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 *
摘 要:教育改革不仅要有知识的更新,也要有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对学生
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者结合“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体会,从
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四年的
实践,并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提出了从基础理论着手、拓展
知识传授口径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质量
1 前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1,2]人才。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的培养。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现将所获得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种机制,考核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体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
[4]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
[4,5]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
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
[5]内容之一。 [3]
2.1 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累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惟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
[6]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
[7]学生的个性发展。
囿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 本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动物生理学项目(2006-17)资助。
*
http://www.paper.edu.cn
中的思考、综合和积累,以及试卷分析、反馈等重要环节。所以,加强考核评定工作,改革考核制度、模式、内容和方法,使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
[5]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改革考核方式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是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以笔试形式为评估手段,考试成了学生获得学分、谋取文凭的敲门砖。至于大量荣誉和奖励的评定,人才市场的选择等也均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得到了强化,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却
[4]得不到印证。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
[8]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因此考核既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认知和创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人类经过分类所形成的系统化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掌握的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创造新的知识。通过适当的考核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9]和创新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的对策
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考试的结果论优劣,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应试和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显然与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不容。在客观上造成了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成
[7]为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发挥考试的总结性评价、目标导向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激励功能[9]。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3.1 确立考核目标
建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核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将理论知识与能力、创新等因素结合综合考察,既可以有个性化的评价,也可以进行统一的评定。在教学中贯彻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善于运用掌握的知识、理论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学以致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导思想。将与课程有关的创新活动与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以此
[10]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所以,考核目标应该是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避免死记硬背,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以达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3]。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效绩的最终确定,因此,这种确定的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和多元化的[3],由此体现客观、公平和公正,避免出现印象分的随意现象。
3. 2 建立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是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前提,以“能力测试”为中心[7],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考试的方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1]。
为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加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单纯依靠期终突击投机取巧的方式通过考试几乎是不可能。采取“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技能”相结合,平时成绩注重考查学生全学期的学习状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阶段考试成绩则根据不同章
http://www.paper.edu.cn
节的教学要求,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所获取信息反馈。要在考察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由此激发他们持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形成良好的学风[11]。
“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理论、实验、课外学习与辅导等方面。在理论教学中,以多媒体和PPT,展示、阐明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生理过程和基本调节等理论,伴以启发同学结合理论,进行课后思考的知识应用和拓展的方向;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编写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教师精心设计、编排实验项目,进行规范的演示,在直观生动的条件下,对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进行剖析,并拓展和点明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接口,不仅可以提高对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为后续课程学习夯实基础。这样一举多得,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此外,利用网络拓展时空,便于交流、辅导和释疑。
理论教学的平时成绩以课堂练习和期中考试为主,加上课堂提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检查,达到了督促学习的作用。实验教学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和实验结果的评定。课外学习效果则以课程论文、加上平时网络交流的情况进行评定。
总之,考评体系应将平时的考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有机结合,既有理论的反映,也有实践教学过程的记录,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约束,不仅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
3. 3 设计考核内容
考评内容决定考核的体系的合理性,应包括几个方面内容。⑴理论知识:选用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进行检查考核;⑵实验技能:注重基本的设计原理、基本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⑶综合素质:①知识获取,对综合性、全局的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②实践运用,对实验中的现象解释和对理论的印证。具体而言,在问题的提出和题型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考核形式。采用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要求[3]。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8]。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文献综述与讨论用以检查利用学校及多种网上的资源,拓展获取知识的时空和范围,针对具体问题,互相交流;
实验操作与报告借以考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所运用的策略;
课程论文与探究作为评价学习过程,了解完成拓展性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理论考查与考试旨在检查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的调节,机体系统间协调的整体性。
考核形式是由考核内容所决定。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小组答辩、课程论文、文献综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3]。
为了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等内容也应列入考核范围,这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形成的良好学风,便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同时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7]。
3. 4 分配考核权重
考试内容既要考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巩固,同时也要对学生认识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创新等能力进行全面检查,促使学生在培养自己综合能力上下工夫。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动
http://www.paper.edu.cn
物生理学”课程考核应主要放在深化知识、夯实基础和提高能力上,兼顾分析运用、综合创新等能力的检查,增加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内容的比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合理的考试形式和科学考试内容,是达到因材施考,发展学生个性,有效发挥考试的诊断、调节和激励的作用的有效途径[4]。
因此,首次对学生考核权重分配为:理论课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0%)+专题报告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60%)。在总结首次考核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次将期末考试成绩降低10%,而对平时成绩和专题报告分别增加5%。这样学生在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投入的精力更多,思考的问题更深入,思路得到了拓展。
在考试中,除基本概念和理论等使用客观试题外,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即简答、综合性论述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一种主客观题并存、分值比例合理的测试模式。在解答主观性问题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书本上的、独到的见解[4],以测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到思维方式向新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变革。
对于考试题目的分配,应该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核心(60%),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此基础上为综合性的问题(30%),而更高的层次的考测内容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解答(10%)[12]。
对于平时的考核:进行分章节的平时阶段测验,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15~20%),这样可提高学生平时上课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根据阶段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阶段测验以每月一次为宜。除课堂内进行外,还采取课外考试的方法:一种是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布置作业及问题在网上进行师生间交流探讨;另一种是要求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调查,对某些问题形成个人的见解。通过改革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才能逐步摆脱学生唯分至上及考前突击的状况[11]。
4 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作为教学手段,考核对“教”与“学”具有评价作用,对“教”与“学”中的问题具有诊断作用,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激励等作用,因此,考核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8]。
采用“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成绩”相结合的评分制后,经过“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连续四届的学生网上匿名评教中均获优秀,反映了学生们对此方式的肯定。最终的成绩评定既拉开了档次、符合正态分布,又体现了公平和公正。
考核方式改革促进了学风的建设,增强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开课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课程学习的规范和方法,消除专业课程的考试可以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使同学懂得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顺利通过考核[2]。
在新考核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由此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践行了重视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目标[2],使教育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将厚基础、宽口径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有效地落实和实施。
5 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5.1 抓理论、夯基础
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应该是检查知识和考查能力并重。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相比,应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将能力培养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平时的实验和作业中去,相应的成绩应参与课程总成绩评定。例如,课程论文、撰写调查报告和完成实验报告等[8]。
http://www.paper.edu.cn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平时作业、测验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渐进性地步入课程学习的正轨;通过平时考核与检查,及时充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各方面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8]。
在教学实践中,也要避免以创新为由,单纯以实践代替系统理论学习的倾向。考核是是对“教”与“学”效果客观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调控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对传统考试方法进行研究,在改革测评方法的同时,应重点加强能力与素质的测评内容,理实并重,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根据知识体系的客观规律,秉承求实创新的态度,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正确有效的新路来。
5.2 宽口径、求拓展
考核是为了解学生对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因此其内容和形式也求有所拓展,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水平;既要考基础知识,更要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考试内容转变为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对课堂中所融入的新观点、新见解,以及国内外学术动态,也要进行考查,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3]。
恰到好处地运用考核这一激励和引导机制,会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①可全面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反馈、导向和激励的功能;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型学习;③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7]。
考核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规范的教学政策和条件来支持。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检查[7]。有理由相信,只要潜心研究设计,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高,锐意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教学质量——兼议研究生学位课教学[J]. 高教研究与探索,
2008, (出版中)
[2] 周伟国,丁金昌. 高校考试改革: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J]. 高等农业教育,2003, 3:45-48
[3] 刘燕.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 辽宁教育研究,2006, (1):70-72
[4] 荀烨.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高校考试改革[J]. 河南社会科学,2001, 9(3):79-81
[5] 刘继红. 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0, (5):28-29
[6] 徐晓娟. 对高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 21(2):118-120
[7] 高娃, 杜元虎, 于新.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19(5):43-45
[8] 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 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 江苏高教,2006, (3):91-93
[9] 王育杰,裴晶莹,马龙海,黄继华,叶亚萍. 高校考试改革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 12:46-48
[10] 刘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 现代大学教育,2006, (2):107-200
[11] 陈一女. 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 19(3):107-120
[12] 左艳芳,郑长成. 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27(7):250-252
[13] 魏先军,庄来来,艾晓杰. 多媒体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高等农业教育, 2007, (7): 50~52
http://www.paper.edu.cn
Reflect 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Ai Xiaojie, Wei Xianjun, Li We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PRC, (200240)
Abstract
Education reform needs both update of knowledge and a scientific method of examination, which may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stablish a fair system of assessment towards students. Benefited by his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course of animal physiology for three years, the writer analyses and reflects the result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reform of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Beginning from establishing the goal of examination, then sets up its system, designs its content, and distributes its proportion of scores. We put forwards the teaching thought: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n explore academic knowledge in following yea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abilities,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http://www.paper.edu.cn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 *
摘 要:教育改革不仅要有知识的更新,也要有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对学生
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者结合“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体会,从
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四年的
实践,并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提出了从基础理论着手、拓展
知识传授口径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质量
1 前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1,2]人才。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的培养。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现将所获得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种机制,考核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体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
[4]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
[4,5]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
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
[5]内容之一。 [3]
2.1 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累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惟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
[6]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
[7]学生的个性发展。
囿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 本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动物生理学项目(2006-17)资助。
*
http://www.paper.edu.cn
中的思考、综合和积累,以及试卷分析、反馈等重要环节。所以,加强考核评定工作,改革考核制度、模式、内容和方法,使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
[5]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改革考核方式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是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以笔试形式为评估手段,考试成了学生获得学分、谋取文凭的敲门砖。至于大量荣誉和奖励的评定,人才市场的选择等也均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得到了强化,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却
[4]得不到印证。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
[8]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因此考核既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认知和创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人类经过分类所形成的系统化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掌握的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创造新的知识。通过适当的考核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9]和创新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的对策
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考试的结果论优劣,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应试和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显然与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不容。在客观上造成了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成
[7]为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发挥考试的总结性评价、目标导向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激励功能[9]。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3.1 确立考核目标
建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核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将理论知识与能力、创新等因素结合综合考察,既可以有个性化的评价,也可以进行统一的评定。在教学中贯彻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善于运用掌握的知识、理论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学以致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导思想。将与课程有关的创新活动与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以此
[10]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所以,考核目标应该是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避免死记硬背,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以达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3]。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效绩的最终确定,因此,这种确定的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和多元化的[3],由此体现客观、公平和公正,避免出现印象分的随意现象。
3. 2 建立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是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前提,以“能力测试”为中心[7],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考试的方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1]。
为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加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单纯依靠期终突击投机取巧的方式通过考试几乎是不可能。采取“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技能”相结合,平时成绩注重考查学生全学期的学习状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阶段考试成绩则根据不同章
http://www.paper.edu.cn
节的教学要求,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所获取信息反馈。要在考察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由此激发他们持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形成良好的学风[11]。
“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理论、实验、课外学习与辅导等方面。在理论教学中,以多媒体和PPT,展示、阐明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生理过程和基本调节等理论,伴以启发同学结合理论,进行课后思考的知识应用和拓展的方向;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编写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教师精心设计、编排实验项目,进行规范的演示,在直观生动的条件下,对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进行剖析,并拓展和点明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接口,不仅可以提高对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为后续课程学习夯实基础。这样一举多得,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此外,利用网络拓展时空,便于交流、辅导和释疑。
理论教学的平时成绩以课堂练习和期中考试为主,加上课堂提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检查,达到了督促学习的作用。实验教学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和实验结果的评定。课外学习效果则以课程论文、加上平时网络交流的情况进行评定。
总之,考评体系应将平时的考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有机结合,既有理论的反映,也有实践教学过程的记录,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约束,不仅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
3. 3 设计考核内容
考评内容决定考核的体系的合理性,应包括几个方面内容。⑴理论知识:选用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进行检查考核;⑵实验技能:注重基本的设计原理、基本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⑶综合素质:①知识获取,对综合性、全局的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②实践运用,对实验中的现象解释和对理论的印证。具体而言,在问题的提出和题型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考核形式。采用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要求[3]。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8]。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文献综述与讨论用以检查利用学校及多种网上的资源,拓展获取知识的时空和范围,针对具体问题,互相交流;
实验操作与报告借以考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所运用的策略;
课程论文与探究作为评价学习过程,了解完成拓展性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理论考查与考试旨在检查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的调节,机体系统间协调的整体性。
考核形式是由考核内容所决定。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小组答辩、课程论文、文献综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3]。
为了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等内容也应列入考核范围,这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形成的良好学风,便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同时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7]。
3. 4 分配考核权重
考试内容既要考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巩固,同时也要对学生认识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创新等能力进行全面检查,促使学生在培养自己综合能力上下工夫。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动
http://www.paper.edu.cn
物生理学”课程考核应主要放在深化知识、夯实基础和提高能力上,兼顾分析运用、综合创新等能力的检查,增加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内容的比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合理的考试形式和科学考试内容,是达到因材施考,发展学生个性,有效发挥考试的诊断、调节和激励的作用的有效途径[4]。
因此,首次对学生考核权重分配为:理论课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0%)+专题报告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60%)。在总结首次考核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次将期末考试成绩降低10%,而对平时成绩和专题报告分别增加5%。这样学生在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投入的精力更多,思考的问题更深入,思路得到了拓展。
在考试中,除基本概念和理论等使用客观试题外,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即简答、综合性论述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一种主客观题并存、分值比例合理的测试模式。在解答主观性问题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书本上的、独到的见解[4],以测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到思维方式向新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变革。
对于考试题目的分配,应该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核心(60%),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此基础上为综合性的问题(30%),而更高的层次的考测内容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解答(10%)[12]。
对于平时的考核:进行分章节的平时阶段测验,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15~20%),这样可提高学生平时上课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根据阶段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阶段测验以每月一次为宜。除课堂内进行外,还采取课外考试的方法:一种是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布置作业及问题在网上进行师生间交流探讨;另一种是要求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调查,对某些问题形成个人的见解。通过改革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才能逐步摆脱学生唯分至上及考前突击的状况[11]。
4 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作为教学手段,考核对“教”与“学”具有评价作用,对“教”与“学”中的问题具有诊断作用,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激励等作用,因此,考核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8]。
采用“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成绩”相结合的评分制后,经过“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连续四届的学生网上匿名评教中均获优秀,反映了学生们对此方式的肯定。最终的成绩评定既拉开了档次、符合正态分布,又体现了公平和公正。
考核方式改革促进了学风的建设,增强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开课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课程学习的规范和方法,消除专业课程的考试可以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使同学懂得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顺利通过考核[2]。
在新考核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由此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践行了重视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目标[2],使教育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将厚基础、宽口径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有效地落实和实施。
5 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5.1 抓理论、夯基础
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应该是检查知识和考查能力并重。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相比,应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将能力培养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平时的实验和作业中去,相应的成绩应参与课程总成绩评定。例如,课程论文、撰写调查报告和完成实验报告等[8]。
http://www.paper.edu.cn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平时作业、测验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渐进性地步入课程学习的正轨;通过平时考核与检查,及时充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各方面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8]。
在教学实践中,也要避免以创新为由,单纯以实践代替系统理论学习的倾向。考核是是对“教”与“学”效果客观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调控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对传统考试方法进行研究,在改革测评方法的同时,应重点加强能力与素质的测评内容,理实并重,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根据知识体系的客观规律,秉承求实创新的态度,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正确有效的新路来。
5.2 宽口径、求拓展
考核是为了解学生对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因此其内容和形式也求有所拓展,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水平;既要考基础知识,更要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考试内容转变为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对课堂中所融入的新观点、新见解,以及国内外学术动态,也要进行考查,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3]。
恰到好处地运用考核这一激励和引导机制,会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①可全面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反馈、导向和激励的功能;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型学习;③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7]。
考核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规范的教学政策和条件来支持。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检查[7]。有理由相信,只要潜心研究设计,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高,锐意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教学质量——兼议研究生学位课教学[J]. 高教研究与探索,
2008, (出版中)
[2] 周伟国,丁金昌. 高校考试改革: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J]. 高等农业教育,2003, 3:45-48
[3] 刘燕.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 辽宁教育研究,2006, (1):70-72
[4] 荀烨.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高校考试改革[J]. 河南社会科学,2001, 9(3):79-81
[5] 刘继红. 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0, (5):28-29
[6] 徐晓娟. 对高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 21(2):118-120
[7] 高娃, 杜元虎, 于新.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19(5):43-45
[8] 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 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 江苏高教,2006, (3):91-93
[9] 王育杰,裴晶莹,马龙海,黄继华,叶亚萍. 高校考试改革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 12:46-48
[10] 刘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 现代大学教育,2006, (2):107-200
[11] 陈一女. 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 19(3):107-120
[12] 左艳芳,郑长成. 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27(7):250-252
[13] 魏先军,庄来来,艾晓杰. 多媒体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高等农业教育, 2007, (7): 50~52
http://www.paper.edu.cn
Reflect 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Ai Xiaojie, Wei Xianjun, Li We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PRC, (200240)
Abstract
Education reform needs both update of knowledge and a scientific method of examination, which may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stablish a fair system of assessment towards students. Benefited by his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course of animal physiology for three years, the writer analyses and reflects the result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reform of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Beginning from establishing the goal of examination, then sets up its system, designs its content, and distributes its proportion of scores. We put forwards the teaching thought: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n explore academic knowledge in following yea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abilities,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curricula examination methods; reform;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