的有氢一磁共振波谱及磷一磁共振波谱,可用来检测体内许多微量代谢物,如肌酸、胆碱、谷氨酸、乳酸和N一乙酰天冬氨酸等;磷一磁共振波谱则广泛应用在研究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在诊断顷脑疾病方面应用于脑肿瘤、脑卒中、癫痫及老年性痴呆等。如脑肿瘤时胆碱增高,而N一乙酰天冬氨酸降低,表现比例失调;脑卒中病人如N一乙酰天冬氨酸、磷酸肌酸及乳酸盐下降,则病程恢复缓慢。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及临床意义

l引言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和脊髓,深藏在骨骼包围的颅

腔和椎管内,结构精细,一般物理学诊断不易达到,故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CT、磁共振的问世提供了直接的断面图像,尤其是磁共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可明确病变的有无,及其位置、大小、数目和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2适应证

目前,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在

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适应证有:脑肿瘤,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颅脑外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结核、脑寄生虫病等;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先天性颅脑畸形或代谢性疾病: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结节性硬化等;各种脊髓病变,包括脊髓肿瘤、炎症、脱髓鞘疾病、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

3优势和限度

磁共振被誉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继CT之后又一重大

突破,其优点有:无电离辐射性损害,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多方向切层,磁共振具有直接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等任意平面的成像;多参数成像,磁共振成像参数多,有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T一)、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流动效应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即可获得某种成像参数的加权像,综合各种不同的脉冲序列成像,便可获得有关病变组织特性的信息;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共振具有比CT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因此显示解剖结构较CT更清楚、直观。在颅脑显示大脑皮质、髓质、脑内基底核等结构更清晰,且较CT显示病变更敏感,如脱髓鞘病变及微小梗塞灶等;无骨性伪影影响,不受骨质及空气伪影影响,因此对靠近颅底、后颅窝及脑干病变的诊断较CT容易;不需造影药即可获得血管结构的影像,由于流空效应,流动的血液在磁共振表现为无信号,因此磁共振不用造影药便可分辨血管和软组织,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但是磁共振成像对钙化显示的敏感性低,一般小的钙

化灶很易遗漏,因此对以钙化为病理特点的病变定性较差。此外,由于各组织之间、各组织与其病理过程之间,以及各不同病理过程之间的氢质子密度、Tl、T2值都有较多的相互重叠,信号强度相互接近,因此虽然磁共振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敏感性也较高,但其征象的特异性仍是有限的。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和疾病病程的特点,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

4扫描序列的选择

4.1常规序列

般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l加权像及T2加权像检查,

通过组织或病变的Tl或T2信号特点来判断其组织特性。例如脑脊液或囊性病变具有长Tl、长T2特性,Tl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明亮高信号。脂肪在Tl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出血的亚急性和慢性期,其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具明显的顺磁

性,使T.缩短,因此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钙化则因无游离氢质子,rrl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低信号。大多数肿瘤组织的T,和T2值均较正常组织延长,一般实质性肿瘤在T一加权像可低于正常组织,但不如液体的信号低,T2加权像可呈高信号,但不如液体的信号明亮。肿瘤发生液化坏死时其Tl和T2值均比实质性瘤体更长,因此T,加权像为更低信号,而T2加权像为更高信号。一般来说T一加权像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T2加权像显示病变较敏感。

4.2快速扫描序列

目前高档的磁共振机均具有各种快速扫描软件,以缩

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如利用梯度回波的稳定快速成像序列和快速小角度激发,弛豫增强快速采集序列及平面回波成像等。

4.3水抑制序列

又称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它是将自由水如脑脊液

的高信号抑制为零,又得到T2加权像序列对病灶检出敏感的优点,较广泛应用于颅脑病变,尤其是多发性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脑肿瘤及炎症等。

4.4脂肪抑制序列

脂肪抑制序列是将高信号的脂肪信号抑制,以达到诊

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可用来鉴别含脂类物质(脂肪瘤、畸胎瘤等)和含血病灶(出血)。 4.5增强扫描

为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需要,磁共振检查常需进行增

强扫描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应用指征为:①鉴别肿瘤与其它病变,提供定性诊断依据;②对感染性病变和脱髓鞘疾病的早期诊断;③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如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垂体微腺瘤等;④血管性疾病的诊断;⑤多发病变中平扫未能显示的病灶,如脑转移瘤。

4.6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无创伤性显

示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脑疾病。主要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用于肿瘤病变可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血管是否受侵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

5.1颅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影像检查是

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其目的在于确定有无肿瘤,并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磁共振通过多方向扫描,较CT更加全面地明确肿瘤的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由于磁共振不受颅底骨质伪影的影响,对颅底、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的诊断较CT容易,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达90%以上,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5.1、l脑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I级星形细胞瘤T。加权像呈低信号,T:加权像呈高信号,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I1一IV级肿瘤多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多呈不规则环形或不均匀强化。

磁共振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利于对疾病的预后

判定,一般恶性程度越高,其T-值愈长,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磁共振对肿瘤定位准确,但由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影像相互重叠,因此准确分级有时较难。对于以钙化为特征的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因CT显示钙化比磁共振直观,因此对

其定性诊断CT较磁共振好。对于幕下肿瘤的诊断及鉴别,由于没有后颅窝颅骨伪影的影响,应首选磁共振。

5.1.2脑膜瘤影像特点是多以广基与硬脑膜或颅骨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磁共振信号与脑组织信号接近,T。加权像和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磁共振对脑膜瘤的显示有良好的效果,显示肿瘤与相

邻结构和大血管的关系、颅底扁平状脑膜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等,磁共振较CT具有独特优势,磁共振血管造影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及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

5.1.3垂体瘤磁共振诊断垂体腺瘤可靠,95%以上的垂

体腺瘤可作出诊断,但组织分型需结合临床。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异常,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大腺瘤表现为蝶鞍扩大,图像的矢状及冠状面显示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并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瘤在T。加权

像呈信号或稍低信号,T:加权像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早期较正常垂体信号低,晚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基底动脉环、海绵窦、三脑室和视交叉的关系,冠状及矢状面对鞍区肿瘤的观察较CT直观。

血管造影可较好显示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

5.1.4听神经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临床上以听力障碍为主要症状。影像特点是以桥脑小脑角内听道开口为中心,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加权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者T。加权像信号更低,T:加权像信号更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增强。 磁共振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范围,但CT显示内听

道骨质破坏较磁共振直观;小于lcm的局限于内听道内的微小听神经瘤必须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否则容易漏诊。

5.1.5转移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为多发。多见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大小不等,T。加权像呈低信号,r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小肿瘤大水肿是其特点,易发生坏死,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磁共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优于CT,特别是对颅底、颅

顶以及幕下脑干和小脑转移灶的显示,显示lcm以下的小转移灶,磁共振也优于CT。 5.2脑血管病

5.2.1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血肿信号随血肿形成时间及磁场强度有关,急性期血肿磁共振信号复杂,不如CT简单、直观,加上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不能进入磁场,因此,急性期脑出血应首选CT检查。亚急性或慢性期血肿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环,此期磁共振有特征,应首选磁共振检查。

5.2.2脑梗死脑梗死是脑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改变。缺血性脑梗死特点是梗死灶常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应区一致,呈扇形、梯形或长方形。磁共振对脑梗死灶发现早敏感性高,发病l小时可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2—6小时即可出现信号异常,尤其是T加权像呈高信号,而此时CT检查常为阴性。因此当临床怀疑有脑梗死病人应首选磁共振检查,以及早发现梗死灶。

腔隙性脑梗死是深部小血管闭塞所致,缺血灶l0一l5

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磁共振对腔隙性梗死灶敏感,尤其是T:加权像和水抑制成像,对显示早期梗死(6小时内)、小梗死灶及幕下梗死灶均优于CT,因此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5.2.3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常见病因。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瘤内血栓及载瘤动脉,可部分取代数字减影显影技术。瘤腔在

T.加权像及T:加权像均呈圆形低信号,血栓则显示为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但由于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对2mm以下的动脉瘤常难以显示,目前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但全部血栓化的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而磁共振可显示。 5.2.4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最常见。好发于大脑

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磁共振可见扩张的流空的畸形血管团以及显示合并的脑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及脑萎缩等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及引流血管。

5.3颅脑外伤

对于颅脑外伤,头颅平片简单易行,可发现颅骨骨

折。CT检查安全而迅速,可直接显示血肿及脑挫裂伤,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磁共振由于成像时间相对较长,加之许多急救设施不能接近磁共振机器,因此急性脑外伤多不首选磁共振检查。但磁共振对评价亚急性、慢性期脑损伤和脑干损伤有帮助。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常显示为等密度,给诊断带来困难,磁共振T一及T: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具有特征,加上磁共振多平面成像,比CT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肿,特别是CT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磁共振更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磁共振比CT敏感,尤其是T加权像,而CT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低,仅为20%50%。

5.4颅脑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的病种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结核、真菌

和寄生虫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核性脑膜炎好发于脑底池,以脑膜渗出和肉芽肿为基本病变,常合并脑积水。脑脓肿多发于颢叶和小脑,脓腔形成后呈长rr1、长T:改变,增强扫描后呈光滑规则环形强化。 5.5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脱髓鞘疾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病理表现为神经髓鞘

脱失的神经系统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均无助于诊断。磁共振能显示病变并做出定位与定量诊断,尤其是T:加权像更加敏感,优于CT,是目前诊断脱髓鞘疾病的首选方法。临床较常见的是多发性硬化,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磁共振显示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以及深部脑组织、脑干及脊髓等。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称“直角脱髓鞘征象”,T一加权像低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块有明显强化。

5.6颅脑先天性疾病

包括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灰质异

位、结节性硬化等。除结节性硬化CT显示钙化结节优于磁共振外,其余先天性病变磁共振均优于C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可更直观地显示各种先天性畸形情况。

5.7脊髓疾病

磁共振矢状及冠状面结合横断面,可直观地显示椎管

内肿瘤的位置(脊髓内、髓外硬膜内或髓外硬膜外)、大小、范围,从而推测其性质,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对于外伤后脊髓变性软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及先 天性脊髓畸形等,磁共振亦可直观显示。目前磁共振是脊髓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脊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梭形膨大,rr1加权像信号低于

脊髓,T加权像呈高信号,坏死及囊变表现为更长rr1和长T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强化一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为神经鞘瘤,T一加权像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脊髓受压移位,横断及冠状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肿瘤穿出神经孑L的方向和哑铃状肿瘤的全貌。脊髓软化及脊髓空洞症rr1加权像低信号,T加权像高信号,与液体信号一致。

6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进展

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集中于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

及脑功能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是以图像来显示分子微观运动的检查技

术;而灌注成像是用来反映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其血流灌注情况,评估局部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的磁共振检查技术。目前在神经系统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方面,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检出早期梗死灶,区分新旧梗死灶、低血流灌注区和功能区,帮助早期诊断和估计病变的程

度,便于早期治疗。

脑功能成像是以磁共振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状态

的检查技术。它主要借助快或超快速磁共振扫描技术,测量人脑在思维、视、听觉或肢体活动时,相应脑区脑组织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氧含量以及局部灌注状态等的变

化,并显示于磁共振图像上。目前仍在研究阶段,用以确定脑组织的功能部位。临床已用于脑部手术前计划的制定,如癫痫手术前,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检查识别并保护功能区;了解脑卒中偏瘫病人脑的恢复能力,以及精神疾病脑神经活动的研究等。

磁共振波谱是利用磁共振中化学位移来测定分子组成

及空间定位的一种检测方法,可反映组织生化及代谢信息。目前常用于磁共振波谱检测的有氢一磁共振波谱及磷一磁共振波谱,可用来检测体内许多微量代谢物,如肌酸、胆碱、谷氨酸、乳酸和N一乙酰天冬氨酸等;磷一磁共振波谱则广泛应用在研究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在诊断顷脑疾病方面应用于脑肿瘤、脑卒中、癫痫及老年性痴呆等。如脑肿瘤时胆碱增高,而N一乙酰天冬氨酸降低,表现比例失调;脑卒中病人如N一乙酰天冬氨酸、磷酸肌酸及乳酸盐下降,则病程恢复缓慢。


相关文章

  • 引起手指尖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 引起手指尖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指尖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2. 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 ...查看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年8月第13卷第4期JPM I ,August 2012,Vol.13, No.4 ·245· ·论著·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辛德友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影像科,山东临沂276400) ...查看


  •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原理简介
  • 计算机X线成像( CR ): 传统的X线成像是经X线摄照,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在显定影处理后,影像才能于照片上显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则不同,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查看


  •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一.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 ...查看


  •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 磁共振检查操作规程 深圳贝斯达医疗器械公司市场培训部 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实际使用及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正确使用,在保护医.患人员同时能够准确显示检查部位影像信息,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查看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项目收费标准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项目收费标准 以下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采集日期为6月8日,如有价格变动以当日价格为准. 收费项目名称 主任挂号费(含中医门诊诊查费3.5元) 副主任挂号费(含中医门诊诊查费3.5元) 普通门诊挂号费(含中医门诊诊 ...查看


  • 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基础档案
  • 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基础档案 单位名称 ------(盖章) 建档日期 ------ 目 录 1.建立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档案有关要求 2.放射诊疗管理制度 3.放射防护法律法规标准 4.放射诊疗单位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5.放射诊疗单位基本 ...查看


  • 左手麻木是什么原因
  • 左手麻木是什么原因? 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10-5-15 08:09 | 提问者:1203410028 最近在工地干活,莫名的手脚麻木.为什么呀! 左手有种针刺感! 急求原因!!! 最佳答案 有可能是压迫神经的症状,或是高血压. ...查看


  • 特殊病种门诊申报
  • 南昌市公开办事程序-- 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申报业务 一.办事程序 医院审核→材料(齐全的)→专家审批→办理(备案) 二.办理手续的条件(申报材料) 申请者向定点医疗机构递交申请表时附上以下资料: 1.恶性肿瘤: (1)近三年内的出院小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