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摘要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老子第一个以理论思维形式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较完整的哲学体系,直到今天,其核心智慧,仍然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所福泽致极。如果说儒学就是中国文化,那道家思想就是中国精神所在。科学技术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思想;科学技术;科学发展;人类困境

前言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其中许多深邃的思想和内涵是很有意义的。人类对科学技术可谓又爱又恨,心情极为复杂,因为它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笔者以为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1.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

道家有别于道教,道家思想史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是在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说法。后来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从汉初才开始的,这个时候的道家也被称为德家。在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道家思想的信徒,所以在这个时期他给了道最高的评价。司马谈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汉代,黄老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也较盛行,直到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所使用的理论武器正是黄老之学,这个时候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衰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道家思想不再成中国的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师最明显的复兴思潮。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侧重点也有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

2.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科技只是人类用来为自己服务的知识和手段,它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不具有终极的道德价值。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即说:“科学是知识之学。”法国哲学家雅克·马利坦也说:“我们并不把植物学或语言学知识视为智慧,而是把它们称为科学。智慧是通过最高原因而来的知识,并且是最深刻和最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庄子·让王》云:“不以所用养害所养。”此语对人类科技发展极具指导意义。科学技术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所用养”,而人类幸福是“所养”,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绝对不应与人类幸福发生冲突。《庄子·缮性》亦云:“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如果我们姑且把“知”仅限于科技,那就可以这样理解:“以恬养知”即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科技的发展,而“以知养恬”即以科技手段来帮助人类达到最高的幸福状态,而不是用它来胡作妄为。只有象这样“知与恬交相养”,人类才会达到一种真正出自本性的和谐。迄今为止人类一直认为总体而言科学技术是在给我们带来幸福,却不知那只是一个幻象,是一个陷

阱。法国思想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说:“技术和科学取消‘匮乏’的过程,也是生成‘匮乏’的过程„„我们始终如一而且无处不在地自发创造着富足,同时又在创造着短缺„„仅一个世纪以前,有谁曾想过水和空气在今天开始变成越来越少的资源呢?”的确,当人类沾沾自喜于科学技术所“创造”的越来越多的财富的时候,他们何曾想到科学技术并非在真正创造财富而只是在攫取财富,因为财富是无法被创造的,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提高获取和利用财富的能力而已。当人类的贪婪与高度发达的科技结合在一起时,其所导致的不仅仅是“匮乏”,而且还会是令人恐怖的“灭绝”———全球物种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失,资源在人类的疯狂开采之下濒临枯竭,而人类自己也极有可能在核战争中同归于尽。如此发展科技,显然从根本上违背了道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的训诫。

3.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真正对人与自然之关系产生切身的感受却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后,因为只有在这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才日益呈现。道家主张“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取法自然精神,保持自然状态,因此科学研究同样不能与“自然”发生冲突。《老子》第六十四章云:“是以圣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又第三章云:“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敢为”即是道家的“无为”,它并非什么都不做的死“无为”,而是“辅万物之自然”的活“无为”。现代学者对科学技术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应破坏自然的认识与道家完全一致,譬如美国著名生态思想家托马斯·贝里说:“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和技术是与自然世界的技术相一致的。我们的知识要与自然世界相协调,而不是对自然世界的统治”。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也说:“科学技术是不应该被用于征服和统治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自然界这一目的的。科学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使其有规律的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利用更多地是在破坏自然而不是在“辅万物之自然”。我们过去常常将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与自然并列甚至是对立,实则人类社会是不能与自然并列更不能对立的,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必须服从自然的总体规律。比方说,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人类社会的活动无论怎样特殊,它也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不能损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物质环境。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是非常富有前瞻性的,在这方面绝对要比儒家看得更深。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就曾说“:从儒家的观点看来,他们未免不负责任,但提倡天道自然的哲学家,可以说衷心地感到(虽在冥冥中觉得很对,但绝不能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要入世必先出世,欲治理人类社会,必先超越人类社会,而对自然宇宙有一高深的认识和了解,否则即使有儒家救世的热诚,也是枉然”。

4.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

道家不仅认为“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还认为“知”与“道”的水平不相一致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危险。《庄子·天下》即云:“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 矣。”熊十力先生解释道:“庄生惧世人偏尚逐物而忽视反己之学,令其湮绝,专向知识一途发展,将强于物,弱于德,而人生陷于狭途,终不可登于大道„„近世科学,即庄生所谓逐物之学,虽发展甚盛,犹未能逃于庄生之议也„„学术只限定科学一途,而反己之学废,故弱于德;人之知能,完全集注于物质宇宙,而划分多数部门,分工研究,用志不分,乃疑于神,故强于物”。我们可以把这里所说的“德”解释为“道德”,但必须注意的是,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而是体认大道之后基于理性之上的道德,是道家所谓“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文子·上礼》)

的道德,或者说,符合自然规律的就是道德,否则就是不道德。人类的道德水平必须要高于科技水平,或者至少要与科技水平保持平衡,否则科技对人类就是害多而利少。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人类无知无识,不懂科技,也不识大道,仅仅是在浑浑沌沌的状态下与其他生物一同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规律。虽然这时候的人类对生存的尊严和意义没有主动的认识,但却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及自我灭绝之虞,这时他们与自 然基本上是和谐相处的。在文明时代的初期,由于科技水平不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即使人类不能深体大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不明显。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与人类道德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于是,其后果便恰如汤因比所言:“这种巨大的‘道德鸿沟’,使人类为其自身种下了极为惨重的灾难”。尽管今天人类的道德水准远远落后于科技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笔者并不认为人类对道德的认识真的还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相反,笔者坚信人类对道德的认识水平已经足以能够引导人类在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之路上行进,人类道德与科技水平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人类对二者研究成果的接受及普及教育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所造成的。人类抱着实用的目的进行科学研究,任何科研成果都会被迫不及待地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可是,由于全体文明人长期受“失性”观念的熏染,人性已经被彻底扭曲,他们早已对种种病态观念习以为常,再加上大量权势之徒如不良政客、商人等为一己之私利而竭尽全力阻挠正确道德观念的普及教育,刻意诱导人性误入歧途,于是人类的道德研究成果便往往只能闭锁在书本里或是少数有识之士的大脑中,而不能真正普及开来深入人心。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今天人类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家思想,虽然形成于二千多年前的古老思想体系,但其在当前的科技发展仍有着现实、积极而明显的理论借鉴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的道家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取道家思想的精华,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我们就一定能激浊扬清。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摘要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老子第一个以理论思维形式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较完整的哲学体系,直到今天,其核心智慧,仍然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所福泽致极。如果说儒学就是中国文化,那道家思想就是中国精神所在。科学技术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思想;科学技术;科学发展;人类困境

前言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其中许多深邃的思想和内涵是很有意义的。人类对科学技术可谓又爱又恨,心情极为复杂,因为它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笔者以为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1.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

道家有别于道教,道家思想史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是在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说法。后来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从汉初才开始的,这个时候的道家也被称为德家。在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道家思想的信徒,所以在这个时期他给了道最高的评价。司马谈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汉代,黄老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也较盛行,直到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所使用的理论武器正是黄老之学,这个时候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衰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道家思想不再成中国的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师最明显的复兴思潮。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侧重点也有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

2.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科技只是人类用来为自己服务的知识和手段,它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不具有终极的道德价值。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即说:“科学是知识之学。”法国哲学家雅克·马利坦也说:“我们并不把植物学或语言学知识视为智慧,而是把它们称为科学。智慧是通过最高原因而来的知识,并且是最深刻和最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庄子·让王》云:“不以所用养害所养。”此语对人类科技发展极具指导意义。科学技术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所用养”,而人类幸福是“所养”,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绝对不应与人类幸福发生冲突。《庄子·缮性》亦云:“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如果我们姑且把“知”仅限于科技,那就可以这样理解:“以恬养知”即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科技的发展,而“以知养恬”即以科技手段来帮助人类达到最高的幸福状态,而不是用它来胡作妄为。只有象这样“知与恬交相养”,人类才会达到一种真正出自本性的和谐。迄今为止人类一直认为总体而言科学技术是在给我们带来幸福,却不知那只是一个幻象,是一个陷

阱。法国思想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说:“技术和科学取消‘匮乏’的过程,也是生成‘匮乏’的过程„„我们始终如一而且无处不在地自发创造着富足,同时又在创造着短缺„„仅一个世纪以前,有谁曾想过水和空气在今天开始变成越来越少的资源呢?”的确,当人类沾沾自喜于科学技术所“创造”的越来越多的财富的时候,他们何曾想到科学技术并非在真正创造财富而只是在攫取财富,因为财富是无法被创造的,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提高获取和利用财富的能力而已。当人类的贪婪与高度发达的科技结合在一起时,其所导致的不仅仅是“匮乏”,而且还会是令人恐怖的“灭绝”———全球物种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失,资源在人类的疯狂开采之下濒临枯竭,而人类自己也极有可能在核战争中同归于尽。如此发展科技,显然从根本上违背了道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的训诫。

3.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真正对人与自然之关系产生切身的感受却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后,因为只有在这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才日益呈现。道家主张“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取法自然精神,保持自然状态,因此科学研究同样不能与“自然”发生冲突。《老子》第六十四章云:“是以圣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又第三章云:“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敢为”即是道家的“无为”,它并非什么都不做的死“无为”,而是“辅万物之自然”的活“无为”。现代学者对科学技术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应破坏自然的认识与道家完全一致,譬如美国著名生态思想家托马斯·贝里说:“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和技术是与自然世界的技术相一致的。我们的知识要与自然世界相协调,而不是对自然世界的统治”。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也说:“科学技术是不应该被用于征服和统治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自然界这一目的的。科学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使其有规律的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利用更多地是在破坏自然而不是在“辅万物之自然”。我们过去常常将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与自然并列甚至是对立,实则人类社会是不能与自然并列更不能对立的,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必须服从自然的总体规律。比方说,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人类社会的活动无论怎样特殊,它也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不能损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物质环境。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是非常富有前瞻性的,在这方面绝对要比儒家看得更深。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就曾说“:从儒家的观点看来,他们未免不负责任,但提倡天道自然的哲学家,可以说衷心地感到(虽在冥冥中觉得很对,但绝不能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要入世必先出世,欲治理人类社会,必先超越人类社会,而对自然宇宙有一高深的认识和了解,否则即使有儒家救世的热诚,也是枉然”。

4.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

道家不仅认为“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还认为“知”与“道”的水平不相一致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危险。《庄子·天下》即云:“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 矣。”熊十力先生解释道:“庄生惧世人偏尚逐物而忽视反己之学,令其湮绝,专向知识一途发展,将强于物,弱于德,而人生陷于狭途,终不可登于大道„„近世科学,即庄生所谓逐物之学,虽发展甚盛,犹未能逃于庄生之议也„„学术只限定科学一途,而反己之学废,故弱于德;人之知能,完全集注于物质宇宙,而划分多数部门,分工研究,用志不分,乃疑于神,故强于物”。我们可以把这里所说的“德”解释为“道德”,但必须注意的是,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而是体认大道之后基于理性之上的道德,是道家所谓“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文子·上礼》)

的道德,或者说,符合自然规律的就是道德,否则就是不道德。人类的道德水平必须要高于科技水平,或者至少要与科技水平保持平衡,否则科技对人类就是害多而利少。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人类无知无识,不懂科技,也不识大道,仅仅是在浑浑沌沌的状态下与其他生物一同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规律。虽然这时候的人类对生存的尊严和意义没有主动的认识,但却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及自我灭绝之虞,这时他们与自 然基本上是和谐相处的。在文明时代的初期,由于科技水平不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即使人类不能深体大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不明显。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与人类道德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于是,其后果便恰如汤因比所言:“这种巨大的‘道德鸿沟’,使人类为其自身种下了极为惨重的灾难”。尽管今天人类的道德水准远远落后于科技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笔者并不认为人类对道德的认识真的还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相反,笔者坚信人类对道德的认识水平已经足以能够引导人类在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之路上行进,人类道德与科技水平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人类对二者研究成果的接受及普及教育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所造成的。人类抱着实用的目的进行科学研究,任何科研成果都会被迫不及待地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可是,由于全体文明人长期受“失性”观念的熏染,人性已经被彻底扭曲,他们早已对种种病态观念习以为常,再加上大量权势之徒如不良政客、商人等为一己之私利而竭尽全力阻挠正确道德观念的普及教育,刻意诱导人性误入歧途,于是人类的道德研究成果便往往只能闭锁在书本里或是少数有识之士的大脑中,而不能真正普及开来深入人心。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今天人类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家思想,虽然形成于二千多年前的古老思想体系,但其在当前的科技发展仍有着现实、积极而明显的理论借鉴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的道家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取道家思想的精华,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我们就一定能激浊扬清。


相关文章

  •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家思 ...查看


  •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共4个版本)
  • 道家思想的社会现实意义 版本一: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阐述着治家治国治天下的社会思想.日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和谐发展看作执 ...查看


  • 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
  • 作者:白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9期 老子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了文明发展的副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人们所称道,而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思,实质上也 ...查看


  • 道家养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 [文化论苑] 道家养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梁艳丽 (沈阳师范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要论证两者间的关系,首先要简要阐明两者的基本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 ...查看


  • 道家_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_秦永红
  • 第十六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16 No142001年10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Oct12001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秦永红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查看


  • 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_蒋桂磊
  •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19期 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蒋桂磊1王志银2 (1.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 ...查看


  •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高岚 申荷永 我们于:两年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一文,表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的意义,进而发挥中国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的精神与思想.那么现在 ...查看


  • 厚宇德:中国古代自然观发微
  • 厚宇德:中国古代自然观发微 作者: starsoul2005-08-18 19:14分类:默认分类标签: 摘 要 "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思想,更是现在环境保护主义者视为自古就有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