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周覃镇播深小学 :覃家久

当今的教育中人们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它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部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进行教学,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好象渐渐的淡出了教学的历史舞台。虽然表面上身边有大量的专业教具厂在生产教具为教育教学服务,但是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老师更习惯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就该全部抛弃呢?是不是在拥有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我认为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传统实物教具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传统教具的制作使用及其意义。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打好基础。人类的认识成果是由许许多多的概念表述的。即使是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浅,但也有很多是很抽象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中,建立概念光靠老师讲述是不行的,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要靠一些具体直观的教具把它们演示出来。所以在现代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尤其显得重要。

如人教版教材有一套小学数学的教具,以前我们学校是订了的,每个学生人手一套。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很少有老师喜欢去使用它,所以现在学校

也没有订了,不过以前订的还剩在那里,仍然可以取用。为什么老师不喜欢使用它呢?第一,那套教具面面俱到,对象是全国小学生,所以实际使用起来就感觉针对性不强,有点不痛不痒,鸡肋的感觉(因为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第二,设计非常传统、正规,在中规中矩的同时也少了许多闪光点。我在这里所想要谈到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制作或者就地取材一些简单贴切、富有灵性和教学机智的教具,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却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们先看一些教学实例。

如在上《角的大小比较》这个内容,我在第一个班上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动画演示两个角比较时,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整个过程都非常清晰。但课后反馈教学效果并不如意。在第二个班上时,我又用废纸剪了很多个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大小。结果都不需要老师讲,学生自己便小结出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要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再去比较另一条边。这是学生们亲自实验的结果,他们经历了这个发现认识的过程,对比较方法理解了,课后反馈自然非常良好。于是我精心制作的课件没有达到的目标,就被一些用过的废纸剪成的角轻而易举的达到了。

又如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教材中有一个题目是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的顶点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变化规律。这个内容显然是比较抽象的。开始我仍然是制作了课件,但发现连自己尝试着说都觉得拗口难懂,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理解呢?于是我重新设计,让每个小组都用4根小棒围好一个长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拉,去体会这个过程中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有了小棒,学生很容易理解周长没有变,因为始终

是那4根小棒围成的图形。但对于面积,底没有变还好说,高变短了学生拉来拉去都体会不出来。不但他们急,我更是心急如焚。突然我灵光一闪,学生的难点不就是拉的过程高如何变的不知道吗?拿两个长方形重叠着放不就解决了吗?开始两个图形重合,然后拉动上面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就观察到了底不变,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宽短的现象。于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很快得出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面积越来越小的规律。多么简单的教具,只是两个简陋的小棒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却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个相当有思维难度的抽象问题。简单的教具不简单啊!

学习《观察物体》时,我带了很多立方体图形让学生来观察,摆成不同的形状,从各个方向看是什么平面图形。做到练习时,很多题目给出很多立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画从某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遇到有困难的,我就用立方体摆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来做,学生一下就觉得很简单。但突然不知哪个同学嘀咕了一声,“考试时又不能带立方体”。我楞了一下,但我一瞬间看到学生桌上摆的文具盒,橡皮、铅笔芯盒等,脱口而出,“不带立方体你就没办法了吗?”我立刻引导学生,利用橡皮、铅笔芯盒、文具盒等,也可以模拟立方体,虽然不规则,大小不一,但一点不影响判断可以看到哪些面。学生们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学习《旋转》时,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多少度这种题目,书上的方法是从关键点(顶点)着手,确定好几个点旋转后的位置,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方法搞得学生们晕头转向大呼困难。看着一些同学学得非常认真,但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做起题来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于是,无奈之下,我除了自己讲解时用三角板、直尺等实物直接模拟旋转运动

外,干脆教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三角板、直尺如何在图上去模拟旋转,确定大概位置。不少学生都笑着说,早点教这个方法就不用头晕了几天了。

像这样教具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胜枚举。比如教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时,利用学生手中的教材、本子、笔等来代替物体摆一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尽快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他们学习方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课件演示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用教具玩具车演示也因为太小,各自开的距离不明显而很难让学生理解速度和的含义,教学效果最好的却是请了两个同学到台上来演示。课后反思,请同学上台一是目标大,二是学生感觉有趣,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三是正好用地上的地砖,能够清楚的表现出速度和的含义。这个教学案例又让我对教具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以前学校购买的由国家教学仪器装备司统一安排生产的正规教具,在中规中矩的同时少了一些灵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老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针对学生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如果不能的话,就需要教者能够慧眼巧手,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这个问题。而且屡教屡错,真是让人恼火。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我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对传统

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1、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2、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3、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这个难点。

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装满了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结果发现杯子满了水还没倒完。从而说明物体能够占据空间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的含义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但在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我发现,一方面水没有颜色,后面的学生基本都观察不到;另一方面,这个实验中规中矩,学生得到的体验非常肤浅和有限,对物体占据空间大小没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于是,我对实验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在水中加入了红色的颜料,这样让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水面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我在石头上系了一根绳子,倒入半杯水后用手提着绳子将石头缓慢的放入水中。于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随着石头浸入水面的部分的增多水面也逐渐上升。这时候学生可以得到的经验就不仅仅是物体可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了。他们甚至可以初步体会到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入水面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却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可能只是一点点的改进,却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同样,我们的教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能够为我们教学所用的。并且,要牢牢记住教具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而不在于它本身要多漂亮、多专业。正如国家伟人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老师制作和选用教具也要有这种意识,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的,帮助学生学习消化知识的教具,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教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样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实际带来意想不到的妙处。让我们传统的“土教具”在新时期教学中仍然能够光芒四射,威力无比。

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周覃镇播深小学 :覃家久

当今的教育中人们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它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部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进行教学,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好象渐渐的淡出了教学的历史舞台。虽然表面上身边有大量的专业教具厂在生产教具为教育教学服务,但是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老师更习惯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就该全部抛弃呢?是不是在拥有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我认为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传统实物教具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传统教具的制作使用及其意义。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打好基础。人类的认识成果是由许许多多的概念表述的。即使是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浅,但也有很多是很抽象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中,建立概念光靠老师讲述是不行的,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要靠一些具体直观的教具把它们演示出来。所以在现代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尤其显得重要。

如人教版教材有一套小学数学的教具,以前我们学校是订了的,每个学生人手一套。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很少有老师喜欢去使用它,所以现在学校

也没有订了,不过以前订的还剩在那里,仍然可以取用。为什么老师不喜欢使用它呢?第一,那套教具面面俱到,对象是全国小学生,所以实际使用起来就感觉针对性不强,有点不痛不痒,鸡肋的感觉(因为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第二,设计非常传统、正规,在中规中矩的同时也少了许多闪光点。我在这里所想要谈到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制作或者就地取材一些简单贴切、富有灵性和教学机智的教具,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却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们先看一些教学实例。

如在上《角的大小比较》这个内容,我在第一个班上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动画演示两个角比较时,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整个过程都非常清晰。但课后反馈教学效果并不如意。在第二个班上时,我又用废纸剪了很多个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大小。结果都不需要老师讲,学生自己便小结出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要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再去比较另一条边。这是学生们亲自实验的结果,他们经历了这个发现认识的过程,对比较方法理解了,课后反馈自然非常良好。于是我精心制作的课件没有达到的目标,就被一些用过的废纸剪成的角轻而易举的达到了。

又如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教材中有一个题目是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的顶点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变化规律。这个内容显然是比较抽象的。开始我仍然是制作了课件,但发现连自己尝试着说都觉得拗口难懂,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理解呢?于是我重新设计,让每个小组都用4根小棒围好一个长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拉,去体会这个过程中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有了小棒,学生很容易理解周长没有变,因为始终

是那4根小棒围成的图形。但对于面积,底没有变还好说,高变短了学生拉来拉去都体会不出来。不但他们急,我更是心急如焚。突然我灵光一闪,学生的难点不就是拉的过程高如何变的不知道吗?拿两个长方形重叠着放不就解决了吗?开始两个图形重合,然后拉动上面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就观察到了底不变,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宽短的现象。于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很快得出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面积越来越小的规律。多么简单的教具,只是两个简陋的小棒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却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个相当有思维难度的抽象问题。简单的教具不简单啊!

学习《观察物体》时,我带了很多立方体图形让学生来观察,摆成不同的形状,从各个方向看是什么平面图形。做到练习时,很多题目给出很多立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画从某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遇到有困难的,我就用立方体摆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来做,学生一下就觉得很简单。但突然不知哪个同学嘀咕了一声,“考试时又不能带立方体”。我楞了一下,但我一瞬间看到学生桌上摆的文具盒,橡皮、铅笔芯盒等,脱口而出,“不带立方体你就没办法了吗?”我立刻引导学生,利用橡皮、铅笔芯盒、文具盒等,也可以模拟立方体,虽然不规则,大小不一,但一点不影响判断可以看到哪些面。学生们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学习《旋转》时,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多少度这种题目,书上的方法是从关键点(顶点)着手,确定好几个点旋转后的位置,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方法搞得学生们晕头转向大呼困难。看着一些同学学得非常认真,但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做起题来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于是,无奈之下,我除了自己讲解时用三角板、直尺等实物直接模拟旋转运动

外,干脆教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三角板、直尺如何在图上去模拟旋转,确定大概位置。不少学生都笑着说,早点教这个方法就不用头晕了几天了。

像这样教具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胜枚举。比如教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时,利用学生手中的教材、本子、笔等来代替物体摆一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尽快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他们学习方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课件演示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用教具玩具车演示也因为太小,各自开的距离不明显而很难让学生理解速度和的含义,教学效果最好的却是请了两个同学到台上来演示。课后反思,请同学上台一是目标大,二是学生感觉有趣,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三是正好用地上的地砖,能够清楚的表现出速度和的含义。这个教学案例又让我对教具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以前学校购买的由国家教学仪器装备司统一安排生产的正规教具,在中规中矩的同时少了一些灵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老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针对学生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如果不能的话,就需要教者能够慧眼巧手,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这个问题。而且屡教屡错,真是让人恼火。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我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对传统

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1、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2、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3、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这个难点。

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装满了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结果发现杯子满了水还没倒完。从而说明物体能够占据空间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的含义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但在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我发现,一方面水没有颜色,后面的学生基本都观察不到;另一方面,这个实验中规中矩,学生得到的体验非常肤浅和有限,对物体占据空间大小没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于是,我对实验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在水中加入了红色的颜料,这样让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水面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我在石头上系了一根绳子,倒入半杯水后用手提着绳子将石头缓慢的放入水中。于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随着石头浸入水面的部分的增多水面也逐渐上升。这时候学生可以得到的经验就不仅仅是物体可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了。他们甚至可以初步体会到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入水面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却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可能只是一点点的改进,却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同样,我们的教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能够为我们教学所用的。并且,要牢牢记住教具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而不在于它本身要多漂亮、多专业。正如国家伟人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老师制作和选用教具也要有这种意识,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的,帮助学生学习消化知识的教具,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教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样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实际带来意想不到的妙处。让我们传统的“土教具”在新时期教学中仍然能够光芒四射,威力无比。


相关文章

  •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转载)
  •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好处 1.1.自制教具的特点 1.1.1 自制教具经济性 自制教具取材一般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或废弃物,如在教学中用到卡纸.彩带.饮料瓶.泡沫.硬纸板等,既避免了这些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 ...查看


  •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 摘 要 就如何通过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给小学科学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 ...查看


  • 从教具制作中想到的
  • 从教具制作中想到的 教具制作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怎么充分利用教具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老师的创新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在市局组织的教具比赛中,看到老师们的作品,我深深的感到了老师们为了物理教学 ...查看


  • 浅谈小学数学简易教具的自制与使用
  • 浅谈小学数学简易教具的自制与使用 李政道博士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是一种自慰与调侃,但仔细分析,却蕴涵有很深刻的道理. 一.自制.使用简易教具的作用和意义 教具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制教具" ...查看


  • 浅谈自制教具在科学中的作用 唐国荣
  • 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科学 浅谈自制教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唐国荣 电话:[1**********] 重庆市荣昌区仁义三星完全小学 摘要:科学教学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学科,从小奠定科学基础知识,养成爱科学,用科学的 ...查看


  •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摘要]自制教具造价低廉.实用性强.贴近教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既可以弥补学校的客观不足,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中自制教具这朵奇葩,以其闪烁的思维火花,展 ...查看


  •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 根据学校和高中教研室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学科教师得实际情况,在<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具自制与改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的小课题实验研究开展情况效果良好,结合平时的教研活动,使小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现总 ...查看


  • 说课竞赛稿
  • 附件1 四川省2017年中小学实验教学系列评选活动 网络评选系统市(州)管理员登记表 (仅限一名) 上报市(州):(盖章) 注:此表请于2017年6月30日前以扫描件及电子文档的形式报送至我中心实验教学科电子邮箱:scjzcsgk@163. ...查看


  • 浅谈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 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 . 如万一摔到 , 要用手撑一下 ,以免摔伤脸 :滑 滑梯 时 要扶好扶手.在活动 中教师还请 幼儿进 行模仿 ,怎样用双手 " 撑住 地",怎样 是 " 抓紧".使幼儿学会怎 ...查看


  • 科学教玩具
  • 科学自制教玩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制教玩具的用途. 2.了解自制教玩具应遵循的原则. 3.了解自制教玩具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制教玩具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