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5、框架结构在哪些情况下采用?
它适用于多层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两个方向上的水平荷载。这种结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非抗震设计时不能超过70m ,广泛用于6—15层的多层和高层房屋。
6、框架结构布置的原则是什么?有几种布置形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在进行多层房屋竖向承重结构布置时,除了需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的受力要明显(2)布置尽可能匀称(3)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房屋自重(4)构件的类型、尺寸规格要尽量减少,有利于生产的工业化。
根据楼盖上竖向荷载的传力路线,框架结构可分为横向承重、竖向承重和双向承重等几种布置方式。
(1)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的优点:1、框架外柱宽度可收小,能满足立面要求2、外墙不承重,其自重由连系梁传给横向承重框架柱,该方案有利于在纵墙上布置较大的门窗满足采光要求3、该方案楼板沿纵向布置,跨度相对小些。楼板结构比较经济合理。当采用装配式预制楼板时,则运输和吊装也较为方便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的缺点:通风没有纵向布置的方案好,抗风、抗震性能没有双向布置的好
(2)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纵向布置的优点:1、当通风管道沿房屋纵向布置时,由于连系梁高度总比框架横向梁高度要小,故相对降低了层高,也就降低了工程造价2、开间布置上比较灵活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纵向布置的缺点:建筑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常常较大,类型比较多,故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用
(3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的优点:纵横向均布置有利于满足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风和抗震要求,使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均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的缺点:空间布置过于局限不够灵活,造价较高,需要的材料也多。
7、分层法和反弯点法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假定?有哪些主要的计算步骤?
分层法假定:(1)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侧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忽略不计
反弯法假定:(1)在进行各柱间剪力分配时,认为梁和柱的线刚度之比为无限大(2)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认为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余各层柱受力向上、下两端的转角相等(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1)分层法可以分层作为若干个彼此互不关联的且远端为完全固定的简单开口框架来近似计算。由于上层各柱的柱端实际为弹性支承,故在计算中,除底层以外,须将上层各柱的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以减少误差(2)分层计算时,柱支座处的柱端弯矩为横梁处的柱端弯矩1/3;当柱支座处实际为完全固定时,则为横梁处柱端弯矩的1/2
(3)杆件的实际弯矩:横梁的实际弯矩即为分层计算所得弯矩;柱同属于上、下两层,柱的实际弯矩为将上、下两相邻简单框架柱的弯矩叠加起来。欲修正,可再进行一次弯矩分配。 反弯法的计算步骤:(1)直接确定反弯点高度(2)计算层间位移及顶点侧移(3)根据反弯点位置和柱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可求得同层各柱的剪力(5)柱反弯点位置及该点的剪力确定后,即可求出柱端弯矩
8、框架内力有哪些近似计算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分层法,反弯点发,D 值法。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Σⅰb /Σⅰc ≥3且结构及荷载沿高度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的计算。当粱的线刚度ⅰ1=El1/l和柱的线刚度ⅰz=Eiz/h大于3时假设转角为0,可以用反弯点法。当梁柱线刚度不大于3时用D 值法,即为改进反弯点法。
9、框架梁柱、柱的纵向钢筋与箍筋应满足哪些要求?
(1)现浇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可受用HPB235,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2)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 。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3%,不应大于5%,也不应小宇0.4%,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50mm ,净距也不应小于50mm
(3)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 >600mm 时,在柱的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柱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 以及不大于15d ,d 为纵筋直径。柱纵向钢筋每边4根及4根以上时,应设置复合钢筋
(5)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支座不小于0.25%,跨中不小于0.2%,在梁的跨中上部,至少配置2Φ12钢筋与梁支座的负筋搭接
(6)框架梁支座截面下部至少应有2根纵筋伸入柱中,如需向上弯时,则钢筋自柱边到上弯点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0d
(7)框架梁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第八章
5、框架结构在哪些情况下采用?
它适用于多层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两个方向上的水平荷载。这种结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非抗震设计时不能超过70m ,广泛用于6—15层的多层和高层房屋。
6、框架结构布置的原则是什么?有几种布置形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在进行多层房屋竖向承重结构布置时,除了需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的受力要明显(2)布置尽可能匀称(3)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房屋自重(4)构件的类型、尺寸规格要尽量减少,有利于生产的工业化。
根据楼盖上竖向荷载的传力路线,框架结构可分为横向承重、竖向承重和双向承重等几种布置方式。
(1)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的优点:1、框架外柱宽度可收小,能满足立面要求2、外墙不承重,其自重由连系梁传给横向承重框架柱,该方案有利于在纵墙上布置较大的门窗满足采光要求3、该方案楼板沿纵向布置,跨度相对小些。楼板结构比较经济合理。当采用装配式预制楼板时,则运输和吊装也较为方便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的缺点:通风没有纵向布置的方案好,抗风、抗震性能没有双向布置的好
(2)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纵向布置的优点:1、当通风管道沿房屋纵向布置时,由于连系梁高度总比框架横向梁高度要小,故相对降低了层高,也就降低了工程造价2、开间布置上比较灵活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纵向布置的缺点:建筑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常常较大,类型比较多,故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用
(3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的优点:纵横向均布置有利于满足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风和抗震要求,使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均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的缺点:空间布置过于局限不够灵活,造价较高,需要的材料也多。
7、分层法和反弯点法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假定?有哪些主要的计算步骤?
分层法假定:(1)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侧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忽略不计
反弯法假定:(1)在进行各柱间剪力分配时,认为梁和柱的线刚度之比为无限大(2)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认为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余各层柱受力向上、下两端的转角相等(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1)分层法可以分层作为若干个彼此互不关联的且远端为完全固定的简单开口框架来近似计算。由于上层各柱的柱端实际为弹性支承,故在计算中,除底层以外,须将上层各柱的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以减少误差(2)分层计算时,柱支座处的柱端弯矩为横梁处的柱端弯矩1/3;当柱支座处实际为完全固定时,则为横梁处柱端弯矩的1/2
(3)杆件的实际弯矩:横梁的实际弯矩即为分层计算所得弯矩;柱同属于上、下两层,柱的实际弯矩为将上、下两相邻简单框架柱的弯矩叠加起来。欲修正,可再进行一次弯矩分配。 反弯法的计算步骤:(1)直接确定反弯点高度(2)计算层间位移及顶点侧移(3)根据反弯点位置和柱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可求得同层各柱的剪力(5)柱反弯点位置及该点的剪力确定后,即可求出柱端弯矩
8、框架内力有哪些近似计算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分层法,反弯点发,D 值法。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Σⅰb /Σⅰc ≥3且结构及荷载沿高度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的计算。当粱的线刚度ⅰ1=El1/l和柱的线刚度ⅰz=Eiz/h大于3时假设转角为0,可以用反弯点法。当梁柱线刚度不大于3时用D 值法,即为改进反弯点法。
9、框架梁柱、柱的纵向钢筋与箍筋应满足哪些要求?
(1)现浇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可受用HPB235,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2)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 。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3%,不应大于5%,也不应小宇0.4%,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50mm ,净距也不应小于50mm
(3)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 >600mm 时,在柱的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柱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 以及不大于15d ,d 为纵筋直径。柱纵向钢筋每边4根及4根以上时,应设置复合钢筋
(5)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支座不小于0.25%,跨中不小于0.2%,在梁的跨中上部,至少配置2Φ12钢筋与梁支座的负筋搭接
(6)框架梁支座截面下部至少应有2根纵筋伸入柱中,如需向上弯时,则钢筋自柱边到上弯点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0d
(7)框架梁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