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煤炭生产管理情况
一 总体情况
我市是国家重点产煤市之一,全市含煤面积8430km,占国土面积的61%,煤炭预测资源量906亿吨,已探明资源量294亿吨,主要煤种有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分别开采山西组的1、2、3和太原组的6、8、9、10、15煤层。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县(市、区)有煤炭资源赋存,9个县(市、区)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目前全市共监管煤矿100座,批准规模10625万吨/年,其中基建矿井45座,生产矿井55座,生产能力6425万吨/年,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117万吨/年。全市煤矿主要灾害为瓦斯、水害及火灾,现有高瓦斯及突出矿井30座,水害威胁矿井39座,火区威胁矿井18座。
二 我市煤矿发展变化情况
我市地方煤矿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煤矿点多面广,开采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矿井综合抗灾能力低,大部分矿井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采煤方法多为高落式炮采。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矿数量最多达到700余座,2000年以来经过乡镇煤矿整顿、两次煤炭资源整合,关闭淘汰了一批生产布局不合理、资源枯竭、安全条件差的煤矿,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500余座减少至现在的100座矿井,逐步淘汰了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推广使用了锚杆(网)支护,同时煤矿设备有了明显改善,矿井综合抗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2
高瓦斯及大部分瓦斯矿井均实现了专用回风井。不少矿井探索使用了回风井余热利用、沿空留巷、小煤柱护巷、古空区复采等技术。27座矿井建立了自己的坑口洗煤厂,在煤炭销售上增强了矿井的市场竞争力。
三装备管理情况
我市煤矿采掘设备的能力在近年内得到了迅速提升,全市100座煤矿均实现了机械化开采,部分采煤机能力突破了1000千瓦以上装机功率,液压支架在向大吨位、高强度、自动化方向迈进,有的矿井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自动控制,部分矿井在岩巷掘进技术上也实现了综掘。在一些大功率电器设备上,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轨胶轨车、架空乘人器、无极绳牵引车、强力胶带机等运输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矿井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目前有8座矿井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所有矿井均实现的双回路供电,供电保障程度进一步加强。
四生产效率及科技攻关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市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了80%以上,部分矿井全员效率达到了20吨/工以上,煤矿职工工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13年建成标准化矿井37座,其中一级13座,二级16座,三级8座;按照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达到一级标准矿井20座,二级标准17座谈,三级标准6座。建设矿井全部按照山西省现代化矿井标准进行建
设。
根据不同矿井地质条件,建设水采矿井2座,指导一批开采15号煤层的矿井实现了坚硬顶板的安全放顶,依托我市技术力量,研发了C02预裂爆破技术,为高瓦斯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的技术依据。
五生产管理及队伍建设
针对近年来水害事故多发的现状,市局成立了防治水科,专门从事全市防治水工作的业务指导,全市所有矿井强制配备了必要的物探、钻探设备及探水检测仪器,襄垣县还与中国矿大合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长年从事煤矿防治水技术服务。在瓦斯防治方面,襄垣、沁源、武乡等县长期与沈阳、重庆、阳泉等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关系,致力于提升本县矿井自身的瓦斯防治能力。全市所有煤矿均成立了安全指挥中心,配备了专门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队伍建设方面,全面推广了变招工为招生制度,目前全市煤矿从业人员50000余人,特有工种、安全管理及生产人员360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5149余人,中级以上职称1131人,我市按照省厅要求,正逐年提升从业人员学历水平。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煤炭市场的极度疲软,目前煤矿整体经营状况非常困难,相当一部分矿井出现的亏损,导致矿井停产停工,职工队伍不稳定,职工工资难以保证。
2、部分矿井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安全生产许可证长期得
不到变更,给生产矿井的管理上带来了许多不便。另外,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有的矿井即使通过环节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也不愿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能力变更,造成了超安全证证载能力生产现象的发生。
3、实行生产要素公示制度后,一些矿井认识不到位,部分要素发生变化后,不能及时申报变更,尤其是一些证照到期后,不主动上报,导致证照不全或井证不符生产现象的发生,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麻烦。
七 建议和意见
1、建议省厅协调有关单位,对能力核定的矿井,尽快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能力。
2、建议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一是帮助煤矿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工人情绪;二是加强煤矿动态监管,及时掌握煤矿企业实际情况。
长治市煤炭生产管理情况
一 总体情况
我市是国家重点产煤市之一,全市含煤面积8430km,占国土面积的61%,煤炭预测资源量906亿吨,已探明资源量294亿吨,主要煤种有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分别开采山西组的1、2、3和太原组的6、8、9、10、15煤层。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县(市、区)有煤炭资源赋存,9个县(市、区)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目前全市共监管煤矿100座,批准规模10625万吨/年,其中基建矿井45座,生产矿井55座,生产能力6425万吨/年,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117万吨/年。全市煤矿主要灾害为瓦斯、水害及火灾,现有高瓦斯及突出矿井30座,水害威胁矿井39座,火区威胁矿井18座。
二 我市煤矿发展变化情况
我市地方煤矿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煤矿点多面广,开采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矿井综合抗灾能力低,大部分矿井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采煤方法多为高落式炮采。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矿数量最多达到700余座,2000年以来经过乡镇煤矿整顿、两次煤炭资源整合,关闭淘汰了一批生产布局不合理、资源枯竭、安全条件差的煤矿,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500余座减少至现在的100座矿井,逐步淘汰了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推广使用了锚杆(网)支护,同时煤矿设备有了明显改善,矿井综合抗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2
高瓦斯及大部分瓦斯矿井均实现了专用回风井。不少矿井探索使用了回风井余热利用、沿空留巷、小煤柱护巷、古空区复采等技术。27座矿井建立了自己的坑口洗煤厂,在煤炭销售上增强了矿井的市场竞争力。
三装备管理情况
我市煤矿采掘设备的能力在近年内得到了迅速提升,全市100座煤矿均实现了机械化开采,部分采煤机能力突破了1000千瓦以上装机功率,液压支架在向大吨位、高强度、自动化方向迈进,有的矿井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自动控制,部分矿井在岩巷掘进技术上也实现了综掘。在一些大功率电器设备上,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轨胶轨车、架空乘人器、无极绳牵引车、强力胶带机等运输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矿井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目前有8座矿井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所有矿井均实现的双回路供电,供电保障程度进一步加强。
四生产效率及科技攻关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市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了80%以上,部分矿井全员效率达到了20吨/工以上,煤矿职工工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13年建成标准化矿井37座,其中一级13座,二级16座,三级8座;按照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达到一级标准矿井20座,二级标准17座谈,三级标准6座。建设矿井全部按照山西省现代化矿井标准进行建
设。
根据不同矿井地质条件,建设水采矿井2座,指导一批开采15号煤层的矿井实现了坚硬顶板的安全放顶,依托我市技术力量,研发了C02预裂爆破技术,为高瓦斯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的技术依据。
五生产管理及队伍建设
针对近年来水害事故多发的现状,市局成立了防治水科,专门从事全市防治水工作的业务指导,全市所有矿井强制配备了必要的物探、钻探设备及探水检测仪器,襄垣县还与中国矿大合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长年从事煤矿防治水技术服务。在瓦斯防治方面,襄垣、沁源、武乡等县长期与沈阳、重庆、阳泉等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关系,致力于提升本县矿井自身的瓦斯防治能力。全市所有煤矿均成立了安全指挥中心,配备了专门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队伍建设方面,全面推广了变招工为招生制度,目前全市煤矿从业人员50000余人,特有工种、安全管理及生产人员360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5149余人,中级以上职称1131人,我市按照省厅要求,正逐年提升从业人员学历水平。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煤炭市场的极度疲软,目前煤矿整体经营状况非常困难,相当一部分矿井出现的亏损,导致矿井停产停工,职工队伍不稳定,职工工资难以保证。
2、部分矿井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安全生产许可证长期得
不到变更,给生产矿井的管理上带来了许多不便。另外,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有的矿井即使通过环节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也不愿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能力变更,造成了超安全证证载能力生产现象的发生。
3、实行生产要素公示制度后,一些矿井认识不到位,部分要素发生变化后,不能及时申报变更,尤其是一些证照到期后,不主动上报,导致证照不全或井证不符生产现象的发生,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麻烦。
七 建议和意见
1、建议省厅协调有关单位,对能力核定的矿井,尽快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能力。
2、建议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一是帮助煤矿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工人情绪;二是加强煤矿动态监管,及时掌握煤矿企业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