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篱笙箫:[人民的名义]中的诡辩论

2017-04-15 10:11: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梦篱笙箫

点击:720   评论:

(查看)

5

最近很火的一部剧是《人民的名义》,受其感染我看完了原著。在我看来,从形式上来说这部剧想要谈的如何监督权力的问题,但作者对此是比较悲观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谈何容易,权力无孔不入,并可上天入地让人防不胜防。而对于人民,作者也是不自信的。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人民是否落入利益的俗套?这都是作者的困惑,他并没有找到答案。

电视剧与原著还是有些不同的,电视剧开端就点出了侯亮平的妻子是中纪委某室的副主任,这是向纪委看齐。检察院冲锋在前,纪委是其后盾。这和小说的意味可就不同了。但作者还是问了一个问题,纪委书记如何监督一把手的书记?纪委腐败了如何办?

达康书记就是这么一位强势的市委书记。有魄力、能干事、不贪腐,符合现阶段人民的期望。我并不赞同郭松民老师将其视为酷吏的观点,因为剧中李达康追求的毕竟是绿色GDP,高质量GDP,他的心中还是有人民,就是对如何实现人民利益有不同的理解。但他还是不称职的一把手,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没有落实主体责任,在从严治党、选人用人上有较大失误。他只是一位孤胆英雄,他没有带动一大批干部努力向前。最终的结果是他有忙不完的工作,底下人却是草包只会拖后腿,最后受累的还是人民。

说到监督权力,在政治角度就不得不反思文革。作者对文革印象并不好,在小说中王文革的形象就是五大三粗,而且还被烧伤,想要绑架奸商的儿子,最后成了上访的煽动者。底层老百姓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他们是受利益驱动的,一旦组织起来,后果难料,这也是作者否定文革的原因。作者也发现了改革大潮中无数小民破产的悲剧,作者还是同情的。为此作者为小民找了几条出路,一是陈岩石之路,给予小民股权。二是自主创业,政府扶持。三是电视剧加上的,就是对合作社的回顾。这些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走的通吗?作者是不自信的。能赚钱好说,如果血本无归,陈岩石就是人们咒骂的对象。赚到了钱,单个人的股权是没办法保全的,市场上无数大鳄就等着蚕食这些奋斗者。靠老弱病残创业行吗?实话实说,不行!除非有能人领头,而且能人愿意奉献。这实际上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十年之后会怎样呢?毕竟像陈岩石那样坚持下来的人凤毛麟角。在小说中,郑西坡就面临抉择,细思极恐,作者悲哀的发现人民,尤其是底层的人民前途堪忧。

在电视剧中与小说有较大变动的情节就是公安分局局长程度的出现。此人受命对李达康进行了非法监听。这个尺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能让人联想到近几年诸多的传闻,也反映了当前官场的生态。记不清哪个报纸写的纪实文章了,官员们为了自保,相互之间进行偷拍、监听。贪官们更是以此作为攻守同盟,结成团团伙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员呢?就面临着被人下套的风险。高育良就倒在了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李达康洁身自好,也让人套路了,将来一旦挡了他人的道,或者面对政敌打击,后果难料。侯亮平也被无中生有的诬陷了,如果不是上面有人,结局也很难说。总之,做个好官很难,甚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就连省委书记沙瑞金都很疲惫。到底哪出了问题呢?

商人好过吗?蔡成功这样的小商人玩弄心计,游走各方,最后也免不得锒铛入狱的下场。作者是悲观的,甚至有种宿命情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经历了原始积累之后,新时代的商人们无可避免的就要试水资本市场,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事情。资本市场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大鱼吃小鱼。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GDP已然坐二望一,但制度建设却很滞后,如何协调诸多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的作为实在乏善可陈。现在的现实是资本市场被大鳄控制小鱼小虾毫无安全感,稍有不甚就会满盘皆输。我们的经济体量够大,质量不高,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而升级的前提就是治理大鳄。这并不是可以轻易办到的,甚至无比凶险。因为大鳄早已组团,变成了利益集团。如何突破利益集团成了当务之急。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是人民。但怎样释放这股能量?但是剧中有着似有却无的提示,那就是毛泽东思想。作者不肯定,却着实在思考。

从小平南巡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20多年了。剧中另一个主题就是反思改革。现在是皇帝的新衣,这个话题成了言语的禁区。剧中大老虎赵春立被拿下了,但如何评价他却是个麻烦。否定改革成果这顶大帽子谁也承担不起,难怪汪晖教授总结为去政治化的政治。我们在这个体系中看到,官员不快乐,商人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非但不快乐,而且都没有安全感。我们只能用只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安慰自己了。在这里我同意郭松民老师的用词——扭曲,这是一个扭曲的时代。这让我想到了剧中人物高育良的辩证法。其实领导改革的小平同志很善于运用辩证法,什么先富带动后富;什么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到最后,很可能就像高育良一样,辩证成为了诡辩。

2017-04-15 10:11: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梦篱笙箫

点击:720   评论:

(查看)

5

最近很火的一部剧是《人民的名义》,受其感染我看完了原著。在我看来,从形式上来说这部剧想要谈的如何监督权力的问题,但作者对此是比较悲观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谈何容易,权力无孔不入,并可上天入地让人防不胜防。而对于人民,作者也是不自信的。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人民是否落入利益的俗套?这都是作者的困惑,他并没有找到答案。

电视剧与原著还是有些不同的,电视剧开端就点出了侯亮平的妻子是中纪委某室的副主任,这是向纪委看齐。检察院冲锋在前,纪委是其后盾。这和小说的意味可就不同了。但作者还是问了一个问题,纪委书记如何监督一把手的书记?纪委腐败了如何办?

达康书记就是这么一位强势的市委书记。有魄力、能干事、不贪腐,符合现阶段人民的期望。我并不赞同郭松民老师将其视为酷吏的观点,因为剧中李达康追求的毕竟是绿色GDP,高质量GDP,他的心中还是有人民,就是对如何实现人民利益有不同的理解。但他还是不称职的一把手,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没有落实主体责任,在从严治党、选人用人上有较大失误。他只是一位孤胆英雄,他没有带动一大批干部努力向前。最终的结果是他有忙不完的工作,底下人却是草包只会拖后腿,最后受累的还是人民。

说到监督权力,在政治角度就不得不反思文革。作者对文革印象并不好,在小说中王文革的形象就是五大三粗,而且还被烧伤,想要绑架奸商的儿子,最后成了上访的煽动者。底层老百姓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他们是受利益驱动的,一旦组织起来,后果难料,这也是作者否定文革的原因。作者也发现了改革大潮中无数小民破产的悲剧,作者还是同情的。为此作者为小民找了几条出路,一是陈岩石之路,给予小民股权。二是自主创业,政府扶持。三是电视剧加上的,就是对合作社的回顾。这些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走的通吗?作者是不自信的。能赚钱好说,如果血本无归,陈岩石就是人们咒骂的对象。赚到了钱,单个人的股权是没办法保全的,市场上无数大鳄就等着蚕食这些奋斗者。靠老弱病残创业行吗?实话实说,不行!除非有能人领头,而且能人愿意奉献。这实际上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十年之后会怎样呢?毕竟像陈岩石那样坚持下来的人凤毛麟角。在小说中,郑西坡就面临抉择,细思极恐,作者悲哀的发现人民,尤其是底层的人民前途堪忧。

在电视剧中与小说有较大变动的情节就是公安分局局长程度的出现。此人受命对李达康进行了非法监听。这个尺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能让人联想到近几年诸多的传闻,也反映了当前官场的生态。记不清哪个报纸写的纪实文章了,官员们为了自保,相互之间进行偷拍、监听。贪官们更是以此作为攻守同盟,结成团团伙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员呢?就面临着被人下套的风险。高育良就倒在了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李达康洁身自好,也让人套路了,将来一旦挡了他人的道,或者面对政敌打击,后果难料。侯亮平也被无中生有的诬陷了,如果不是上面有人,结局也很难说。总之,做个好官很难,甚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就连省委书记沙瑞金都很疲惫。到底哪出了问题呢?

商人好过吗?蔡成功这样的小商人玩弄心计,游走各方,最后也免不得锒铛入狱的下场。作者是悲观的,甚至有种宿命情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经历了原始积累之后,新时代的商人们无可避免的就要试水资本市场,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事情。资本市场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大鱼吃小鱼。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GDP已然坐二望一,但制度建设却很滞后,如何协调诸多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的作为实在乏善可陈。现在的现实是资本市场被大鳄控制小鱼小虾毫无安全感,稍有不甚就会满盘皆输。我们的经济体量够大,质量不高,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而升级的前提就是治理大鳄。这并不是可以轻易办到的,甚至无比凶险。因为大鳄早已组团,变成了利益集团。如何突破利益集团成了当务之急。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是人民。但怎样释放这股能量?但是剧中有着似有却无的提示,那就是毛泽东思想。作者不肯定,却着实在思考。

从小平南巡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20多年了。剧中另一个主题就是反思改革。现在是皇帝的新衣,这个话题成了言语的禁区。剧中大老虎赵春立被拿下了,但如何评价他却是个麻烦。否定改革成果这顶大帽子谁也承担不起,难怪汪晖教授总结为去政治化的政治。我们在这个体系中看到,官员不快乐,商人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非但不快乐,而且都没有安全感。我们只能用只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安慰自己了。在这里我同意郭松民老师的用词——扭曲,这是一个扭曲的时代。这让我想到了剧中人物高育良的辩证法。其实领导改革的小平同志很善于运用辩证法,什么先富带动后富;什么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到最后,很可能就像高育良一样,辩证成为了诡辩。


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 民事诉讼法复习提要(2013) (一).民诉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P16 1.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但是我国缔 ...查看


  • 最新三大诉讼法比较
  • 人员 行政诉讼法 诉讼参加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原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1)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利害关系人: 2) 承担行政行为法律后果或受其影响的人: 3) 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人身权/财产权)的人. 原告的确认: ...查看


  • 认识实习报告_
  • [内容提要]认识实习报告由案情介绍.案例分析.我的思考三部分组成,案情介绍主要介绍庭审的全过程,案例分析介绍自己对整个案情的看法,我的思考介绍自己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活 动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案情介绍] 时间:2001年3月28日 地点:某市 ...查看


  • 婚姻法案例分析剧本
  • 民事模拟法庭剧本 开庭时间:2012年8月 20日 开庭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民事法庭 案由:张女诉王男离婚纠纷一案 法庭组成人员:审判长12345丁,原告.被告.原告诉讼代理人1234,被告诉讼代理人1234 开庭审理 审1:根 ...查看


  • 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论文
  • 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 [摘要]现代民事诉讼遵行证据裁判原则,即当事人和法院应当运用经过证据调查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来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在证据裁判原则下,争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应当采用"严格证明",而非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和程 ...查看


  • 行政诉讼第三人探析
  • 行政诉讼第三人探析(一) 行政诉讼第三人指同原告.被告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自己主动申请或者经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他人业已开始的诉讼中来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三人是一种独立的诉讼主体,属广义当事人的范畴.立法上确立行政诉讼第 ...查看


  • 实践教学指导方案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指导方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高职教育中,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对于 ...查看


  • 民事诉讼法论文
  • 姓名:**** 学号:20086225 学院班级:资环学院08级环科一班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163.com 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法一审普通程序中 相关知识点及其认识 摘要:民事诉讼法在日常生活中 ...查看


  • 一虎一席谈!之范跑跑事件 宁波热点民声 天一论坛
  • 范跑跑撕破了谁的脸皮? 从起初听到这位人物的"英雄事迹"愤怒而开始,到特意全程看完"一虎一席谈"中他的辩论赞同而结束.我自己的态度有了一个180度的转变. 我不想在这里详细阐述他们的辩论过程,具体情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