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
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
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
离,地球上人人平等。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
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古猿到人的进化
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思考: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描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起
源与发展的不同之处
(1)自学课本,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
(2)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3)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
师: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
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
似?介绍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1:人的主要特征
师问:人区别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投影两张人和动物的图片
比较
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发言:略
师归纳:投影答案
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知识点2: 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师问:人在生物界是属于动物,那么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是怎样
的呢?
生思考分析讨论发言:略
师归纳:投影答案
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
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1)自学课本,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
(2)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
(3)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出人类在哪些方面发生
变化?
知识点3:从猿到人
师问:达尔文进化理论告诉人们,人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其它物
种一样也是由以前的生物进化而来的,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
呢?
生答:猿
师明确:是古猿,她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师问:那么古猿又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投影板书:猿从
哪里来?
师要求学生:从最早的哺乳动物中去找到祖先。两个同学一组分
析讨论,
师归纳:原始灵长类型---原猴类---人猿类---原始人(古猿),然后
由原始人进化成现代的猩猩等类人猿和人。
师明确:500万年前的原始人就是人类的最近的祖先,现在同学们
理解了现代类人猿为什么与人类那么相似呢?
师:投影图片--原始人,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略)
投影课本图11-22 , 介绍人类进化的年代
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问:那么原始人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投影板书:从猿到人
请看一段影片,人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提几点观看要求:
注意年代变化,注意进化上的重要特征的变化。
生:观看影片(约十分钟)
师:先投影片子中的几个简单小问题,让学生回答。
1、 人类最早进化发生于什么地方?有何证据?2、最早从古猿中
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远祖叫什么?3、区别于古猿的最大特点是什
么?
生答:略
师问:(投影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大致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
与前一阶段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化特点?
提出要求:先阅读课本再根据影片中内容,前后四人一组,分析
讨论上述问题。
生:阅书,分析讨论。
师归纳:略
师问:在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中,你认为身体哪分的进化最为重要?
有何证据?
生:思考,分析讨论
师归纳:脑,头骨或头骨化石
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
力
知识4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
师介绍:文化的概念
师问: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进化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请阅书四人一组分析讨论。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在课堂上一起经历了我们人类进化的历程,目睹
了用高科技模拟的几百万年前我们的远祖的生活情景。我们对人
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了
我们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神或其它什么创造的。那
么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呢?未来的人类将变得怎样呢?在这里,
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四、诊断评价: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提出人类
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2、 时代的古人猿,不仅能够 工具,还能 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3、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概括为: → →
。
4、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 ,
前肢
,并逐渐学会了 简单的工具。久而久之, 越来越灵巧, 越来越发达。
5、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3.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 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说出其功能
3. 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4. 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5.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2.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式: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会想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呢?
那么,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
今天,我们共同去探讨生命的奥秘。
有。畅所欲言
以学生困惑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达到共鸣的效果。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学过,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来说,最主要的结构是——?她是如何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很好,绿色开花植物是通过受精繁衍自己的后代的,那么,对于
我们人和动物来说呢?我们又是如何繁衍自己的后代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由于讲到男女的生殖系统,学生可能对这块内容比较缺乏,也比较害羞,所以要鼓励学生正视科学的思想态度,要大声说出来。)
雄蕊和雌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也叫花的受精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
三.讲新
(一)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男性的生殖系统:
组成: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
学生看书图:“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Powerpoint展示图片“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思考: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 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3) 各个生殖器官有什么作用?
简答:(3)
睾丸:一对,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器官的发育和男性性特征) 男性 (附睾:位于睾丸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茎:
(视频“精子的产生部位和排出路线”)
精子的产生部位——?
排出路线——?
精子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2. 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学生看书图P4:“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Powerpoint展示图片“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思考: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3)各个生殖器官有什么作用?
简答:(3)
卵巢:一对,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雌性激素:可维持女性器官的发育和女性性特征) 女性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场所
阴道:月经和分娩出口
(视频“卵子的产生部位和排出路线”)
卵子的产生部位——?
排出路线——?
(由于图上卵巢和子宫不清楚,可利用视频再次讲解) 卵子的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28d,月经周期)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卵巢 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大约0.2mm——0.5mm,是人体内肉眼可见的最大细胞
精子由输精管进到贮精囊,然后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黏液和精子混合一起进入阴茎
(二)、受精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
2、节育方式:结扎
(三)、胚胎发育:
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卵子 受精 发育 分娩
精子 (输卵管) 受精卵 (子宫) 胎儿(阴道) 婴儿
四.课堂小结
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3.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板书设计: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
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课后反思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
第三节 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
4、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5、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图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白只有了解这些事情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
二、学生活动:
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活动:(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3、讨论: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观察图8—8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获得
哪些信息?
5、学生观察表8—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
6、讨论: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你
是什么感觉?
7、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8、讨论: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
板书设计:
一、人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12~23岁)
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
二、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课后反思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讨论 探究 合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三. 任务一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
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实验目的: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6.将本实验与书中的试验装置进行比较,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7.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设置 ,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 做几组。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 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的数字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 。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19、20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五 人体内非供能物质: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种
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水是人体细胞的 之一,约占体重的 。人体的 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 以及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查找书中23页表格)
3.维生素的种类很多。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 ,不为人体提供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 。但是维生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 ,甚至 。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六、师生共同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补充。
(师适时质疑)
课堂小测
1.食物中含有 、 、 、 、 和 。
2.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3. 、 、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细胞组成成分,又是机体能源的物质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皮下的是_________ 。
( )5.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
( )6.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 )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哪一组? ( )
A、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糖类 C、糖类、蛋白质
D、维生素、脂肪( )8.小刚患了重感冒,发烧有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他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下
列哪种有机物被消耗?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 )9.蛋白质、脂肪 、糖类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 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 ④储备能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10.某同学参加长跑前准备了以下食物,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水果糖 B、牛肉干 C、花生米 D、牛奶
( )11.小桐的爷爷患糖尿病,小桐到食品店给爷爷买饼干,他应该特别注意
A、饼干的名字 B、饼干的生产日期 C、饼干的成分 D、饼干的生产厂家
判断:12.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就是脂肪。( )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
2、淀粉 人体供能物质
3、脂肪
4、水
5、无机盐
6、维生素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5.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任务一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
生:①号试管内的液体遇碘不变蓝,因 为淀粉发生了变化 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化变成麦芽糖。 学生回答:②号试管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淀粉与碘变蓝色。 区别: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舌只能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使唾液更加充分与食物混合更好的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总结
任务二 [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
[小结]: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
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肝脏——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肠液
[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介绍]:胃的相关知识。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以暂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胃壁有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浆膜(结缔组织膜)、肌肉层、粘膜和粘膜下层。
教师活动
[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
[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必需要什么物质参与?
[讲述]:更确切的说,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图。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
任务三 [提问]:什么叫消化?
[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
[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道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任务四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
[自学]:书P31第一段,观察图9-11,说出小肠的结构。
[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请
学生填图。
[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测
1“狼吞虎咽”会增加 ( )负担,引起消化不良。A.食道B胃C.肝脏D小肠
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场所( ) A胃 B口腔 C小肠 D大肠
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在口腔内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的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蔬菜叶
4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物质的消化?( )
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瘦肉 5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
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6、下列消化液中,既能消化淀粉、脂肪,又能消化蛋白质的一组是( )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胃液 D、唾液、胆汁和胃液
链接中考:(淄博)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 )
A.肝脏分泌消化脂肪的酶 B.小肠绒毛对脂肪的吸收
C.消化脂肪的酶和胆汁的分泌 D.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了
脂肪的消化
课堂小结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多肽 酶小肠 氨基酸
脂肪 酶小肠 甘油、脂肪酸
课后反思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3、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
4、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5、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
教学重点: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难点:关注食品安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人太胖太瘦都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太好,那什么样的体重才是比较标准的呢
讨论、交流、表达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
参与讨论,交流,表达 让学生关注并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过度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课堂调查 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依据 让学生明白饮食卫生的科学道理,体现教学来自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二)营养学专家对合理膳食的建议
提问: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说说自己的看法
讲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有知识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学生发言,谈谈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理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再给出营养专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三)“今天我们当家”——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
描述父母的辛劳和同学们的幸福生活,安排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小组讨论,设计一日食谱应该注意哪
些方面?完成一日食谱的设计并付之实施(课后) 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的设计食谱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
(四)关注食品安全
引导学生注意食品安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食品的安全性 小组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懂得如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反思与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一、 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二、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三、食品安全:
课后反思
初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初二四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初二生物上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
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课时安排
第一章 第一节一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四章 第一节一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四节 一课时
第五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初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章
第二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
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
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
离,地球上人人平等。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
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古猿到人的进化
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思考: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描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起
源与发展的不同之处
(1)自学课本,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
(2)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3)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
师: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
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
似?介绍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1:人的主要特征
师问:人区别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投影两张人和动物的图片
比较
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发言:略
师归纳:投影答案
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知识点2: 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师问:人在生物界是属于动物,那么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是怎样
的呢?
生思考分析讨论发言:略
师归纳:投影答案
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
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1)自学课本,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
(2)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
(3)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出人类在哪些方面发生
变化?
知识点3:从猿到人
师问:达尔文进化理论告诉人们,人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其它物
种一样也是由以前的生物进化而来的,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
呢?
生答:猿
师明确:是古猿,她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师问:那么古猿又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投影板书:猿从
哪里来?
师要求学生:从最早的哺乳动物中去找到祖先。两个同学一组分
析讨论,
师归纳:原始灵长类型---原猴类---人猿类---原始人(古猿),然后
由原始人进化成现代的猩猩等类人猿和人。
师明确:500万年前的原始人就是人类的最近的祖先,现在同学们
理解了现代类人猿为什么与人类那么相似呢?
师:投影图片--原始人,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略)
投影课本图11-22 , 介绍人类进化的年代
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问:那么原始人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投影板书:从猿到人
请看一段影片,人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提几点观看要求:
注意年代变化,注意进化上的重要特征的变化。
生:观看影片(约十分钟)
师:先投影片子中的几个简单小问题,让学生回答。
1、 人类最早进化发生于什么地方?有何证据?2、最早从古猿中
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远祖叫什么?3、区别于古猿的最大特点是什
么?
生答:略
师问:(投影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大致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
与前一阶段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化特点?
提出要求:先阅读课本再根据影片中内容,前后四人一组,分析
讨论上述问题。
生:阅书,分析讨论。
师归纳:略
师问:在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中,你认为身体哪分的进化最为重要?
有何证据?
生:思考,分析讨论
师归纳:脑,头骨或头骨化石
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
力
知识4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
师介绍:文化的概念
师问: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进化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请阅书四人一组分析讨论。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在课堂上一起经历了我们人类进化的历程,目睹
了用高科技模拟的几百万年前我们的远祖的生活情景。我们对人
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了
我们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神或其它什么创造的。那
么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呢?未来的人类将变得怎样呢?在这里,
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四、诊断评价: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提出人类
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2、 时代的古人猿,不仅能够 工具,还能 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3、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概括为: → →
。
4、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 ,
前肢
,并逐渐学会了 简单的工具。久而久之, 越来越灵巧, 越来越发达。
5、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3.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 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说出其功能
3. 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4. 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5.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2.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式: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会想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呢?
那么,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
今天,我们共同去探讨生命的奥秘。
有。畅所欲言
以学生困惑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达到共鸣的效果。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学过,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来说,最主要的结构是——?她是如何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很好,绿色开花植物是通过受精繁衍自己的后代的,那么,对于
我们人和动物来说呢?我们又是如何繁衍自己的后代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由于讲到男女的生殖系统,学生可能对这块内容比较缺乏,也比较害羞,所以要鼓励学生正视科学的思想态度,要大声说出来。)
雄蕊和雌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也叫花的受精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
三.讲新
(一)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男性的生殖系统:
组成: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
学生看书图:“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Powerpoint展示图片“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思考: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 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3) 各个生殖器官有什么作用?
简答:(3)
睾丸:一对,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器官的发育和男性性特征) 男性 (附睾:位于睾丸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茎:
(视频“精子的产生部位和排出路线”)
精子的产生部位——?
排出路线——?
精子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2. 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学生看书图P4:“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Powerpoint展示图片“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思考: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3)各个生殖器官有什么作用?
简答:(3)
卵巢:一对,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雌性激素:可维持女性器官的发育和女性性特征) 女性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场所
阴道:月经和分娩出口
(视频“卵子的产生部位和排出路线”)
卵子的产生部位——?
排出路线——?
(由于图上卵巢和子宫不清楚,可利用视频再次讲解) 卵子的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28d,月经周期)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卵巢 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大约0.2mm——0.5mm,是人体内肉眼可见的最大细胞
精子由输精管进到贮精囊,然后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黏液和精子混合一起进入阴茎
(二)、受精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
2、节育方式:结扎
(三)、胚胎发育:
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卵子 受精 发育 分娩
精子 (输卵管) 受精卵 (子宫) 胎儿(阴道) 婴儿
四.课堂小结
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3.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板书设计: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
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课后反思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
第三节 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
4、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5、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图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白只有了解这些事情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
二、学生活动:
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活动:(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3、讨论: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观察图8—8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获得
哪些信息?
5、学生观察表8—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
6、讨论: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你
是什么感觉?
7、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8、讨论: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
板书设计:
一、人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12~23岁)
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
二、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课后反思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讨论 探究 合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三. 任务一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
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实验目的: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6.将本实验与书中的试验装置进行比较,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7.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设置 ,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 做几组。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 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的数字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 。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19、20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五 人体内非供能物质: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种
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水是人体细胞的 之一,约占体重的 。人体的 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 以及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查找书中23页表格)
3.维生素的种类很多。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 ,不为人体提供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 。但是维生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 ,甚至 。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六、师生共同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补充。
(师适时质疑)
课堂小测
1.食物中含有 、 、 、 、 和 。
2.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3. 、 、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细胞组成成分,又是机体能源的物质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皮下的是_________ 。
( )5.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
( )6.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 )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哪一组? ( )
A、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糖类 C、糖类、蛋白质
D、维生素、脂肪( )8.小刚患了重感冒,发烧有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他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下
列哪种有机物被消耗?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 )9.蛋白质、脂肪 、糖类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 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 ④储备能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10.某同学参加长跑前准备了以下食物,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水果糖 B、牛肉干 C、花生米 D、牛奶
( )11.小桐的爷爷患糖尿病,小桐到食品店给爷爷买饼干,他应该特别注意
A、饼干的名字 B、饼干的生产日期 C、饼干的成分 D、饼干的生产厂家
判断:12.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就是脂肪。( )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
2、淀粉 人体供能物质
3、脂肪
4、水
5、无机盐
6、维生素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5.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任务一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
生:①号试管内的液体遇碘不变蓝,因 为淀粉发生了变化 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化变成麦芽糖。 学生回答:②号试管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淀粉与碘变蓝色。 区别: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舌只能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使唾液更加充分与食物混合更好的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总结
任务二 [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
[小结]: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
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肝脏——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肠液
[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介绍]:胃的相关知识。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以暂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胃壁有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浆膜(结缔组织膜)、肌肉层、粘膜和粘膜下层。
教师活动
[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
[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必需要什么物质参与?
[讲述]:更确切的说,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图。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
任务三 [提问]:什么叫消化?
[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
[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道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任务四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
[自学]:书P31第一段,观察图9-11,说出小肠的结构。
[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请
学生填图。
[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测
1“狼吞虎咽”会增加 ( )负担,引起消化不良。A.食道B胃C.肝脏D小肠
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场所( ) A胃 B口腔 C小肠 D大肠
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在口腔内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的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蔬菜叶
4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物质的消化?( )
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瘦肉 5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
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6、下列消化液中,既能消化淀粉、脂肪,又能消化蛋白质的一组是( )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胃液 D、唾液、胆汁和胃液
链接中考:(淄博)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 )
A.肝脏分泌消化脂肪的酶 B.小肠绒毛对脂肪的吸收
C.消化脂肪的酶和胆汁的分泌 D.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了
脂肪的消化
课堂小结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多肽 酶小肠 氨基酸
脂肪 酶小肠 甘油、脂肪酸
课后反思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3、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
4、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5、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
教学重点: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难点:关注食品安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人太胖太瘦都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太好,那什么样的体重才是比较标准的呢
讨论、交流、表达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
参与讨论,交流,表达 让学生关注并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过度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课堂调查 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依据 让学生明白饮食卫生的科学道理,体现教学来自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二)营养学专家对合理膳食的建议
提问: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说说自己的看法
讲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有知识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学生发言,谈谈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理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再给出营养专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三)“今天我们当家”——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
描述父母的辛劳和同学们的幸福生活,安排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小组讨论,设计一日食谱应该注意哪
些方面?完成一日食谱的设计并付之实施(课后) 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的设计食谱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
(四)关注食品安全
引导学生注意食品安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食品的安全性 小组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懂得如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反思与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一、 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二、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三、食品安全:
课后反思
初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
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初二四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初二生物上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
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课时安排
第一章 第一节一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四章 第一节一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第三节一课时
第四节 一课时
第五章 第一节二课时 第二节二课时
初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