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播音学]读书笔记 声音弹性

第一节 声音弹性的含义和作用

声音弹性是指播音员的声音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适应能力。简单说,就是声音随思想感情变化的能力。在这里,声音弹性是与声音的单调和少变化相对独立的概念。

补充 吴郁老师谈声音弹性----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播音员对自己的气息、声音 要加以控制, 这种控制的收纵自如的性质表现在声音的变化上就是声音的弹性。

声音弹性所涉及的表达范围:

1 不同稿件,要求播音员采用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2 同一稿件,不同段落也存在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样要求播音员用声音变化加以区别。 声音弹性所涉及声音变化具有的一些特点:

1对比性

2涉及的声音要素多

3涉及的发音器官多

4某些声音变化具有名称不具体的特点

1声音弹性将发音过程中的各单一声音要素结合起来,使之更易于把握和便于使用。 2声音弹性强调声音形式变化与感情色彩的适应,而不是单纯的声音使用,它是将声音训练与表达结合起来的重要步骤。

3声音弹性有助于各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其中包括那些自己不熟悉或不善于表达的思想感情。

补充:吴郁老师谈声音弹性训练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 技巧的学习在开始阶段每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意识的控制, 动作才能堆确。学习到一定时间, 这些动作会‘逐渐脱离意识的直接控制而走向“ 自动化” —半意识控制。这就是说, 声音弹性的锻练, 首先要明确影响弹性的诸因素, 要学会控制调节有关部位的肌肉以达到预想的声音效果。经过以情带声的积极训练和不懈的摸索, 我们对声音的运用也会实现“ 自动化” , 那时只要感情领路, 兴起完成某种语言活动的意念, 气息和口腔状态就会做出灵敏的反应, 发出相应感情色彩的声音, 从而使情、气、声三者有机地溶合在一起。如果说声音的感情色彩, 主要从听觉效果的感受进行分析, 那末, 声音弹性则着眼于从用声者的角度去考察。因此, 从用声这一基本功的技术角度讲, 锻练声音的弹性, 就是使发声器官呼吸、振动、共鸣、咬字有自如运动的能力, 有合乎科学的、合乎艺术表现规律的各种用声状态。

第二节

声音弹性的获得

声音弹性是播音员思想感情变化的外部体现,因此它与感情体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感情体验是获得声音弹性的基础。

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感情体验而硬要声音变化,即使声音有对比变化,也只是对听众的一种机械的感官刺激,不能传达应有的感情信息,这样的声音变化是毫无根基的无本之木。感情不深却虚张声势,

常常会造成一种虚假的效果。

播音员有时声音单调缺少变化,往往是由于情感体验不足,感情缺少变化,而并非是表达手段的问题。播音员的情感体验不仅要依赖词语的指示,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形象思维去仔细琢磨,准确体验细微之处的感情变化。

情、气、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感情运动-------气随情动-------声随情变

在对稿件内容感受的过程中,感情转换应当伴随着气息状态的转换。如果播音员的气息是僵持不变的,声随情变就失去了基础,声音必定会游离于感情之外。声音弹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发声能力的扩展是指对发声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变化。初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变化。 发声能力的扩展主要围绕着吐字、呼吸及用声状态进行。

吐字能力的扩展主要是指吐字力度的变化能力,吐字可长可短,可轻可重;可发得清晰入耳,也可轻轻带过。这种吐字能力可以避免由于单一吐字方式造成的单调。

呼吸能力的扩展是指能够运用不同深度和不同方式的呼吸状态发音。即使在同一篇稿件中呼吸状态也并非一成不变,也还有气息深浅程度的变化。一个基本功良好的播音员应当具有灵活变化气息状态的能力。

用声能力的扩展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主要是音高、音色的变化能力。音量和音长的变化能力虽然也与声音有关,但它主要还是由气息状态决定的。

声音弹性具有两层性。一层是声音形式,另一层是话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切记,感情是本原,是第一位的。反之,“以声带情”,看似新鲜,实际上并无活力。

第三节 声音弹性的主要类型和训练方法

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型是以一种声音要素变化为主。所谓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并不否认其他声音变化也混杂其中,只不过其他声音变化不那么明显。这种类型的声音弹性变化较为简单,容易体会和学习,是学习声音弹性的基础。

(一)高与低

这一声音变化主要表现为声音的音高变化。它与各种感情色彩变化相关联。有兴趣的声音常常表现出高低变化,使表达更为生动;缺乏兴趣的声音则缺少高低变化,显得十分单调。一般来说,向积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激动、紧张、喜悦,声音呈升高趋势;向消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安静、放松,悲伤,声音倾向低沉。

在练习高与低的声音变化时,可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不同含义的句段来设计高低变化。

例如:

1、有层次的高低变化

(高)床头明月光,(次高)疑是地上霜。

(次低)举头望明月,(低)低头思故乡。

(低)它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高)越飞越高,(更高)越飞越高。

2、明显对比的高低变化

(高)对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低)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急流。

(高)孩子们有的再跑,(低)有的在跳,(高)有的则坐在那里发呆。

(二)强与弱

强与弱主要表现为气流和发音强度的变化。即音量大小的变化。紧定、有力或激昂等感情色彩常表现出较强音量;而软弱,无力或消沉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弱的音量。与高低变化相同,在声音的强弱变化中也体现着一些其他声音要素的变化,例如强往往与高音和明亮音色相联系,而若弱往往与较低和较暗音色相联系。广播中过于强烈的强弱对比影响收听效果。但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适度的强弱对比仍是必不可少的。

强弱变化可用词或句子强弱对比进行练习。

(1)他的心怦怦地跳着。(“怦怦”的声音较强)

(2)(弱)他暗自下定居心;(强)我绝不能那样做!

(三)实与虚

表现为声音音色的明暗变化,它是由声门开闭状态不同造成的。实声声音响亮扎实,常用于表达严肃、激动、紧张或兴奋地感情色彩。虚声混有呼气声,声音柔和,常与亲切、轻松地感情色彩相连。播音中在表现喊叫时为避免过强音量,带用虚声的神似手法来表达。对于一般的讲述,适当的虚实音色变化会使表达更为生动。

(四)快与慢

指发音的速度变化。发音的速度变化可形成声音节奏。节奏之中常包含多种声音要素的变化,如强弱、高低。但速度变化引起的节奏最易感觉。发音缓慢给人松弛、平和之感,发音速度快则使人感到匆忙、紧张。两者对比变化可形成感情色彩的变化。

(五)松与紧

在发音中,吐字力度也可形成对比变化。松散的发音使人有随便之感,吐字的工整使人感到正式和严肃。吐字力度的变化常常伴随音量和音长的变化。吐字工整,力度较强往往音量稍大,发音的持续时间较长。从整体上看,播音吐字比口语吐字力度要强,但节目类型不同,吐字规整程度也不一样,新闻类节目吐字较规整,较为轻松地节目吐字略松些。不管哪一类节目,表达中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吐字松与紧的变化,吐字方式并非单一不变。

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变化时最基本的声音弹性变化,也是播音员掌握声音弹性的基础。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变化常常在语言的基本单位,如句子上表现较为明显。在句中词与词之间也有所表现,如重音与非重音之间就常有轻重、高低、强弱的变化。

播音员在节目中要讲的话往往是一段包含许多句、段的完整话语。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能在段落中,而且能在全篇之中把握声音的变化。全篇之中各个段落之间的声音变化往往是多个声音要素混合在一起的变化,这时仅仅用高低、强弱、快慢来把握就显得不够准确了。在较为复杂的语句中,声音弹性往往与语气结合在一起。词、句、段声音变化使得语言错落有改,感情起伏跌宕,声情并茂。

在描述较复杂语句声音变化时,常见的声音对比形式有刚与柔、纵与收、厚与薄、明与暗等。

(一)刚与柔

感情色彩呈现两极性的特点。播音员所播稿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也具有这种两级发展趋向。刚与柔便是对这种两级性感情色彩变化的声音描写。这里的“刚”是包括多个声音要素的模糊概念,很难用物理量来衡量。一般来说,刚与实声、较强音量、中高音及吐字有力联系较紧。而柔则与低音、虚声、弱音量和吐字略松散联系在一起。“过刚则直,过柔则靡。”如果这些声音要素用到极端,则会产生硬邦邦的僵直声音或萎靡不振的柔弱之声。刚常与紧定、有力、坚毅、严厉、严肃等语气联系在一起。柔则与轻松、亲切、温柔等语气联系在一起。

(二)纵与收

是指声音放纵与收束。它既指出声音的特点,又与气息状态有关。声音是表现,气息则是根源。一般情况下,当感情处于积极上升状态时,气息是通畅的。随着发音不断使用,及时补充,语流表现出一种顺畅的行进感。而当感情处于不那么积极地状态时,气息会有所约束,流动变得舒缓而有控制。在语流中,气息的这种起伏变化形成了声音的放纵和收束感。如果气息缺少这种变化,尽管语流中有高低,强弱等声音要素的变化,也还会使人感到感情色彩不足。这是因为气息是感情的最直接体现。缺少气息变化,声音色彩就不能与感情色彩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纵与高音、强音、实声、速度较快、气息流畅有关。常与兴奋、高兴、愤怒、生气等感情色彩相连。收则与低音、弱音、虚声,速度偏慢、气息控制较强有关。常与沉静、谨慎等感情色彩相连。

(三)厚与薄

是与声音共鸣变化有关的声音形式对比变化。当气息吸得较深、喉部放松、胸腔共鸣增强时,会产生一种厚实的声音。而气息吸得较浅,喉闭合较紧,胸腔共鸣较少时,则产生一种细薄的声音。厚与薄常与声音的粗细联系在一起,但声音的粗细与声音高低联系紧密,而厚薄除了声音高低之外,主要是与声音的共鸣色彩相关。厚实的声音与声音的音高较低,音量较强有关,常用与深沉、压重的语气。而细薄的声音往往比较高,音量也较小,多表现轻巧、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明与暗

明朗的声音共鸣的位置略靠前,声音偏高,略紧。暗声共鸣位置略靠后,声音偏低,略松。明朗的声音容易表现出开朗、欢快、赞颂的情绪。较暗的声音则利于表现深沉、感慨。

由于感情色彩具有的两极性可以用不同的感情对比来加以描绘。因此,声音弹性的对比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可进一步扩展。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类型。如果这些基本类型能够被熟练地把握,那我们就能大致达到声音与思想感情的吻合。通过进一步练习,逐步接近声情并茂、相得益彰的目的。

第一节 声音弹性的含义和作用

声音弹性是指播音员的声音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适应能力。简单说,就是声音随思想感情变化的能力。在这里,声音弹性是与声音的单调和少变化相对独立的概念。

补充 吴郁老师谈声音弹性----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播音员对自己的气息、声音 要加以控制, 这种控制的收纵自如的性质表现在声音的变化上就是声音的弹性。

声音弹性所涉及的表达范围:

1 不同稿件,要求播音员采用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2 同一稿件,不同段落也存在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样要求播音员用声音变化加以区别。 声音弹性所涉及声音变化具有的一些特点:

1对比性

2涉及的声音要素多

3涉及的发音器官多

4某些声音变化具有名称不具体的特点

1声音弹性将发音过程中的各单一声音要素结合起来,使之更易于把握和便于使用。 2声音弹性强调声音形式变化与感情色彩的适应,而不是单纯的声音使用,它是将声音训练与表达结合起来的重要步骤。

3声音弹性有助于各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其中包括那些自己不熟悉或不善于表达的思想感情。

补充:吴郁老师谈声音弹性训练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 技巧的学习在开始阶段每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意识的控制, 动作才能堆确。学习到一定时间, 这些动作会‘逐渐脱离意识的直接控制而走向“ 自动化” —半意识控制。这就是说, 声音弹性的锻练, 首先要明确影响弹性的诸因素, 要学会控制调节有关部位的肌肉以达到预想的声音效果。经过以情带声的积极训练和不懈的摸索, 我们对声音的运用也会实现“ 自动化” , 那时只要感情领路, 兴起完成某种语言活动的意念, 气息和口腔状态就会做出灵敏的反应, 发出相应感情色彩的声音, 从而使情、气、声三者有机地溶合在一起。如果说声音的感情色彩, 主要从听觉效果的感受进行分析, 那末, 声音弹性则着眼于从用声者的角度去考察。因此, 从用声这一基本功的技术角度讲, 锻练声音的弹性, 就是使发声器官呼吸、振动、共鸣、咬字有自如运动的能力, 有合乎科学的、合乎艺术表现规律的各种用声状态。

第二节

声音弹性的获得

声音弹性是播音员思想感情变化的外部体现,因此它与感情体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感情体验是获得声音弹性的基础。

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感情体验而硬要声音变化,即使声音有对比变化,也只是对听众的一种机械的感官刺激,不能传达应有的感情信息,这样的声音变化是毫无根基的无本之木。感情不深却虚张声势,

常常会造成一种虚假的效果。

播音员有时声音单调缺少变化,往往是由于情感体验不足,感情缺少变化,而并非是表达手段的问题。播音员的情感体验不仅要依赖词语的指示,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形象思维去仔细琢磨,准确体验细微之处的感情变化。

情、气、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感情运动-------气随情动-------声随情变

在对稿件内容感受的过程中,感情转换应当伴随着气息状态的转换。如果播音员的气息是僵持不变的,声随情变就失去了基础,声音必定会游离于感情之外。声音弹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发声能力的扩展是指对发声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变化。初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变化。 发声能力的扩展主要围绕着吐字、呼吸及用声状态进行。

吐字能力的扩展主要是指吐字力度的变化能力,吐字可长可短,可轻可重;可发得清晰入耳,也可轻轻带过。这种吐字能力可以避免由于单一吐字方式造成的单调。

呼吸能力的扩展是指能够运用不同深度和不同方式的呼吸状态发音。即使在同一篇稿件中呼吸状态也并非一成不变,也还有气息深浅程度的变化。一个基本功良好的播音员应当具有灵活变化气息状态的能力。

用声能力的扩展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主要是音高、音色的变化能力。音量和音长的变化能力虽然也与声音有关,但它主要还是由气息状态决定的。

声音弹性具有两层性。一层是声音形式,另一层是话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切记,感情是本原,是第一位的。反之,“以声带情”,看似新鲜,实际上并无活力。

第三节 声音弹性的主要类型和训练方法

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型是以一种声音要素变化为主。所谓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并不否认其他声音变化也混杂其中,只不过其他声音变化不那么明显。这种类型的声音弹性变化较为简单,容易体会和学习,是学习声音弹性的基础。

(一)高与低

这一声音变化主要表现为声音的音高变化。它与各种感情色彩变化相关联。有兴趣的声音常常表现出高低变化,使表达更为生动;缺乏兴趣的声音则缺少高低变化,显得十分单调。一般来说,向积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激动、紧张、喜悦,声音呈升高趋势;向消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安静、放松,悲伤,声音倾向低沉。

在练习高与低的声音变化时,可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不同含义的句段来设计高低变化。

例如:

1、有层次的高低变化

(高)床头明月光,(次高)疑是地上霜。

(次低)举头望明月,(低)低头思故乡。

(低)它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高)越飞越高,(更高)越飞越高。

2、明显对比的高低变化

(高)对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低)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急流。

(高)孩子们有的再跑,(低)有的在跳,(高)有的则坐在那里发呆。

(二)强与弱

强与弱主要表现为气流和发音强度的变化。即音量大小的变化。紧定、有力或激昂等感情色彩常表现出较强音量;而软弱,无力或消沉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弱的音量。与高低变化相同,在声音的强弱变化中也体现着一些其他声音要素的变化,例如强往往与高音和明亮音色相联系,而若弱往往与较低和较暗音色相联系。广播中过于强烈的强弱对比影响收听效果。但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适度的强弱对比仍是必不可少的。

强弱变化可用词或句子强弱对比进行练习。

(1)他的心怦怦地跳着。(“怦怦”的声音较强)

(2)(弱)他暗自下定居心;(强)我绝不能那样做!

(三)实与虚

表现为声音音色的明暗变化,它是由声门开闭状态不同造成的。实声声音响亮扎实,常用于表达严肃、激动、紧张或兴奋地感情色彩。虚声混有呼气声,声音柔和,常与亲切、轻松地感情色彩相连。播音中在表现喊叫时为避免过强音量,带用虚声的神似手法来表达。对于一般的讲述,适当的虚实音色变化会使表达更为生动。

(四)快与慢

指发音的速度变化。发音的速度变化可形成声音节奏。节奏之中常包含多种声音要素的变化,如强弱、高低。但速度变化引起的节奏最易感觉。发音缓慢给人松弛、平和之感,发音速度快则使人感到匆忙、紧张。两者对比变化可形成感情色彩的变化。

(五)松与紧

在发音中,吐字力度也可形成对比变化。松散的发音使人有随便之感,吐字的工整使人感到正式和严肃。吐字力度的变化常常伴随音量和音长的变化。吐字工整,力度较强往往音量稍大,发音的持续时间较长。从整体上看,播音吐字比口语吐字力度要强,但节目类型不同,吐字规整程度也不一样,新闻类节目吐字较规整,较为轻松地节目吐字略松些。不管哪一类节目,表达中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吐字松与紧的变化,吐字方式并非单一不变。

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变化时最基本的声音弹性变化,也是播音员掌握声音弹性的基础。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变化常常在语言的基本单位,如句子上表现较为明显。在句中词与词之间也有所表现,如重音与非重音之间就常有轻重、高低、强弱的变化。

播音员在节目中要讲的话往往是一段包含许多句、段的完整话语。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能在段落中,而且能在全篇之中把握声音的变化。全篇之中各个段落之间的声音变化往往是多个声音要素混合在一起的变化,这时仅仅用高低、强弱、快慢来把握就显得不够准确了。在较为复杂的语句中,声音弹性往往与语气结合在一起。词、句、段声音变化使得语言错落有改,感情起伏跌宕,声情并茂。

在描述较复杂语句声音变化时,常见的声音对比形式有刚与柔、纵与收、厚与薄、明与暗等。

(一)刚与柔

感情色彩呈现两极性的特点。播音员所播稿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也具有这种两级发展趋向。刚与柔便是对这种两级性感情色彩变化的声音描写。这里的“刚”是包括多个声音要素的模糊概念,很难用物理量来衡量。一般来说,刚与实声、较强音量、中高音及吐字有力联系较紧。而柔则与低音、虚声、弱音量和吐字略松散联系在一起。“过刚则直,过柔则靡。”如果这些声音要素用到极端,则会产生硬邦邦的僵直声音或萎靡不振的柔弱之声。刚常与紧定、有力、坚毅、严厉、严肃等语气联系在一起。柔则与轻松、亲切、温柔等语气联系在一起。

(二)纵与收

是指声音放纵与收束。它既指出声音的特点,又与气息状态有关。声音是表现,气息则是根源。一般情况下,当感情处于积极上升状态时,气息是通畅的。随着发音不断使用,及时补充,语流表现出一种顺畅的行进感。而当感情处于不那么积极地状态时,气息会有所约束,流动变得舒缓而有控制。在语流中,气息的这种起伏变化形成了声音的放纵和收束感。如果气息缺少这种变化,尽管语流中有高低,强弱等声音要素的变化,也还会使人感到感情色彩不足。这是因为气息是感情的最直接体现。缺少气息变化,声音色彩就不能与感情色彩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纵与高音、强音、实声、速度较快、气息流畅有关。常与兴奋、高兴、愤怒、生气等感情色彩相连。收则与低音、弱音、虚声,速度偏慢、气息控制较强有关。常与沉静、谨慎等感情色彩相连。

(三)厚与薄

是与声音共鸣变化有关的声音形式对比变化。当气息吸得较深、喉部放松、胸腔共鸣增强时,会产生一种厚实的声音。而气息吸得较浅,喉闭合较紧,胸腔共鸣较少时,则产生一种细薄的声音。厚与薄常与声音的粗细联系在一起,但声音的粗细与声音高低联系紧密,而厚薄除了声音高低之外,主要是与声音的共鸣色彩相关。厚实的声音与声音的音高较低,音量较强有关,常用与深沉、压重的语气。而细薄的声音往往比较高,音量也较小,多表现轻巧、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明与暗

明朗的声音共鸣的位置略靠前,声音偏高,略紧。暗声共鸣位置略靠后,声音偏低,略松。明朗的声音容易表现出开朗、欢快、赞颂的情绪。较暗的声音则利于表现深沉、感慨。

由于感情色彩具有的两极性可以用不同的感情对比来加以描绘。因此,声音弹性的对比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可进一步扩展。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类型。如果这些基本类型能够被熟练地把握,那我们就能大致达到声音与思想感情的吻合。通过进一步练习,逐步接近声情并茂、相得益彰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实用播音教程1下篇播音发声
  • 下篇 播音发声 第一单元 播音发声概说 一.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使声音对于表情达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②学好语言发声艺术,能够增加语言发声的清晰度和感染力 ③运用语言发声艺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音质和美化 ...查看


  • 播音主持教学计划 1
  • 2013年上期播音主持教学计划 黄 琳 一.教学目的: 中国人个性本就不张扬,很多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敢说话,要么说话时紧张的面红心跳, 大脑一片空白:有的孩子在家中能够自由交谈,但在学校里不敢回答问题,或在受到委屈时 不敢争辩,只能忍受:有的 ...查看


  • 第四周播音
  • 黄坊小学红领巾广播室广播稿 播音时间 播音员 播音主题----打造书香班级 创建书香校园 "给你的天空画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伴随着这熟悉的乐曲,聆听着这动 ...查看


  • 培训师发音技巧
  • 培训师的发音技巧 关于培训师在讲课的时候,声音到底该如何?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培训师,发音不够清晰.准确,语音语调不很恰当,甚至带有地方口音,讲课.听课的效果势必会有影响,可大可小.更何况用嗓不科学,容易造成声音嘶哑.喉咙红 ...查看


  • 少先队规章制度
  • 少先队工作制度 少先队工作制度是全体队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做好队工作的保证.常见的几种制度有: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 ...查看


  • 班级读书活动内容及过程
  • 班级读书活动内容及过程 五年级 一.学情分析 作为农村小学,底子薄,条件差,学校图书室接近瘫痪状态,家长不关心读书,学生几乎无书可读,导致阅读水平低. 二.活动目的 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好书,学会好的读书方法,扩展时空,养 ...查看


  • 播音学概论
  •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名词解释 播音: 播音员: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工作的专业人员. 节目: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它按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组织内容,依次播送. 节目支持人:是在广播电视 ...查看


  • 小学生广播稿[2]
  • 五星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姜: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五星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我是四年级的姜俊竹,我是四年级的张璐瑶 张: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姜:留住一丝清风,播洒希望的明天. 张:付出一份真 ...查看


  • 语言表达技巧
  • 语言表达技巧: 包括四个单元:1正确的创作道路 2备稿方法和步骤 3内部技巧 4外部技巧 第一单元 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站在物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从稿件内容和形势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