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亚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苏州园林的设计布局一般有两种,一类是在郊外风景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选择不同的风景特点,适当配制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如虎丘、石湖、灵岩、真山真水,不可移动,只能在适当地区建立重点,然后向周围发展,选择个别深山幽谷,泉石竹木美好之处,设置分点,用曲折的道路把它联起来,这是以大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一种方法。另一类是在都市或平田中,以建筑物为主体,用人工创造景物,凿池叠山,模仿自然山水,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这一类型的园林,占地面积较小,最小的甚至只有几亩,就用人工改变地形,设置景物。由于面积小,不得不考虑到充分利用空间,使它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本文将探讨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貌。
【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特貌
苏州园林由于空间狭小,注重空间处理和划分,坚持空透原则,通过空窗、漏窗、洞门等,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做到整体布局,空间隔而不死、漏而可望,既能移步换景,又起到扩大空间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整座园林开合有度,分隔与沟通统一,使之动静结合,起承转合,融通一气,章法可循。
1 补白
苏州园林建筑多为白墙灰瓦,色彩素雅明净。有些划分空间的墙面不宜开窗,露天的墙面便种植树木和布置回廊遮掩,墙砌成波浪形,与树木、回廊共同划分空间,以减少墙面单调感。有些院落单体建筑的露天墙面也不宜开窗,往往采用种植藤萝类植物,满布墙面以补空白;或在近处种植树木,利用太阳光将树木投影到墙面,风吹起,光影婆娑,十分生动。室内和回廊内不宜开窗的墙面,布置书条石补白,选用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供游人观赏,减少行进中的单调,也借以标榜园主风雅。以上墙面处理不仅解决建筑功能问题,而且在这些处理形式中注入文化涵义,以免流于肤浅,不成其为文人园林;其次,内外结合,极易与院落内自然的山、水、树木等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2 洞门
洞门外形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葫芦、宝瓶、海棠花等。葫芦形洞门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壶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时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唯长房于楼上见之……公语房日:‘卿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随我跳,自当得入。’长房承公言为试,展足不觉已入。居入之后,不复是壶,但见仙富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宫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恭天曹,所统供事不勤,以此见谪,暂还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因此,葫芦被看做天地的缩微,内藏神灵之气,在《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常被描写成擒妖捉怪的神物宝贝。我国某些地方,人们把葫芦挂在门上表示驱邪。葫芦内中多籽,故葫芦图案也象征子孙万代。葫芦还与仙人有关,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挽救了无数生灵,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广为运用,以求护佑。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海棠花洞门的文化涵义与前文所述一样,象征高贵和风雅。圆洞门主要为满足较大人流通行而设,所以一般都设在景区转换处和主要游览路线上。网师园梯云室庭院圆洞门并不为满足建筑功能,门内原为厨房,没有很多人流。它的外形恰似一轮满月,与对面的假山一起构成“梯云取月”的意象。留园亦不二亭圆洞门的涵义取自一则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门。
3 装饰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看似素淡简朴。但是在一些建筑体量高大的厅堂里,由于园林主人经济实力的雄厚,不仅构造堂皇、装修华美,而且室内陈设也十分气派。园林里现有的家具和各种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经过长期的征集并恢复起来的。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园时期的制品。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并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故物中,保留着那些当时的精神观念和古老的文化传统。王世襄先生在《锦灰堆》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说:“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决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精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用这段话来形容苏州园林中的陈设,也当恰如其分。家具之精,陈设之美,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一件经年的红木家具,看上去还只是古雅,还只是隽永。但是,只要你稍加触摸,就会感觉到它的光洁和舒适,感到它的份量与格调。其实,不止苏州园林,品赏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体味的过程。只有通过曲径通幽式的体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真正的艺术价值,一定要经过历史时光的打磨。苏州园林自然也不例外。
4 花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
中国传统园林中漏窗的形式数不胜数,其窗格的形式也变化无穷,艺术之精湛,内涵之丰富,堪称一绝。漏窗的样式图案寓意与取景,都能反映出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心理。已见习用的吉祥图案,是漏窗常用的形式之一。这是民俗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有机渗透与巧妙结合。有可如人意的“如意”,多子象征的“石榴”,长寿健康的“松鹤”等,总之,在分布上注重变化。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为苏州古典园林园中一胜,极为独特;留园“古木交柯”对面的六扇漏窗,从东到西依次为六角形、八角套海棠、海棠珠花、葵花和藤景如意,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全面表达出了园主人的生活追求;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5 匾额题词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古代的造园者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另外,在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中,也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化内涵。例如留园中的涵碧山房,取自于宋.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取自于宋.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真趣亭取于“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拙政园远香堂取于宋.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浅”等。
参考文献
[1]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
(浙江绿亚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苏州园林的设计布局一般有两种,一类是在郊外风景地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选择不同的风景特点,适当配制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如虎丘、石湖、灵岩、真山真水,不可移动,只能在适当地区建立重点,然后向周围发展,选择个别深山幽谷,泉石竹木美好之处,设置分点,用曲折的道路把它联起来,这是以大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一种方法。另一类是在都市或平田中,以建筑物为主体,用人工创造景物,凿池叠山,模仿自然山水,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这一类型的园林,占地面积较小,最小的甚至只有几亩,就用人工改变地形,设置景物。由于面积小,不得不考虑到充分利用空间,使它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本文将探讨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貌。
【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特貌
苏州园林由于空间狭小,注重空间处理和划分,坚持空透原则,通过空窗、漏窗、洞门等,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做到整体布局,空间隔而不死、漏而可望,既能移步换景,又起到扩大空间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整座园林开合有度,分隔与沟通统一,使之动静结合,起承转合,融通一气,章法可循。
1 补白
苏州园林建筑多为白墙灰瓦,色彩素雅明净。有些划分空间的墙面不宜开窗,露天的墙面便种植树木和布置回廊遮掩,墙砌成波浪形,与树木、回廊共同划分空间,以减少墙面单调感。有些院落单体建筑的露天墙面也不宜开窗,往往采用种植藤萝类植物,满布墙面以补空白;或在近处种植树木,利用太阳光将树木投影到墙面,风吹起,光影婆娑,十分生动。室内和回廊内不宜开窗的墙面,布置书条石补白,选用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供游人观赏,减少行进中的单调,也借以标榜园主风雅。以上墙面处理不仅解决建筑功能问题,而且在这些处理形式中注入文化涵义,以免流于肤浅,不成其为文人园林;其次,内外结合,极易与院落内自然的山、水、树木等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2 洞门
洞门外形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葫芦、宝瓶、海棠花等。葫芦形洞门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九《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壶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时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唯长房于楼上见之……公语房日:‘卿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随我跳,自当得入。’长房承公言为试,展足不觉已入。居入之后,不复是壶,但见仙富世界,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宫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恭天曹,所统供事不勤,以此见谪,暂还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因此,葫芦被看做天地的缩微,内藏神灵之气,在《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常被描写成擒妖捉怪的神物宝贝。我国某些地方,人们把葫芦挂在门上表示驱邪。葫芦内中多籽,故葫芦图案也象征子孙万代。葫芦还与仙人有关,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挽救了无数生灵,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广为运用,以求护佑。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海棠花洞门的文化涵义与前文所述一样,象征高贵和风雅。圆洞门主要为满足较大人流通行而设,所以一般都设在景区转换处和主要游览路线上。网师园梯云室庭院圆洞门并不为满足建筑功能,门内原为厨房,没有很多人流。它的外形恰似一轮满月,与对面的假山一起构成“梯云取月”的意象。留园亦不二亭圆洞门的涵义取自一则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门。
3 装饰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看似素淡简朴。但是在一些建筑体量高大的厅堂里,由于园林主人经济实力的雄厚,不仅构造堂皇、装修华美,而且室内陈设也十分气派。园林里现有的家具和各种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经过长期的征集并恢复起来的。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园时期的制品。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并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故物中,保留着那些当时的精神观念和古老的文化传统。王世襄先生在《锦灰堆》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说:“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决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精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用这段话来形容苏州园林中的陈设,也当恰如其分。家具之精,陈设之美,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一件经年的红木家具,看上去还只是古雅,还只是隽永。但是,只要你稍加触摸,就会感觉到它的光洁和舒适,感到它的份量与格调。其实,不止苏州园林,品赏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体味的过程。只有通过曲径通幽式的体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真正的艺术价值,一定要经过历史时光的打磨。苏州园林自然也不例外。
4 花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
中国传统园林中漏窗的形式数不胜数,其窗格的形式也变化无穷,艺术之精湛,内涵之丰富,堪称一绝。漏窗的样式图案寓意与取景,都能反映出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心理。已见习用的吉祥图案,是漏窗常用的形式之一。这是民俗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有机渗透与巧妙结合。有可如人意的“如意”,多子象征的“石榴”,长寿健康的“松鹤”等,总之,在分布上注重变化。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为苏州古典园林园中一胜,极为独特;留园“古木交柯”对面的六扇漏窗,从东到西依次为六角形、八角套海棠、海棠珠花、葵花和藤景如意,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全面表达出了园主人的生活追求;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5 匾额题词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古代的造园者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另外,在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中,也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化内涵。例如留园中的涵碧山房,取自于宋.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取自于宋.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真趣亭取于“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拙政园远香堂取于宋.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浅”等。
参考文献
[1]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