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历年中考题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口技》中考题作者:womende11ban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但闻屏障中(但是) B、众妙毕备(巧妙)

C、曳屋许许声(拉) D、不能名其一处也(指明)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拍而呜之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辍耕之垄上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B、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指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腿打战,几乎先走了再说)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抚尺响了一下,所有声响全都绝妙极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课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文章描写了三个场面:①一家人由醒而梦;②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C、文章所写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 → 大(第一个场面)→ 小(第二个场面)→ 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

D、第2、3、4段中写听众的反应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B、文章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下列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亢奋:极度兴奋。

② 忘情:忘记了自己的感情。

③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④ 蓦然:突然,猛然。

⑤ 晦暗:这里指天气昏暗。

⑥冗杂:繁杂。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③⑤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爆 蓦然 颤栗 寂静 D、演 突然 颤栗 恬静

4、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就构成形式看,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句子与句子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请指出下列排比的类型(8分) 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⑶“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⑷“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属于 之间的排比。

6、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 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Ⅴ、一、1、D 点拨:A项中“塞”的读音应是“sâ”;B项中“冗”的读音应为“rǒng”;C项中的“颤”的读音应为“zhàn”;“磅”的读音应为“páng”

2、B 点拨:②“忘情”这里应解释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⑤“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C 点拨:对同义词、近义词的选用要注意辨析其细微差别。

4、燥热 飞溅 亢奋 点拨:这里反义词的运用更鲜明地表现了腰鼓的磅礴的力量。

5、⑴句子内部词语 ⑵段与段 ⑶句子内部词语 ⑷句子与句子 点拨:识记排比的类型,进而体会其作用。

6、D 点拨:这是学习要求。

二、1、多用短句来表达内容,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点拨:运用短句才能使课文的节奏快速迅猛,才能与腰鼓的气势交融,要在朗读中揣摩这一特点。

2、作者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义,层层递进,直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2)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词的积累

①通假字:满坐寂然(

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

③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④ 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⑤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

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

四、写作特色:1.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会宾客大宴(聚会) B、妇抚儿乳(喂奶)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D、两股战战(屁股)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受地于先王 D.生于忧患

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都非常安静,没有敢喧哗的。)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同时齐发,各种绝妙的表演全都准备了)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紧张的心情稍微松弛,稍微端正坐姿)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应该具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正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B、文章描写第一个场面的声音是由近到远,由内到外;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声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多而少,应接不暇。

C、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听众的紧张和慌乱。

D、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俄而”、“少顷”、“未几”等,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高超。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善”字贯穿全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字眼。

B、“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C、“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D、“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从正面表现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答案:

(一)1、B 2、 A 3、 B 4、 D 5、 D

(二)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但闻屏障中(但是) B、众妙毕备(巧妙)

C、曳屋许许声(拉) D、不能名其一处也(指明)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拍而呜之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辍耕之垄上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B、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指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腿打战,几乎先走了再说)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抚尺响了一下,所有声响全都绝妙极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课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文章描写了三个场面:①一家人由醒而梦;②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C、文章所写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 → 大(第一个场面)→ 小(第二个场面)→ 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

D、第2、3、4段中写听众的反应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B、文章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答案:

(二)1、B 2、 B 3、 A 4、 B 5、 D

原文地址:《口技》中考题作者:womende11ban

《口技》中考题

一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二 《口技》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三《口技》比较阅读2009-06-20 19:55一、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 1、(每词1分,共3分)

•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 2、(6分)

•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 3、(3分)B

• 1A.觉:睡醒。 B.走:逃跑。

• C.叩:问。 D.鼓:弹奏。

• 2.(2分)D

• 3.(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 4.(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 6.(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 一、1.(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 3.父子杀猪卖肉

• 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口技》中考题作者:womende11ban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但闻屏障中(但是) B、众妙毕备(巧妙)

C、曳屋许许声(拉) D、不能名其一处也(指明)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拍而呜之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辍耕之垄上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B、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指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腿打战,几乎先走了再说)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抚尺响了一下,所有声响全都绝妙极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课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文章描写了三个场面:①一家人由醒而梦;②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C、文章所写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 → 大(第一个场面)→ 小(第二个场面)→ 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

D、第2、3、4段中写听众的反应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B、文章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下列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亢奋:极度兴奋。

② 忘情:忘记了自己的感情。

③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④ 蓦然:突然,猛然。

⑤ 晦暗:这里指天气昏暗。

⑥冗杂:繁杂。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③⑤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爆 蓦然 颤栗 寂静 D、演 突然 颤栗 恬静

4、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就构成形式看,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句子与句子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请指出下列排比的类型(8分) 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⑶“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属于

之间的排比。

⑷“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属于 之间的排比。

6、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 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Ⅴ、一、1、D 点拨:A项中“塞”的读音应是“sâ”;B项中“冗”的读音应为“rǒng”;C项中的“颤”的读音应为“zhàn”;“磅”的读音应为“páng”

2、B 点拨:②“忘情”这里应解释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⑤“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C 点拨:对同义词、近义词的选用要注意辨析其细微差别。

4、燥热 飞溅 亢奋 点拨:这里反义词的运用更鲜明地表现了腰鼓的磅礴的力量。

5、⑴句子内部词语 ⑵段与段 ⑶句子内部词语 ⑷句子与句子 点拨:识记排比的类型,进而体会其作用。

6、D 点拨:这是学习要求。

二、1、多用短句来表达内容,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点拨:运用短句才能使课文的节奏快速迅猛,才能与腰鼓的气势交融,要在朗读中揣摩这一特点。

2、作者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义,层层递进,直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2)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词的积累

①通假字:满坐寂然(

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

③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④ 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⑤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

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

四、写作特色:1.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会宾客大宴(聚会) B、妇抚儿乳(喂奶)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D、两股战战(屁股)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受地于先王 D.生于忧患

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都非常安静,没有敢喧哗的。)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同时齐发,各种绝妙的表演全都准备了)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紧张的心情稍微松弛,稍微端正坐姿)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应该具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正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B、文章描写第一个场面的声音是由近到远,由内到外;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声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多而少,应接不暇。

C、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听众的紧张和慌乱。

D、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俄而”、“少顷”、“未几”等,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高超。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善”字贯穿全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字眼。

B、“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C、“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D、“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从正面表现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答案:

(一)1、B 2、 A 3、 B 4、 D 5、 D

(二)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但闻屏障中(但是) B、众妙毕备(巧妙)

C、曳屋许许声(拉) D、不能名其一处也(指明)

2、选出和“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拍而呜之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辍耕之垄上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B、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指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腿打战,几乎先走了再说)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抚尺响了一下,所有声响全都绝妙极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课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文章描写了三个场面:①一家人由醒而梦;②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C、文章所写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 → 大(第一个场面)→ 小(第二个场面)→ 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

D、第2、3、4段中写听众的反应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B、文章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答案:

(二)1、B 2、 B 3、 A 4、 B 5、 D

原文地址:《口技》中考题作者:womende11ban

《口技》中考题

一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二 《口技》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三《口技》比较阅读2009-06-20 19:55一、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 1、(每词1分,共3分)

•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 2、(6分)

•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 3、(3分)B

• 1A.觉:睡醒。 B.走:逃跑。

• C.叩:问。 D.鼓:弹奏。

• 2.(2分)D

• 3.(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 4.(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 6.(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 一、1.(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 3.父子杀猪卖肉

• 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下册五月份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 七年级下册五月份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出题人:杨梅) 一. 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晦huì暗烧灼zhuó戛jiá然而止 B.瞋chēn视羁jī绊惬qiâ意参cī差不齐 C. ...查看


  • 清华电子系博士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南_2013
  • 笔者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并已于2012年9月开始课程学习.整整三年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到了一些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但形势比人强啊,在中国文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单位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 将搜集的资料重新整理一下,方便有 ...查看


  • 初中[说屏]说课稿
  • 初中<说屏>说课稿 <说屏> 一.说教材 <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 ...查看


  • 06[中级经济法]经济法总论历年考题解析
  • 06<中级经济法>经济法总论 历年考题解析 历年试题题型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仲裁事项的表述中,不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2003年) a.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有仲裁协议 b.仲裁庭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 ...查看


  • 揣摩历年考题
  • 揣摩历年考题 研究高考考点 分析优秀答卷 注重练笔实践 高考语文记叙文写作复习四步法 黄云辉 记叙文写作是中学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叙述.描写能力的具体体现,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高三后期,应当如何进行记叙文写作复习呢?从&q ...查看


  • 历年软考程序员试题分析
  • 历年软考程序员试题分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 程序员考试上午科目和下午科目的考试形式与考核内容已经趋于稳定,考生应紧扣考试大纲和指南,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1.程序员上午试题分析和备考建议 分析近几年程序员上午试题的考试内容,其知识点和分值分 ...查看


  • 中央美院1996-2014历年考题大全
  • 中央美术学院1996年美术高考考题 设计系:环艺与装潢专业基础考试题一致 素 描:每个考生发两个核桃.一张16开在小的衬纸,要求自己安排核桃与衬纸在画面中的位置,衬纸可适当改变. 色 彩:每个考生发一个桔子和一张衬纸,桔子可根据需要掰开,色 ...查看


  • 2016.2.14护士执业下
  • 2015年执业护士八种高效记忆方法 下载鸭题榜手机APP,做护士执业考试历年真题,高频考题,高频错题 1.设定训练目标. 明确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任务量,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经常这样练习潜意识里就会有这种印象,学习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2. ...查看


  • 注册税务师历年考题出题方法解密
  • 注册税务师历年考题出题方法解密 税法(一) <税法(一) >的考试题型相对稳定,每年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四类题型.历年试题总量均为90个题目,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题,多项选择题30道题,计算题2道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