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为先 忠为首
——“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的寒假实践心得体会
专业班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1级4班 学号:[1**********] 姓名:江翰
摘要: 古王永彬曾说过,百善孝为先;葛洪亦有云,烈士之爱国也如家。忠孝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孝顺 忠义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有着千千万万的优良传统,而其中有一个是最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简简单单的诗句就反映出了这个优良传统——孝顺。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百善孝为先’这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谚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颂道。正如孟子所说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充分说明了孝顺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会有的人却连禽兽也不如。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困,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这就是有名的百里负米的故事。当今社会,世易时移,随着人们工作的变动,居无定所,家庭观念逐渐淡薄,孝已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退入道德和个人修养领域之中,并慢慢淡化。原本很简单的的尽孝,似乎也便变得复杂困难起来,工作、生意、会议等等,阻碍了孝顺的路,各种理由推脱,堵住了回家的门,比那一线城市的交通堵车还要严重。父母老人,在偌大的被空调烘暖房子里却没有一丝暖意。常回家看看,似乎真成了空荡回响的歌曲,而看望父母亲,似乎也成了特定节日里才进行的活动。 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早已被各种各样洋节,众多同学生日所掩盖了。爸爸妈妈天天在外忙碌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岂非不想休息吗?想,但已经成为放工后还要绞尽脑汁为我们想着,做着我们喜欢吃饭菜,每年生日爸爸妈妈都为我们过,但已经成为我们长这么大有几回已经成为为父母过生日。更可悲已经成为,有白叟养育了一辈子儿女,到头来只已经成为孤零零一个人,每个周末,儿女都会由于各种各样应酬不回家看望,每个生日都会由于事业繁忙礼物到而人不到。那些自作智慧儿女们认为给父母买套大屋子,装上最好家用电器,那就已经成为对父母最好答谢。然而,父母们对那些高档产品毫无爱好,面临那些物质上孝顺,父母们只能长叹:“都忙啊!”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上需求都已经成为次要,而精神上知足才已经成为最重要。为什么那些忙碌儿女们就不能抽空陪陪父母?工作虽然重要,但养育了我们父母更重要,他们年青时为我们能有好糊口奔波劳碌,而到老来,一个电话还让他们守着准备好一桌饭菜无奈叹气。
我们长这么大到底为父母都做过些什么?我们有几个人能记住父母生日?父母最喜欢
吃东西?父母鞋码?我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逐渐对他们提出诸多要求,可他们却从未要求过我们什么,只是一直默默地奉献,给予。他们记得在我们生日的时候送上大蛋糕或礼物,他们知道在家里或在餐馆我们最喜欢的那几道菜,不断茁壮成长的身体和脚丫子,使他们给予我们再合适不过的新衣裳新鞋袜。我们在幻想着一点一点地成熟,长高,皱纹已经随岁月驻留在他们的眼角,曾经的年轻小伙、漂亮姑娘,如今已被生活的担子压弯了腰,发髻斑斑了。
寒假回家,看见前来接我的父亲,不经又感叹半年不见,却像是老了两三岁,那厚重的眼袋是因为少了睡眠休息,那前额稀疏的发髻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显老。家里是做夜市餐馆生意的,父母亲的生物钟时间于是颠倒过来了,晚上忙忙碌碌,白天休息。假期里,我试着在餐馆里帮忙,发现只能做一些类似于打扫卫生的小活儿,没过几个钟头,就累得只想休息了。几天下来,就已经厌倦了,很难想象父母亲长年累月如此的劳累。顿时心生马上参加工作的想法,好让劳累了半辈子的父母可以好好休息,放下不分昼夜的工作,享享生活的乐趣;又或者为家里分担一部分,顶起那一片天。仔细回过头好好想,其实自己现在就能孝顺父母,只不过都是些日常生活里未曾注意的琐碎小事,大多数都被我们忽略了。帮母亲做做家务,减轻他们的繁忙,陪父亲聊聊家事国事,增添闲暇的趣味,甚至只是安安分分的陪他们一起看看春晚,放放烟花。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孝顺很简单。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们不能总盼望着明天,工作后的某一天,成家立业后的某一天,去尽自己姗姗来迟的孝道。他们从我们的小时候就一直盼望,我在盼望下长大,他们在期待中白发,不能总是等,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时才悔悟。你有几个十年、二十年可以耗,而他们又有几个十年、二十年可以盼?
《诗经》中曾提到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当我们正做着“齐家”中的孝顺时,也不能忘却“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及到“小家”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大家”的集体建设和贡献,也就是“忠义”二字。
其实忠孝本是共存的,孟子就有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的言论,其指出了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与国家安危的重要关联,孝也是上升到社会政治忠的基础。而儒家把孝推广到社会,便移“孝”为“忠”。把维护宗法血亲关系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联系起来。于是忠孝变为一体,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结果,忠是孝的扩大,孝是忠的缩小。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在朝就能终于君主,所以便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说。历代统治阶级也都标榜“以孝治天下”,汉代以后,都将忠孝规范于法律的效力,《唐律》中把“不忠”、“不孝”作为“十恶”的重罪。而古时忠孝两全的人则被传颂为佳话,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国家民族受到侵略的时候,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世代相传、歌颂赞美。儒家的“爱人”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以仁孝为先”这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找到了人道意识培养的起点,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又怎么能要求他去博爱他人,忠于国家。
许多仁人志士在践行忠孝道德时,孝不唯从父,还推得敬老爱众;忠不囿于事君,而扩大为国家社稷,忠于国家和民族,在家庭和国家关系上,坚持社会本位,忠孝不能两全时、精忠报国为最大的孝,如古代的岳飞,当代的孔繁森等等,从而使忠孝规范博大而崇高,具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中华民族历来把忠孝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率先垂范的民族。
忠国孝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从忠国孝亲的道德功能上看,对协调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培养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感,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忠国孝亲更是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烈要求。当代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
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家庭还是生产或消费单位的情况下,子女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即使将来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养老的问题可以由社会来解决,但孝亲、敬老依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如今,我们不应再拘于被动,而是主动去忠国孝亲,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践行与当下的大学生活中!
孝为先 忠为首
——“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的寒假实践心得体会
专业班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1级4班 学号:[1**********] 姓名:江翰
摘要: 古王永彬曾说过,百善孝为先;葛洪亦有云,烈士之爱国也如家。忠孝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孝顺 忠义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有着千千万万的优良传统,而其中有一个是最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简简单单的诗句就反映出了这个优良传统——孝顺。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百善孝为先’这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谚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颂道。正如孟子所说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充分说明了孝顺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会有的人却连禽兽也不如。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困,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这就是有名的百里负米的故事。当今社会,世易时移,随着人们工作的变动,居无定所,家庭观念逐渐淡薄,孝已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退入道德和个人修养领域之中,并慢慢淡化。原本很简单的的尽孝,似乎也便变得复杂困难起来,工作、生意、会议等等,阻碍了孝顺的路,各种理由推脱,堵住了回家的门,比那一线城市的交通堵车还要严重。父母老人,在偌大的被空调烘暖房子里却没有一丝暖意。常回家看看,似乎真成了空荡回响的歌曲,而看望父母亲,似乎也成了特定节日里才进行的活动。 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早已被各种各样洋节,众多同学生日所掩盖了。爸爸妈妈天天在外忙碌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岂非不想休息吗?想,但已经成为放工后还要绞尽脑汁为我们想着,做着我们喜欢吃饭菜,每年生日爸爸妈妈都为我们过,但已经成为我们长这么大有几回已经成为为父母过生日。更可悲已经成为,有白叟养育了一辈子儿女,到头来只已经成为孤零零一个人,每个周末,儿女都会由于各种各样应酬不回家看望,每个生日都会由于事业繁忙礼物到而人不到。那些自作智慧儿女们认为给父母买套大屋子,装上最好家用电器,那就已经成为对父母最好答谢。然而,父母们对那些高档产品毫无爱好,面临那些物质上孝顺,父母们只能长叹:“都忙啊!”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上需求都已经成为次要,而精神上知足才已经成为最重要。为什么那些忙碌儿女们就不能抽空陪陪父母?工作虽然重要,但养育了我们父母更重要,他们年青时为我们能有好糊口奔波劳碌,而到老来,一个电话还让他们守着准备好一桌饭菜无奈叹气。
我们长这么大到底为父母都做过些什么?我们有几个人能记住父母生日?父母最喜欢
吃东西?父母鞋码?我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逐渐对他们提出诸多要求,可他们却从未要求过我们什么,只是一直默默地奉献,给予。他们记得在我们生日的时候送上大蛋糕或礼物,他们知道在家里或在餐馆我们最喜欢的那几道菜,不断茁壮成长的身体和脚丫子,使他们给予我们再合适不过的新衣裳新鞋袜。我们在幻想着一点一点地成熟,长高,皱纹已经随岁月驻留在他们的眼角,曾经的年轻小伙、漂亮姑娘,如今已被生活的担子压弯了腰,发髻斑斑了。
寒假回家,看见前来接我的父亲,不经又感叹半年不见,却像是老了两三岁,那厚重的眼袋是因为少了睡眠休息,那前额稀疏的发髻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显老。家里是做夜市餐馆生意的,父母亲的生物钟时间于是颠倒过来了,晚上忙忙碌碌,白天休息。假期里,我试着在餐馆里帮忙,发现只能做一些类似于打扫卫生的小活儿,没过几个钟头,就累得只想休息了。几天下来,就已经厌倦了,很难想象父母亲长年累月如此的劳累。顿时心生马上参加工作的想法,好让劳累了半辈子的父母可以好好休息,放下不分昼夜的工作,享享生活的乐趣;又或者为家里分担一部分,顶起那一片天。仔细回过头好好想,其实自己现在就能孝顺父母,只不过都是些日常生活里未曾注意的琐碎小事,大多数都被我们忽略了。帮母亲做做家务,减轻他们的繁忙,陪父亲聊聊家事国事,增添闲暇的趣味,甚至只是安安分分的陪他们一起看看春晚,放放烟花。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孝顺很简单。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们不能总盼望着明天,工作后的某一天,成家立业后的某一天,去尽自己姗姗来迟的孝道。他们从我们的小时候就一直盼望,我在盼望下长大,他们在期待中白发,不能总是等,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时才悔悟。你有几个十年、二十年可以耗,而他们又有几个十年、二十年可以盼?
《诗经》中曾提到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当我们正做着“齐家”中的孝顺时,也不能忘却“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及到“小家”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大家”的集体建设和贡献,也就是“忠义”二字。
其实忠孝本是共存的,孟子就有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的言论,其指出了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与国家安危的重要关联,孝也是上升到社会政治忠的基础。而儒家把孝推广到社会,便移“孝”为“忠”。把维护宗法血亲关系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联系起来。于是忠孝变为一体,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结果,忠是孝的扩大,孝是忠的缩小。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在朝就能终于君主,所以便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说。历代统治阶级也都标榜“以孝治天下”,汉代以后,都将忠孝规范于法律的效力,《唐律》中把“不忠”、“不孝”作为“十恶”的重罪。而古时忠孝两全的人则被传颂为佳话,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国家民族受到侵略的时候,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世代相传、歌颂赞美。儒家的“爱人”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以仁孝为先”这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找到了人道意识培养的起点,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又怎么能要求他去博爱他人,忠于国家。
许多仁人志士在践行忠孝道德时,孝不唯从父,还推得敬老爱众;忠不囿于事君,而扩大为国家社稷,忠于国家和民族,在家庭和国家关系上,坚持社会本位,忠孝不能两全时、精忠报国为最大的孝,如古代的岳飞,当代的孔繁森等等,从而使忠孝规范博大而崇高,具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中华民族历来把忠孝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率先垂范的民族。
忠国孝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从忠国孝亲的道德功能上看,对协调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培养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感,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忠国孝亲更是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烈要求。当代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
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家庭还是生产或消费单位的情况下,子女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即使将来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养老的问题可以由社会来解决,但孝亲、敬老依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如今,我们不应再拘于被动,而是主动去忠国孝亲,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践行与当下的大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