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作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约束规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 一、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的理论分析: 1909 年Rudolf Hilferding在《金融资本》一书中提出商业银行需要资本负债比率管理,可以认为是最早涉及资本结构的论述。1958 年,Modigliani 和Miller创立并在之后发展了MM 理论,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一般性基本框架。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Rudolf 提出的理论和MM 理论的框架展开的。Orgler和Taggart,Fama等把存款作为银行的一种专门产品,建立包括存款在内的成本函数来探讨银行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1988 年达成巴塞尔协议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了股权资本监管的问题。Buser、Chen 和Kane提出存款保险降低了银行的破产成本。Merton等人主张政府存款保险公司应对银行征收公开而明确的保险费,费用幅度应足以抵消增加的价值。 20世纪90 年代,国外许多学者通过模型分析,在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Diamond 和Dybvig推导出银行在为存款人提供流动性需要方面比市场更为有效的结论。Froot和Stein建立了描述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关系的模型,突出了风险管理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与资本预算、保值政策的关系。 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统筹考虑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次的资产充足率监管标准: 一是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二是引入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包括: 要求商业银行基于跨周期的风险参数计量资本要求、计提留存超额资本要求、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 对比巴塞尔协议Ⅲ( 简称巴Ⅲ) 和中国版巴Ⅲ,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方面,两者对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留存超额资本、逆周期超额资本的要求均相同,分别为不低于6%、不低于8%、2.5%、0 ~2.5%。但是,巴Ⅲ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标准为不低于4.5%,中国版巴Ⅲ的为不低于5%; 杠杆率前者为不低于3%,后者为不低于4%;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比例要求前者为1% ~2.5%,后者暂定为1%; 在过渡期安排上,前者要求在2013 年开始实施,2018年达标,后者则要求2012 年初开始实施,2016年达标。 三、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配置的理论分析: 2001年1月,在《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次意见征求稿中,对操作风险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胜。”其中包括法律风险,但排除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到2001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重新修订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不完善或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都称为操作风险”。删除了“直接或间接”,并明确有关定义不包括系统风险。2004年6月出台的最终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但是并不包含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strategic and reputational risk)。 参考文献: [1]Hilferding Rudolf.金融资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9. [2]Modigliani F.,Miller M. H., 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3) : 261—297. [3]Orgler,Yair and Robert Taggart,1983,“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for Banking Institution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15( 2) : 212—221. [4]Fama,E. F., 1955,“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ournal of Business, 38: 34—105. [5]Buser S.,Chen A.,Kane E., 1981,“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Regulatory Policy,and Optimal Bank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 36: 51—60. [6]Merton M., 1977,“Debt and Taxes”,Journal of Finance, 32( 2) : 21—27. [7]Diamond,D. W.,and Dybvig,P. H., 1983,“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1( 6) : 41—19. [8]Froot,K. A. and Stein,J. C., 1998,“Risk Management,Capital Budgeting and Capital Allocation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 Integrated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 1) : 55—82.
【摘要】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作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约束规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 一、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的理论分析: 1909 年Rudolf Hilferding在《金融资本》一书中提出商业银行需要资本负债比率管理,可以认为是最早涉及资本结构的论述。1958 年,Modigliani 和Miller创立并在之后发展了MM 理论,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一般性基本框架。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Rudolf 提出的理论和MM 理论的框架展开的。Orgler和Taggart,Fama等把存款作为银行的一种专门产品,建立包括存款在内的成本函数来探讨银行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1988 年达成巴塞尔协议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了股权资本监管的问题。Buser、Chen 和Kane提出存款保险降低了银行的破产成本。Merton等人主张政府存款保险公司应对银行征收公开而明确的保险费,费用幅度应足以抵消增加的价值。 20世纪90 年代,国外许多学者通过模型分析,在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Diamond 和Dybvig推导出银行在为存款人提供流动性需要方面比市场更为有效的结论。Froot和Stein建立了描述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关系的模型,突出了风险管理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与资本预算、保值政策的关系。 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统筹考虑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次的资产充足率监管标准: 一是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二是引入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包括: 要求商业银行基于跨周期的风险参数计量资本要求、计提留存超额资本要求、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 对比巴塞尔协议Ⅲ( 简称巴Ⅲ) 和中国版巴Ⅲ,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方面,两者对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留存超额资本、逆周期超额资本的要求均相同,分别为不低于6%、不低于8%、2.5%、0 ~2.5%。但是,巴Ⅲ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标准为不低于4.5%,中国版巴Ⅲ的为不低于5%; 杠杆率前者为不低于3%,后者为不低于4%;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比例要求前者为1% ~2.5%,后者暂定为1%; 在过渡期安排上,前者要求在2013 年开始实施,2018年达标,后者则要求2012 年初开始实施,2016年达标。 三、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配置的理论分析: 2001年1月,在《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次意见征求稿中,对操作风险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胜。”其中包括法律风险,但排除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到2001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重新修订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不完善或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都称为操作风险”。删除了“直接或间接”,并明确有关定义不包括系统风险。2004年6月出台的最终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但是并不包含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strategic and reputational risk)。 参考文献: [1]Hilferding Rudolf.金融资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9. [2]Modigliani F.,Miller M. H., 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3) : 261—297. [3]Orgler,Yair and Robert Taggart,1983,“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for Banking Institution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15( 2) : 212—221. [4]Fama,E. F., 1955,“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ournal of Business, 38: 34—105. [5]Buser S.,Chen A.,Kane E., 1981,“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Regulatory Policy,and Optimal Bank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 36: 51—60. [6]Merton M., 1977,“Debt and Taxes”,Journal of Finance, 32( 2) : 21—27. [7]Diamond,D. W.,and Dybvig,P. H., 1983,“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1( 6) : 41—19. [8]Froot,K. A. and Stein,J. C., 1998,“Risk Management,Capital Budgeting and Capital Allocation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 Integrated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 1) : 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