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探究实验的一般做题步骤

  一、背景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地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做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做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做进一步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能是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做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做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的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

  2.对照性原则

  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

  3.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都要具有可行性。

  4.重复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有数据计算的实验,设计的实验不能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式结论,这样的结论易被推翻。

  (四)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或测量实验结果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三、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先确定好三个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通常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实验变量的检测方案,再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步骤基本模式如下:

  (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或相应的实验对象等随机平均分组,并编号(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误差);

  (2)施加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而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条件要适宜);

  (3)进一步相同处理(如条件适宜相同环境);

  (4)检测因变量、观察、统计、比较。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之后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5)有些实验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本实验。目的是防止偶然误差。

  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或推测其可能的情况,并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和结论一一列出。探究性实验回答的基本模式:如果(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则(说明)相对应的实验结论。

  

  一、背景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地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做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做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做进一步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能是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做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做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的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

  2.对照性原则

  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

  3.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都要具有可行性。

  4.重复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有数据计算的实验,设计的实验不能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式结论,这样的结论易被推翻。

  (四)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或测量实验结果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三、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先确定好三个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通常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实验变量的检测方案,再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步骤基本模式如下:

  (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或相应的实验对象等随机平均分组,并编号(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误差);

  (2)施加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而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条件要适宜);

  (3)进一步相同处理(如条件适宜相同环境);

  (4)检测因变量、观察、统计、比较。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之后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5)有些实验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本实验。目的是防止偶然误差。

  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或推测其可能的情况,并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和结论一一列出。探究性实验回答的基本模式:如果(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则(说明)相对应的实验结论。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目录及教案
  • 书籍目录: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单元 检测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查看


  • [生物]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实验汇总 复习
  •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 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 ...查看


  • 论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设置
  • 论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设置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 唐晓冰 刘改娥(422100)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制定实验过程中的材料.仪器.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中学生物学中的实验设 ...查看


  •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 作者:陈瑶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5年第07期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通过自主实践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在实验操作中增进能力与知识 ...查看


  • _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中学教育 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文/张锋 摘要:生物实验设计题作为一种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性题型而言,不仅能体现试题的开放性这一特点,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一 ...查看


  •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题型
  •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此,实验是一直是生物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在生物考试大纲中就明确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对一 ...查看


  •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 考纲实验归纳 一.各实验比较: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表: 二.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取材. 注意材料处理: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相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