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声音

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空瓶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探索瓶子在装满东西时不能发出声音的秘密。

活动准备:

玻璃瓶、塑料空瓶若干个;装有黑豆豆、硬币、米粒的塑料瓶各若干个;透明塑料瓶3个,塑料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声音,区分空瓶和装有东西的瓶子。

师:看,这里有很多瓶子,这些瓶子中有的装着东西,有的是空的,你怎么才能知道哪个瓶子里装着东西,哪个瓶子是空的呢?(打开盖子看一看。)

师:如果不能打开瓶盖,你能把桌子上的空瓶找出来吗? 请每人去试一试,找到空瓶就回到座位上,将装东西的瓶子还放在桌子上。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摇一摇,有声音的就有装着东西;没有声音就是空的。)

二、玩空瓶,想办法让空瓶发出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用听声音的办法找出了空瓶,真不错。看,现在的空瓶有没有声音,你能不能让它们不装东西也发出声音呢?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请幼儿介绍拍、敲、吹、盖、弹等方法。)

师: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先把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会儿。

三、猜声音,将装有不同东西的瓶子送回家。

师:桌子上的这些瓶子摇了以后为什么都会发出声音呢?其实每个瓶子里都藏着秘密,请你再去摇一摇、听一听就会有新发现。 师:你听出了什么?(声音不一样)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装的东西不一样)猜一猜瓶子里会装着什么呢?(硬币、蚕豆、米粒)

师依次摇动瓶子,听发出的声音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猜猜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是不是硬币我们来看一看,倒在透明瓶子里证实。

师:装硬币的瓶子是桌子上的哪一个呢,请你摇一摇,听一听帮我找到他。(让幼儿通过听声音找出相应的瓶子。)找装有米粒的瓶子方法与之相同。

师:想不想知道剩下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拿过来看一看是什么,你的瓶里有多少豆豆?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装着一颗豆豆的摇一摇,装着许多豆豆的小朋友一起来摇一摇。你发现一个豆豆和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四、探索瓶子里要装多少东西摇后不发出声音。

师:豆豆想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想一想瓶子里面藏多少蚕豆,摇了以后就听不到声音,不容易被人找到呢?你觉得装多少?请你去试一试。

师:你们的瓶子里藏了多少豆豆就没有声音了啊?

小结:瓶子里装满了蚕豆摇了没有声音,那瓶子里装满其他东西会不会发出声音呢?我们回去再试一试。

五、扩展延伸:

1、给幼儿提供玻璃瓶子,试一试,装进同样的物品,声音和塑料瓶子有什么不同?

2、还可以装水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密室逃脱之光》

设计思路: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时,我班幼儿对身边的各种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主动搜集了城市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某天,一些幼儿提到爸爸妈妈曾带他们去玩的地方——密室。原来,这是一个游戏。玩者被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后,必须寻找各种“线索”,才能找到出门的方法,逃出密室。

此时,一个幼儿带来一些城市夜景的照片——夜晚的城市因为灯光的照射而变得美妙……在欣赏照片的时候,幼儿提到了城市中灯光的其他功能,如:探照灯很亮,能帮人们寻找东西;信号灯有含义,可以给人们以提示……就在此时,“密室”和“灯光”这两个起先并没有联系的事物给我带来灵感:幼儿对“密室”充满好奇,如果能结合“光”,有个能让幼儿玩起来的“密室”,而“光”是幼儿逃出“密室”的线索,那么幼儿会不会喜欢呢?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儿童版的“密室逃脱”游戏——幼儿进入黑暗的“密室”后,通过对“光”的观察和操作,最终逃出“密室”。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能让幼儿知晓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特性外,贯穿其中、不时出现的“密室主人”的声音,不断提示着游戏进程的倒计时等,都要求幼儿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静心投入活动,通过分析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克服重重难关的过程,体验成功逃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方法并从“密室”逃脱的过程中,体验并发现“逃脱”的乐趣。

2、通过做做、议议,感知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情景布置:封闭的活动室(光线较暗) 。

3、材料准备:手电筒6个(其中1个是镭射手电筒) ,玻璃镜子8面(固定在椅子上,椅子上除了有镜子外,还配有1—8的数字标记,方便幼儿在之后的环节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光滑的金属镜子16面,拼图5幅,电子白板,PPT 课件,“白天与黑夜”水粉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密室”规则(明晰游戏规则,找到游戏诀窍)

1、“密室”外引导:

今天我们玩一个“密室逃脱”的游戏,待会儿进入“密室”必须了解游戏的规则,才能寻找逃脱的好方法。

2、倾听神秘的“密室主人‟的叙述,熟悉周围环境。 “密室”环境需弱光,不仅可以营造神秘的气氛,更是为了让幼儿观察到清晰的光做准备。

3、讨论:

*怎样才能逃出“密室”?

(需要听清楚“密室主人‟的每一句话:使用聪明的大脑;请光来帮忙。)*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4、幼儿玩游戏,“密室主人”开始倒计时。

【设计思路:导入阶段,确定整个活动的基调和氛围,让幼儿感知“密室逃脱”的基本规则,为后续的活动环节和解谜做好铺垫。活动室光线暗、神秘的旁白以及倒计时的出现都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活动的神秘气氛,为幼儿制造紧张感,激发幼儿积极逃出“密室”的情绪。“密室刀环境可能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幼儿,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慰藉。】

二、“密室”解谜

1、数字解谜(巩固已有经验:光是直线传播的;适应密室规则) 。

(1)观察5个数字及“投影墙”。

(2)尝试使用密码打开密码锁。

(3)初次尝试失败后,借助手电筒进一步观察。

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数字密码组合。数字板上预设了细小的空隙。

(4)讨论:你们得到密码了吗? 你们是怎么得到密码的?

(光线在投影墙上形成了影子,因此得到了密码提示。)

(5)小结:原来光从空隙的地方直直地射出去,变成了数字形状的光斑。

(6)教师操作课件,打开密码锁。

【设计思路:通过该环节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前期经验(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并通过失败——尝试——成功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为后续活动的进行做好情绪上的铺垫。通过观察数字板的过程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具有一定难度,鼓励幼儿安静仔细地进行观察。】

2、收集光线(初步观察和探索通过光滑的表面能改变光线方向的现象) 。

(1)根据“密室主人”的提示,将屋顶射灯传导出的光线照射到多媒体屏幕上,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变光的方向。

(2)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指导:利用镜子,如何让光反射。)

(3)幼儿操作手中的镜子,将光线射到屏幕上,完成“密室主人,‟的要求。在众多光斑中找到自己的光斑,这对于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创设区角,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和操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阅读活动:方格子老虎 (含课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13日 10:08:51

[幼教互动社区] 活动目标1、体验故事中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又变回原来样子的情节,感受做自己最好的自信和快乐。 2、丰富词汇:普普通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气呼呼等。 3、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尊重自己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儿童绘本《方格子老虎》。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出课……

活动目标1、体验故事中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又变回原来样子的情节,感受做自己最好的自信和快乐。

2、丰富词汇:普普通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气呼呼等。

3、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尊重自己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儿童绘本《方格子老虎》。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请你们看一看,这上面都有谁?

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他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方格子老虎能为别人着想的好品德。

1、师幼共读,理解故事前半段。

(1)提问:虎宝宝出生时是什么样的?虎爸爸买黑油漆干什么?虎妈妈是怎么想的?

(2)提问:小老虎为什么难过?它会想到一个什么好方法?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画成一只方格子老虎?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画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这真是一只为爸爸妈妈着想的好孩子。

(3)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虎?这个游戏带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方格子老虎给大家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快乐。)为了让小伙伴们快乐起来,给大家玩起了方格子游戏,这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2、引导幼儿猜想故事的结尾,感受小老虎的与众不同。

(1)" 只留下横条纹" 这是怎么回事?虎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想象: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带给大家快乐?

(3)小结:有时,与众不同其实很简单,或许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随意的表情,就会让我们产生与众不同的快乐。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大胆讨论。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到了一场倾盆大雨。

引导幼儿讨论:它的身上为什么只有横条纹了?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爱他吗?

四、鼓励幼儿联系生活,大胆讲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提问:当爸爸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你们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如果我们带着这颗充满爱的心多去为别人着想一些,这个世界将会充满爱。

故事:方格子老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虎家庭里,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老虎出生了。

老虎爸爸可高兴了!他兴冲冲地跑出去,买了一罐最好的黑色油漆。原来,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花纹的,必须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这只小老虎也不例外哦。

老虎爸爸好想让儿子变成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所以他决定,给小老虎画上竖条的花纹。

可是,老虎妈妈不乐意了,她嚷嚷着说:" 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就画横条纹的!!" 他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意让步。

老虎爸爸说:" 画竖条的!" 老虎妈妈说:" 画横条的!" 爸爸大声喊:" 竖条!" 妈妈使劲吼:" 横条!" 他们俩吵架了,就各自气呼呼地爬上床去,老虎爸爸竖着睡,老虎妈妈横着睡。

小老虎好难过哦!他想:我才生下来,爸爸妈妈就这样大吵大闹,往后可怎么办啊?

不过,小老虎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到了晚上,他偷偷爬下床,在自己身上画起了花纹:先替爸爸画上一道竖条纹,又为妈妈画上一道横条纹……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看到小老虎时,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咦?小家伙身上怎么变成方格子的了?

" 噢!我的天啊!" 妈妈说。

" 噢!太神奇了!" 爸爸说。

他们很快就和好了。

小老虎真的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呢!他脾气温和,也从来不欺负别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喜欢趴在他的背上玩五子棋,甚至还在他身上举办象棋比赛呢。

有时候,数学家们也会用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演算数学题。所以,小老虎两岁的时候就学会了两位数的乘法,还获得了儿童象棋比赛的冠军呢!

" 这只方格子小老虎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呀!" 人们惊讶地说," 他简直就是神童耶!"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当他湿淋淋地回到家时,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 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模一样了!

不过,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在爸爸妈妈心中,在所有人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

《方格子老虎>>

一:课前讲解活动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快乐的故事。应该说,书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设计时,我想到了课改教参里“民间童谣”中的《跳房子》。于是,我这样设计大班阅读教学《方格子老虎》

第一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在动物真实认知的背景下,孩子对绘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发的事件,越发期待。

第二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原由。在故事情节中,联想我们生活中的冲突和不愉快,激发解决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节:羡慕小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在小老虎的引导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体会不同韵律下的不同玩耍乐趣。

设计时,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此举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间习俗的解释,二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快地记忆语言,在较少的4×4的16格子里,把玩游戏。

果然,活动中当我念叨两遍之后,孩子迅速地在16格子中间,边跳格子边造房子。

首轮玩耍之后,有的孩子造了13间“房”,有的造了8间“房”。怎么会呢?交流之后孩子发现,房间的多少与跳格子的节奏有关。于是,我激发:“8间不是最少,13间不是最多,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少的?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多的?”

孩子在剧增的玩兴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

玩耍后的再次交流,最少的造房,从4间到近乎耍赖的1间,大家在“没有节奏…赖皮嘛…”哄笑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当然,把16格全造满的孩子,赢得了大家“哦——”的惊叹。

玩耍最后,我激发想象:如果从方格子老虎身上再移下4块格子,你能玩起来吗?

几个女孩说:“童谣念得慢,脚下跳得快……一个字跳两格。”

一个男孩却说:“再加童谣!加结婚啦!”

哦!民间的智慧。大家笑成一团。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情感。认同故事“尽管小老虎身上没有了方格子,但在大家的心里,他依然是那只带给大家与众不同快乐的方格子老虎”的主题。

就这样,一个原本或看书或听故事的教学活动,在貌似插科打诨式的操作玩耍中,孩子既酣畅地玩,又专注地读,既学做了游戏,又完成了绘本阅读。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类起始文化是从游戏走来的。不仅孩子是需要玩耍的,成人内心也是潜藏着玩兴的,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教育教学才会有效而有意义。

所以,在实施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孩子“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集体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在积极主动富有生气中,提升儿童的学习情趣和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在教师幼共享课堂中度过教与学的美妙时光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在观察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大老虎与小老虎之间的暖与爱。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

2、格子方格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观察讲述兴趣

教师:今天阿许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带来一个故事。叫《方格子老虎》,你觉得有什么疑问吗?

小朋友回答

教师:那怎么回事呀?怎么会有老虎是方格子的呢?

除了这只方格子老虎啊,你还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上面啊还有一个奖杯,奖杯上写了什么?还有两个油桶和两把刷子,是干什么用得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去。 教师:这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老虎,你们猜猜看他在哪里呀?

教师:原来啊他躺在妈妈的臂弯里。你们看看,他们在哪里呀?旁边还有谁呀?

教师:虎妈妈和虎宝宝啊躺在病床上呢,旁边啊还有老鼠太太和他的宝宝们。那你们猜猜虎爸爸要去哪里呀?

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结:小宝宝出生以后阿,虎爸爸和虎妈妈真忙碌,真辛苦。可是阿,他们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微笑,这是为什么呀?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 方格子的由来

教师:虎爸爸啊可高兴了,你看他去干吗了?他买油漆干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观察买黑漆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阿,小老虎刚出生的时候啊,身上是没有没有条纹的。那这些条纹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些条纹阿应该是由虎爸爸和虎妈妈帮忙画上去的。那虎爸爸和虎妈妈的条纹是怎么样的呀?

虎爸爸阿要让自己的儿子变得与众不同,他想给虎宝宝画上什么样的条纹呢?

你们来猜猜看(小朋友自由回答自己的看法)

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小朋友观察油漆罐子以及对话框)

教师:现在阿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黄色的这一页,看到最后,看看后来还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你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连续出示三张争吵的图片,请联系我们,索要PPT )

小朋友回答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吵架阿?他们为什么吵架呢?(突出气球框)

听故事

教师:虎爸爸想给虎宝宝画上什么样的条纹呢?为什么要画竖的呢?什么叫与众不同?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边阿也有一家老虎,他们是什么条纹的呀?

虎妈妈为什么要画横的呢?

小朋友回答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一直在吵架,你们觉得虎宝宝心理怎么样啊?(引导小朋友观察虎宝宝以及画面的颜色)

那我们啊来听听他到底在想什么?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阿吵累了,他们呀就去睡觉了。他们两个怎么睡得呀?心里还在想什么?

你们家爸爸妈妈吵架吗?为什么吵阿?爸爸妈妈吵的时候你怎么办呢?

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这样大吵大闹,他心里怎么样呢?(引导小朋友观察刷子和罐子)

他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虎宝宝想想办法吧。(小组讨论)

教师:小老虎阿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猜猜他会怎么做呢?

小朋友回答

小结:他呀先替爸爸画上一条竖条纹,再替妈妈画上一条横条纹。瞧,虎宝宝变成了什么样阿?

小朋友回答

教师:爸爸妈妈啊都很惊讶,你看看虎爸爸和虎妈妈心里怎么想得,又是怎么做得?

小朋友回答

教师:他们阿抱起来了,和好了。(引导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抱起来)

2、 方格子带来的快乐

教师:虎宝宝阿既满足了爸爸的期望,又满足了妈妈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很爱他。那在学校里,他的小伙伴们会喜欢它吗? 小朋友回答

教师:那在小朋友园里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其他的小动物们在它的背上玩什么游戏啊?

小朋友回答

教师:他们呀在玩三路通的游戏呢,一个打x ,一个打o 。画满三个就赢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阿?现在阿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教师:方格子老虎阿真的是与众不同的一只小老虎呢,他呀还获得了儿童象棋比赛的冠军呢。

3、 方格子消失

教师:可是,有一天傍晚,谁能接着来讲下去的?(鼓励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教师小结:小老虎阿在散步的时候碰到了一场大雨。当他回家的时候,他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他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摸一样。一摸一样是什么意思呀?

教师:雨过天晴,在温暖的阳光下,爸爸妈妈托起了虎宝宝,他们会对虎宝宝说些什么呢?(背景音乐)

虽然虎宝宝的方格子没有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心中,他还是一只方格子老虎。

教师:你觉得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呀?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语言活动《方格子老虎》教学案例(附故事)

作者: | 人气:6417 | 时间:2013-09-01

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2. 在儿歌节奏游戏中,体验韵律的乐趣。3. 感受为他人着想的“爱”,能带来快乐。活动准备:故事PPT ,教师示范图,幼儿操作卡,记号笔

教师教学策略:儿童学习

策略

过程反思

一、引入课题:

师:今年是2010年,在今年出生的宝宝都属什么?

二逐一观察PPT 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图1 小老虎出生了,虎爸爸虎妈妈要忙着做些什么?

图3 ⑴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吵架)

⑵(PPT 观察细节)仔细看虎爸爸虎妈妈在吵些什么?

⑶小朋友,你们家里有人吵架吗?吵什么?他们吵架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图5⑴右图,小老虎是怎么做的?

⑵左图,找出虎爸爸虎妈妈合好的动作,学一学

图6 除了在小老虎的方格子上玩三路通的游戏,在方格子身上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游戏呢!

三、儿歌节奏游戏

1. 教师三次范念儿歌,逐次加快节奏:

横条子,竖条子,横竖条子造房子

第一次:清念、节奏慢;

第二次:加入动作,帮助理解;

第三次:师生一起朗诵,速度加快。

2. 幼儿两人一组自主合作游戏

3. 集体验证

四、故事结尾

1. 教师讲述结尾 图7

师:⑴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他吗?

⑵虎爸爸虎妈妈到底爱的是它身上的方格子,还是爱的是它自己?

2. 播放虎爸爸虎妈妈的话(图8)

教师总结:除了爱自己,爱爸爸妈妈,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它是处处为别人着想,是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的!

3. 讨论:你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

4. 介绍图书

过度:这个爱的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书的名字叫做《方格子老虎》

一、激发活动兴趣

二、根据教师的引导,仔细观察画面及细节。

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解故事内容

迁移生活经验

三、自主合作操作,体验并感受不同韵律的乐趣。

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四、1. 认真倾听故事结尾

2.3. 将故事的情感迁移到生活中,感受到为别人着想的爱最无私,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

4. 了解作品

一、通过话题激发幼儿对“老虎”的关注和兴趣,自然引入故事开始的叙述段落

二、通过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发展、教师讲述故事的方式,变被动接受故事内容为主动探究学习故事的方式。图3重点迁移生活经验,较之对比在自己父母吵架时,自己和小老虎的不同行为,为后面环节进行感情铺垫。

三、通过合作体验节奏游戏,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四、1通过故事的结尾,情感迁移,将虎爸妈的爱迁移到生活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中。

2. 以虎爸妈为第一人称表达了他们对小老虎的爱,也对小老虎为别人着想的行为进行了肯定。教师总结并提升了“爱”的价值:有一种爱能为别人着想,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

3. 将故事迁移生活,经验交流

4. 了解作品

《方格子老虎》故事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虎家庭里,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老虎出生了。

老虎爸爸可高兴了!他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一罐最好的黑色油漆——原来,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没有花纹的,必须由爸爸

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

老虎爸爸想让儿子变成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所以他想给小老虎画上竖条的花纹。老虎妈妈不乐意了,她说:“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没有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就画上横条纹的!”他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意让步,老虎爸爸说:“画竖条的!”老虎妈妈说:“画横条的!”爸爸大声说:“竖条”妈妈使劲吼“横条”。

他们俩吵累了,就各自气呼呼的爬上床去,老虎爸爸竖着睡,老虎妈妈横着睡。

小老虎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自己身上画起了花纹:先替爸爸画上一道竖条纹,又为妈妈画上一道横条纹。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看到小老虎时,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咦~小家伙身上怎么变成了放格子的了?“哦,我的天呐!”妈妈说:“哦,太神奇了”爸爸说。他们很快就和好了。

转眼,小老虎上幼儿园了,可以幼儿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是又哭又闹想妈妈,虎宝宝心想:我的身上正好有方格子的花纹,可以给大家玩方格子的游戏,玩游戏就不会哭了!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当他湿淋淋的回到家时,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他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摸一样了!

虎爸爸虎妈妈:宝贝,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是处处为人着想,还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宝贝,有没有方格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身上,就有这样的一颗爱心,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你!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

作者: | 人气:7269 | 时间:2007-07-16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

——执教:黄建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美林中心幼儿园“达标课”教育活动计划

大班数学活动:小蜻蜓捉害虫

执教者:陈凌芳 2008年10月30日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探4的组成,并学习记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草地背景图两张,卡片做成的虫子一条,剪刀一支,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引入,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组成

1.出示两张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叶子的不同,引出活动主题。

问题:这两幅图,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害虫?

二、学习捕虫本领,初步感知4的组成

1、教师结合记录表,示范讲解捕虫方法

2、提出操作要求:

(1)每只蜻蜓宝宝只能捉3只小害虫;

(2)把吃掉“四节虫”的过程记录下来。

2、幼儿在情境中捕捉“四节虫”,并尝试记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害虫的身体节数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捉虫经验,感知4的组成。

4、教师小结:4有3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三、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导语设计:宝宝们,今天你们学到了捕虫新本领,真是只能干的小蜻蜓,现在天黑了我们一起飞回家吧! ▼困惑:

1、如何为幼儿学习数学选择适宜的游戏情景?

2、在活学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使水平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听课者:

教研活动总结:

主持人:黄顺玉

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及反思:

1、设置情景幼儿兴趣高,但影响了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班级小,影响了小结时的情境。

3设置情境好还是不好?

优点:

1、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的情绪较高。

2、教师语言亲切生动,教态自然。

3、教具准备充分,情境逼真,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操作探索,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

4、整个活动设计得较合理。

不足之处及建议:

1、4的组成引入不够深入。

2、教师示范用时用的教具应大一点,清楚些。

3、教具出现不足,头也要算进去,不然会误导幼儿。

4、蜻蜓的形象没体现,不生动。

5、毛毛虫的颜色太单一。

6、教师应要求幼儿对付害虫时的顺序应该是:找、剪、贴、记录。

7、在操作中,4的分成要以题为单位分开写。

8、活动时应强调幼儿注意用安全隐患。(如:剪刀的安全使用)

困惑:(一)如何为幼儿学习数学选择适宜的游戏情境?

1、选择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

2、创造自主性强的情境,在一定的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

的数学活动

3、选择综合化的游戏情境,反映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游戏。

(二)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水平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教具的提供与老师的指导方面

2、分组活动,平时练习或区域练习

3、特别注意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4、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

内容与要

1、自主选择“海底景点”进行奔跑、跳、平衡等动作的练习,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并尝试合作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秘密的愿望。

3、培养幼儿勇敢协作、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重点:探索各种玩法,尝试合作

难点:合作玩

环境及材料创设:

1、景点布置、沙包布袋,小竹棍,竹梯、轮胎等

2、幼儿已对海底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共同为景点取名。

设计思路:

幼儿在进行《海底世界》的主题探索活动中,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我们幼儿园的自然场地,根据幼儿的想象,就变成了一个模拟的海底世界:小土坡就是一个海底山峰,水沟就是海沟的变形,而木制的秋千就是幼儿听说的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油轮、而那条堤坝就是海底长城(海脊)了。《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这一块场地正是幼儿练习动作,发展身体技能的良好资源。活动开始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孩子们旅游的形式激发幼儿去游玩的兴趣,同时在模仿潜水艇起航、介绍景点时,使孩子的身体有慢到快得到调动。自由地选取景点的活动,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自主自由地想办法玩。而导游姐姐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玩,在不危险的状态下不干扰孩子的活动,同时自己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鼓励并引导合作。最后则以拍照的形式放松身体同时结束游戏。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旨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同时也创设了充分的机会使孩子们得到锻炼。

活动流程

乘上潜艇、活动身体——提供材料、自主探索——拍照留影、放松身体。

一、 乘上潜艇、活动身体

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孩子乘上潜水艇,到海底去旅游,边介绍景点,并模仿各种动作:向前、吸水、下沉、转弯、穿上潜水衣等动作

二、 提供材料、自主探索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各种玩法。

2、观察及指导要点:

A 、全面观察幼儿所选择及使用材料情况

B 、注意幼儿活动密度与强度,适当调节。

C 、捕捉幼儿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

D 、鼓励幼儿合作,有新玩法

三、 放松身体

运动《海底旅游》

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空瓶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探索瓶子在装满东西时不能发出声音的秘密。

活动准备:

玻璃瓶、塑料空瓶若干个;装有黑豆豆、硬币、米粒的塑料瓶各若干个;透明塑料瓶3个,塑料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声音,区分空瓶和装有东西的瓶子。

师:看,这里有很多瓶子,这些瓶子中有的装着东西,有的是空的,你怎么才能知道哪个瓶子里装着东西,哪个瓶子是空的呢?(打开盖子看一看。)

师:如果不能打开瓶盖,你能把桌子上的空瓶找出来吗? 请每人去试一试,找到空瓶就回到座位上,将装东西的瓶子还放在桌子上。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摇一摇,有声音的就有装着东西;没有声音就是空的。)

二、玩空瓶,想办法让空瓶发出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用听声音的办法找出了空瓶,真不错。看,现在的空瓶有没有声音,你能不能让它们不装东西也发出声音呢?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请幼儿介绍拍、敲、吹、盖、弹等方法。)

师: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先把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会儿。

三、猜声音,将装有不同东西的瓶子送回家。

师:桌子上的这些瓶子摇了以后为什么都会发出声音呢?其实每个瓶子里都藏着秘密,请你再去摇一摇、听一听就会有新发现。 师:你听出了什么?(声音不一样)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装的东西不一样)猜一猜瓶子里会装着什么呢?(硬币、蚕豆、米粒)

师依次摇动瓶子,听发出的声音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猜猜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是不是硬币我们来看一看,倒在透明瓶子里证实。

师:装硬币的瓶子是桌子上的哪一个呢,请你摇一摇,听一听帮我找到他。(让幼儿通过听声音找出相应的瓶子。)找装有米粒的瓶子方法与之相同。

师:想不想知道剩下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拿过来看一看是什么,你的瓶里有多少豆豆?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装着一颗豆豆的摇一摇,装着许多豆豆的小朋友一起来摇一摇。你发现一个豆豆和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四、探索瓶子里要装多少东西摇后不发出声音。

师:豆豆想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想一想瓶子里面藏多少蚕豆,摇了以后就听不到声音,不容易被人找到呢?你觉得装多少?请你去试一试。

师:你们的瓶子里藏了多少豆豆就没有声音了啊?

小结:瓶子里装满了蚕豆摇了没有声音,那瓶子里装满其他东西会不会发出声音呢?我们回去再试一试。

五、扩展延伸:

1、给幼儿提供玻璃瓶子,试一试,装进同样的物品,声音和塑料瓶子有什么不同?

2、还可以装水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密室逃脱之光》

设计思路: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时,我班幼儿对身边的各种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主动搜集了城市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某天,一些幼儿提到爸爸妈妈曾带他们去玩的地方——密室。原来,这是一个游戏。玩者被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后,必须寻找各种“线索”,才能找到出门的方法,逃出密室。

此时,一个幼儿带来一些城市夜景的照片——夜晚的城市因为灯光的照射而变得美妙……在欣赏照片的时候,幼儿提到了城市中灯光的其他功能,如:探照灯很亮,能帮人们寻找东西;信号灯有含义,可以给人们以提示……就在此时,“密室”和“灯光”这两个起先并没有联系的事物给我带来灵感:幼儿对“密室”充满好奇,如果能结合“光”,有个能让幼儿玩起来的“密室”,而“光”是幼儿逃出“密室”的线索,那么幼儿会不会喜欢呢?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儿童版的“密室逃脱”游戏——幼儿进入黑暗的“密室”后,通过对“光”的观察和操作,最终逃出“密室”。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能让幼儿知晓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特性外,贯穿其中、不时出现的“密室主人”的声音,不断提示着游戏进程的倒计时等,都要求幼儿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静心投入活动,通过分析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克服重重难关的过程,体验成功逃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方法并从“密室”逃脱的过程中,体验并发现“逃脱”的乐趣。

2、通过做做、议议,感知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情景布置:封闭的活动室(光线较暗) 。

3、材料准备:手电筒6个(其中1个是镭射手电筒) ,玻璃镜子8面(固定在椅子上,椅子上除了有镜子外,还配有1—8的数字标记,方便幼儿在之后的环节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光滑的金属镜子16面,拼图5幅,电子白板,PPT 课件,“白天与黑夜”水粉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密室”规则(明晰游戏规则,找到游戏诀窍)

1、“密室”外引导:

今天我们玩一个“密室逃脱”的游戏,待会儿进入“密室”必须了解游戏的规则,才能寻找逃脱的好方法。

2、倾听神秘的“密室主人‟的叙述,熟悉周围环境。 “密室”环境需弱光,不仅可以营造神秘的气氛,更是为了让幼儿观察到清晰的光做准备。

3、讨论:

*怎样才能逃出“密室”?

(需要听清楚“密室主人‟的每一句话:使用聪明的大脑;请光来帮忙。)*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4、幼儿玩游戏,“密室主人”开始倒计时。

【设计思路:导入阶段,确定整个活动的基调和氛围,让幼儿感知“密室逃脱”的基本规则,为后续的活动环节和解谜做好铺垫。活动室光线暗、神秘的旁白以及倒计时的出现都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活动的神秘气氛,为幼儿制造紧张感,激发幼儿积极逃出“密室”的情绪。“密室刀环境可能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幼儿,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慰藉。】

二、“密室”解谜

1、数字解谜(巩固已有经验:光是直线传播的;适应密室规则) 。

(1)观察5个数字及“投影墙”。

(2)尝试使用密码打开密码锁。

(3)初次尝试失败后,借助手电筒进一步观察。

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数字密码组合。数字板上预设了细小的空隙。

(4)讨论:你们得到密码了吗? 你们是怎么得到密码的?

(光线在投影墙上形成了影子,因此得到了密码提示。)

(5)小结:原来光从空隙的地方直直地射出去,变成了数字形状的光斑。

(6)教师操作课件,打开密码锁。

【设计思路:通过该环节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前期经验(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并通过失败——尝试——成功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为后续活动的进行做好情绪上的铺垫。通过观察数字板的过程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具有一定难度,鼓励幼儿安静仔细地进行观察。】

2、收集光线(初步观察和探索通过光滑的表面能改变光线方向的现象) 。

(1)根据“密室主人”的提示,将屋顶射灯传导出的光线照射到多媒体屏幕上,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变光的方向。

(2)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指导:利用镜子,如何让光反射。)

(3)幼儿操作手中的镜子,将光线射到屏幕上,完成“密室主人,‟的要求。在众多光斑中找到自己的光斑,这对于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创设区角,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和操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阅读活动:方格子老虎 (含课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13日 10:08:51

[幼教互动社区] 活动目标1、体验故事中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又变回原来样子的情节,感受做自己最好的自信和快乐。 2、丰富词汇:普普通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气呼呼等。 3、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尊重自己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儿童绘本《方格子老虎》。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出课……

活动目标1、体验故事中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又变回原来样子的情节,感受做自己最好的自信和快乐。

2、丰富词汇:普普通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气呼呼等。

3、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尊重自己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儿童绘本《方格子老虎》。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请你们看一看,这上面都有谁?

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他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方格子老虎能为别人着想的好品德。

1、师幼共读,理解故事前半段。

(1)提问:虎宝宝出生时是什么样的?虎爸爸买黑油漆干什么?虎妈妈是怎么想的?

(2)提问:小老虎为什么难过?它会想到一个什么好方法?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画成一只方格子老虎?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画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这真是一只为爸爸妈妈着想的好孩子。

(3)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虎?这个游戏带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方格子老虎给大家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快乐。)为了让小伙伴们快乐起来,给大家玩起了方格子游戏,这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2、引导幼儿猜想故事的结尾,感受小老虎的与众不同。

(1)" 只留下横条纹" 这是怎么回事?虎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想象: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带给大家快乐?

(3)小结:有时,与众不同其实很简单,或许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随意的表情,就会让我们产生与众不同的快乐。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大胆讨论。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到了一场倾盆大雨。

引导幼儿讨论:它的身上为什么只有横条纹了?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爱他吗?

四、鼓励幼儿联系生活,大胆讲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提问:当爸爸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你们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如果我们带着这颗充满爱的心多去为别人着想一些,这个世界将会充满爱。

故事:方格子老虎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虎家庭里,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老虎出生了。

老虎爸爸可高兴了!他兴冲冲地跑出去,买了一罐最好的黑色油漆。原来,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花纹的,必须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这只小老虎也不例外哦。

老虎爸爸好想让儿子变成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所以他决定,给小老虎画上竖条的花纹。

可是,老虎妈妈不乐意了,她嚷嚷着说:" 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就画横条纹的!!" 他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意让步。

老虎爸爸说:" 画竖条的!" 老虎妈妈说:" 画横条的!" 爸爸大声喊:" 竖条!" 妈妈使劲吼:" 横条!" 他们俩吵架了,就各自气呼呼地爬上床去,老虎爸爸竖着睡,老虎妈妈横着睡。

小老虎好难过哦!他想:我才生下来,爸爸妈妈就这样大吵大闹,往后可怎么办啊?

不过,小老虎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到了晚上,他偷偷爬下床,在自己身上画起了花纹:先替爸爸画上一道竖条纹,又为妈妈画上一道横条纹……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看到小老虎时,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咦?小家伙身上怎么变成方格子的了?

" 噢!我的天啊!" 妈妈说。

" 噢!太神奇了!" 爸爸说。

他们很快就和好了。

小老虎真的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呢!他脾气温和,也从来不欺负别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喜欢趴在他的背上玩五子棋,甚至还在他身上举办象棋比赛呢。

有时候,数学家们也会用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演算数学题。所以,小老虎两岁的时候就学会了两位数的乘法,还获得了儿童象棋比赛的冠军呢!

" 这只方格子小老虎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呀!" 人们惊讶地说," 他简直就是神童耶!"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当他湿淋淋地回到家时,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 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模一样了!

不过,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在爸爸妈妈心中,在所有人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

《方格子老虎>>

一:课前讲解活动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快乐的故事。应该说,书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设计时,我想到了课改教参里“民间童谣”中的《跳房子》。于是,我这样设计大班阅读教学《方格子老虎》

第一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在动物真实认知的背景下,孩子对绘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发的事件,越发期待。

第二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原由。在故事情节中,联想我们生活中的冲突和不愉快,激发解决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节:羡慕小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在小老虎的引导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体会不同韵律下的不同玩耍乐趣。

设计时,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此举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间习俗的解释,二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快地记忆语言,在较少的4×4的16格子里,把玩游戏。

果然,活动中当我念叨两遍之后,孩子迅速地在16格子中间,边跳格子边造房子。

首轮玩耍之后,有的孩子造了13间“房”,有的造了8间“房”。怎么会呢?交流之后孩子发现,房间的多少与跳格子的节奏有关。于是,我激发:“8间不是最少,13间不是最多,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少的?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多的?”

孩子在剧增的玩兴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

玩耍后的再次交流,最少的造房,从4间到近乎耍赖的1间,大家在“没有节奏…赖皮嘛…”哄笑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当然,把16格全造满的孩子,赢得了大家“哦——”的惊叹。

玩耍最后,我激发想象:如果从方格子老虎身上再移下4块格子,你能玩起来吗?

几个女孩说:“童谣念得慢,脚下跳得快……一个字跳两格。”

一个男孩却说:“再加童谣!加结婚啦!”

哦!民间的智慧。大家笑成一团。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情感。认同故事“尽管小老虎身上没有了方格子,但在大家的心里,他依然是那只带给大家与众不同快乐的方格子老虎”的主题。

就这样,一个原本或看书或听故事的教学活动,在貌似插科打诨式的操作玩耍中,孩子既酣畅地玩,又专注地读,既学做了游戏,又完成了绘本阅读。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类起始文化是从游戏走来的。不仅孩子是需要玩耍的,成人内心也是潜藏着玩兴的,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教育教学才会有效而有意义。

所以,在实施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孩子“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集体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在积极主动富有生气中,提升儿童的学习情趣和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在教师幼共享课堂中度过教与学的美妙时光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在观察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大老虎与小老虎之间的暖与爱。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

2、格子方格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观察讲述兴趣

教师:今天阿许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带来一个故事。叫《方格子老虎》,你觉得有什么疑问吗?

小朋友回答

教师:那怎么回事呀?怎么会有老虎是方格子的呢?

除了这只方格子老虎啊,你还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上面啊还有一个奖杯,奖杯上写了什么?还有两个油桶和两把刷子,是干什么用得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去。 教师:这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老虎,你们猜猜看他在哪里呀?

教师:原来啊他躺在妈妈的臂弯里。你们看看,他们在哪里呀?旁边还有谁呀?

教师:虎妈妈和虎宝宝啊躺在病床上呢,旁边啊还有老鼠太太和他的宝宝们。那你们猜猜虎爸爸要去哪里呀?

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结:小宝宝出生以后阿,虎爸爸和虎妈妈真忙碌,真辛苦。可是阿,他们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微笑,这是为什么呀?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 方格子的由来

教师:虎爸爸啊可高兴了,你看他去干吗了?他买油漆干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观察买黑漆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阿,小老虎刚出生的时候啊,身上是没有没有条纹的。那这些条纹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些条纹阿应该是由虎爸爸和虎妈妈帮忙画上去的。那虎爸爸和虎妈妈的条纹是怎么样的呀?

虎爸爸阿要让自己的儿子变得与众不同,他想给虎宝宝画上什么样的条纹呢?

你们来猜猜看(小朋友自由回答自己的看法)

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小朋友观察油漆罐子以及对话框)

教师:现在阿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黄色的这一页,看到最后,看看后来还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你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连续出示三张争吵的图片,请联系我们,索要PPT )

小朋友回答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吵架阿?他们为什么吵架呢?(突出气球框)

听故事

教师:虎爸爸想给虎宝宝画上什么样的条纹呢?为什么要画竖的呢?什么叫与众不同?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边阿也有一家老虎,他们是什么条纹的呀?

虎妈妈为什么要画横的呢?

小朋友回答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一直在吵架,你们觉得虎宝宝心理怎么样啊?(引导小朋友观察虎宝宝以及画面的颜色)

那我们啊来听听他到底在想什么?

教师:虎爸爸和虎妈妈阿吵累了,他们呀就去睡觉了。他们两个怎么睡得呀?心里还在想什么?

你们家爸爸妈妈吵架吗?为什么吵阿?爸爸妈妈吵的时候你怎么办呢?

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这样大吵大闹,他心里怎么样呢?(引导小朋友观察刷子和罐子)

他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虎宝宝想想办法吧。(小组讨论)

教师:小老虎阿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猜猜他会怎么做呢?

小朋友回答

小结:他呀先替爸爸画上一条竖条纹,再替妈妈画上一条横条纹。瞧,虎宝宝变成了什么样阿?

小朋友回答

教师:爸爸妈妈啊都很惊讶,你看看虎爸爸和虎妈妈心里怎么想得,又是怎么做得?

小朋友回答

教师:他们阿抱起来了,和好了。(引导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抱起来)

2、 方格子带来的快乐

教师:虎宝宝阿既满足了爸爸的期望,又满足了妈妈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很爱他。那在学校里,他的小伙伴们会喜欢它吗? 小朋友回答

教师:那在小朋友园里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其他的小动物们在它的背上玩什么游戏啊?

小朋友回答

教师:他们呀在玩三路通的游戏呢,一个打x ,一个打o 。画满三个就赢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阿?现在阿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教师:方格子老虎阿真的是与众不同的一只小老虎呢,他呀还获得了儿童象棋比赛的冠军呢。

3、 方格子消失

教师:可是,有一天傍晚,谁能接着来讲下去的?(鼓励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教师小结:小老虎阿在散步的时候碰到了一场大雨。当他回家的时候,他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他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摸一样。一摸一样是什么意思呀?

教师:雨过天晴,在温暖的阳光下,爸爸妈妈托起了虎宝宝,他们会对虎宝宝说些什么呢?(背景音乐)

虽然虎宝宝的方格子没有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心中,他还是一只方格子老虎。

教师:你觉得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呀?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语言活动《方格子老虎》教学案例(附故事)

作者: | 人气:6417 | 时间:2013-09-01

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2. 在儿歌节奏游戏中,体验韵律的乐趣。3. 感受为他人着想的“爱”,能带来快乐。活动准备:故事PPT ,教师示范图,幼儿操作卡,记号笔

教师教学策略:儿童学习

策略

过程反思

一、引入课题:

师:今年是2010年,在今年出生的宝宝都属什么?

二逐一观察PPT 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图1 小老虎出生了,虎爸爸虎妈妈要忙着做些什么?

图3 ⑴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吵架)

⑵(PPT 观察细节)仔细看虎爸爸虎妈妈在吵些什么?

⑶小朋友,你们家里有人吵架吗?吵什么?他们吵架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图5⑴右图,小老虎是怎么做的?

⑵左图,找出虎爸爸虎妈妈合好的动作,学一学

图6 除了在小老虎的方格子上玩三路通的游戏,在方格子身上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游戏呢!

三、儿歌节奏游戏

1. 教师三次范念儿歌,逐次加快节奏:

横条子,竖条子,横竖条子造房子

第一次:清念、节奏慢;

第二次:加入动作,帮助理解;

第三次:师生一起朗诵,速度加快。

2. 幼儿两人一组自主合作游戏

3. 集体验证

四、故事结尾

1. 教师讲述结尾 图7

师:⑴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他吗?

⑵虎爸爸虎妈妈到底爱的是它身上的方格子,还是爱的是它自己?

2. 播放虎爸爸虎妈妈的话(图8)

教师总结:除了爱自己,爱爸爸妈妈,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它是处处为别人着想,是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的!

3. 讨论:你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

4. 介绍图书

过度:这个爱的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书的名字叫做《方格子老虎》

一、激发活动兴趣

二、根据教师的引导,仔细观察画面及细节。

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解故事内容

迁移生活经验

三、自主合作操作,体验并感受不同韵律的乐趣。

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四、1. 认真倾听故事结尾

2.3. 将故事的情感迁移到生活中,感受到为别人着想的爱最无私,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

4. 了解作品

一、通过话题激发幼儿对“老虎”的关注和兴趣,自然引入故事开始的叙述段落

二、通过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发展、教师讲述故事的方式,变被动接受故事内容为主动探究学习故事的方式。图3重点迁移生活经验,较之对比在自己父母吵架时,自己和小老虎的不同行为,为后面环节进行感情铺垫。

三、通过合作体验节奏游戏,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四、1通过故事的结尾,情感迁移,将虎爸妈的爱迁移到生活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中。

2. 以虎爸妈为第一人称表达了他们对小老虎的爱,也对小老虎为别人着想的行为进行了肯定。教师总结并提升了“爱”的价值:有一种爱能为别人着想,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

3. 将故事迁移生活,经验交流

4. 了解作品

《方格子老虎》故事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虎家庭里,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老虎出生了。

老虎爸爸可高兴了!他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一罐最好的黑色油漆——原来,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没有花纹的,必须由爸爸

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

老虎爸爸想让儿子变成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所以他想给小老虎画上竖条的花纹。老虎妈妈不乐意了,她说:“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没有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就画上横条纹的!”他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意让步,老虎爸爸说:“画竖条的!”老虎妈妈说:“画横条的!”爸爸大声说:“竖条”妈妈使劲吼“横条”。

他们俩吵累了,就各自气呼呼的爬上床去,老虎爸爸竖着睡,老虎妈妈横着睡。

小老虎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自己身上画起了花纹:先替爸爸画上一道竖条纹,又为妈妈画上一道横条纹。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看到小老虎时,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咦~小家伙身上怎么变成了放格子的了?“哦,我的天呐!”妈妈说:“哦,太神奇了”爸爸说。他们很快就和好了。

转眼,小老虎上幼儿园了,可以幼儿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是又哭又闹想妈妈,虎宝宝心想:我的身上正好有方格子的花纹,可以给大家玩方格子的游戏,玩游戏就不会哭了!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当他湿淋淋的回到家时,身上的竖条纹全都不见了——他看上去和别的老虎一摸一样了!

虎爸爸虎妈妈:宝贝,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是处处为人着想,还能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宝贝,有没有方格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身上,就有这样的一颗爱心,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你!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

作者: | 人气:7269 | 时间:2007-07-16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

——执教:黄建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美林中心幼儿园“达标课”教育活动计划

大班数学活动:小蜻蜓捉害虫

执教者:陈凌芳 2008年10月30日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探4的组成,并学习记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草地背景图两张,卡片做成的虫子一条,剪刀一支,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引入,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组成

1.出示两张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叶子的不同,引出活动主题。

问题:这两幅图,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害虫?

二、学习捕虫本领,初步感知4的组成

1、教师结合记录表,示范讲解捕虫方法

2、提出操作要求:

(1)每只蜻蜓宝宝只能捉3只小害虫;

(2)把吃掉“四节虫”的过程记录下来。

2、幼儿在情境中捕捉“四节虫”,并尝试记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害虫的身体节数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捉虫经验,感知4的组成。

4、教师小结:4有3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三、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导语设计:宝宝们,今天你们学到了捕虫新本领,真是只能干的小蜻蜓,现在天黑了我们一起飞回家吧! ▼困惑:

1、如何为幼儿学习数学选择适宜的游戏情景?

2、在活学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使水平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听课者:

教研活动总结:

主持人:黄顺玉

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及反思:

1、设置情景幼儿兴趣高,但影响了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班级小,影响了小结时的情境。

3设置情境好还是不好?

优点:

1、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的情绪较高。

2、教师语言亲切生动,教态自然。

3、教具准备充分,情境逼真,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操作探索,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

4、整个活动设计得较合理。

不足之处及建议:

1、4的组成引入不够深入。

2、教师示范用时用的教具应大一点,清楚些。

3、教具出现不足,头也要算进去,不然会误导幼儿。

4、蜻蜓的形象没体现,不生动。

5、毛毛虫的颜色太单一。

6、教师应要求幼儿对付害虫时的顺序应该是:找、剪、贴、记录。

7、在操作中,4的分成要以题为单位分开写。

8、活动时应强调幼儿注意用安全隐患。(如:剪刀的安全使用)

困惑:(一)如何为幼儿学习数学选择适宜的游戏情境?

1、选择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

2、创造自主性强的情境,在一定的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

的数学活动

3、选择综合化的游戏情境,反映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游戏。

(二)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水平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教具的提供与老师的指导方面

2、分组活动,平时练习或区域练习

3、特别注意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4、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

内容与要

1、自主选择“海底景点”进行奔跑、跳、平衡等动作的练习,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并尝试合作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秘密的愿望。

3、培养幼儿勇敢协作、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重点:探索各种玩法,尝试合作

难点:合作玩

环境及材料创设:

1、景点布置、沙包布袋,小竹棍,竹梯、轮胎等

2、幼儿已对海底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共同为景点取名。

设计思路:

幼儿在进行《海底世界》的主题探索活动中,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我们幼儿园的自然场地,根据幼儿的想象,就变成了一个模拟的海底世界:小土坡就是一个海底山峰,水沟就是海沟的变形,而木制的秋千就是幼儿听说的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油轮、而那条堤坝就是海底长城(海脊)了。《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这一块场地正是幼儿练习动作,发展身体技能的良好资源。活动开始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孩子们旅游的形式激发幼儿去游玩的兴趣,同时在模仿潜水艇起航、介绍景点时,使孩子的身体有慢到快得到调动。自由地选取景点的活动,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自主自由地想办法玩。而导游姐姐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玩,在不危险的状态下不干扰孩子的活动,同时自己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鼓励并引导合作。最后则以拍照的形式放松身体同时结束游戏。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旨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同时也创设了充分的机会使孩子们得到锻炼。

活动流程

乘上潜艇、活动身体——提供材料、自主探索——拍照留影、放松身体。

一、 乘上潜艇、活动身体

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孩子乘上潜水艇,到海底去旅游,边介绍景点,并模仿各种动作:向前、吸水、下沉、转弯、穿上潜水衣等动作

二、 提供材料、自主探索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各种玩法。

2、观察及指导要点:

A 、全面观察幼儿所选择及使用材料情况

B 、注意幼儿活动密度与强度,适当调节。

C 、捕捉幼儿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

D 、鼓励幼儿合作,有新玩法

三、 放松身体

运动《海底旅游》


相关文章

  • 好玩的体育游戏
  • 好玩的体育游戏 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游戏是一种让玩家可以参与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电视游戏或电脑游戏.该游戏类别的内容多数以较为人认识的体育赛事为蓝本. 如今,多数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会收录成为游戏,包括篮球,网球,高尔夫球,足球,美式橄榄球,拳击,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传声筒
  •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 ...查看


  • 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感想
  • 好玩的唏哩呼噜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感想 五莲县实验小学 2012级9班 窦可 看完<小猪唏哩呼噜>,我觉得唏哩呼噜很好玩.怎么好玩哪?让我来说一下吧! 第一点好玩的事情,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小猪这一家子吃饭声音好响 ...查看


  • 8个好玩的亲子水游戏,宝宝一定喜欢
  • 点上面蓝字关注???????????????↑父母必读:科学.权威.实用.贴心 把各种能洗的玩具放到水盆里,让宝宝随意玩,这已经够快乐了!不过,咱还可以玩得再有技术含量一些-- 1水漩涡 用手指在盆里画圆圈,跟随着手指的转动,水里会出现一个 ...查看


  • 幼儿园科技教育
  • 幼儿园科技教育"动手做" 幼儿园科技教育"动手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实践研究 四季万科幼儿园 严丽亚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当今,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素质不仅是现代社会公 民必备的素质 ...查看


  • 鞭炮简笔画:好玩的春节鞭炮
  • 鞭炮简笔画:好玩的鞭炮 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玩. 玩着玩着,突然,我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叫我.我马上跑了出去.我问那一位小朋友:"你来叫我干什么,今天,我们玩什么?"他说:"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qu ...查看


  • 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 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执教:薛晓悦 活动目标: 1.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力. 2.通过节奏模仿活动,培养节奏感. 3.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充足气的 ...查看


  • 鞭炮简笔画:好玩的鞭炮
  • 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玩. 玩着玩着,突然,我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叫我.我马上跑了出去.我问那一位小朋友:"你来叫我干什么,今天,我们玩什么?"他说:"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好呀!那我们快去买 ...查看


  • 鞭炮简笔画:好玩的花样来放鞭炮
  • 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玩. 玩着玩着,突然,我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叫我.我马上跑了出去.我问那一位小朋友:"你来叫我干什么,今天,我们玩什么?"他说:"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好呀!那我们快去买 ...查看


  • 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
  • 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新奇有趣.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场景的变化进行想象,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大胆想象的能力. 3.让幼儿懂得做事情不能粗心,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