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文看古人的劝谏艺术(网友来稿)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 张士亮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选了四篇古文,分别出自《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它们都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名篇。其精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先秦历史散文卓越的艺术成就。其中,《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这三篇文章中所展示的古人那高超的劝谏艺术尤其令人拍案叫绝。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赵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为此,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功臣,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成功与他们杰出的说辩才能是分不开的。其才能何在?其说辩技巧何在?其成功的奥妙何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对于面临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也许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

  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邹忌对于齐威王,触龙对于赵太后,都是必恭必敬的。烛之武一口一个“君”,邹忌一口一个“臣”(自称),触龙“病足,曾不能疾走”,却也要“徐趋”而“至而自谢”,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要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这一点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触龙刚见太后时,“太后盛气而揖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触龙开口便谈让长安君为人质的事,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面的尴尬境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可能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老到、精明的触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见到太后后,他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而是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唠起了家常,从而使太后由“太后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自己陈述意见条件的也就成熟了。

  迂回战术,“比兴”手法,欲成甲事,先谈乙事,以乙事促成甲事,请君入瓮。烛之武的目的是让千里行军至此的秦伯退兵,邹忌意在让“弊甚”的威王接受国人的指责,而触龙则完全是为了让赵太后的爱子到齐国作人质。这些事,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所以,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骑虎难下的僵局,闹不好还会受辱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谈话的开始,他们对自己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烛之武不谈让秦退兵的事,却大谈秦国的利害得失;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语,触龙则纯粹是拉家常。但在事实上,他们在选择话题时,是煞费苦心的,谈论这些话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自己要真正要谈论的内容,都是为后面的话题服务的。这些话题和后面的话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用下面的逻辑推理来概括:

  如果A,那么B。

  AB之间的关系和甲乙之间的关系一样。

  所以,如果甲,那么乙。

  试邹忌的言辞为例

  我是朝庭重臣,地位高,权利大,因此,在家受妻、妾、客蒙蔽很厉害。

  我与妻、妾、客的关系同国君与各国诸侯、大臣、宫女的关系一样。

  所以,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一国之君受诸侯、大臣和宫女的蒙蔽更深。

  采用迂回战术,从日常生活小事谈起,由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小道理,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这种劝谏艺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容易让人接受,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人都是有私心的,人首先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小集团考虑。任凭你讲的道理再对,如果对对方没有什么好处,对方是懒得理你的。邹忌与齐威王,触龙与赵太后,大的立场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为同一的国家着想,这里不必赘述。烛之武与秦伯应当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敌对关系(秦伐郑),利益上是根本冲突的,郑国的利益秦国是不会考虑的。烛之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说服秦伯的时候,避而不谈郑国的利益,而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郑亡对于秦国的利害,使秦伯认识到郑亡确实对秦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实现了让秦退兵的目的。

  古人的说辞奥妙无穷,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点皮毛,更多的奥妙还需要我们以后去挖掘,以便古为今用。服务于今天的社会,今天的我们。

作者邮箱: 男孩子[email protected]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 张士亮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选了四篇古文,分别出自《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它们都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名篇。其精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先秦历史散文卓越的艺术成就。其中,《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这三篇文章中所展示的古人那高超的劝谏艺术尤其令人拍案叫绝。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赵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为此,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功臣,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成功与他们杰出的说辩才能是分不开的。其才能何在?其说辩技巧何在?其成功的奥妙何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对于面临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也许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

  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邹忌对于齐威王,触龙对于赵太后,都是必恭必敬的。烛之武一口一个“君”,邹忌一口一个“臣”(自称),触龙“病足,曾不能疾走”,却也要“徐趋”而“至而自谢”,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要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这一点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触龙刚见太后时,“太后盛气而揖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触龙开口便谈让长安君为人质的事,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面的尴尬境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可能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老到、精明的触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见到太后后,他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而是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唠起了家常,从而使太后由“太后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自己陈述意见条件的也就成熟了。

  迂回战术,“比兴”手法,欲成甲事,先谈乙事,以乙事促成甲事,请君入瓮。烛之武的目的是让千里行军至此的秦伯退兵,邹忌意在让“弊甚”的威王接受国人的指责,而触龙则完全是为了让赵太后的爱子到齐国作人质。这些事,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所以,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骑虎难下的僵局,闹不好还会受辱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谈话的开始,他们对自己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烛之武不谈让秦退兵的事,却大谈秦国的利害得失;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语,触龙则纯粹是拉家常。但在事实上,他们在选择话题时,是煞费苦心的,谈论这些话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自己要真正要谈论的内容,都是为后面的话题服务的。这些话题和后面的话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用下面的逻辑推理来概括:

  如果A,那么B。

  AB之间的关系和甲乙之间的关系一样。

  所以,如果甲,那么乙。

  试邹忌的言辞为例

  我是朝庭重臣,地位高,权利大,因此,在家受妻、妾、客蒙蔽很厉害。

  我与妻、妾、客的关系同国君与各国诸侯、大臣、宫女的关系一样。

  所以,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一国之君受诸侯、大臣和宫女的蒙蔽更深。

  采用迂回战术,从日常生活小事谈起,由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小道理,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这种劝谏艺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容易让人接受,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人都是有私心的,人首先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小集团考虑。任凭你讲的道理再对,如果对对方没有什么好处,对方是懒得理你的。邹忌与齐威王,触龙与赵太后,大的立场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为同一的国家着想,这里不必赘述。烛之武与秦伯应当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敌对关系(秦伐郑),利益上是根本冲突的,郑国的利益秦国是不会考虑的。烛之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说服秦伯的时候,避而不谈郑国的利益,而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郑亡对于秦国的利害,使秦伯认识到郑亡确实对秦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实现了让秦退兵的目的。

  古人的说辞奥妙无穷,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点皮毛,更多的奥妙还需要我们以后去挖掘,以便古为今用。服务于今天的社会,今天的我们。

作者邮箱: 男孩子[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网友来稿)
  • 南向店一中 闵守辉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查看


  • 不求甚解(教案)(网友来稿)
  • 侯清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 ...查看


  • 草地夜行(网友来稿)
  • 江南  突破口: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我"是怎么走的,课文结尾"我"又是怎么走的,将两者作一番比较,从而引出课文中间部分的教学.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A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查看


  • 写诗入门--怎样教中学生写诗(网友来稿)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 张茗钧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 ...查看


  • [干将莫邪]教案(网友来稿)
  • 417009489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联系实际,评价观念. 4.揣摩性格,理解内蕴. 5.掌握字词,作者,体裁知识.教学重点:1.2.3.4.5教学难点:2.3.4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法. ...查看


  • 发问的精神(网友来稿)
  • 小草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 ...查看


  •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 张家港市西张中学  王青寅 师:同学们,上课! 生:<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我规定他们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用每天一诗代替师生问候) 师:很好,大家背得很熟,当然要注意体会!诗歌能给人美的享受,其他文学作品也能给人以 ...查看


  • 推敲"推敲"(网友来稿)
  •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  张士亮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q ...查看


  • 话题作文拟题存在的思维问题及对策(网友来稿)
  • 任红云(宁波市明楼中学,邮编:315040)摘要 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打破了传统命题作文的弊端,深受师生的欢迎.但是受聚合思维的影响,话题作文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拟的标题,由于思维不畅,存在雷同单一的弊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