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世纪大讲堂 周国平[人文精神]篇"之我的浅见

关于“世纪大讲堂周国平《人文精神》篇”之我的浅见

——外国语学院英教1401班

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6月4号,也就是上周四,殷老师给我们看了周国平教授在世纪大讲堂关于《人文精神》演讲的视频,感触挺多。

记得第一次知道周国平教授是在初中的作文周报上,当时他是主编,但并不是很了解,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关于他的一些著作,也算是他的半个粉丝,今天就简单谈谈我的感触。

在那一场演讲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周国平教授讲到他把人文精神理解为三个要点:人性、理性和超越性。那么我也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谈我的感触。XXX

首先是人性。周教授提到,所谓人性也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我看来这一点正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契合。所谓人文精神,主体不就是人吗?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其实我个人认为,我最赞同的是周教授说的“人的尊严高于幸福”这句话,如果一个人活得没有尊严,我想他的心里并不畅快,也就无幸福可言了。

其次是理性。所谓理性,也就是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记得周教授在此还提到了好奇心的问题,他说好奇心的两大敌人是功利和习惯。是的,就我自己的成长而言,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那么强烈了。究其原因,有时候是因为人云亦云,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不想问为什么;有时候是觉得不想在看似简单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事实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惯性思维。记得在中学的时候,为了把答案写得标准些,老师让我们背答案的模板,并没有提到为什么这样写,久而久之,对很多事也就不再穷根溯源了。现在想来,其实我们越是长大,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就越是多,不懂的事也就越多,我们更应该保持好奇心才是。周教授也提到了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头脑认真,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去培养这样一种精神,毕竟大学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地

方,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问题。

最后他提到的是超越性。所谓超越性也就是宗教精神。其实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倒不是那么深刻,坦白来说,以我现有的思想可能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宗教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种用来承载人与神的关系的载体。信仰宗教的人,无论在何时至少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精神安慰。其中很多教义信条会引导人们向善,让人们坚持着某一种信念,在笃信的情况下,也许人们不会轻易地放弃。或许这也就是周教授所说的“灵魂的认真”,恕我不能对此作更为深刻或者是更为合理的解释。

在这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其实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三个短语:人的尊严、头脑的认真和灵魂的认真。

坦率地讲,我们且不提社会其他领域的人,就现代大学生而言,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其中的两点,我不否认有人可能三者都可顾全,但是毕竟是少数。尊严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然而当高考结束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经失去了头脑的认真,更不必提灵魂的认真。这不能全部归咎于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学生们,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要承担很大部分的责任。以前老师总是说大学会很轻松,所以我们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努力,当到了大学以后,我们以为可以轻松,所以就肆无忌惮地放松了自己,即便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受骗了,除了在散漫中继续度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继续奋起直追,这是我看到的最失望的事。

去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也很迷茫,完全不知道在这样一所学

校里可以干些什么,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忙完之后,往往不知道自己忙的都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所幸在空闲的时候看了一些书,也受到了不少启发,所以又有了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的,至少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看完了这个视频,我想每个人会有所感触的,希望我们这些受教者以后的生活会有所改观。

这就是我的感想,谢谢。

关于“世纪大讲堂周国平《人文精神》篇”之我的浅见

——外国语学院英教1401班

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6月4号,也就是上周四,殷老师给我们看了周国平教授在世纪大讲堂关于《人文精神》演讲的视频,感触挺多。

记得第一次知道周国平教授是在初中的作文周报上,当时他是主编,但并不是很了解,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关于他的一些著作,也算是他的半个粉丝,今天就简单谈谈我的感触。

在那一场演讲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周国平教授讲到他把人文精神理解为三个要点:人性、理性和超越性。那么我也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谈我的感触。XXX

首先是人性。周教授提到,所谓人性也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我看来这一点正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契合。所谓人文精神,主体不就是人吗?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其实我个人认为,我最赞同的是周教授说的“人的尊严高于幸福”这句话,如果一个人活得没有尊严,我想他的心里并不畅快,也就无幸福可言了。

其次是理性。所谓理性,也就是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记得周教授在此还提到了好奇心的问题,他说好奇心的两大敌人是功利和习惯。是的,就我自己的成长而言,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那么强烈了。究其原因,有时候是因为人云亦云,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不想问为什么;有时候是觉得不想在看似简单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事实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惯性思维。记得在中学的时候,为了把答案写得标准些,老师让我们背答案的模板,并没有提到为什么这样写,久而久之,对很多事也就不再穷根溯源了。现在想来,其实我们越是长大,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就越是多,不懂的事也就越多,我们更应该保持好奇心才是。周教授也提到了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头脑认真,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去培养这样一种精神,毕竟大学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地

方,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问题。

最后他提到的是超越性。所谓超越性也就是宗教精神。其实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倒不是那么深刻,坦白来说,以我现有的思想可能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宗教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种用来承载人与神的关系的载体。信仰宗教的人,无论在何时至少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精神安慰。其中很多教义信条会引导人们向善,让人们坚持着某一种信念,在笃信的情况下,也许人们不会轻易地放弃。或许这也就是周教授所说的“灵魂的认真”,恕我不能对此作更为深刻或者是更为合理的解释。

在这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其实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三个短语:人的尊严、头脑的认真和灵魂的认真。

坦率地讲,我们且不提社会其他领域的人,就现代大学生而言,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其中的两点,我不否认有人可能三者都可顾全,但是毕竟是少数。尊严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然而当高考结束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经失去了头脑的认真,更不必提灵魂的认真。这不能全部归咎于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学生们,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要承担很大部分的责任。以前老师总是说大学会很轻松,所以我们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努力,当到了大学以后,我们以为可以轻松,所以就肆无忌惮地放松了自己,即便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受骗了,除了在散漫中继续度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继续奋起直追,这是我看到的最失望的事。

去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也很迷茫,完全不知道在这样一所学

校里可以干些什么,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忙完之后,往往不知道自己忙的都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所幸在空闲的时候看了一些书,也受到了不少启发,所以又有了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的,至少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看完了这个视频,我想每个人会有所感触的,希望我们这些受教者以后的生活会有所改观。

这就是我的感想,谢谢。


相关文章

  • 郭沫若资料学建设二题
  • 作者:税海模 郭沫若学刊 2003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03)02-0055-08 郭沫若资料学是创建郭沫若学的基础,值得高度重视.现将有关郭沫若资料学建设较 深的两点感触与思考写 ...查看


  • 祝克非: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选集)
  • 原文地址:祝克非: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选集)作者:老班教育 品读<匆匆>朱自清 品读 汪国真诗选<热爱生命> 品读 食指 <相信未来>赏析 品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词选 品读 韩愈·<师说& ...查看


  • 周国平:人生的境界
  • 人生的境界:单纯 丰富 宁静 --周国平教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上的演讲 2010年11月21日 08:思想者·连载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周国平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查看


  • 尼采透视主义中的生命哲学和实证主义精神
  • 2011年6月第13卷第3期 墨南放嚏七辱学报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Law Jun.,2011V01.13No.3 文章编号:1008-4355(2011)0 ...查看


  • 社会医学论文社区医学论文:试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 社会医学论文社区医学论文: 试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构建符合医学发展要求,适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形成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共识;合理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管理,科 ...查看


  •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主题专练(二) 理念至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doc
  • 主题专练(二) 理念至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黄冈调研)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 ...查看


  •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查看


  • 适合七年级看的书
  • 初中学生要阅读经典作品的问题,我在很多篇博文里都有谈及,如<制定一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读书计划>.<一定要给初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应尽快把经典阅读引入初中语文学习的课堂>.<亲子共读的两件趣事> ...查看


  • 中学生放假读什么
  • 知道阅读重要,但不知道读什么? 知道读什么,但不知道怎么读? 您的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吗? 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教师吴泓告诉你,应该给你的学生和孩子读什么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典阅读书目是目前较为缺乏的,要极其关注这个阶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