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试题d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追忆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3.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4.选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7.“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答: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10.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11.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第(6-7)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答: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5.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16.“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朝廷;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17.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8.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19.第6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三顾草庐和诸葛亮两件事临危受命。

20. 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

21.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2.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3.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

24. 第7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 指 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26.“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白帝城托孤) 临崩寄大事

27.第6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

28.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9.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30.文中可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多次拜访,比喻对贤才的渴慕。31.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表明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3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

要亲贤远佞。”

3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

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3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神

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

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35.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2.《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36.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答: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37.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38.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建议: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现实意义: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

三年中考题《隆中对》专练

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2.“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 。

3.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陈寿主编的《三国志》一书。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5.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

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7.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追忆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3.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表达)。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4.选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7.“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答: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10.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11.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报先帝,忠陛下;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第(6-7)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答: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5.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16.“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朝廷;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17.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8.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19.第6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三顾草庐和诸葛亮两件事临危受命。

20. 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

21.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2.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3.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

24. 第7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 指 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26.“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白帝城托孤) 临崩寄大事

27.第6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

28.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9.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30.文中可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多次拜访,比喻对贤才的渴慕。31.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表明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3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

要亲贤远佞。”

3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

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3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神

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

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35.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2.《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36.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答: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37.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38.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建议: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现实意义: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

三年中考题《隆中对》专练

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2.“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 。

3.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陈寿主编的《三国志》一书。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5.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

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7.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相关文章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出师表](节选)阅读答案
  • (15分)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查看


  •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1作者: 诸葛亮 是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文体) 2.重点字词. ⑴崩殂: 帝王死 ⑵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⑶菲薄: 轻视 ⑷恢弘:发扬扩大 ⑸引喻适 ...查看


  •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题(含答案)
  • >>复习 1. 黄石市(09湖北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查看


  •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出师表> 一.文章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查看


  • 文言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 ...查看


  • 隆中对试题
  • 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查看


  • 中考文言文虚词
  • 中考文言文虚词汇总 常见文言虚词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 ① ...查看


  • [出师表]中考选择题及答案
  • <出师表>选择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