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关系的调查和思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 以宪法为依据, 以自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法律。以村民自治为主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 是当前村级公共事物管理体制的核心。
1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镇关系调查
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 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 它是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1.1 村民自治现状调查
全社会呼唤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被赋予了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为民主形象提供范例, 为政治改革提供经验的双重使命。从绵阳的实践看, 实行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果。
1.1.1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一大批思想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年纪轻、有文化、群众威信高的新型能人被推选出来, 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如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两委”实施领导班子带村, 人才科技兴村, 民主法制管村的措施, 带领群众贯彻“种养结合、立体生态、安全绿色、观光旅游”的近郊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05 年底经济总收入1 424 万元, 人均纯收入4 400 元,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标美房, 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 60%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2002 年被中央评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3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04 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生态示范小区。
1.1.2 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形成人民管理国家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心理环境, 有利于加快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参与管理农村社区事务, 切身体验和感受民主的机会, 促使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锻炼, 通过从下至上的“民主现实化”的积累, 为农民更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奠定基础。如江油市新安镇位于江油东部, 距市区12km, 是江油典型的丘陵农业镇。该镇金瓜岭村九组民主选举的队长, 就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愿, 到会选民143 人, 当选的队长有126 人签字同意, 对于新当选的队长大家都非常支持其工作。该队长素质优良, 不负重望, 一直当了两届都被群众认可, 直到2005 年精简村组干部才光荣退职。由此说明村民自治顺应了农民的意愿, 满足了村民的要求,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提高了广大农民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符合加强民主法治
1.1.3 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随之暴露出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 以宪法为依据, 以自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法律。以村民自治为主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 是当前村级公共事物管理体制的核心。
1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镇关系调查
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 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 它是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1.1 村民自治现状调查
全社会呼唤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被赋予了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为民主形象提供范例, 为政治改革提供经验的双重使命。从绵阳的实践看, 实行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果。
1.1.1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一大批思想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年纪轻、有文化、群众威信高的新型能人被推选出来, 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如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两委”实施领导班子带村, 人才科技兴村, 民主法制管村的措施, 带领群众贯彻“种养结合、立体生态、安全绿色、观光旅游”的近郊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05 年底经济总收入1 424 万元, 人均纯收入4 400 元,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标美房, 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 60%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2002 年被中央评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3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04 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生态示范小区。
1.1.2 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形成人民管理国家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心理环境, 有利于加快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参与管理农村社区事务, 切身体验和感受民主的机会, 促使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锻炼, 通过从下至上的“民主现实化”的积累, 为农民更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奠定基础。如江油市新安镇位于江油东部, 距市区12km, 是江油典型的丘陵农业镇。该镇金瓜岭村九组民主选举的队长, 就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愿, 到会选民143 人, 当选的队长有126 人签字同意, 对于新当选的队长大家都非常支持其工作。该队长素质优良, 不负重望, 一直当了两届都被群众认可, 直到2005 年精简村组干部才光荣退职。由此说明村民自治顺应了农民的意愿, 满足了村民的要求,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提高了广大农民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符合加强民主法治
1.1.3 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随之暴露出来。表现为村民自治虽然是一项全国统一的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 但各地村民自治的贯彻情况和实施效果却千差万别。譬如, 绵阳农村广大地区, 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不少村债务负担沉重, 这就使“村治”的运行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而难以脱离对乡镇乃至上级政府的经济依赖。此外, 还有自治主体—— 村民的素质状况对“村治”初期的影响、新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对村民自治权的制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人口流动对村民自治的冲击等。
1.2 村镇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在实践中, 有许多乡镇政府把村民自治组织—— 村委会当作事实上的办事机构, 看成推行政令的工具。这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不愿放弃对村委会实行直接管理的权力。
1.2.1 干预村委会“直选”。乡镇干部往往利用种种“理由”:“乡镇没有了任免权, 民选的干部会不听话, 不利于工作开展”、“农民素质低, 没有民主选举能力, 村委会直选是行不通的”、“村委会直选可能出现好人落选, 坏人当选”。因此他们在指导村民选举时, 不按程序办事, 有的甚至故意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做手脚、留漏洞。有的镇政府干脆就指定了村委会成员。
1.2.2 控制村干部的工资。村干部的工资由乡镇根据村干部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 如计划生育、达标竞赛) 情况决定。
四川省绵阳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关系的调查和思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 以宪法为依据, 以自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法律。以村民自治为主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 是当前村级公共事物管理体制的核心。
1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镇关系调查
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 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 它是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1.1 村民自治现状调查
全社会呼唤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被赋予了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为民主形象提供范例, 为政治改革提供经验的双重使命。从绵阳的实践看, 实行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果。
1.1.1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一大批思想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年纪轻、有文化、群众威信高的新型能人被推选出来, 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如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两委”实施领导班子带村, 人才科技兴村, 民主法制管村的措施, 带领群众贯彻“种养结合、立体生态、安全绿色、观光旅游”的近郊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05 年底经济总收入1 424 万元, 人均纯收入4 400 元,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标美房, 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 60%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2002 年被中央评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3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04 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生态示范小区。
1.1.2 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形成人民管理国家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心理环境, 有利于加快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参与管理农村社区事务, 切身体验和感受民主的机会, 促使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锻炼, 通过从下至上的“民主现实化”的积累, 为农民更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奠定基础。如江油市新安镇位于江油东部, 距市区12km, 是江油典型的丘陵农业镇。该镇金瓜岭村九组民主选举的队长, 就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愿, 到会选民143 人, 当选的队长有126 人签字同意, 对于新当选的队长大家都非常支持其工作。该队长素质优良, 不负重望, 一直当了两届都被群众认可, 直到2005 年精简村组干部才光荣退职。由此说明村民自治顺应了农民的意愿, 满足了村民的要求,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提高了广大农民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符合加强民主法治
1.1.3 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随之暴露出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 以宪法为依据, 以自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法律。以村民自治为主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 是当前村级公共事物管理体制的核心。
1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镇关系调查
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 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 它是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1.1 村民自治现状调查
全社会呼唤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被赋予了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为民主形象提供范例, 为政治改革提供经验的双重使命。从绵阳的实践看, 实行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果。
1.1.1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一大批思想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年纪轻、有文化、群众威信高的新型能人被推选出来, 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如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两委”实施领导班子带村, 人才科技兴村, 民主法制管村的措施, 带领群众贯彻“种养结合、立体生态、安全绿色、观光旅游”的近郊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05 年底经济总收入1 424 万元, 人均纯收入4 400 元,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标美房, 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 60%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2002 年被中央评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3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04 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生态示范小区。
1.1.2 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形成人民管理国家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心理环境, 有利于加快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参与管理农村社区事务, 切身体验和感受民主的机会, 促使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锻炼, 通过从下至上的“民主现实化”的积累, 为农民更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奠定基础。如江油市新安镇位于江油东部, 距市区12km, 是江油典型的丘陵农业镇。该镇金瓜岭村九组民主选举的队长, 就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愿, 到会选民143 人, 当选的队长有126 人签字同意, 对于新当选的队长大家都非常支持其工作。该队长素质优良, 不负重望, 一直当了两届都被群众认可, 直到2005 年精简村组干部才光荣退职。由此说明村民自治顺应了农民的意愿, 满足了村民的要求,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提高了广大农民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符合加强民主法治
1.1.3 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随之暴露出来。表现为村民自治虽然是一项全国统一的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 但各地村民自治的贯彻情况和实施效果却千差万别。譬如, 绵阳农村广大地区, 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不少村债务负担沉重, 这就使“村治”的运行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而难以脱离对乡镇乃至上级政府的经济依赖。此外, 还有自治主体—— 村民的素质状况对“村治”初期的影响、新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对村民自治权的制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人口流动对村民自治的冲击等。
1.2 村镇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在实践中, 有许多乡镇政府把村民自治组织—— 村委会当作事实上的办事机构, 看成推行政令的工具。这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不愿放弃对村委会实行直接管理的权力。
1.2.1 干预村委会“直选”。乡镇干部往往利用种种“理由”:“乡镇没有了任免权, 民选的干部会不听话, 不利于工作开展”、“农民素质低, 没有民主选举能力, 村委会直选是行不通的”、“村委会直选可能出现好人落选, 坏人当选”。因此他们在指导村民选举时, 不按程序办事, 有的甚至故意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做手脚、留漏洞。有的镇政府干脆就指定了村委会成员。
1.2.2 控制村干部的工资。村干部的工资由乡镇根据村干部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 如计划生育、达标竞赛) 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