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期
2005年1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ansuLianh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21,No.1Jan.,2005
“洪范九畴”的思维方式
———从“范畴”的角度看
陈声柏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本是西语category的翻译,系来自《尚书・洪范》篇,取“洪范九畴”之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为背景,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洪范九畴”,以期呈现出“洪范九畴”思想迥异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思维方式特征。
【关键词】洪范九畴;思维;经验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220013204
TheThought”
Category”
CHENSheng2bai
andSoci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Aanchou”inChinesephilosophyshouldbethetranslationofthewestlanguage“category”,comesfromShangshu・HongfanintheChineselanguage.Theauthorofthearticlehasstudiedoncontrastingbetweenthe“Hongfanjiuchou”andAristotle’stheoryofcategoryfromthepurposeandmethodofthinking,inordertoexposecharacteris2ticsofthe“Hongfanjiuchou”.
Keywords:Hongfanjiuchou;thinking;experience
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系来自《尚书・洪范》涵义“,洪范九畴”也就具有范畴的性质。所以,照篇,取“洪范九畴”之义。现在看到的《洪范》篇据成中英先生的看法,我们可以在范畴的意义讨论
[5]《洪范》。于是,就其进行的思维方式分析便有书序说是周武王时的作品,近代以来曾有不少学
了开始。而我们认为思维方式应该包括目的与方者对此提出疑问,但是据刘起 先生的考证认为,
法两个方面,因为思维活动总是针对特定的目的《洪范》原本出于商末,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断有
而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人给它增加了新的若干内容[1]。现在大多数学
者已经相信《洪范》确是殷末周初的作品[2~3]。一“、洪范九畴”提出的目的分析至于具体“九畴”思想形成的时间,则难明确断定。
据《洪范》篇自称其思想内容传自夏禹,我们视《洪首先的问题是“,洪范九畴”是指什么?《尚书范》为自夏商以来至春秋战国正统精英文化的代・洪范》中箕子叙述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表大致是可以的,而且,从以后历史上众多的引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情况来看其影响《洪范》,在中国文化史及哲学史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
[4]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相传
《洪范》之名依照过去的解释,洪为大,范为这六十五字就是大禹得到天启的《洛书》之文,即法,洪范即大法,而畴是类别之义“洪范九畴”,就“洪范九畴”的目次。如果从文字上看,这“九畴”是指九种根本大法。因此“范畴”,一词原义是归中,后八畴都有“#用”,如敬用、农用、协用,建用类范物,具有“category”一词“类别、分类”的基本等等,惟独“初一曰五行”中缺失,配合上下文,照
【收稿日期】2004210219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985工程”第二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精神空间:对古典哲学的现代诠释);兰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哲学史的教与学)。
【作者简介】陈声柏(1972-),男,江西靖安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13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
4—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
5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于对人生、社会实际关怀而求得的经验知识。也可以简单说“,洪范九畴”来自于经验方法,就如成中英先生所说“:这些分类的标准是经验,故可视
[5]为经验的综合。”
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那里,我们看到的是纯粹的语言分析和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一种远离人生感觉经验的纯理性态度[10]。而在这里,我们感到的是与现实生活的亲近以及思维工具的匮乏。就方法言,表现得极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比附”思维。而“念用庶征”一目中的“天人感应”思想则将其展现到了极致。五纪”等后来思想[1]。
,,其表现。由此,通过“洪的思维分析,我们看到:洪范九畴是针对社会政治秩序问题提出的实用性的经验知识的分类。它的获得方法是自发的经验积累和天人之间的比附。
总而言之,较之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体现的本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而言,与之迥异“,洪范九畴”体现的则是社会、实用、经验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起 《.洪范》成书时代考[J].中国社会科学,1980,
(3).
[2]金景芳.古史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1.
[3]李学勤.李学勤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刘起 .尚书学史(订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
1989.
[5]成中英.中国哲学范畴问题初探[A].中国哲学范畴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1.
[7]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8]陈声柏.实体与范畴
———试论亚里士多的范畴理论的意义[J].科学・经济・社会,2003,(3).
[9]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田强.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两个疑难问题新解[J].
文史哲,1992,(4).
[责任编辑:辛俊武]
—16—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1卷第1期
2005年1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ansuLianh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21,No.1Jan.,2005
“洪范九畴”的思维方式
———从“范畴”的角度看
陈声柏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本是西语category的翻译,系来自《尚书・洪范》篇,取“洪范九畴”之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为背景,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洪范九畴”,以期呈现出“洪范九畴”思想迥异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思维方式特征。
【关键词】洪范九畴;思维;经验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220013204
TheThought”
Category”
CHENSheng2bai
andSoci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Aanchou”inChinesephilosophyshouldbethetranslationofthewestlanguage“category”,comesfromShangshu・HongfanintheChineselanguage.Theauthorofthearticlehasstudiedoncontrastingbetweenthe“Hongfanjiuchou”andAristotle’stheoryofcategoryfromthepurposeandmethodofthinking,inordertoexposecharacteris2ticsofthe“Hongfanjiuchou”.
Keywords:Hongfanjiuchou;thinking;experience
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系来自《尚书・洪范》涵义“,洪范九畴”也就具有范畴的性质。所以,照篇,取“洪范九畴”之义。现在看到的《洪范》篇据成中英先生的看法,我们可以在范畴的意义讨论
[5]《洪范》。于是,就其进行的思维方式分析便有书序说是周武王时的作品,近代以来曾有不少学
了开始。而我们认为思维方式应该包括目的与方者对此提出疑问,但是据刘起 先生的考证认为,
法两个方面,因为思维活动总是针对特定的目的《洪范》原本出于商末,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断有
而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人给它增加了新的若干内容[1]。现在大多数学
者已经相信《洪范》确是殷末周初的作品[2~3]。一“、洪范九畴”提出的目的分析至于具体“九畴”思想形成的时间,则难明确断定。
据《洪范》篇自称其思想内容传自夏禹,我们视《洪首先的问题是“,洪范九畴”是指什么?《尚书范》为自夏商以来至春秋战国正统精英文化的代・洪范》中箕子叙述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表大致是可以的,而且,从以后历史上众多的引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情况来看其影响《洪范》,在中国文化史及哲学史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
[4]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相传
《洪范》之名依照过去的解释,洪为大,范为这六十五字就是大禹得到天启的《洛书》之文,即法,洪范即大法,而畴是类别之义“洪范九畴”,就“洪范九畴”的目次。如果从文字上看,这“九畴”是指九种根本大法。因此“范畴”,一词原义是归中,后八畴都有“#用”,如敬用、农用、协用,建用类范物,具有“category”一词“类别、分类”的基本等等,惟独“初一曰五行”中缺失,配合上下文,照
【收稿日期】2004210219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985工程”第二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精神空间:对古典哲学的现代诠释);兰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哲学史的教与学)。
【作者简介】陈声柏(1972-),男,江西靖安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13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
4—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
5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于对人生、社会实际关怀而求得的经验知识。也可以简单说“,洪范九畴”来自于经验方法,就如成中英先生所说“:这些分类的标准是经验,故可视
[5]为经验的综合。”
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那里,我们看到的是纯粹的语言分析和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一种远离人生感觉经验的纯理性态度[10]。而在这里,我们感到的是与现实生活的亲近以及思维工具的匮乏。就方法言,表现得极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比附”思维。而“念用庶征”一目中的“天人感应”思想则将其展现到了极致。五纪”等后来思想[1]。
,,其表现。由此,通过“洪的思维分析,我们看到:洪范九畴是针对社会政治秩序问题提出的实用性的经验知识的分类。它的获得方法是自发的经验积累和天人之间的比附。
总而言之,较之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体现的本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而言,与之迥异“,洪范九畴”体现的则是社会、实用、经验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起 《.洪范》成书时代考[J].中国社会科学,1980,
(3).
[2]金景芳.古史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1.
[3]李学勤.李学勤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刘起 .尚书学史(订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
1989.
[5]成中英.中国哲学范畴问题初探[A].中国哲学范畴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1.
[7]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8]陈声柏.实体与范畴
———试论亚里士多的范畴理论的意义[J].科学・经济・社会,2003,(3).
[9]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田强.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两个疑难问题新解[J].
文史哲,1992,(4).
[责任编辑:辛俊武]
—16—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