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搜索》 人物与表述手法
这部电影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情节线索纷繁复杂。从对电影叙事结构的贡献的角度看,可以这样为影片人物定性:
叶兰秋是矛盾冲突的承担者,故事发展的核心,以牺牲自我讽刺和反抗泛滥而良知泯灭的网络传媒的化身,她并不是英雄式的人物,仍然因真实而让人感动。
以女记者为代表的包括男主角的妹妹、老板、老板的二秘、网友和群众、构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网媒所领导和控制的社会环境,丧心病狂、漠不关心、无能为力、尔虞我诈、推波助澜,比比皆是。可以说电影试图为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复杂的、立体的网媒社会。我们看到姑嫂、夫妻、同事、同学等等种种关系都被这个事件不可预料的发展冲击的七零八落,人们的沟通障碍与信任危机成为这场闹剧的主题。
男主角可能是诚实与勇敢,爱与正义的象征,男主角对记者女友的背叛是导演通过他向叶兰秋这样的受害者表达同情和理解,或者说他是为衬托叶兰秋的悲剧形象而存在,即便是男主角的爱情也不能挽回叶兰秋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与绝望。
陈红饰演的老板娘的角色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角色,这个美丽却软弱的女人几乎就是另一个叶兰秋,她得不到信任和爱,她在无奈和失望之下徒劳的反抗,她试图寻求帮助但任然投诉无门,她在家庭中收到的冷暴力与叶所面对的社会冷暴力又有何异,当她拿出写着“对不起”的卡片容易让我们想起叶的“对不起”,就像老板娘对老板的歉意都无法直接表达,这张卡片也被老板为了商场利益故意误读为“我爱你”,我们就明白这无疑是对叶以及媒体环境绝妙的隐喻和讽刺,无路诉求又遭受任意猜测歪曲。可以说老板和老板娘的关系就是习惯强权与习惯弱者的关系,与电影主线中网媒及其他利益操控者与关于沉默的受害者的关系不谋而合。现在我们好像就可以理解影片的结尾为何是老板娘轻松得意而意味深长的笑容,电影通过这个角色表达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就是习惯弱者终有爆发和反抗的时候,习惯强权不过是纸老虎。可以说叶兰秋的自杀还带有无奈和自暴自弃,老板娘的出走则是一次堪称壮美的“自杀”。
这个以个人行为遭遇讽喻社会的手法实在让我想到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小说讲故事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蒙太奇式的交替跳转描写。其一是“我”亲历一个在寻常不过的公司职员因嫖娼不成抢劫殴打未能“提供服务”的中国女孩。其二是“我”的在世人眼中完美的姐姐长睡不起并且在梦中受到黑衣男子监视。
这两条情节线索一实一虚,来回切换,互为衬托。前一条情节意在说明社会中潜藏在普通人心里的恶念,看起来谨小慎微的人也有可能做出让人咋舌的暴行,即讽刺作者的社会是衣冠禽兽的社会。后一条我个人的理解是“我”的姐姐是成绩好、漂亮、各种才艺比赛获奖者,人们眼中完美的女孩,然而她却不堪压力往梦中逃避,又即便在梦中仍要受到神秘男子的监视。可见她的生活是受表扬的、受关注的、完美的生活,也是受困的、受侵犯的、不自由的生活,她和那个被殴打侮辱的中国女孩一样承受着社会的无声的暴力。
再回到《搜索》的故事,似乎觉得电影已经不仅仅讽刺网络传媒的不负责任,而是我们社会更广泛的问题,由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们之间就像巴别塔的故事中一样变得难以直接而真实的交流,我们宁愿信任网络、电视,也不能信任身边的人。
影评《搜索》 人物与表述手法
这部电影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情节线索纷繁复杂。从对电影叙事结构的贡献的角度看,可以这样为影片人物定性:
叶兰秋是矛盾冲突的承担者,故事发展的核心,以牺牲自我讽刺和反抗泛滥而良知泯灭的网络传媒的化身,她并不是英雄式的人物,仍然因真实而让人感动。
以女记者为代表的包括男主角的妹妹、老板、老板的二秘、网友和群众、构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网媒所领导和控制的社会环境,丧心病狂、漠不关心、无能为力、尔虞我诈、推波助澜,比比皆是。可以说电影试图为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复杂的、立体的网媒社会。我们看到姑嫂、夫妻、同事、同学等等种种关系都被这个事件不可预料的发展冲击的七零八落,人们的沟通障碍与信任危机成为这场闹剧的主题。
男主角可能是诚实与勇敢,爱与正义的象征,男主角对记者女友的背叛是导演通过他向叶兰秋这样的受害者表达同情和理解,或者说他是为衬托叶兰秋的悲剧形象而存在,即便是男主角的爱情也不能挽回叶兰秋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与绝望。
陈红饰演的老板娘的角色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角色,这个美丽却软弱的女人几乎就是另一个叶兰秋,她得不到信任和爱,她在无奈和失望之下徒劳的反抗,她试图寻求帮助但任然投诉无门,她在家庭中收到的冷暴力与叶所面对的社会冷暴力又有何异,当她拿出写着“对不起”的卡片容易让我们想起叶的“对不起”,就像老板娘对老板的歉意都无法直接表达,这张卡片也被老板为了商场利益故意误读为“我爱你”,我们就明白这无疑是对叶以及媒体环境绝妙的隐喻和讽刺,无路诉求又遭受任意猜测歪曲。可以说老板和老板娘的关系就是习惯强权与习惯弱者的关系,与电影主线中网媒及其他利益操控者与关于沉默的受害者的关系不谋而合。现在我们好像就可以理解影片的结尾为何是老板娘轻松得意而意味深长的笑容,电影通过这个角色表达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就是习惯弱者终有爆发和反抗的时候,习惯强权不过是纸老虎。可以说叶兰秋的自杀还带有无奈和自暴自弃,老板娘的出走则是一次堪称壮美的“自杀”。
这个以个人行为遭遇讽喻社会的手法实在让我想到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小说讲故事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蒙太奇式的交替跳转描写。其一是“我”亲历一个在寻常不过的公司职员因嫖娼不成抢劫殴打未能“提供服务”的中国女孩。其二是“我”的在世人眼中完美的姐姐长睡不起并且在梦中受到黑衣男子监视。
这两条情节线索一实一虚,来回切换,互为衬托。前一条情节意在说明社会中潜藏在普通人心里的恶念,看起来谨小慎微的人也有可能做出让人咋舌的暴行,即讽刺作者的社会是衣冠禽兽的社会。后一条我个人的理解是“我”的姐姐是成绩好、漂亮、各种才艺比赛获奖者,人们眼中完美的女孩,然而她却不堪压力往梦中逃避,又即便在梦中仍要受到神秘男子的监视。可见她的生活是受表扬的、受关注的、完美的生活,也是受困的、受侵犯的、不自由的生活,她和那个被殴打侮辱的中国女孩一样承受着社会的无声的暴力。
再回到《搜索》的故事,似乎觉得电影已经不仅仅讽刺网络传媒的不负责任,而是我们社会更广泛的问题,由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们之间就像巴别塔的故事中一样变得难以直接而真实的交流,我们宁愿信任网络、电视,也不能信任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