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三:重大意义(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三:重大意义

1、转变发展方式体现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要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客观上要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虽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片面追求并不必然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状况尤其值得我们警觉。只有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上,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最近,江苏省提出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东北三省拒绝“黑色”GDP,山西明确不要带血的GDP ,浙江也开始从“成长的烦恼”中猛醒,说明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符合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经济大国。GDP 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至2000年的98001亿元,进而增至2006年的209407亿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6年,按汇率折算的世界GDP 总量48.1万亿美元,中国GDP 为2.6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9%,总量列世界第4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英国、法国之前,与美国、日本差距较大,与德国、英国和法国差距较小。按购买力平价测算,2006年中国GDP 为9.9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5.1%,总量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排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前,与排在前面的美国和排在后面的日本均有较大差距。人均GDP ,按汇率计算为2001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7598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60%。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60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0034亿元、2006年的90351亿元,工业占GDP 的

比重大体保持在43%左右。

经济强国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而且要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正处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是,我国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许多重要产业和产品的研发、营销、品牌为外国企业控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世界影响、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不多,产品合格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上述问题既是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树立中国制造的优质形象,让中国产品赢得国内外的信赖,真正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飞跃。

3、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积累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密切相关。最近一轮经济增长,我国要素投入和消耗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煤炭消费量23.7亿吨,原油

3.2亿吨,天然气556亿立方米,水电4167亿千瓦小时。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5亿吨,铜372万吨,铝865万吨,乙烯939万吨,水泥12.0亿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指标。

科学发展强调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 )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4、转变发展方式为新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提出了新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都是配置资源和调节利益关系的方式,但其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政府是一个集中决策、层级管理的组织体系,而市场是一个分散

决策、自由竞争的组织体系。市场经济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交易等方式在资源配置和利益调节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依靠行政部门和行政层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来引导市场经济运行,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关系。市场和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市场机制通过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消除资源环境利用方式不合理和企业内部效率低下引起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问题。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和补偿机制,创造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消除外部性引起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三:重大意义

1、转变发展方式体现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要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客观上要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虽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片面追求并不必然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状况尤其值得我们警觉。只有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上,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最近,江苏省提出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东北三省拒绝“黑色”GDP,山西明确不要带血的GDP ,浙江也开始从“成长的烦恼”中猛醒,说明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符合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经济大国。GDP 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至2000年的98001亿元,进而增至2006年的209407亿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6年,按汇率折算的世界GDP 总量48.1万亿美元,中国GDP 为2.6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9%,总量列世界第4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英国、法国之前,与美国、日本差距较大,与德国、英国和法国差距较小。按购买力平价测算,2006年中国GDP 为9.9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5.1%,总量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排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前,与排在前面的美国和排在后面的日本均有较大差距。人均GDP ,按汇率计算为2001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7598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60%。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60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0034亿元、2006年的90351亿元,工业占GDP 的

比重大体保持在43%左右。

经济强国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而且要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正处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是,我国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许多重要产业和产品的研发、营销、品牌为外国企业控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世界影响、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不多,产品合格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上述问题既是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树立中国制造的优质形象,让中国产品赢得国内外的信赖,真正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飞跃。

3、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积累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密切相关。最近一轮经济增长,我国要素投入和消耗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煤炭消费量23.7亿吨,原油

3.2亿吨,天然气556亿立方米,水电4167亿千瓦小时。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5亿吨,铜372万吨,铝865万吨,乙烯939万吨,水泥12.0亿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指标。

科学发展强调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 )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4、转变发展方式为新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提出了新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都是配置资源和调节利益关系的方式,但其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政府是一个集中决策、层级管理的组织体系,而市场是一个分散

决策、自由竞争的组织体系。市场经济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交易等方式在资源配置和利益调节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依靠行政部门和行政层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来引导市场经济运行,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关系。市场和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市场机制通过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消除资源环境利用方式不合理和企业内部效率低下引起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问题。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和补偿机制,创造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消除外部性引起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


相关文章

  • 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总结
  • 地委党校举办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 按照地委部署,地委党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 ...查看


  • 解放思想活动实施方案
  •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6月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理 ...查看


  •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 ...查看


  • 十二五规划全文
  • "十二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二五"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查看


  • 评论员文章 1
  •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九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本报评论员 2015年11月08日10: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列车,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 ...查看


  • 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 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卢展工 (2010年11月17日) 同志们: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查看


  •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 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金沙 ――学习贯彻全国和省.市.区"两会"精神专题中心发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 ...查看


  • 初高中政治教学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意见
  • 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 第一部分 总体建议 一.知道党的十八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查看


  • 2015年安徽省中考政治专题
  • 2015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精选 亚投行 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 ...查看


热门内容