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子课题研修四:《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兼谈《圆的认识》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在教学《认识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笔者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引入

1、猜圆。我将一个茶杯盖先放在黑色袋子里,学生摸后说出是什么物体?它是什么形状的?并举出生活中一个同样形状的物体名称。

[意图:创设活动悬念,令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圆的知识的过程中。]

2、揭题。师:正因为有了圆,万物才显得和谐、富有生机,世界才变得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吧。(课件出示课题)

(二)教学例1

1、想办法画个圆。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待学生画出来后,让他们举起来互相欣赏,看看谁的圆画得美、画得规范?

[意图: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用圆规画出来的圆最规范,为后面教学用圆规画圆做铺垫。通过学生的画、看、比较与判断,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比较和判断能力。]

2.圆的画法。指名演示并投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并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师生总结圆的画法(用课件出示)。

[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教学例2)

1、剪圆。在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后,让学生用圆规再在纸上画个规范的圆并剪下来。(师提醒要注意安全)

[意图:对学生强调要认真感受剪的动作与过程,为比较圆与长方形的区别做铺垫。]

2、摸圆。请你摸一摸剪下的圆片,与摸长方形纸片的感觉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

[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摸圆片与长方形纸片的感觉对比,学生能认识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平面图形中一种特殊的图形,它与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

3、折圆。让学生通过圆心把圆片多次地对折后,教学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用课件出示),板书后让学生读。

[意图:让学生反复对折圆片,引出圆心的概念,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感知到圆是轴对称图形,领略圆的对称美;读一读圆的半径与直径及圆心的概念,是为了学生加深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画、折圆的实际操作中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的特性。]

4、量圆。让学生测量同一圆片中的多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后提问:你能发现圆的哪些特征?

[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测量,验证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无数条半径都相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用课件展示)这些圆的特征,同时,让学生领略圆的内在美。]

(四)、质疑解难

由学生提出有关圆的认识中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五)、想一想

1、课件投影出示:

问题(一):小猴想参加自行车比赛,现在有车轮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圆这三种自行车,你替小猴选哪辆呢?为什么?

问题(二):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意图]:问题(一)的设置,是鼓励学生把圆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美也源于生活。问题(二)的设置,是让学生将圆的感知上升到对圆的理性认识,过渡到圆的文化价值的发现,从而感悟数学的博大与精深,在鉴赏中升华圆的美,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2、交流汇报。让学生在课中交流对问题(一)、问题(二)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意图:为学生提供主动讨论、交流、参与学习、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个性感官处理数字信息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和形式,为学生构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以达到突破数学“圆的认识”重难点的目的,同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课后反馈时,都认为课中学得轻松,自如,有效。

[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呢?其实,课堂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法比如:

(1)让学生在“看一看”中学会认真观察;(2)让学生在“读一读”中多动口;(3)让学生在“听一听”中学会用心倾听;(4)让学生在“做一做”中尝试解决问题;(5)让学生在“议一议”中学会交流与合作;(6)让学生在“想一想”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到理性认识……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的参与,促成学生养成勤动口、勤动手、勤用眼观察、用心倾听、勤动脑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多种感官的强度和敏锐度,促进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刻记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在数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就会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正如教育学家简·豪斯顿在其教育专著《教育可能的人类》所说的:“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

子课题研修四:《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兼谈《圆的认识》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在教学《认识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笔者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引入

1、猜圆。我将一个茶杯盖先放在黑色袋子里,学生摸后说出是什么物体?它是什么形状的?并举出生活中一个同样形状的物体名称。

[意图:创设活动悬念,令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圆的知识的过程中。]

2、揭题。师:正因为有了圆,万物才显得和谐、富有生机,世界才变得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吧。(课件出示课题)

(二)教学例1

1、想办法画个圆。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待学生画出来后,让他们举起来互相欣赏,看看谁的圆画得美、画得规范?

[意图: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用圆规画出来的圆最规范,为后面教学用圆规画圆做铺垫。通过学生的画、看、比较与判断,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比较和判断能力。]

2.圆的画法。指名演示并投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并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师生总结圆的画法(用课件出示)。

[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教学例2)

1、剪圆。在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后,让学生用圆规再在纸上画个规范的圆并剪下来。(师提醒要注意安全)

[意图:对学生强调要认真感受剪的动作与过程,为比较圆与长方形的区别做铺垫。]

2、摸圆。请你摸一摸剪下的圆片,与摸长方形纸片的感觉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

[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摸圆片与长方形纸片的感觉对比,学生能认识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平面图形中一种特殊的图形,它与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

3、折圆。让学生通过圆心把圆片多次地对折后,教学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用课件出示),板书后让学生读。

[意图:让学生反复对折圆片,引出圆心的概念,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感知到圆是轴对称图形,领略圆的对称美;读一读圆的半径与直径及圆心的概念,是为了学生加深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画、折圆的实际操作中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的特性。]

4、量圆。让学生测量同一圆片中的多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后提问:你能发现圆的哪些特征?

[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测量,验证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无数条半径都相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用课件展示)这些圆的特征,同时,让学生领略圆的内在美。]

(四)、质疑解难

由学生提出有关圆的认识中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五)、想一想

1、课件投影出示:

问题(一):小猴想参加自行车比赛,现在有车轮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圆这三种自行车,你替小猴选哪辆呢?为什么?

问题(二):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意图]:问题(一)的设置,是鼓励学生把圆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美也源于生活。问题(二)的设置,是让学生将圆的感知上升到对圆的理性认识,过渡到圆的文化价值的发现,从而感悟数学的博大与精深,在鉴赏中升华圆的美,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2、交流汇报。让学生在课中交流对问题(一)、问题(二)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意图:为学生提供主动讨论、交流、参与学习、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个性感官处理数字信息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和形式,为学生构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以达到突破数学“圆的认识”重难点的目的,同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课后反馈时,都认为课中学得轻松,自如,有效。

[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呢?其实,课堂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法比如:

(1)让学生在“看一看”中学会认真观察;(2)让学生在“读一读”中多动口;(3)让学生在“听一听”中学会用心倾听;(4)让学生在“做一做”中尝试解决问题;(5)让学生在“议一议”中学会交流与合作;(6)让学生在“想一想”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到理性认识……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的参与,促成学生养成勤动口、勤动手、勤用眼观察、用心倾听、勤动脑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多种感官的强度和敏锐度,促进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刻记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在数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就会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正如教育学家简·豪斯顿在其教育专著《教育可能的人类》所说的:“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


相关文章

  • 管理学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
  • 管理学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 梁春树 摘要:本文基于管理学教学现状分析,结合管理学课程特点,探索高职管理学的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多模态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素质. 关键词:管理学:多模态: ...查看


  • 如何培养孩子自育自学
  • 如何培养孩子自育自学 汤庄小学:沈桂芬 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离时代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的新课程要顺利实施,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反思过去的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进行了 ...查看


  • 调动学生多元感官,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 调动学生多元感官,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调动学生多元感官,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李俊丽 追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新西兰教育家.友善用脑理念的创始人克里斯蒂·沃德提出 ...查看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语文论文-语文论文-中国教育资源网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语文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语文论文    收藏本页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 ...查看


  • 2012_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 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 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3. 新的质量观 ...查看


  • 呵护绿色家园教案及反思
  •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呵护绿色家园 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张敬 工作单位:汉沽区体育场小学 呵护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使者"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知道垃圾分类等与环保有关的常识. 3.愿意 ...查看


  • 专题五 思想品德学科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
  • 一.专题讲座 第一讲 如何开展讲授式教学 一.为什么要讲(讲授式教学的独特价值) 课堂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查看


  • 英语教学中的创设情景
  •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重要性 摘要:通过论述英语教学中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及创设情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说明创设情景在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提高农村学生英语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设情景 兴趣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 ...查看


  • 语文工作组计划
  •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