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如何体现创造乐趣
论文摘要: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责无旁贷的。本文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个性化理解,说明创造性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施创造性美术教学应从教育观念上,教学行为上贯彻创造性原则。教师自身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创新教学具体实践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指导美术教学走向创新之路,开拓教师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些教学体会,如在初一年级学习《石膏板雕刻》这一课时,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学生问我:稿子起大了怎么办?蓝靛纸小了怎么办?该不该刻框子?…… 应该回答他们吗?他们不去思考,是不会还是不愿?还是不敢还是不习惯?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问, 还谈什么创造力?这使我思考——学习了多年美术的我知道创造力是美术的生命,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就没有美术。难道教学是培养没有思考力的爬虫?!
叶澜先生的一段精彩文字给了我启迪:“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读出学生的眼睛里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我要用艺术改变他们。
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的含义之一便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另外初中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 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使他们自觉 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赫尔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而是以儿童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美术课决不能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有创造性。 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决定着创新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程度。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表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学生;教师在思想上对创造的渴望、向创造性的认知的迁移,对创造行为的赞赏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师的人格精神,治学态度,创新精神能长期影响学生,并成为其日后行为的指针。 美术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改革教材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
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
2、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应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3、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
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以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僵化不开窍,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最自由的状态之一。艺术与游戏同具超功利性,艺术的学习和创造的首要前提是心灵的独立和自由,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艺术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艺术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游戏式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一,游戏式艺术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艺术课程的学科性;其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必须下功夫,平等交流,以促使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其三,低年级艺术教学应以活动为主。整个课堂就是一堂大活动,由多个游戏活动组合而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像、范画、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都可用为教学资源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培养想象力
我国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曾经说过:“绘画不仅以形似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神气表现灵魂。”少年天生喜欢幻想,而且想象力丰富,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对于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必须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运转,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并勇于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罗丹说:" 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座右铭便是“?quot;怀疑一切”。这种可贵的气质或锐气需要教师发现和保护,但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培养学习兴趣。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成人的模式意志及公式化的教条去强制学生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失去自主地观察思维方式的机会和表现形式,使其失去自我个性的表现。这样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天机自发的灵气就会抹杀,童心就会被扭曲,变形,他们画出来的画就不生动,同时也了无趣味,反而变得成人化,其后果会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儿童对美术产生反感。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儿童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怕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作能力。再比如初一的雕塑课,学生用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心里的想象捏,看一看以前民间泥塑里泥娃娃,口哨,大公鸡等,试着自己捏,再讲解雕塑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四 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科学理性包括: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
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就是教育对人性最好的培养!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关注个性的生成发展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的走向。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综观自然界,月季之所以不是牡丹,老虎之所以不是狮子,在于每一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正因为其个性才有这缤纷多彩的世界。
创新精神的前提是人具有独特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文教育强调的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是建立在个体具有相对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的。因为,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集合起来的,否认人的个性就等于否定群体,必然不承认个体的独立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自由意志,人与人的关系就只能是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价值和幸福必然就会建立在他人的身上,就不会有创新精神的生成。讲个性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要否定人的社
会责任感,恰恰相反,只有个性意识的增长,才会带来社会意识的必然增强。
美术教师的创造性的学生观主要表现在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好奇性强、喜欢提问、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强、想象丰富、主意多、喜欢表现、意志顽强等。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思考,大胆提问,满足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民主形式。敢于提问,是人格独立的体现,疑问得到解决,学生获得真知,得到鼓舞;得不到解决,留等商讨,调查、实践、对师生皆是一种动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不如小学生,为了提起和保护学生的表现力。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冒险,容忍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把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而冒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应让学生有创造动机后瞻前顾后,没有一定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教师应让学生持有自信心与自尊心。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评价,特别是从专业技法上评优劣。也许有的学生主观上较努力,但作品平平或很差,而他在创造性人格特征上却优于其他人。那么,教师应扬其所长,给予充分的肯定。
美术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创造性的教学风格。创造性的教风,这是一种在创造性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教学行为模式,也是创造性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设计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课堂角色中,教师是主持,学生是主角,教师作引导、指导作用。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 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美术是最具人性味的活动之一,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生理,针对人的理性、感性。美术教学中提倡尊重个性,就是保护了社会的多样化。艺术的多样化也是个性多样化的体现。“一刀切”“千人一面”已成为过去时,今天的美术教学,应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因时而行。
3. 创造性的评价思想。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而是重视创造性的活动过程,重视创造活动的萌芽,赞赏异常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的发现,不批评创造过程的错误和失败。传统的美术课程评价侧重学生美术作业的效果,这是针对教学效果的静态评价。
现代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尝试用“档案式”评价。备三份档案:一份为学生自己的资料袋。收集美术学习资料、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文字或图片、自我评价等;一份为教师指定课代表收集的表现记录。记录个人或小组在课堂上的发言、表演、态度及作业收交情况;一份为教师教育记录。记录个别学生的突出表现、学生优秀作业、美术特长、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这样三份档案,期末时的总评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学生也不因自己的美术技法不高而丧失对美术的兴趣。4. 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以待,彼此尊重和关心,这便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爱因斯坦认为:神圣的好奇心需要自由,强制的责任感只能使观察和探索的乐趣中途夭折。
要体现创造性美术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在课程中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即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设计在体现三个方面的目的
(思想品德和美育方面、知识技能方面、智力发展方面)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创设艺术情境,制作与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以激发学生的好奇、猜想和探索,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运用眼的观察力、脑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形象的记忆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等,和用手之熟练、准确的表现力,去实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即观察——思维——表达。要着重创设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正确认识与解读艺术用品,从而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与自由的追求。如七年级的《道具与表演》,可以给学生观看中华民族传统的戏曲片段。体会道具在表演中作用,再让学生按小品需要设计道具进行表演;《校园艺术节》中的插花大赛可以让学生搜集插花起源、作用、类型等,对比欣赏插花艺术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插花技能美化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味。过程设计时也要注意培养创造性的集体风尚,如设计分组活动、集体辨论、评价、接龙完成任务等,让学生在开放的、合作的、相互交流的民主气氛在学到知识、锻炼技能、大胆表现、相互协作、挥洒个性、勇于创新。教学内容应该适应时代需要,注意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加强美术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的联系。我在教学中常采用:根据语文诗文配插图;用数学方法设计图案;观察物理现象了解色彩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听音乐感受美术作品思想美、形象美,做道具、表演小品。运用化学方法特殊处理画面等等。
五 加强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地教学
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所要求的艺术构思不仅仅限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和技巧,而是符合客观现实丰富的想象力和幻觉力。在中学学习构成不仅可以开发设计思维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创造意识。
在作平面构成练习时,选择各种形,选中其中两种作组合练习,让同学们进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特别是采用先拼后贴的方法,同学可以在反复多次的排列组合中体会变幻无穷的奥妙,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色彩构成的联想构成学习时,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法后,对色彩及图形产生各种联想,激发想象,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青春,迷惘”等,学生在我的激发下能创造出颇有新意的作品如“友趣”“鱼戏”“伤逝”等作品。在立体构成的练习中,以一张纸的剪切折贴来完成一种生活日用品的造型,有难度更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创造性。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
六、树立广义美术概念,扩展美术课堂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拥有完整的情感体验, 内化、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仅用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引入课外,引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对美术作品有更完整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画家,认识技法,与自身的经验结合,一气合成。我想这样一堂对思想有触动的课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要说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才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提高,学生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创造美好的世界吧!
美术课中如何体现创造乐趣
论文摘要: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责无旁贷的。本文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个性化理解,说明创造性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施创造性美术教学应从教育观念上,教学行为上贯彻创造性原则。教师自身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创新教学具体实践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指导美术教学走向创新之路,开拓教师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些教学体会,如在初一年级学习《石膏板雕刻》这一课时,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学生问我:稿子起大了怎么办?蓝靛纸小了怎么办?该不该刻框子?…… 应该回答他们吗?他们不去思考,是不会还是不愿?还是不敢还是不习惯?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问, 还谈什么创造力?这使我思考——学习了多年美术的我知道创造力是美术的生命,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就没有美术。难道教学是培养没有思考力的爬虫?!
叶澜先生的一段精彩文字给了我启迪:“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读出学生的眼睛里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我要用艺术改变他们。
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的含义之一便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另外初中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 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使他们自觉 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赫尔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而是以儿童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美术课决不能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有创造性。 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决定着创新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程度。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表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学生;教师在思想上对创造的渴望、向创造性的认知的迁移,对创造行为的赞赏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师的人格精神,治学态度,创新精神能长期影响学生,并成为其日后行为的指针。 美术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改革教材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
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
2、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应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3、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
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以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僵化不开窍,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最自由的状态之一。艺术与游戏同具超功利性,艺术的学习和创造的首要前提是心灵的独立和自由,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艺术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艺术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游戏式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一,游戏式艺术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艺术课程的学科性;其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必须下功夫,平等交流,以促使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其三,低年级艺术教学应以活动为主。整个课堂就是一堂大活动,由多个游戏活动组合而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像、范画、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都可用为教学资源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培养想象力
我国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曾经说过:“绘画不仅以形似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神气表现灵魂。”少年天生喜欢幻想,而且想象力丰富,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对于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必须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运转,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并勇于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罗丹说:" 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座右铭便是“?quot;怀疑一切”。这种可贵的气质或锐气需要教师发现和保护,但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培养学习兴趣。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成人的模式意志及公式化的教条去强制学生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失去自主地观察思维方式的机会和表现形式,使其失去自我个性的表现。这样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天机自发的灵气就会抹杀,童心就会被扭曲,变形,他们画出来的画就不生动,同时也了无趣味,反而变得成人化,其后果会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儿童对美术产生反感。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儿童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怕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作能力。再比如初一的雕塑课,学生用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心里的想象捏,看一看以前民间泥塑里泥娃娃,口哨,大公鸡等,试着自己捏,再讲解雕塑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四 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科学理性包括: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
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就是教育对人性最好的培养!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关注个性的生成发展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的走向。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综观自然界,月季之所以不是牡丹,老虎之所以不是狮子,在于每一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正因为其个性才有这缤纷多彩的世界。
创新精神的前提是人具有独特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文教育强调的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是建立在个体具有相对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的。因为,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集合起来的,否认人的个性就等于否定群体,必然不承认个体的独立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自由意志,人与人的关系就只能是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价值和幸福必然就会建立在他人的身上,就不会有创新精神的生成。讲个性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要否定人的社
会责任感,恰恰相反,只有个性意识的增长,才会带来社会意识的必然增强。
美术教师的创造性的学生观主要表现在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好奇性强、喜欢提问、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强、想象丰富、主意多、喜欢表现、意志顽强等。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思考,大胆提问,满足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民主形式。敢于提问,是人格独立的体现,疑问得到解决,学生获得真知,得到鼓舞;得不到解决,留等商讨,调查、实践、对师生皆是一种动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不如小学生,为了提起和保护学生的表现力。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冒险,容忍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把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而冒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应让学生有创造动机后瞻前顾后,没有一定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教师应让学生持有自信心与自尊心。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评价,特别是从专业技法上评优劣。也许有的学生主观上较努力,但作品平平或很差,而他在创造性人格特征上却优于其他人。那么,教师应扬其所长,给予充分的肯定。
美术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创造性的教学风格。创造性的教风,这是一种在创造性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教学行为模式,也是创造性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设计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课堂角色中,教师是主持,学生是主角,教师作引导、指导作用。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 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美术是最具人性味的活动之一,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生理,针对人的理性、感性。美术教学中提倡尊重个性,就是保护了社会的多样化。艺术的多样化也是个性多样化的体现。“一刀切”“千人一面”已成为过去时,今天的美术教学,应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因时而行。
3. 创造性的评价思想。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而是重视创造性的活动过程,重视创造活动的萌芽,赞赏异常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的发现,不批评创造过程的错误和失败。传统的美术课程评价侧重学生美术作业的效果,这是针对教学效果的静态评价。
现代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尝试用“档案式”评价。备三份档案:一份为学生自己的资料袋。收集美术学习资料、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文字或图片、自我评价等;一份为教师指定课代表收集的表现记录。记录个人或小组在课堂上的发言、表演、态度及作业收交情况;一份为教师教育记录。记录个别学生的突出表现、学生优秀作业、美术特长、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这样三份档案,期末时的总评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学生也不因自己的美术技法不高而丧失对美术的兴趣。4. 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以待,彼此尊重和关心,这便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爱因斯坦认为:神圣的好奇心需要自由,强制的责任感只能使观察和探索的乐趣中途夭折。
要体现创造性美术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在课程中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即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设计在体现三个方面的目的
(思想品德和美育方面、知识技能方面、智力发展方面)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创设艺术情境,制作与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以激发学生的好奇、猜想和探索,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运用眼的观察力、脑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形象的记忆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等,和用手之熟练、准确的表现力,去实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即观察——思维——表达。要着重创设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正确认识与解读艺术用品,从而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与自由的追求。如七年级的《道具与表演》,可以给学生观看中华民族传统的戏曲片段。体会道具在表演中作用,再让学生按小品需要设计道具进行表演;《校园艺术节》中的插花大赛可以让学生搜集插花起源、作用、类型等,对比欣赏插花艺术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插花技能美化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味。过程设计时也要注意培养创造性的集体风尚,如设计分组活动、集体辨论、评价、接龙完成任务等,让学生在开放的、合作的、相互交流的民主气氛在学到知识、锻炼技能、大胆表现、相互协作、挥洒个性、勇于创新。教学内容应该适应时代需要,注意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加强美术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的联系。我在教学中常采用:根据语文诗文配插图;用数学方法设计图案;观察物理现象了解色彩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听音乐感受美术作品思想美、形象美,做道具、表演小品。运用化学方法特殊处理画面等等。
五 加强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地教学
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所要求的艺术构思不仅仅限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和技巧,而是符合客观现实丰富的想象力和幻觉力。在中学学习构成不仅可以开发设计思维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创造意识。
在作平面构成练习时,选择各种形,选中其中两种作组合练习,让同学们进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特别是采用先拼后贴的方法,同学可以在反复多次的排列组合中体会变幻无穷的奥妙,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色彩构成的联想构成学习时,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法后,对色彩及图形产生各种联想,激发想象,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青春,迷惘”等,学生在我的激发下能创造出颇有新意的作品如“友趣”“鱼戏”“伤逝”等作品。在立体构成的练习中,以一张纸的剪切折贴来完成一种生活日用品的造型,有难度更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创造性。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
六、树立广义美术概念,扩展美术课堂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拥有完整的情感体验, 内化、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仅用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引入课外,引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对美术作品有更完整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画家,认识技法,与自身的经验结合,一气合成。我想这样一堂对思想有触动的课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要说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才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提高,学生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创造美好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